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合集15篇)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8W 次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閱讀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合集15篇)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1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閱讀,可以使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和對文章思想的領悟能力得到培養,同時也能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促使學生的綜合性語文能力得到提升。結合相關教學經驗,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進行初步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主體地位;閱讀技巧;教學情境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該採取怎樣的閱讀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呢?下面,筆者就從三方面對此問題做出論述。

一、更新教育理念,確定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也是閱讀中的對話者之一。”所以,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我們就不應以自身閱讀行爲來代替學生的閱讀行爲,而是要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把學生當作閱讀教學活動的主體,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來建立學習主體地位的意識,並對閱讀文本內容產生深刻的理解和認知。比如,在學習一篇課文時,我們可以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閱讀,然後憑藉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自主對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進行概括,並分段分層,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我們則以指導者的身份,對學生的自主閱讀行爲加以適時點撥和引導,以幫助學生明確自身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如此,我們通過充分發揮學生在閱讀課上的學習自主性,既是對新課改教學理念的很好落實,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和自主分析也能對課文內容產生深刻的認知和理解。

二、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技巧,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的好壞,對於學生的閱讀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但是,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都會有這樣一種感受:在讓學生對材料進行閱讀時,學生經常表現得心不在焉、漫不經心,他們的注意力很快會從閱讀材料上轉移到其他對他們更有吸引力的事物上去,這樣,一節課下來,閱讀教學的效果常常是難遂人願。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我認爲,是由於小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他們無法專心投入到對死板、冷冰冰語言文字的閱讀當中,加上小學生缺乏正確的閱讀技巧指導,他們不知如何去閱讀、如何從閱讀材料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鑑於此,作爲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就應教授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技巧,有了技巧作爲指導,學生能很快投入到閱讀狀態中,久而久之,學生也能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於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進作用。比如,我們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要靜下心來讀文章,絕對不能一心二用;在閱讀過程中,可以不斷提出自己想不通的問題。對於閱讀理解材料,我們可以告訴學生具體的解題步驟,如首先對閱讀材料後面的題目進行認真通讀,理解題意,明確題目的要求;然後帶着問題,對閱讀材料進行仔細閱讀,並通過認真思考來組織答案;最後,對答案進行檢查,看內容是否完整、是否切題。這樣,有了正確的閱讀技巧作爲指導,學生在閱讀時就能有章可循,對於學生閱讀效果的提高有着極大的促進意義。

三、創設生動的閱讀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單純枯燥的語言講解,難以讓學生快速進入對文本內容的閱讀狀態中,而生動形象的閱讀情境的創設,則可以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以興趣盎然的心態對文本內容進行閱讀。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可依據具體的材料內容,採取有效的方式,創設生動的閱讀教學情境,以此讓學生興致勃勃地對文本材料進行閱讀。比如,在學習《埃及金字塔》這一課時,在正式讓學生閱讀課文內容之前,我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給學生播放了金字塔的圖片與視頻片段,看着巍峨屹立的金字塔,學生的眼光立即被吸引了,然後,我趁機說道:“同學們,你們現在看到的金字塔,是世界十大奇蹟之首,那麼,你們想不想對金字塔有更多的瞭解,想不想探索出更多的未解之謎?下面,就請大家讀一讀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課文。”這樣,我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爲學生創設了生動的閱讀教學情境,學生迅速進入了對課文的閱讀狀態中。綜上所述,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積極探究各種科學、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培養學生對文章思想的感悟能力,促使學生的綜合性語文能力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嚴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師範大學,20xx.

[2]楊會賢.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J].學週刊,20xx(8).

作者:朱平 單位:長春市雙陽區城中小學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2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基礎,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最基礎的階段。搞好識字教學有助於學生自主讀書,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識字能力,通過識字教學爲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現就學習《夏夜多美》一課的教學作如下反思:

一、注重總結方法,讓學生在語境中識字。

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髮現、總結識字的方法、規律,並遷移到課外讓學生自主找方法、用規律去主動獲取識字方法。如授課教師在教學《夏夜多美》一文的識字時,教師抓住以讀課文爲識字的切入點,以讀生字、讀詞語、讀句子爲識字的着力點,引導學生識字,將自己認識的字、詞、句與課文整合起來,讓學生在語境中識字,這就促使學生自主探究地識讀新字,從而培養學生學會識字的方法。

二、積極倡導隨文識字,力求認寫分流。

隨文識字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它從兒童身邊的人物、生活這些鮮活熟悉的內容入手,以兒童感興趣的圖畫、兒歌、童話故事等形式呈現,或藉助拼音,或藉助畫面,或藉助豐富多采的語言形式,給兒童愛與美的啓迪,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師在教學《夏夜多美》一文識字中,就注重了藉助拼音與兒童感興趣的圖片,張貼到圖板上引導學生識字,給予兒童愛與美的啓迪,成功地運用教育的可接受原則和愉悅情趣再認知過程中的巨大影響力,創設了一種溫馨而富有情景的識字環境,使孩子們在一種愉悅的氛圍中去認讀生字。

三、注重認寫同步,互相促進。

識字的目的是爲了更好的幫助學生閱讀,而低年級的閱讀,還在於更好地鞏固識字效果。識字要在語言的實踐交流中延伸發展,在具體語言情景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如授課教師在教學《夏夜多美》這篇課文時,教師讓學生在反覆朗讀中鞏固複習學過的`生字,積極運用生字魔方讓學生個別讀、同座認讀等形式,滿足兒童識字後急於閱讀的急切慾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注重學法指導與習慣養成。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應大力倡導見字識字、隨文識字、以寫促記、認讀同步等識字方法,拓展學生的識字渠道,力求集中識字與分散識字相結合。更應注重讀書、寫字習慣養成。學生語境、語感訓練,時時刻刻提醒他們讀書要口到、眼到、心到;寫字時做到身正、肩平、足安。

五、積極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關注知識的拓展。

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反覆的美讀,在讀中識字、讀中感悟文情、文意與文美。此外,教師要適時聲情並茂地大聲朗讀,入情入境地朗讀。發揮其感染力,關注每個學生。在此指導的過程中,既要有嚴格要求,又要有溫馨提醒。這樣,學生既能理解文情,又能感悟出課文的價值所在。此環節後,及時開展“讀一讀,議一議,說一說”等活動,既能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又能達到訓練、運用與拓展的目的。

因此,當學生掌握識字方法,樂於識字、善於識字後,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讓語文因生活而精彩,讓識字因閱讀而豐富,就能張揚學生的個性,開拓語文識字與閱讀教學更爲廣闊的新天地。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3

語文課程標準力糾時弊,強調了閱讀的重要作用:閱讀能夠溝通人與外部世界的聯繫,獲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識,認識豐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視野,幫助人融入廣闊的社會空間;閱讀能夠溝通人與人類的心靈,使人得以與高深的心靈對話,吸取人類精神文明的營養,豐富文化的積累,發展思維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豐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養和品位;閱讀能夠發展人的語言,發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等閱讀能力、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

這樣的閱讀教學就不能靠灌輸和機械訓練來實現,學生必須成爲真正的閱讀主體,教師是學生閱讀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對話關係。那麼,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如何來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呢?

