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11篇

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11篇

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1

《山茶花》這篇課文用形象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山茶花”顏色多、形狀各異的特點,然後指出,山茶花的美麗源於花骨朵一個月又一個月,一季又一季的準備,讚揚了花骨朵堅韌頑強的品格。

教學這課時,我最初有兩個思路:一是上第一課時,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後再教學課文的一至三自然段,第二課時再學習課文四至七自然段,寫生字;二是第一課時進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寫生字,第二課時再重點學習課文內容。但根據我們班的孩子的學習習慣,我選擇了第二種教學設想。在此我主要針對第二種思路的第二課時來談談自己的教後感。

爲了上好這節課,我認真研讀了教材,並查找閱讀了與本課有關的資料,製作了漂亮的課件。課堂上,爲了能讓學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山茶花的美麗,我是這樣教學的:

整體感知課文後,我問:“山茶花到底美在哪兒呢?把相關的句子做上記號。”學生讀完書後,能夠很快的找到課文的二三自然段的相關語句:

真是美極了。白的、紅的、紫的、墨色的.、粉紅的……一株樹上有好多種顏色,一朵花上甚至也顏色不同,那真叫絕!山茶花的白,那是怎樣的白啊!像高山飛瀑濺出的水花一樣晶瑩。那墨茶,彷彿一汪碧綠的清潭,帶着波光,又帶着陽光。粉紅的呢?那是織女用朝霞和白雲織成的輕紗。有單瓣的,也有重瓣的,有疊成六角形或八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有致,瀟灑而舒展。

在師生交流時,通過教師的引導和課件的直觀感受,學生能從以上的文字中深刻的感受到山茶花的顏色豐富,顏色美豔絕倫,花形多而美。在理解之後的朗讀中,我也能感受到他們對山茶花的喜愛。在學習作者寫比喻句時,學生說出了令我驚訝的話語,如:山茶花的紅,那是怎樣的紅啊!像一團團正在燃燒的烈焰;那紫茶,彷彿剛從水中撈出的瑪瑙一般。學生能說出這麼美的句子,應該已從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的山茶花的美不一般,不然,這股源泉從哪裏來?

在接下來的4—7自然段的教學中,學生能夠通過讀課文,很快的理解山茶花開得美的原因在於它的花骨朵有一股特別勁,而這種特別勁又體現在它的骨朵幾乎是在花一謝就又冒出了來年的骨朵,這些骨朵就是在一季又一季,一個月又一個月的準備着。

這是令我滿意的教學,但在這課教學時,還有幾個地方講得不夠透徹,如:“真是美極了。白的、紅的、紫的、墨色的、粉紅的……一株樹上有好多種顏色,一朵花上甚至也顏色不同,那真叫絕!”這段文字中的“絕”是什麼意思?理解山茶花的花形時,有這樣幾個詞語:大小疏密排列有致,瀟灑而舒展。教學時,我只是自己對照課件簡單的提了一下,什麼是排列有致,對“舒展而瀟灑”沒有講解,這回讓學生留下疑惑:究竟什麼叫舒展而瀟灑?

在接下來的時間,我講繼續到其他班級上《山茶花》,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將注意以上不足,爭取課堂教學令自己滿意。

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2

《掌聲》這篇課文寫的是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子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從一個內心自卑的人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着面對生活”。課文通過英子的變化表現了同學間的鼓勵和關愛。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敘述後面飽含着充沛的情感。

1.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

如第一課時重點指導兩次次掌聲,讓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抓住英子動作神態來多角度的`讀,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和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

2.在閱讀中感悟。

這堂課以兩次掌聲爲線索。通過抓住英子掌聲前後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在感悟掌聲的內涵教學中,通過讀重點段,談體會;細讀重點段,品字詞;再讀重點段,指導朗讀。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3.在體味中昇華。

注重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薰陶、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通過過渡語、小結語、評價語和激情語潛移默化的滲透,讓學生的情感與文本產生共鳴。

最後,在理解課文後,邊播放音樂邊讓學生寫一寫自己心中的掌聲,大多數學生都寫出了自己的體會,文章內容得到昇華。

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3

用口語交際帶寫作。教材在編排口語交際和習作時,確實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安排。口語交際的內容是“說說我自己”,習作的內容就是“自我介紹”。首先上口語交際課,口語交際課上進行了充足的準備。準備工作充分,學生再寫作就得心應手了。所以我認爲每次習作之前,教師都可以設計相應的口語交際訓練,藉以啓迪學生的思考,誘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理順學生的思路。學生往往善於說,而不善於寫,教師要提醒學生,把自己說的內容記錄下來,其實就是一篇好文章。

