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簡短系列(精選11篇)

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簡短系列(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W 次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簡短系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簡短系列(精選11篇)

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簡短系列 篇1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把“聽話說話”改爲“口語交際”,特別強調指出:小學階段應“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小學語文學科不僅是一門基礎工具學科,而且更重要的是一門交際的基礎工具學科。因此,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符合小學語言學科的性質的,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依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利用教材的優勢,抓住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設計出面向全體學生,能激發全員參與熱情的訓練方法,紮紮實實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一、創設“敢說”的氛圍

由於生活環境和語言環境的影響,一些學生膽小、害羞,沒有當衆大膽、清楚表達的習慣和膽量,並且一些學生從小用方言說話,給學習規範化的語言,培養表達能力造成了障礙。因此,教師應把創設良好的語言氛圍,大膽地讓學生的嘴巴動起來,培養和訓練學生敢於表達放在首位。

“激發學生的動機、興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強教師與學生情感交流,是促進認知發展的支柱和動力”。長期以來,語文課堂只是教師的“講壇”,學生習慣了做忠實聽衆。在聽講和繁瑣的一問一答中,學生慢慢地丟失了說的慾望,說的能力、口語交際的能力可想而知了。要真正解放學生的嘴巴,就要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觀,淡化語文教師的表演慾,從興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養學生的表現欲。一般來說口語交際訓練內容是很有吸引力的。像這一節課中,學生主動提出“老師讓我們四人小組表演,好嗎?”這就是我們新課程所追求的,不是嗎?

保護學生口語交際的自尊心、自信心至關重要。一要在課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要認識並尊重學生作爲一個人所應有的權利、尊嚴、個性特長、思維與說話方式,要給學生一種感覺:口語交際課是我們自己的,是輕鬆的、自主的、愉悅的。同時,教師還要認識到:學生是處於發展中的人,是一個正在成長的過程,因而每個學生都是等待開墾的金礦,有着發展的可能和潛力。但要理解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課堂教學中要少一些批評,多一些表揚,把相信人人能成功進行口語交際的期望傳達給每個學生。教師還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可以作爲一個聽衆、朋友而不是一個威嚴的法官,與學生一起聊天、討論,進行沒有心靈距離的開放式的交流。二是要處理好學生之間的關係,營造一個輕鬆的、積極的班級口語交際環境。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顯然是不可忽視的教育因素。如果一個學生在說話時,其它學生冷眼旁觀、竊竊私語甚至在做小動作,那麼有幾個學生能順利、輕鬆地完成口語交際,可能連最後的一絲勇氣都會消失。所以要鼓勵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合作。既要學會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也要學會傾聽、補充和幫助,讓融洽與合作的陽光普照每個學生的心靈。

二、訓練“能說”的能力

1、豐富內容,說得實。首先,要挖掘教材,貫穿交際內容。新大綱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因此,我們要把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貫穿於語文教學的每個環節之中。教師在教學中,要處處留意,挖掘教材的語言要點,大膽放手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在教學中當學生提出:老師讓我們四人小組表演,好嗎?我馬上答應說:“好呀,那你們說該怎樣演呢?”“老師,讓我們四人小組討論一下。”他們就自發的討論起來了。不一會兒,他們就舉起了小手,迫不及待地想告訴大家。於是我就引導學生如何演好。然後再請四人小組自己選擇一幅圖進行表演。

2、形式多樣,說得活。

⑴ 語言調動。教師用富有感染性的語言爲學生創設情感畫面,使他們積極主動地融入角色,並在交流過程中用自己的語言幫助學生找到情感共鳴點,使他們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礎上做到言之有情。

⑵ 角色表演。在一年級語文教材中,童話、寓言、故事都是有人物或擬人化的角色活動,都有對話。從具體的對話語言中,學生可以領悟到對話的應答性,體驗到人物對話由於情境、身份、說話內容的不同,而變換語氣、語調。在訓練初期,主要是模仿、體驗,以後再逐步讓學生通過想象,向創造性對話推進。

⑶ 想象創造。如《我會拼圖》一課,學生拼什麼圖,教師不要劃框框,而要啓發、鼓勵學生用這些大小不一的紙片拼出一個個充滿童趣、想象、與衆不同的圖案。同學們有的拼出小狗、有的拼出鬧鐘,還有的拼出葡萄等等,同學們的想象多麼新奇,多麼合理啊!