一、培養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激發學生的讀書閃趣是提高閱讀效益的基礎,正如於漪老師所說:“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興趣就會入迷,入迷就會鑽得進去,學習就會有成效。”

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確讀書是每一個人心靈內在的需求,也是心與心的交匯,更是靈魂的壯遊。教師應向學生展示寬闊的讀書視野,向學生展示文本和書籍的思想和藝術精華,還應該揭示作品中的藝術技巧;用高品位的書籍和文章,以崇高的人生境界來震撼學生

的心靈,從而引起學生閱讀經典著作的強烈興趣。

只要有興趣,學生在閱讀時,即使遭遇一定的困難,也往往自然生髮出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從而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應做到:

1、鼓勵閱讀。堅持閱讀的無錯原則,鼓勵學生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材料。

2、啓發引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不是蠻橫地規定閱讀任務。

3、保證閱讀自由。給予學生選擇合理的時間、恰當的書籍、可行的閱讀方式和自己表達閱讀效果的自由。

4、堅持多樣化。堅持閱讀材料的選擇、閱讀觀點的表達等多樣化,允許學生在閱讀內容和方法上有較大的選擇餘地和自由度,改變統一答案的弊端。

二、重視閱讀感受的體驗

注重情感體驗是語文課程標準關於閱讀的基本要求,這一要求遵循了語文學習的規律。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着濃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們在閱讀中不去引導學生體驗這種感情,閱讀的功能就減少了許多;如果沒有受到感情的薰陶、感染,學生就不可能對文章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會對錶現這些內容的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課程標準》要求:“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

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爲落實這一要求,《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特別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求學生“能夠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這對改變先前閱讀教學繁瑣的分析弊端,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要指出的是,閱讀目標特別強調閱讀者的個性體驗,比如,帶有“自己”一詞的表述就多達九處:“拓展自己的視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作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體驗”、“通過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等。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4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力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爲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我現身爲課改教師,深知課程改革將給我們教師搭建一個學習、探究、展示的平臺。如果教師再用老觀念去教授語文,那無疑將扼殺課程改革那鮮活的生命力。我作爲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在學習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體。那麼,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養他們學習能力,我把研究的重點放在改變課堂教學上。下面就我在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上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激發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爲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讚揚學生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自主學習的勁頭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發探究心理

一堂課上每個環節都很重要,但要讓學生自始自終處於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創設情境尤爲關鍵。在教學一年級識字課《自選商場》,我創設了錄像情境。把學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的:“小朋友們,你們去過自選商場嗎?今天,李想小朋友將帶我們到自選商場裏去逛一逛,她說‘她要買好多東西’,請小朋友們看仔細了,她買了哪些商品?”接着,我就開始放錄像。錄像一放完,不用我問,學生們都爭先恐後地回答。學生對文中的九種商品名稱已有了初步感性認識。通過錄像情境的創設,把學生帶入自選商場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自選商場。

另外,我還用圖畫展現形象,產生美感,把學生引入情境。利用音樂產生美感,把學生帶入遐想的境界。無論是因好奇,還是因爲關注,都是他們形成一種努力探究的心理,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2、利用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動機是活動的原動力。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心理動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引入情境後被激起。如果教學還是那樣刻板,按老辦法、老觀念去教。教學手段單一,學生的學習動機定會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後,根據課文情節的不同、內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續。教師應不斷創設情境,開成連動的整體情境。

下面我還是以《自選商場》爲例,在學生們認識了九種商品名稱以後,但要讓學生學會分類,且瞭解自選商場購物的方便,我又創設了情境:老師成了“快樂自選商場的總經理”,並告訴同學,今天卻不快樂了,因爲商品賣不出去,所以現在想聘請三位優秀的售貨員,重新將商品擺放整齊。接着就請三位同學當售貨員來給黑板上的九種商品分類。並說出理由。通過這個情境的創設,學生很快明白自選商場的東西是分類擺放及在自選商場購物真方便。無需教師分析,就強化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引導探究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

要想使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能保持下去,關鍵在於掌握語文學習方法,教師應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做好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探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去領會、去發現,在自主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學習方法。

1、小組合作開闢自主空間

教師作爲引導者,應指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我從很早就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如何使這一組織教學不流於形式我首先給學習小組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如我在教學《三隻白鶴》時,我提出這樣的學習目標:

(1)我會讀: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可自由讀,也可小組合作讀;

(2)我會問:在學習小組裏提出不理解地方,讓小組夥伴共同交流解決;

(3)我會講:把你讀文後的感受說給小組夥伴聽。長此以往,學生經過這樣的訓練在以後的讀文中就會自覺的給自己小組提出學習要求。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那學習的興趣可想而知就會更濃了。

另外小組學習的內容可以選擇。語文教學中,如能讓學生們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學習,後在小組內交流,那學生的學習興趣定會大大提高。我還是以《三隻白鶴》爲例,由於這篇課文幾個自然段結構相似,所以我讓學生首先畫出你心中的太陽來表達自己美好的心願,然後再選擇相應的段落學習學生在交流中情緒高漲,全班交流時個個躍躍欲試。文章內容就在學生朗讀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師只是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參與其中起到引導的作用。

一個問題提下去,如果不給足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那將會給課堂帶來冷場。作爲教師不要讓小組合作流於形式。學生還未充足地去討論,更不可能產生創造性思維與真情流露,教師就草草收場,勢必起到反作用,長此以往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對於小組學習的結果,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評價可多方面,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反饋的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評價都要有詳細地分析。我設計了一些表格進行每月評價,在學期結束對每月評價製作統計表來向學生展示小組學習的結果。我認爲作爲教師只要精心付出,學生定會還你一個驚喜。