強調口語交際的目的'性,做到有條有理。一堂口語交際課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說話的中心。但學生在興奮的同時,說話就不着邊際,東拉西扯的。這時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逐步引導學生回到說話的主題中來。如:學生開始都在說自己的外貌、性格、優缺點,但是說着說着話題一轉,就介紹起別人的優缺點了,這樣就沒有把話題落實到介紹自己上。這時,需要教師因勢利導地提問:“同學們,說別人是爲了更好地介紹自己,你自己在這件事上有什麼表現呢?”經過老師引導,又回到了主題上。在學生說話前,我先讓學生閉眼想象一下,整理思緒,把話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4

這篇精讀課文寫了一個有趣的動物故事。故事以“我”的觀察爲線索,通過山雀的動作、叫聲來想想它們的語言,從而推動故事的發展。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充分自讀課文,讀書後思考:你喜歡文中的兩隻山雀嗎?爲什麼?讓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初步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然後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兩隻山雀說的話讀一讀,聯繫上下文說說“我”是根據什麼猜想到這兩隻山雀的對話內容的'。本課有些詞語、句子的理解有一定難度,我在讓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及時引導和指導。如“”警告一詞,讓學生先讀讀上文,讀完後說說知道了什麼。

再啓發學生想想:“我”此時已走到一旁,不再折磨拘謹中的小山雀,並且“站在那兒等了很久”,洞裏的山雀這時候會怎樣想?結果怎樣?而樹枝上的那隻山雀見“我”站在那兒沒有走又會怎麼想?讓學生仔細琢磨,理解“警告”一詞的意思,體會出自由的山雀那種擔心和焦慮的心情,從而更深層地理解了課文內容。

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5

三年級語文教學這個環境,我發現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問題需要去反思,去探究。因爲三年級是個過渡時期,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的轉變,教學目標也有了新的變化。如何來上好三年級的語文課,我有幾點不成熟的看法。

一、創建趣味、豐富的語文課堂來吸引學生的集中力,提高教學效果。

三年級的語文教材,教材內容形式多樣化。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5分鐘全神貫注地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這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看了一位老師的《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有所感悟,這位老師在裏面寫到“在我們班上課,孩子想開小差都難!”因爲她足夠的自信自己的課孩子一定願意聽。我開始反思課堂紀律不單是孩子的問題,更多的也是老師的問題,正如所說“我拿什麼去吸引你——我的孩子。”我開始注重提高課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備課。語文課有激情,有意思,同學們才樂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課堂,走進樂於學習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備課、認真備課,不備好課,不進課堂。

二、依舊要必須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同時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更加註重他們“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首先我們制定了詳細的讓學生自主預習的預習要求,讓學生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能夠在初讀的時候學生字,組詞,讀順課文,摘抄課文當中的好詞好句,做到課前的自主學習。小語修訂版大綱認定,“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而,“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長基本上得益於自己的學習。

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一些互動性的教學環節。再者多問一些有創建性的問題來啓發學生的思維。老師本身也在提問方面下苦功夫去研究,哪些問題是可以問的,如何問?學生會有哪些答案,是否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教學效果?在備課時都要充分的考慮。

三、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同時自己也要多讀、多看、多思考。

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鼓勵他們多讀多看,同時開設小小讀書交流會或是讓他們寫讀書筆記。一能培養他們的口語交際的能力,讓他們向同伴介紹自己看過的書;二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學好三年級的新增內容——作文。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養,才幹只有靠才幹去培養”的論斷。言盡之意就是說“名師出高徒”。當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學生素質的提高對老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的內容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己成爲一名學者。在學生眼裏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己成爲一名學者,平時應該多讀書、多積累、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更要重視新教材中參考資料的學習,因爲這與學生的學習有着直接的聯繫。淵博的知識,是每一位老師教好書的關鍵所在。