⑷ 利用多媒體教學。如在教學《小小的船》這課時,將夜空中的美景製作成課件在電腦中出現,然後投放到屏幕上,最後讓學生想象,你如果像楊利偉叔叔那樣做上飛船,在太空中你會看到什麼,學生閉眼,邊聽音樂邊想象,讓學生暢所欲言。

3、指導精當,說得好。由於小學生生活經歷少,口語能力較弱,經常會出現說話顛三倒四或漫無邊際的情況。因此,教師的指導主要在:一是教師要精心設計符合小學生認知發展能力的口語教學過程,做到層次清楚,要求明確。這樣學生纔可能“順藤摸瓜”,提高口語交際能力。二是當學生能夠確定說話主題後,就要讓學生說話有條理、有重點,抓住事情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細節具體講述,這時教師要精心設計好談話的內容。例如:在學生提出自己演時,我引導他們說說該怎麼演,爲下一步演好做準備。

三、培養“會說”的技巧

會說是在能說的基礎上的更高的要求,也是未來社會對人提出的重要課題。培養學生“會說”的能力和技巧,我認爲有以下幾種方式:

1、教師示範。教師的話說得如何,直接影響着學生的說話質量。爲了讓學生把話說好,首先教師的語言交際應成爲學生模仿的標準。在課前準備時,我把課堂上要說的話作爲一個很重要的內容來備。哪些話應加重語氣,哪些話應放緩語速備到心中有底,抑揚頓挫、輕重緩急都嚴格把握。上課時做到口齒清楚、用詞準確、條理清晰、語句精煉,同時恰當運用眼神、表情、手勢等體態用語,做到自然和諧、不生硬,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說話技巧。

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簡短系列 篇2

在口語交際時,我創設情境,激起學生說話的興趣。在交際過程中,學生調動了平時的生活積累和閱讀積累,展開了想象的翅膀,豐富了交際的內容,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想交際,也樂於交際。習作安排在口語交際後,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明確習作要求,並示範引路,學生就會覺得有話可說,有話可寫。

“多元評價”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好辦法,通過評價、比較,學生能發現在以自己及他人的優點與不足,這樣,學生就能揚長避短,取百家之長,不斷提高自己的習作能力。雖然三年級的學生現在做得不是很好,但是,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關鍵。我相信,只要堅持這樣做,學生的習作能力會很快提高的。

“我的發現”與“日積月累”這部分,學生始終站在“主角”的位置,不斷地發現知識王國的“祕密”,體驗了發現的樂趣,感受了成功的喜悅。“寬帶網”這部分,我主要讓學生自己動手,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學生興致極高。

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簡短系列 篇3

教是爲了不用教。教學就是指導學生自己會學。當學生有了充分的空間展示自我時,就會不斷地超越自己原有的認知水平和想像能力,就會形成積極的創造精神,促進自身的悟感、想像、思維的發展,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也真正做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交融。 語文終究姓“語”,語文學科的根本屬性是工具性,語文學科的根本任務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知識在學生大腦中的形象不能是課本的翻版,而是充滿個性思辯和衆人智慧的個性化知識體系,是富有生命力和創造空間的知識框架。活動的開展首先要考慮的是千方百計給學生帶來認知的歡樂,讓學生在聽做、說唱、玩演、讀寫、視聽等活動方式中不斷將知識積累、儲存。因此,本設計意在搭建一個活動平臺,老師和和學生一起開動“知識快車”,教學活動中學生先將自己的收穫裝入“小成果袋”內,然後再有選擇地“買票上車”。這樣的活動,貌似無序,但卻會有很多內在的.規則支持着有序的運作,學生會成爲真正的知識主人。

本節口語交際課,教師的角色已發生變化,由教授者轉變成爲學習的合作者。這一探討,有相當的積極意義,應大力提倡。學生也由聽課者轉變爲學習的主動參與者,課堂上的主人。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爲自己的親身體驗。教師由灌輸變爲指導,學生由認真聽變爲自己動腦動口。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運用,爲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創設了廣闊的空間。同時,這樣的堂課也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主導者。實際上課堂重心已發生轉移: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過去的重結果,向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轉變。原來那種教師強調“注意聽”的呆板模式,被教師的適時點撥、指導取代。這就是注重了學生學習的親身體驗和實踐。學習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但對教師的要求可更高了。口語交際的習慣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師對學生的這種訓練要持之以恆,堅持下去。這樣就能養成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需要說明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引導學生養成文雅的舉止談吐,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個性品質。