2、質疑問難,發現問題自主學習

創造性思維是人問題開始的。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首先要鼓勵他們敢於和善於質疑問難。中國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培養學生善於從無疑處生疑,從看似平常處見奇,這是發現問題的起點。如教學《狐狸和烏鴉》時,學生問:“課題爲什麼以狐狸和烏鴉爲題?”在初讀課文後學生又問:“課文寫的是狐狸和烏鴉的故事,與愛聽好話有什麼聯繫?”教學《我多想去看看》提示課題後,學生問:“課題中的“我”是誰?‘我’想去看什麼?”等等。他們正用問“?”來擦出創新思維的火花。

再如我在教四年級《草船借箭》這篇課文後,我班駱吉祥同學提出:“老師,課題中的‘借’用的不恰當,我認爲應該用‘騙’。因爲借按一般理解該是在徵得別人的同意的情況下,拿別人東西再歸還。可課文中諸葛亮借的箭並沒有經過曹操的同意,也沒有歸還。”說得真好,我精心準備的教案用不上了,我靈機一動何不來個辯論賽,分正方反方,正方說出“借箭”的理由,反方說出“騙箭”的理由。學生共分兩組進行辯論賽,雙方討論激烈,不僅鍛鍊了口語能力,又極好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學生躍躍欲試,整節課學生都處在積極的自主學習中,創新思維的火花在這裏閃耀。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5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教學中,突破傳統的閱讀模式與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尤爲重要。分析語文閱讀課教學的現狀,提出建議,以改變閱讀教學的現狀。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 現狀 建議

閱讀教學是教師通過教學活動和學生的思維活動,促進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產生碰撞、整合、內化,然後走出文本的過程。因此,閱讀教學絕不是學生的被動接受,而是根據自己的情感、思想、經驗、知識儲備等對作品進行領悟、理解的過程。是讀者將別人的“言”轉化爲“意”並內化爲自己收穫的過程。所以,在閱讀教學時,要讓學生做閱讀的主人,通過自主入境,與文本進行直接的交流。

一、傳統語文閱讀現狀分析

1.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能力的培養。

2.忽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和方法的指導。

3.對閱讀基礎知識進行“閱讀題海”訓練,完全剝奪學生閱讀的趣味與快樂。

4.閱讀時間不斷減少。

5.教師單向的講解介紹,忽略了學生自讀過程。

由此,要提高閱讀能力,就要突破傳統的閱讀理論與思維框架,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的閱讀習慣,具備獨立的閱讀、分析課文的能力——故作者提出以下建議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

1.制定合理明確的閱讀教學目標

要發揮目標的導向和激勵功能,促使學生產生積極情感,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教學前,先要指導學生制定明確的閱讀目標。目標可分遠期、近期兩種,遠期目標以每學年作爲一個階段,應與大綱的相吻合,讓學生明白主要在哪些方面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積累哪些知識,閱讀哪些;近期目標可以一個月或一週甚至一篇作爲基本單元。

2.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認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於漪老師也強調:“關鍵在培養學生求知的濃厚興趣與內在動力,激發他們酷愛讀書,指導他們學會讀書。教師要喚起學生對於知識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沉浸在閱讀的樂趣中”。

3.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指導並督促學生做好讀書筆記

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的指導,要求學生的閱讀不能僅侷限於課本的閱讀,而要把閱讀目標延伸到課外的閱讀上。通過學生對課外的材料的閱讀,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使學生形成知識的沉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閱讀中應該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讀書筆記類型很多。摘抄型:摘抄閱讀材料中精彩的句子、段落甚至篇章。提綱型:閱讀後,把閱讀材料的要點或基本內容寫下來,掌握主要內容及作者的思路。感想型:結合現實和個人經歷寫出對有關問題的認識及感想,提高分析能力。想象型:主要是通過續編故事、改寫故事,提高聯想和想象能力,從而培養創新思維。

4.調動學生的閱讀主體性,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語文教育是人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杜威認爲:“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在一旁觀察學生的活動,做學生活動的助手”。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習得的過程,學生通過閱讀、體驗、感悟獲得語文素養,這個過程教師無法代替,也不是教師通過講授能夠達到的。蘇霍姆林斯基還說:“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就是尊重學生閱讀的權利,在給予他們適當的閱讀方法的指導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5.教給學生科學靈活的閱讀學習方法

選擇科學的閱讀方法是提高閱讀效率的前提。因此,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適時介紹一些閱讀方法,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閱讀有泛讀、精讀、跳躍式閱讀、比較式閱讀和研究性閱讀等。資料性質、記敘性質的文字一般宜泛讀;必須把握基本內容、觀點和精神實質的文字,可採用精讀法;篩選主要信息的宜用跳躍式閱讀;的內容、藝術表達技巧方面有相似的宜用比較式閱讀。研究性閱瀆是最高層次的閱讀,對的主旨、立意及表達技巧或含蓄深刻的語句進行鑑賞評價,形成鑑賞能力。閱讀時,可根據閱讀對象、要求及學習的實際,靈活地選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還可綜合運用各種閱讀方法,從而提高綜合閱讀能力。

6.培養學生良好健康的閱讀心態

閱讀是一種從語言符號中取得意義的心理過程。閱瀆學習心態與閱讀效果之間的關係是密切的、直接的、成正比的。閱讀心態越好,閱讀也就越有效。學生閱讀心態是否健康,直接影響着閱讀教學的成敗。閱讀教學時,教師必須以審美爲突破口,逐步使學生形成良好健康的閱讀學習心態,提高他們的審美趣味。首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觀,使學生明白閱讀對一個人發展的重要作用,懂得閱讀對提高個人素養的重要意義,從而確立良好的閱讀動機,激發強烈的內心需求。其次,根據學生的性格愛好及心理,對他們具體指導,逐步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審美趣味,克服不良的閱讀心態。

參考文獻

1.《新課程標準》。

2.論點摘編[].語文建設,20xx,(1)。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6

【摘要】隨着新課改的不斷影響,小學教學也開始進行了改革與創新,尤其是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有着極爲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可以主動學習語文閱讀知識,從而保證自身學習的實效性。基於此,本文針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進行了簡要闡述,並提出幾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實效性

