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5篇

小學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9W 次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5篇

小學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1

昨天,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課文《聽聽秋的聲音》,本課是一首抒情意味很濃的現代詩。作者抓住秋天裏大自然的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讚美了秋天。因爲這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正在研究《走近秋天》這一課題,我讓孩子們在課下收集了有關秋天的.資料,所以在課堂上很容易就能引起孩子們濃濃的秋情。而這也正是這一課的教學重點。學習本課時,我主要側重了三點:

1、有感情地朗讀。

課上,我採用了多種形式讓學生朗讀。指名讀,讓學生糾正字音,然後小組內接力讀,接着班內男女聲賽讀。學生在讀中投入了小詩描寫的內容裏。最後讓一名優等生繪聲繪色讀課文,其餘學生想象小詩描繪的景象,與文本進行交流,達到了與作者共鳴的效果。

2、激發想象力,感受詩情。

這首試的前三小節結構一樣,老師重點以第一小節爲例進行了想象方法指導。在學生讀到“大樹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黃葉道別的話音”時,老師問,如果你就是大樹你準備怎麼同黃葉道別?這一問題旨在讓學生移情入境,體會詩境,使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產生情感共鳴。在指導想象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道別”一詞,這樣,使學生不至於偏離想象軌道,接下來我放手讓學生去自主想象,然後和小夥伴交流,說一說蟋蟀和陽臺、大雁和人們是怎樣道別的。這樣既讓學生在合作中訓練了語言,發展了思維,又激發了學生情感。

3、想象創作,練寫小詩。

在學生有感情朗讀、想象力被激發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仿寫課文,創作小詩,這一環節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和學生就秋天的特點做了很多交流。引導學生想像有哪些秋的聲音,秋天的聲音像什麼,並仿照課文中的句式說,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一首首小詩脫口而出。

小學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2

《聽聽秋的聲音》是新課標人教實驗版語文教材第五冊的一篇略讀課文。它是一首現代詩,作者抓住秋天大自然裏的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讚美了秋天。我在教學本課時,圍繞從秋天的音響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這一學習重點,通過反覆的朗讀,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配合多媒體課件教學,共同來聆聽秋天,感受秋天景象的美好。

當學生們聽老師範讀課文時,他們的腦海裏浮現出各種各樣秋天的畫面,有植物,有動物,還有他們自己。置身於秋天中的.他們是如此幸福,如此美好。這是第一次讓學生走進秋天感悟文本的過程;學生們第二次聽多媒體課件的朗讀,此時學生們的。想象變得更加豐富,世間萬物皆是精靈,孩子們純真的心靈中聽到的都是世上最美妙的聲音。這是讓學生深層感悟文本、解決學習重點目標的一個教學過程。本節課我在激活了學生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同時,賦予了學生更爲廣闊的思維空間的同時,也幫助學生打開了另一扇通往知識寶庫的大門,激發出了學生巨大的學習熱情。

小學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3

這篇略讀課文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最後一課,是一首現代詩,語言精練優美,富有韻味,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抓住秋天裏大自然的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讚美了秋天。教學時, 沒必要太注重文章的內容, 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應放手讓學生自己運用精讀課文獲得的方法, 把課文讀懂;着重是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領悟到詞句表達的精妙,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本班學生思維活躍,具備獨立識字的能力,掌握了初步的理解詞語的方法,能夠運用邊讀邊想的方法理解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展開豐富的想象,學習仿寫詩歌還不是很多。

教學的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歌,從秋天的聲音中想象秋天景色的美好,體會秋天獨特的韻味。而體會詩歌的意義,鼓勵學生仿照詩歌的形式用自己最美的語言寫讚美秋天的詩文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課堂上,教學環節分爲六大塊:

㈠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㈡回憶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三讀法

㈢將自學提示框裏的話轉化爲本節課學習目標目標

㈣按三讀法展開三輪先學後教,交流檢測

第一輪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運用學過的方法理解生詞。比賽讀文,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第二輪自讀課文,勾畫詩中描寫了哪些聲音?詩句美在哪裏?