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簡短系列 篇4

《語文課程標準》專門將“綜合性學習”作爲教學目標的五個板塊之一,目的是要着力體現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

學生是有靈性的生命個體。語文的“綜合性學習”,是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學生與環境、教學內容與環境之間的一種充滿生命活力的交互過程,這種“活動”在於學生動手、動腦去“工作”,把所學知識用於實際,由學生親自進行計劃、觀察、操作,這本身就創造了生命活力煥發、生命價值不斷顯現的過程。在學習活動中,教師爲學生提供自我表達、獨立思考、敢於嘗試與創造的一切環境,讓學生去接觸、感受、操作、參與和支配各種活動,從而激發學生在實現願望與困難抗衡中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進而去體驗挫折、成功、失敗和沮喪。學生總能找到自己想幹的事情,學會與他人合作、交往,實實在在地通過“三自”(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分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三有”(有發現、有討論、有創新)和“三動”(自動、互動、聯動)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從而提高自己實踐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語文的規律,提高語文素養。

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簡短系列 篇5

《語文課程標準》專門將“綜合性學習”作爲教學目標的五個板塊之一,目的是要着力體現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

學生是有靈性的生命個體。語文的“綜合性學習”,是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學生與環境、教學內容與環境之間的一種充滿生命活力的交互過程,這種“活動”在於學生動手、動腦去“工作”,把所學知識用於實際,由學生親自進行計劃、觀察、操作,這本身就創造了生命活力煥發、生命價值不斷顯現的過程。在學習活動中,教師爲學生提供自我表達、獨立思考、敢於嘗試與創造的一切環境,讓學生去接觸、感受、操作、參與和支配各種活動,從而激發學生在實現願望與困難抗衡中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進而去體驗挫折、成功、失敗和沮喪。學生總能找到自己想幹的事情,學會與他人合作、交往,實實在在地通過“三自”(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分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三有”(有發現、有討論、有創新)和“三動”(自動、互動、聯動)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從而提高自己實踐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語文的規律,提高語文素養。

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簡短系列 篇6

一、教學效果:

1、《日積月累》投影列出學習的步驟:

(1)學生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藉助工具書,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把問題在書中標寫出來)學生進行自學,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回答疑難,解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暢所欲言。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練習說出意思,教師及時幫助指導)

2、識字寫字:出示各場館圖片,創設情境,教師帶領學生遊覽這些地點。出示圖片及對應名稱。同學們認識這些建築物,那麼會讀它們的名字嗎?(指名讀)去掉詞語拼音,認讀詞語。(結合圖片,以圖識字)開火車檢查認讀情況。出示第一組字“含、迎、留”,指名說出它們的筆順,全班一起書空,梳理筆順。出示第二組字“蕩、滿、敬”,指名說說它們的漢字結構。指導:“蕩”是上下結構,“滿”“敬”是左右結構。學生書空練習,梳理筆順。完成課本上生字的書寫,每組字抄寫兩遍。教師巡視,注意書寫姿勢。

二、成功之處:

語文園地六主要是對本單元的語文學習作總結歸納。強調漢字的結構和書寫規律,識字寫字是本節課的一個要點。在引導學生理解詞意時,我創設情境,給學生做示範,爲學生提供了一種方法和思路,引導他們自主思考。寫話練習我主要是採用評比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對大自然的探索。讓學生學會多問爲什麼,並能自己通過多種方法找到問題的答案。同時,讓他們對大自然抱有好奇心,大自然中,有很多神奇的奧祕等着我們去發掘,只要我們能像川川一樣有“刨根問底”的鑽研精神,時常問“爲什麼”,我們就能發現更多的寶藏能感受到大自然無窮的魅力,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不足之處:

《我愛閱讀》讓學生閱讀文本後自己找出問題,同學之間相互解答,最後老師點明重點。我覺得這點子非常好,唉,怪就怪自己對學生這頭把握不夠多,缺乏相應的針對措施,我想這就是我對文本的研讀還不夠,課堂的機智還不夠,這都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努力。

四、改進措施:

整堂課也是落實了重難點但是我發現自己在教學中的教學機制還有待於提高,對於學生隨機生成的問題及時的引導,不要錯過了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機會。

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簡短系列 篇7

這節課,林老師抓住了新課標“重發現,重合作探究,重積累,重情趣”的這一教學理念而設計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主動性。