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其目的就是爲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就要及時採取有效的促使,吸引學生的目光,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此來幫助學生掌握好語文知識。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在課堂中佔據主體地位,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師所講述的內容,這樣也就限制了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

一、現階段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效性不高的原因

(一)感染力不足

對於小學語文教材來說,其中的內容是經過教育學家精心挑選出來的,具有文字優美與意境深遠等特點,但是在實際中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卻並沒有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這樣也就帶給了學生不同的情感體驗。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爲感染力不足造成的。一些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由於感染力不足,使得學生往往難以與課文產生出共鳴,這樣也就降低了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二)教學方法上的不足

對於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不僅要掌握好課文知識,還要找出其中的'重點與難點知識,關注到學生心理的變化。且對於這一階段的小學生來說,存在着強烈的好奇心。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並沒有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這樣也就造成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不高,從而也就使得教學的效果並不理想[1]。

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措施

(一)通過情景來進行教學

對於小學生來說,對感性的事物有着強烈的感知能力,且形象思維也相對較強,但是在抽象思維上卻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對於一些新鮮事物來說可以快速的接受。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抓準學生的這一心理,通過將課堂教學內容設計成爲具體的形象情境來進行教學,這樣也就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目光,促使學生可以投入自己的情感,這樣在面對問題的過程中也就可以積極進行思考,從而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如學生在學習《秋天的雨》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來爲學生播放出相關的視頻,以此來進行新課的導入。在視頻中通過樹葉顏色的變化以及稻穗等事物的影響,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一內容的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音樂詩《秋之歌》來組織學生進行學習。通過從視頻、聲音以及圖片等方面的影響,可以實現對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這如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江西省婺源縣紫陽第三小學汪玉琴樣也就可以讓學生快速進入到情境中,從而也就可以更好的學習這一內容[2]。

(二)增強學生的閱讀感悟

對於小學生來說,通過學習閱讀知識可以實現對語言的有效積累,同時也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層次,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通過讓學生進行閱讀,可以讓學生受到文中語言技巧等方面的感染,這樣也就可以明確文中的寓意,從而提高自設的語文素養。其次,教師還要明確進行閱讀的方法是豐富多樣的,如可以讓學生進行默讀、誦讀以及精讀等,通過這種教學手段,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完成閱讀任務,實現閱讀目標。且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及時指導學生,讓學生進行閱讀,這樣也就可以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促使學生可以更好的感知文中的意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着許多需要學生進行閱讀的課文與書籍等。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就可以將可爲與書籍結合在一起,通過爲學生布置出相應的閱讀任務,以此來讓學生感受到文中的語言特色,從而也就可以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

(三)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這一階段中,學生往往存在着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但是從實際上來說,學生的關注力與學習熱情是需要依靠教師來進行調動的。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及時關注學生,通過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上出發來加深學生的感悟,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以此來激發出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其次,教師還要做好備課工作,關注學生。在教學中還要設計好教學流程,從形式與手段等方面出發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還要從課外入手來擴展學生的閱讀與思維視野,從而讓學生實現有效的學習。如學生在學習寓言故事的過程中,教師就要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保證教學的生動性,同時還要藉助肢體語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解放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進行思考,以此來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如學生在學習《狐假虎威》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對狐狸的品質進行探索,同時還選擇其他相關的教學內容,通過進行對比來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如選擇《狐狸和獅子》的故事來讓學生進行分析,通過進行擴展閱讀,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還可以改善課堂教學的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促使學生可以實現思維的發展[3]。

【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想要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就要對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模式進行創新,以此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可以更好的掌握語文知識。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讓學生進行想象,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

【參考文獻】

【1】侯海玲.如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xx(10)

【2】田本娜.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幾點看法和意見【J】.天津教育,20xx(11)

【3】李開勝.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實效性【J】.小學教學參考,20xx(02)

作者:汪玉琴 單位:江西省婺源縣紫陽第三小學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7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閱讀教學;教學實踐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工具學科,更是一門情感學科;從某種意義上講,又是一門德育教育學科。要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學習、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師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材料、善辯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以外,閱讀教學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閱讀的要求是既要把握原文的本意,又要得出獨特的見解。有效的閱讀可以培養、提高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1.提高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閱讀能力的起始和基礎。理解是對事物本質的揭示和認識。在閱讀的過程中,如何把握好字、詞、句、段的含義,必須經過理解的過程。而要保證理解的質量,就必須注意語言知識的積累,善於從語言環境中捕捉內容的深刻含義,注意抓住作者的思路,應用已有的知識加以推敲。

2.提高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是一種重要的閱讀能力。概括是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用凝練、準確的文字把至關重要的意思表達出來。概括能力是一個人的語文思維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考現代文閱讀中,考查概括能力就是要求學生用材料中原有的詞句或自己的話,針對題目規定的角度,以簡單明確的文字表達某一部分的意思。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加強閱讀教學,對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3.提高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是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核心環節。學習是思考的基礎,思考是學習的靈魂。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如何去分析文章、理解文章,需要抓住文章的思路,而思路的理清又需要考思考才能達到解決。這說明,思維能力的訓練必須放在課文閱讀教學的重要位置來看待。

二、在閱讀教學中應注重的幾個問題

1.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課堂的閱讀教學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是兩者共同參與、協調完成溝通交流的信息傳遞過程。教師只有充分發揚教學民主,才能增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鍛鍊他們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於質疑的膽量,讓他們嚐到“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甜頭,讓學生不僅主動參與學,也參與教。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嘗試着讓學生參與教學,體現真正的學習民主。

2.防止追求表面化的形式,忽視了閱讀教學的核心內容爲了“適應”新課改,有些老師過分重視課堂的形式,以“標新立異”的形式來“包裝”並不生動的課的內容。比如說“小組討論”本來是很傳統的學習方式,卻被貼上了“合作學習”的新標籤大家標榜。討論題,一定要新穎、有一定的難度、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真正使學生的認識水平得以提高。

所以真正的閱讀不是對文章表面義的分割,而應對培養學生的閱讀審美情趣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3.教學中不能重“文”而輕“言”,重“析”而輕“讀”現在的教學只求瞭解大意,偏重於思想感情、章法結構的賞析,淡化了詞彙的歸納積累,忽視了詞法、句法的梳理習得;偏重分析講解,輕視誦讀、精讀,但是誦讀、積累是形成語感,積澱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不“理”、不“積”、不“讀”、不“誦”,緊依靠分析鑑賞,很難真正提高閱讀質量。