課堂上通過課件展示,那些有關秋天的落葉、蟋蟀、大雁、豐收等圖片,豐富了學生的視野,打開了想象的大門,爲學生體會秋天的美好提供了幫助。

㈤拓展想象,昇華拓展。學生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爲了運用語言,這一環節學生們將會在練筆中,寫出秋的韻味和風情。每人寫一小段即可,四人小組合成一首。然後請小組代表把合作寫的詩,在平臺上展示出來,並有感情地朗讀給同學聽。

㈥佈置作業

1、爲自己寫的詩配上畫。

2、蒐集有關秋的詩歌。

3、感受秋天寫詩:《看看,秋的色彩》或《聞聞,秋的味道》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覺得這幾方面感受較深:

首先,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 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我採用的情境教學法和想象閱讀法讓學生在聽中想象,說中積累,讀中感悟,寫中運用。讓學生在在各項實踐活動中,語文能力得到整體訓練與提高。

其次,品讀1——3節詩,然後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節邊讀邊想象畫面,接下來是說畫面與感受,並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該節詩歌。這一環節,學生“以讀爲本、以讀想象、以讀悟情”。最後通過師生評議,個別讀,比賽讀,一起感受秋天的美好,突出重點。

第三,走進秋,走進大自然這遼闊的音樂廳,你還能聽到哪些秋的聲音?仿照詩歌用最美的語言讚美秋天。這一環節,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突破了難點。雖然孩子們寫出來的作品還很稚嫩,還需要推敲,但這種實踐是新課標所倡導的,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不足之處是朗讀指導沒有配上合適的音樂或示範帶,沒有出現朗讀展示的高潮,沒有體現好詩歌教學的特點的。

小學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4

《聽聽,秋的聲音》,本課是一首抒情意味很濃的現代詩。作者抓住秋天裏大自然的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讚美了秋天。我覺得培養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爲想象是創新能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只有擁有想象力纔能有更多的創新。爲此在本的學習中我主要側重了三點:一是有感情地朗讀。二是激發想象力,感受詩情。三是想象創作,練寫小詩。

在學生有感情朗讀、想象力被激發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仿寫課文,創作小詩,我首先引導學生想像有哪些秋的聲音,秋天的聲音像什麼,並仿照課文中的句式說,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一首首小詩脫口而出。如:聽聽,秋的聲音,青蛙張開大嘴, “呱呱”,是和荷葉道別的聲音。

小學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5

《聽聽秋的聲音》是一首非常優美的小詩,如何能讓學們在優美的情境中感受到秋天的各種聲音,感受到秋天的美我花費了一番心思。我製作了精美的課件。課件上有秋的聲音的各種優美的圖片。並配上一段優美的鋼琴曲《秋日的私語》。學們生受了感染後,舉手特別積極。例如在學生讀到“蟋蟀震動翅膀,瞿瞿,是和陽臺告別的歌韻。”時,老師問,如果你就是蟋蟀你準備怎麼臺陽同道別?這一問題旨在讓學生移情入境,體會詩境,使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產生情感共鳴;然後再指導朗讀,學生讀得聲情並茂。而第二、三小節老師放手讓學生去自由讀,並和小夥伴合作,想象蟋蟀和陽臺、大雁和人們是怎樣道別。

這樣既讓學生在合作中訓練了語言,發展了思維,又激發了學生情感,因而朗讀指導不用花什麼力氣就水到渠成了。在學生配樂朗讀、背誦全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仿寫課文,創作小詩,這一環節對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做了大量的準備,課前要求孩子畫好秋天的畫,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想像圖畫有哪些秋的聲音,秋天的聲音像什麼,並仿照課文中的句式說。學生有的說:“聽聽秋的.聲音,秋雨滴答、滴答,像秋姑娘彈起了動聽的聲音。”有的說:“小溪唱着歡樂的歌,嘩啦嘩啦。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如同一片火花去點燃另一片。

在這學生思維的興奮上讓學生給自己的畫配一首小詩,學生就發揮了令人驚異的創造潛能。在這節課中,我努力做到讓學生讀中理解、讀中感悟。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在樂學中獲得了美的感受,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當然,我的教學中還存在着不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