李吉林的情境教學法是這樣闡述的:“針對兒童蘊藏着學習的主動性,又有可能消失的可變心理特點,把兒童帶入情境,在探究的樂趣中,激發學習動機,又在連續的情境中,不斷強化學習動機。”林老師的課正符合了這一理念,利用多媒體畫面,創設了有趣的語文園地,隨着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海寶”的出現,讓孩子們眼睛一亮,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了孩子們的好奇心,緊接着讓孩子去闖關,最後孩子們闖關成功後,還送上禮物:世博各展館圖片。“我的發現”和“日積月累”這兩部分內容是相互獨立,沒有密切的聯繫的,這樣的設計,能把他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教學。

我覺得如果每一次闖關成功之後,播放“海寶”的配音激勵語,而不是教師包辦替說的形式,可能學生更享樂於被人稱讚的快樂,使學生輕鬆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還可以給每個環節起個名稱,如:“疊詞百花園”(我的發現)、“美味佳餚園”(讀讀認認)、“孿生兄弟園”(我會填)、“吟誦品詩園”。這也是情境創設的一種形式,這些情境新穎,符合二年級孩子活潑好奇的心理,可以使孩子們學習的興趣盎然,不知不覺地進入遊戲中主動學習。

(二)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引導學生積累運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新課標中說:“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要實現有效學習,自主學習是基礎。”二年級的學生處於7——8歲之間,活潑好動,求知慾旺盛,喜歡新鮮事物,又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和知識積累,加上各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度不一,所以,教學中宜採取多種形式吸引學習興趣,讓孩子去發現、探究知識的規律。這方面,林老師在多個教學環節中都有所體現。

1、找規則:學生自讀,找規律,到小組討論,互相補充。教師還適當的引導學生思考,如:在學習“我的發現”中,問:你從這些詞語中發現了什麼?在“讀讀認認”教學中,問道:你會用什麼方法記住這些字?在“我會填”中引導學生男女比賽,看哪一方說出更多的詞語。

2、比一比:在“我會填”中引導學生男女比賽,看哪一方說出更多的詞語。

3、說一說:在“我會讀”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通過自讀、小組內讀、男女生讀之後,讓學生說就自己的心情,及假如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怎麼做?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沒有做過多引導,而鼓勵學生自己思考。

(三)引導學生延伸拓展,聯繫生活開拓運用。

語文園地是引導學生髮現,掌握識字方法,積累好詞佳句的重要場地。而我們教師要注意的是如何舉一反三,讓學生根據園地中的提示,做到觸類旁通。林老師在這堂課中也注意了拓展。如“我的發現”中,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同一規律的詞語。我覺得可以再增加多幾種類型的詞語組合練習,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如:拓展到ABB、ABAB、AABB式這幾類詞語。在“讀讀認認“中讓學生說說帶“草字頭、提手旁”等字。我覺得在這環節,還可以拓展到說說其它偏旁與什麼有關,如“口字旁、衣字旁、示字旁”等。

學習是爲了運用,在學完了“讀讀認認”的四組字和含生字的八個詞語後,我覺得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來說一個句子,也可以設計一段含有這些生字、新詞的接近學生生活的一段話,“今天,我們來到郊外燒烤,很快空氣裏便混雜着茄子和香菇的香味。吃飽了,同學們有的在跳繩,有的在踢毽子。”讓學生朗讀,對這一題進行整合。同時也讓學生知道識字是爲了運用。

總得來說,這節課教師能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抓住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採用自讀自悟、討論交流以及觀察比較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簡短系列 篇8

小學語文第七冊《語文園地六》圍繞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共安排了五個方面的訓練內容,分別是“感謝和安慰”的交際訓練、“勝似親人”的習作訓練、“我的發現”的閱讀方法訓練、誦讀《過故人莊》的積累訓練、朗讀理解《杏林春滿》的成語故事訓練等。在設計指導過程的時,我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並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及知識的儲備狀況,側重了幾點:一是整合資源,將“我的發現”和“成語故事”結合起來進行;二是注重了學習方法的自主性,將學生的獨立學習與有效交流結合起來;三是適度進行拓展訓練,在習作訓練中,不僅讓學生寫出來,而且還引導學生將習作“寫出去”。這樣設計並實踐,確保了訓練目標的實效性。從實踐來看,以下幾點還是比較滿意的:

(一)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園地”的勞動。比如在“口語交際”訓練和“習作訓練”中,老師都進行了各種形式的分組學習,由於調控得當,各種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鍛鍊。學生的全員參與和參與的有效性在這次訓練中體現得很充分。