三、課堂教學實踐

語文有文體之分,每篇文章又各有特點,所以不必對每篇文章作全面的分析,要大膽的取捨,在教學中各有側重。

我針對學生現狀和教材特點,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1.激發聯想,創造性閱讀。不朽的文章自然要有偉大的作者,更要有見解獨到的讀者。人們常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所以不僅要解讀文本,更要加入自己的理解,創造性的閱讀。如《桃花源記》,先讓學生粗讀課文,結合自己的想象,編寫一個桃花源的故事,學生們想象豐富,有的將桃花源想象成一個自由、幸福、和諧的原始部落;有的把桃花源拿來跟現在社會比較,道出了生產力落後與不足還有的以第一人稱來寫,將課文擴展爲一個精彩的故事。

2.感同身受,有我閱讀。語文要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首先就要讓學生真正的走進文章裏,將自己融入到詩歌的情境中,深入的體會,這在詩歌教學中尤爲重要。詩歌的主要元素是意象和意境。所謂意象、意境,就是附着着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事物和客觀環境。所以情景交融是詩歌的基本特點。理解詩歌的最終目的是感受詩人的情感。古今人類的情感是想通的,要想理解詩人的情懷,就要做到“身臨其境、感同身受”,這正是所謂的有我閱讀。

3.尋章摘句、無我閱讀。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大難題是文言文,一看到文言文就頭疼。而實際上,中國古典文學有着悠久、燦爛的文化傳統。在凝練着智慧、積澱着傳統文化的文言文的字裏行間,無處不閃耀着先賢

們思想光芒,所以文言文不僅有必要學,更要學的深入、透徹。語言的傳承也有着約定俗成的語言習慣。爲了解決文言文閱讀的難題,我首先從現代漢語主、謂、賓、定、狀、補的句子成分入手。在講授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判斷方式和詞類活用的規律。在學生的頭腦裏先構建起文言的建構方式,解決讀懂的問題。

四、小結

閱讀教學既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培養閱讀能力、實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徑。因爲閱讀教學不僅具有獲取信息、積累知識、培養能力、開發智力的價值,也具有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價值。語文教學的意義絕不僅僅在於交給學生某種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要通過一篇篇凝聚着作家靈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類創造的精神財富的文字,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響一個人對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達方式一一價值觀和人生觀。這種浸潤着人文精神的語文教育才是語文學科性質的完整體現,才能實現語文教育的最終目的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8

這幾天,我一直在聽專家的講座,深有體會。也知道了關於閱讀教學的一些知識。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淺顯的體會。

一、弄清“課標”對中段閱讀教學的要求

中年級的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通過朗讀、默讀、合作交流,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用多種方法理解詞句,體會表達效果;在大量閱讀中提高感受和理解能力,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二、分析教材中閱讀訓練的重點

(一)詞語的理解、積累和運用

(二)重點語句的勾畫

目的:指導學生學習在閱讀中把握重點語句,加深對課文內容及情感的理解;訓練學生能夠根據要求找到相關信息;同時培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三)滲透分段、概括段意方面的教學

《課標》要求高年級學生“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從中年級起可以滲透分段、概括段意方面的教學。降低要求,避免繁瑣化,爲學生能夠直接與文本進行對話提供空間。學會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非常重要,不能放棄)

1、找中心句。

2、用記敘的要素來概括。(手不離文,言必有據,據在文本)

3、學習上一平臺的詞語。

4、刪除次要詞句,甚至不能再刪。

(四)閱讀中學習習作

三、認真把握好教學的底線

課文學習的底線:

1、完成要求認、寫的字。

2、掌握語文“中”各項練習(讀一讀,寫一寫加點的詞語)。

3、讀通課文,合理地回答課後思考題。

四、把握好閱讀理解的“度”

講深、講透、講全、是不可能的,是不合理的,是不必要的。分清“講”課文和“學”課文的區別,所謂“講”完,往往是教師根據自己的設計,要求學生達到的目標。學生“學”課文:學懂(理解課文),看學生理解的程度——如果我們依照成年人的思想和閱讀水平,每篇課文“講”下來,肯定是課時不夠。而學生能不能讀懂一篇文章,理解到哪個層次,是隨他們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提高的。我們首先要樹立一個觀點:我的任務是幫助學生從不懂到懂一點,再到讀懂。

課文篇幅長、課文內容難、課後要求多。

1、提倡整體感知、感悟——對內容大體初步瞭解,抓典型的詞句進行有個性的體驗。

2、重在積累。

(知識的積累,情感的積累,認識的積累)

五、繼續指導學生學會默讀

1、默讀不僅是一種閱讀的手段,更是一項發展學生內部語言、提高和鍛鍊學生思維能力十分重要的語文訓練。

(朗讀出情感默讀出智慧)

中段: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質疑;加強默讀指導,提高默讀速度。

2、學習一邊讀,一邊想,理解重點詞語,瞭解每個自然段的內容,進而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鼓勵邊讀邊動筆圈點,畫出重點,標出疑問。

六、關於教學內容的整合

(一)單元內主體課文思想內容的有機整合。

(1)預習時讀通所有課文內容,解決課後生字。

(2)自己閱讀後理解每課後的思考題。

(3)第一課時,幾篇課文串起來,就思想內容進行理解。

(4)第二課時,針對每課的句羣關係,重點詞句,講練。

(5)每天早上花一定時間聽寫生字詞。

(二)主體課文和語文天地中的內容有機整合。

(三)閱讀教學和筆下生花的有機整合。

(四)教學內容和學生當時學習情況有機整合。

七、關於三年級的`預習。

1、看課題,質疑,簡單批註問題。

目的: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向課文。

2、初讀課文,通過一看二查解決字音,讀通課文。

目的: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快速識字,讀通課文。

3、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每個自然段講了什麼,整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目的:學會邊讀邊思考,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4、自主釋疑,質疑。解決自己課前提的問題及課後思考題,在新產生的疑問處作上記號(如字、詞、標點、句子)。

目的:檢查自己讀書的收穫,同時產生新的思考。

5、查找與課文有關的資料,識記難點字,做好課後交流的準備。

目的:課內向課外拓展,瞭解文章背景,爲學文打基礎;記住難點字,分散識字、寫字的難點。

注意:預習意識——預習時機——預習內容——預習方法——預習檢查——貴在堅持——養成習慣

八、建議與希望:

(一)通讀教材,疏理“深後思考題”和“語文天地的內容”。(進行哪些方面的語文訓練)

(二)細讀教參說明,明確本冊教材編排特點及要求。

(三)瀏覽單元檢測題,明確本期語文訓練的重點。

(四)不斷磨鍊自己,努力形成自己的風格。

1、在“磨”字上下功夫(研讀文本)

2、在“舍”字上做文章(擇其要點而教)

3、在“適”字上找出路(適合學生的就是最好的,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4、在“學”中求發展。(博採衆家之長,形成自己的風格)

三招:(善於)提問——(有效的)朗讀指導——(巧妙的)點撥

(1)帶着目的讀,讀出收穫來。

(2)帶着問題讀,讀出思考來。

(3)帶着情感讀,讀出韻味來。

讀進去——記得住——用得出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9

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一直以來都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因爲它是和其他知識全面綜合運用的過程,是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及思想認識水平的綜合反映。所以,長期以來這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實際上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掌握得並不好,尤其是我們農村中學的學生。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本人一直思考着這麼一個問題,即爲什麼在教學中花費了很大力氣進行語文閱讀的訓練,卻總是達不到基本過關的要求呢?學完這些視頻後,反思這個問題,我認爲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教師的教學理念沒有得到徹底改變。以學生爲主體的課堂教學理念雖然早就形成了共識,但真正去實施的教師並不多,它只是成爲了一個口號,直流於形式,久而久之,學生就對老師形成一種依賴,學生的積極性得不到發揮,只是一個接收知識的囊袋而已。因而我們還要多學,多研究學生的心理。

二是教學方式單一。也許我們還沉於老習慣中。語文閱讀教學目前採用的大多是接受式學習,而且是採用被動式地接受學習,學習主要是接受現成的知識,思考不夠,理解不充分。教師就算設計問題,也是要引導學生從嘴裏說出自己所需要的結論,但不盡人意,學生很少有真正的語言實踐。學生只能按照教師預先設計好的思路去思考。初中學生直接閱讀文章和思考感悟的時間少,不能積極去思想,去理解探究,努力形成自己的看法。所以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自然閱讀題失分也就多了。

1、教師觀念的改變。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相信學生,把以“教師爲中心”、“課堂爲中心”、“知識爲中心”的教育方式改變爲“以”學生爲中心“、多渠道教學”、“培養能力”的新的教育思想,一切教學活動都應從學生出發,歸宿於學生。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變,但是應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教師的引導能力在這時尤爲重要。這樣,就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教學方式的改變。閱讀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過程,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替代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在閱讀教學中要正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時間。自主學習不能夠流於形式,應當讓學生髮表意見,充分尊重學生想法,挖掘其閃光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10

1、充分感知閱讀材料,深刻理解語段內容。在做閱讀理解題時,首先要對閱讀材料進行充分感知,要心平氣和,帶着求知明道的閱讀心理去閱讀。第一遍閱讀時不要在個別生字、新詞、難句上糾纏,讀後自問:該語段寫了些什麼內容?再閱讀第二遍,閱讀要更快,較熟的內容可跳讀,選讀重點語段。第三遍閱讀要控制好時間。總之,要通過整體閱讀充分感知閱讀材料,深刻理解語段內容。

2、細心揣摩文後題目,認真審清題幹要求。答題要正確的理解題幹要求,準確接收題目信息。要逐字逐句分析,萬不可匆匆一看,便去作答。有些學生往往對自己過於自信,似乎看一眼就全部理解了題目,不逐字逐句推敲,只是憑經驗思考,憑感覺做題,還把日常學習中的不良習慣帶入考試。另外,有的同學平時語文基礎不牢,概念把握不清,常把寫作手法、修辭手法、說明方法弄混,以至於問東答西,張冠李戴。審清審準題幹是“方向性”問題,方向錯了,考試中因此失誤失分者不在少數。

3、注重規範答題語言,準確嚴謹表述答案。語文答題對語言的要求較高,特別是表述題、闡釋題。語言應準確、嚴謹、周密、規範、卷面整潔。不少學生在這方面做得遠遠不夠,具體表現在:

(1)用詞用語不當,詞不達意,心裏在想的和筆頭寫的不一樣。

(2)語言過與繁瑣,講了許多無關的話。有的過與簡單粗淺,省略了許多應該說的`話。

(3)語病太多,句子不通,不能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4)答題無條理,胡斂亂湊。

(5)書寫混亂,亂改亂劃。對此,答卷應做到書寫工整,成行成列,語言成句,不寫錯別字,對於要改的字、詞、句,一律用統一的修改符號,如刪除單字用雙斜線,刪除句子用平行線,萬不能亂塗亂抹,畫“黑圈”或亂“拉線”。

總之,要想使學生在閱讀方面取得成績,就必須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準確答題的能力。只要學生持之以恆,嚴格要求自己,使自己養成好的習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績。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11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說過一句話:“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就是給了孩子什麼樣的生活。一念及此,我不由感到了肩上擔子的沉重。"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理念的核心,也結結實實成了我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

創造“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盡情地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千萬別讓我們的“告訴”扼殺了屬於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

在課堂上,有許許多多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都是學生自己通過課外書、網絡、家長等多種途徑蒐集來的。他們往往期待着能將自己的成果展現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他們都表現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2、在生活中學語文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我們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爲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爲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靈活使用挖掘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12

【摘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最終的教學質量、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人物的完成等方面都具有決定性意義。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佔據重要位置,掌握好語文閱讀課堂教學對於語文教學的其他課程以及其他學習科目能夠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促作用,由此可見,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值得學校以及教師予以高度的重視。本文總結了影響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有效性教學因素,並且仔細研究出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性的幾點對策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 思考

語文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是教師教授、學生汲取知識營養的主要渠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一直佔據着較大的比重。小學作爲學生的基礎培養基地,有必要擔任起爲學生今後的閱讀能力打下基礎的責任。在我國的新課改內容踐行中,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都發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變化,但仍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教學現象,這些問題阻礙了小學生有效的進行閱讀教學課堂內容的學習、阻礙了學生髮散性思維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阻礙了學生的語文閱讀效率有效提升。因此,本文對小學語文閱讀的有效性作出研究分析。