(二)讓所有的學生在“園地”裏都能形成勞動技能。比如“口語交際”訓練中,不僅訓練學生“好好說”,更要求學生養成“好好聽”的習慣。在“我的發現”的訓練中,引導學生了解並掌握了“小林”和“小東”的讀書方法後,還啓發學生回顧自己平時的一些閱讀方法,幫助學生總結,促使了閱讀技能的形成。

(三)指導體現了有序性、拓展性。如“口語交際”訓練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認識水平,以理解“感謝”和“安慰”爲切入點,有利於學生圍繞中心表達。另外,還適度地把學生引向“園地”以外,如回去把“感謝”和“安慰”的故事講給父母聽,習作完成後,把自己的作品整理後發給媒體等。

(四)注重了整合,體現了綜合性。如訓練了“我的發現”以後,爲鞏固形成的經驗,引導學生練習閱讀“成語故事”。

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簡短系列 篇9

《語文園地》教學模式初談·大力改進課堂教學,讓同學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語文實踐活動。

英國哲學家約翰?密爾曾說過: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氣裏自由自在地呼吸。心理學研究還標明:人在輕鬆和諧的環境裏,思維才表示得最活躍。相反,在壓抑的思想環境裏,在禁錮的課堂教學氣氛中,是很難發生發明性思維的。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同學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在“語文園地”課堂教學中,只有這種良好的、民主的夥伴關係,才幹進一步創設和諧、愉快、輕鬆的教學氛圍。

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簡短系列 篇10

新教材與舊教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口語交際的增設是一大亮點。它旨在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強人與人之間交往、溝通的意識。面對這一“新鮮事物”,大家都在積極探索與研究,想盡一切辦法來提高口語交際的教學效果。

創設情境、營造氛圍、激發興趣能有效激發學生對口語交際的興趣。教師要善於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情感體驗創設情境。像今天語文園地六的口語交際,內容是怎樣過

“六一兒童節”,小朋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我先請學生介紹自己在幼兒園是怎樣過兒童節的,小朋友滔滔不絕,積極地舉手想說出自己美好的回憶。而在教學“說說小學的第一個六一兒童節,自己打算怎麼過”這一環節時,我鼓勵孩子們自己想怎麼過就怎麼說,不用拘束,於是小朋友更是積極的開動腦筋,把自己想要的,想玩的,想吃的,通通都講了出來,課堂氣氛熱烈,就像在過兒童節一樣。不過,對於剛剛接觸口語交際的一年級小朋友,老師一定要訓練學生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如:態度大方、口齒清楚、聲音洪亮、認真傾聽,積極開動自己的腦筋等。當然教師自己也要認真專注地傾聽學生的每一句話,並及時做出適當的評價。

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簡短系列 篇11

一、視頻拓寬了學生的思路。

在上課伊開始,我播放高科技的一段視頻,目的在於拓寬學生的思路。這個視頻的播放起到了極好的效果,學生看着看着情不自禁地發出了“哇”的驚歎,同時也要求學生認真觀看,並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視頻中的哪些新鮮事物時,學生也瞭解到了未來的食物與現在的食物有很大的不同。

二、說的效果

當要求學生們說說自己要寫的事物的特點的時候,很多同學都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心目中的事物的特點,功能說出來。但也有同學完成得不夠好。原因可能是對於未來的概念還模糊。

三、範文的引路引領學生易於動筆。

在教學中,我故意用紅色筆描紅了神奇的筆和未來房子 “特性”;藍色筆描了“未來的的筆給我們生活所帶來的便利。”這讓學生再次明白了習作的方法以及路徑。

四、通過修改,再次點撥本次習作的重點。

我讓學生大約運用了205分鐘的時間進行習作,沒有一位學生能寫完。這一節課我主要是讓該瞭解未來事物的“特性”和“便利”兩點進行交流與修改。目的就是幫助習作上尚有困難的學生再次明確本次習作的重點,也讓同學們知道如何修改自己的習作。這堂課雖然達到了我預設的教學目標,但還是有不少的遺憾,還有學生沒有明白未來的事物爲何物。我可以讓學生明確習作要求上,讓學生先默讀,再指名讀,然後再讓學生明確本次習作的要求,這樣學生更能加深理解本次習作的要求。相信不斷地探索,交流我們的習作教學會開展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