一、現階段存在的閱讀教學問題

1.在實際的閱讀教學課堂中,語文教師未能突出主導作用。在實際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上,教師給出限定的閱讀時間,沒有任何的過渡便進入了小組討論,之後進行課堂提問。這種方式雖然突出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但缺少了教師的`指導,使得課堂教學效率提升不上去,課堂環節任務不明確,雜亂無章。同時,學生對課堂中的教學內容理解不到位,閱讀課堂教學效率低,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習負擔。

2.教學手段較爲單一,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現階段的小學閱讀課堂教學,仍舊有教師單一的講解文章結構、總結中心思想以及概括文章內涵等方面的傳統教學課堂的影子。這種僅僅停留在形式上的課堂教學方式使學生討厭學習語文閱讀,進而降低對閱讀的學習興趣,影響學習效率。3.閱讀內容的選取不符合小學生的成長規律。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許多教師爲了能夠使學生學習到更加豐富的學習內容,會使得課堂變成羅列式,涉及到的知識面較廣,學生抓取不到學習重點,缺少對課堂學習內容的深度理解,對知識消化以及記憶不深刻。

二、提升小學生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對策措施

1.創設閱讀情景教學,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主動積極性。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課堂開展的關鍵性措施,在閱讀前引出問題,使學生帶着好奇心理進行閱讀,能夠大大提升閱讀效率,培養學生思考能力,有助於想象力的發揮。小學生帶着問題在閱讀中尋找答案能夠鍛鍊學生尋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有效的提升閱讀效率。

2.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突出教學重點與難點,創新教學方法。教師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起到重要調控者的作用,要充分踐行所處的主導地位,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設計,總結課堂中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同時也要採用創新性的教學方法,緊密聯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創建具有創新性的閱讀教學課堂。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開拓學生思維。語文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依照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閱讀課堂教學。鼓勵學生的個性閱讀,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積極正面迴應,爲學生創造一個和諧、輕鬆、愉悅的閱讀課堂氛圍,通過閱讀拓展學生的閱讀思維。

4.在課後進行教學評價與反思。制定合理的教學評價機制,應用鼓勵式的評價手段,進一步提升課堂的有效性、實踐性,幫助全體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當中;採用多元化的評價形式,要求教師靈活的運用教材,改變以往的單一的教學模式,通過此種方式幫助學生在英語閱讀的學習過程中認識自我、完善自我、改變自我,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顯著的提升。

5.注重啓發式閱讀教學。注重啓發式的教學,按照基本的學習規律,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更加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學會自學,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採用多種教學手段相互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的氛圍。不斷地優化現有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參加到互動教學的積極性,掌握學習語文閱讀的方法技巧,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顯著的提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結束語

展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語文教師可以採用創新且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以及合理的教學方法提升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效率,與此同時,還使學生在具體閱讀過程中進行教學反饋,以此來改進教師的教學方式。爲學生營造一個合理的閱讀課堂氛圍,實現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趙英.關於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小學,20xx(7):29-29.

[2]王平強,徐文彬.閱讀教學中學生情感體驗的影響因素探析——兼談小學語文體驗式學習[J].現代中小學教育,20xx(6):25-28.

[3]朱月弟.失度與適度——對於小學語文“比較閱讀”的有效性思考[J].新課程導學,20xx(10):18.

作者:王維琪 單位:寧夏彭陽縣第三小學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13

經過幾周的教學工作體驗,感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即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愛學語文。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纔有了安全感,才能夠充滿信心,思維纔有可能被激活,纔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爲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爲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髮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自己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乾乾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後感,觀後感、週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涌現,時間久了,學生就能夠發現自己的寫作個性。

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展,並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爲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麼以後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並能夠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己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並能夠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這是我最近教學過程中的一點點思考,現作以上總結,如有不足之處還請多指點。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14

摘要:閱讀在高中語文中佔有非常大的比重。如何實現高中語文教學與現階段互聯網的有效結合是現階段教師需要考慮的實際問題。互聯網上的信息量是非常巨大的,學生如何有效快速地獲取信息,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這與語文閱讀教學是息息相關的。只有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快速分析,尋找信息的能力,才能實現互聯網視野下高中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高中語文;閱讀策略;研究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研究現狀

(一)學生閱讀興趣不高

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非常的低,很多時候他們缺乏對閱讀的興趣。或許是因爲找不準題目的具體含義,分析不出來好的答案,找不到準確描述的形式,爲此,很多的學生不太喜歡閱讀題目。閱讀不僅僅是體現在考試當中,更應該出現在日常的生活中。高中生學習時間非常緊張,他們沒有多少時間能直接閱讀大量的書籍,這也就造成了閱讀無意義感,無成就感的現狀。

(二)教師閱讀教學觀念落後

高中教師知道閱讀的好處,也知道閱讀不僅僅體現在考試題目當中。但是,迫於高考的壓力,他們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瞭如何有效的分析題目當中,而沒有帶領學生找到閱讀的樂趣。閱讀應該出現在高中語文課堂當中,但是教師總是苦於沒有時間去進行閱讀的分享。閱讀的理念與實際教學有一定的距離,理念是好的,但是實踐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困難。那麼,如何在互聯網高效發展的今天實現高中語文閱讀與互聯網教學相結合呢?以下是本人的一些策略。

二、移動互聯網視野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一)利用互聯網實現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轉型

傳統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就是教師根據一篇課文中的問題,分析問題得出最終的答案,這樣一篇閱讀就算講解完成了。語文閱讀題型多種多樣,總是會出現不同的文章提出不同的問題,然後讓學生進行解答。教師要利用互聯網實現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轉型。互聯網具有時效性強、傳播速度快、動態呈現等等優勢,信息能夠被實時接收、動態傳播而不受時空限制。教師可以將一些動畫效果實時地進行傳遞,幫助語文電教化進行發展。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新的電影或者節目片段來吸引學生,這樣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的時候,其中有非常多的經典句子用來描述林黛玉和賈寶玉,教師要求學生閱讀的時候可以讓他們想象兩人相見時候的場景,或者教師播放一段影視作品用來描述兩者相遇的過程。如此,學生就會分析這樣與我的實際想象有什麼差別,爲什麼有人會進行這樣的.演繹。閱讀也是思考的過程,也是實現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過程。

(二)利用互聯網實現高中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爲學生帶來了信息的優勢,可以爲學生即時提供探究所需的豐富的學習資源,這就與信息量有限的語文課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促進模式創新。一方面要與時俱進,對海量的信息有一定的瞭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要改變灌輸的教學模式,把學習歸還給學生本身。教師可以建立有效的羣組或者利用微博進行知識傳播,不斷的鼓勵學生去建立自信,總結信息,努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例如,鑑賞李白的《蜀道難》時,在品味詩歌環節,教師就要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讓學生自己品味詩歌。每個學習小組選出一個人進行朗誦。在臺上,他們播放着伴奏樂曲,隨着伴奏動情地進行朗誦。有聲音,有畫面的課堂出現了,學生們一個個都聽得如癡如醉。學生對蜀道難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理解了李白的豪邁,理解了難於上青天的吶喊。

(三)利用互聯網創新建設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環境

互聯網不受時空的限制,無論何時何地學生都能找到聯繫的通道。它拓展了師生交往互動的空間,讓師生互動變得更加開放、多元和頻繁。語文教師可根據互聯網時代的互動特性,探索符合時代發展的互動教學方式,充分利用QQ、微信進行課堂教育的延伸,使互聯網融入學生課堂內外的學習和生活中,創設一個全新的教育環境。教《人是一根能思考的蘆葦》一文時,我有感而發寫了一段文字發到朋友圈,不料引來學生們的熱捧,被紛紛轉發和點贊。同學們在評論時也表達出了自己對於人生的困惑,怎樣做到有思想。在移動互聯網條件下,教師創設新的教育環境,讓語文課堂教學在互聯網上有效延伸,這就能加強學生對閱讀內容的領悟。

三、小結

這個階段的高中生是伴隨着互聯網長大的一批人。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着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甚至早已經習慣了互聯網帶給他們的巨大影響,習慣觀看巨大的信息。但是,他們卻沒有好的閱讀習慣,而對閱讀的學習是跟他們在語文課堂上的學習息息相關的。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僅是要告知學生閱讀的好處,更要把閱讀作爲一種能力進行培養。將考試中的題目回答正確固然重要,但是能夠在紛繁複雜的信息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同樣也是一種能力,也是未來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教師只有與時代共同發展和進步,才能實現學生和自身的發展,才能實現人才的培養。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15

摘要:隨着近年來教育領域的不斷深化改革,素質教育也越發受到了教師的重視。教師開始積極地探索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方法。小學語文拓展閱讀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對於語文閱讀的興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因此,教師要重視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積極探索開展語文閱讀拓展閱讀教學的方法。本文就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開展方法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興趣;核心素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自從素質教育在全國範圍內得到了推廣,能夠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拓展閱讀教學就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通過語文拓展閱讀教學,學生可以培養對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間接提高自身的學習質量,促進自身核心素養的發展。然而,在目前的語文拓展閱讀教學中仍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影響着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要積極分析語文拓展閱讀教學中的不足並加以改進,完善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爲學生今後的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

一、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內容過於嚴謹

在進行拓展閱讀時,學生閱讀的作品都是經由教師仔細篩選的,對學生的成長以及人生觀的塑造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然而,教師在篩選閱讀作品時,常常主觀性地將自身認爲有趣的與蘊含哲理的作品挑選出來,讓學生進行閱讀,卻忽略了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與理解能力。許多學生在進行拓展閱讀時會出現難以理解閱讀內容的情況,對拓展閱讀提不起興趣,從而影響了學生的閱讀效果,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造成影響。

(二)閱讀氛圍嚴重缺乏

小學階段的學生都具有從衆心理,會不自覺地遵循大多數學生的選擇。若是能夠爲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讓部分學生受到氛圍影響,主動地進行拓展閱讀,就會帶動其餘的學生,使所有學生主動地進行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然而,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中,教師不注重閱讀氛圍的營造,學生沒有受到氛圍的影響,在閱讀時經常受到其它事物的誘惑,不願主動地進行拓展閱讀,使得拓展閱讀的教學效果受到極大的影響,影響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開展方法

(一)合理篩選閱讀內容,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的知識大多較爲淺顯,並且思維還未發展成熟。受知識儲備與思維水平的限制,每一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都是有限的,若是教師選擇的拓展閱讀內容較爲深奧,就會超出學生的理解範圍,使得學生無法通過閱讀明確作品的內涵,無法理解作品,從而影響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因此,在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中,教師在篩選拓展閱讀作品時一定要注意學生的閱讀體驗,明確每一位學生的狀況,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合理地篩選閱讀內容,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學生對於課本上的教學內容有着一定的瞭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學的課本內容進行閱讀內容的選擇,讓學生在讀懂的基礎上進行閱讀。例如,在學生學習《狐假虎威》後,教師可以蒐集一些與《狐假虎威》類型相同的作品,讓學生進行閱讀,如《伊索寓言》。讓學生在《狐假虎威》的基礎上理解作品,更快地接受作品,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在學生學習《聽聽,秋的聲音》之後,教師可以蒐集一些描寫秋天的作品,如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使學生享受閱讀,深入瞭解作品,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營造良好閱讀氛圍,促使學生主動閱讀

良好的閱讀氛圍能夠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提高學生對於閱讀的積極性,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得部分學生主動地進行閱讀,帶動其餘學生進行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因此,在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閱讀氛圍的營造,讓拓展閱讀發揮出應有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室中佈置圖書角,在圖書角中放置經過挑選後的.課外讀物,鼓勵學生在課餘時間進行閱讀,在教室內營造一種良好的閱讀氛圍。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開展閱讀活動,讓學生閱讀同一本書。隨後,教師提出一個關於這本書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回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充滿熱情地進行閱讀,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

(三)豐富拓展閱讀內容,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隨着網絡的不斷髮展,信息的獲取變得越來越容易,人們在網絡時代的閱讀也更加廣泛。作爲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網絡來豐富拓展閱讀教學的閱讀內容,使閱讀呈多樣化。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自行選擇閱讀內容,從而打破傳統課堂閱讀的侷限性,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爲學生未來的發展打好基礎。

三、總結

閱讀,是一個享受的過程,是一個瞭解作品內涵,感受作者所見所聞所感的過程。在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閱讀的這一特點,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主動地去進行閱讀,開闊自身的視野,增長自身的見聞,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平輝.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J].考試周刊,20xx(8).

[2]高利婷,宗和傑.有效開展拓展閱讀提升學生核心素養[J].科學大衆:科學教育,20x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