在教學中,我還有很多明顯存在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能夠不斷反省,不斷進步。

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6

這個學期我教三年級的語文,開學三個月了,在教學當中問題頻頻出現,值得我深思和探求。有人把小學的學習比作一個英文字母“u”,也就是說三年級的孩子處於最關鍵的轉折時期,在這個特殊的過渡時期,學生的身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麼如何來上好三年級的語文課呢,我認爲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1創建趣味、豐富的語文課堂來吸引學生的集中力,提高教學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被有趣的課堂吸引,我想那紀律的管理也就不費吹灰之力了吧。

三年級的語文教材,教材內容形式多樣化。籤於學生的年齡特點,要想讓學生一堂課全神貫注地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學生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這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我開始反思課堂紀律不單是孩子的問題,更多的也是老師的問題,有這麼一句話“我拿什麼去吸引你——我的孩子。”我開始注重提高課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備課。語文課有激情,有意思,同學們才樂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課堂,走進樂於學習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備課、認真備課,不備好課,不進課堂。

2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同時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更加註重他們“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

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首先必須制定了詳細的讓學生自主預習的'預習要求,讓學生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能夠在初讀的時候學生字,組詞,讀順課文,摘抄課文當中的好詞好句,做到課前的自主學習。小語修訂版大綱認定,“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而,“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長基本上得益於自己的學習。

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一些互動性的教學環節。再者多問一些有創建性的問題來啓發學生的思維。老師本身也在提問方面下苦功夫去研究,哪些問題是可以問的,如何問?學生會有哪些答案,是否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教學效果?在備課時都要充分的考慮。

3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同時自己也要多讀、多看、多思考。

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鼓勵他們多讀多看,同時開設小小讀書交流會或是讓他們寫讀書筆記。一能培養他們的口語交際的能力,讓他們向同伴介紹自己看過的書;二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學好三年級的新增內容——作文。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養,才幹只有靠才幹去培養”的論斷。言盡之意就是說“名師出高徒”。當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學生素質的提高對老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的內容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己成爲一名學者。在學生眼裏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己成爲一名學者,平時應該多讀書、多積累、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更要重視新教材中參考資料的學習,因爲這與學生的學習有着直接的聯繫。淵博的知識,是每一位老師教好書的關鍵所在。

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7

《趕海》記述了我童年時代跟舅舅去趕海的趣事,生動展示了趕海的無窮樂趣,表露了作者對大海、對生活的無比熱愛的情懷。本課的重點是通過朗讀課文,領悟課文內容,感受“我”童年時趕海的樂趣。難點在於憑藉課文生動形象的語言文字理解課文,抒發自我情感。在教學中,我採用重點詞語突破,圖文結合,以讀促思,以演促讀再促思,反覆誦讀等教學方法,具體設置如下程序教學:

一、感知文本引出“趣”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贊科夫說過:“藝術作品首先要激發兒童的思想感情,其餘的工作都應當是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的後果。”本課一開始,我就出示了有關大海的優美畫面,喚起了學生對大海的美好印象,接着讓學生用詞句來表達對大海的印象,自然地引入課題“趕海”,這樣做既豐富了學生的詞句積累,爲學習課文作了鋪墊;還讓學生聆聽美的聲音,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打開了學生想象的“閘門”,使學生對趕海形成了表象,具有了感性的體驗,完全陶醉在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中。

特別是和“海洋寶寶交朋友”的環節,既讓學生複習了詞語,訓練了學生的書寫習慣,又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激起了學生強烈地閱讀課文的願望,可謂“一舉三得”。

二、與文本對話緊扣“趣”,輻射全篇。

1、《語文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師生、生生和文本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仔細讀第2—4自然段,找出趕海的.有趣場景,分別加上小標題,理清脈絡。

2、讀中交流:從那些地方看出這個場景的有趣?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培養他們自瀆感悟能力。在本堂課的教學中,學生在看,聽,說,讀,演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閱讀實踐;在興致盎然的閱讀實踐中,感受成功帶來的閱讀樂趣;在具體形象的閱讀實踐中,初步瞭解和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素養得到了有效的培養。

3、導讀重點場景。捉海星部分先讓學生試讀,通句子比較。從“摸呀摸呀”,“嘿…!中體會到抓海星給我帶來的樂趣。導讀捉螃蟹的場景,使學生體會到小夥伴“只努努嘴兒不作聲”的專注神情與“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東逃西竄”的鮮明對照,通過“原來”使學生體會到螃蟹作最後掙扎令人忽俊不禁的情形。導讀“捏大蝦”時,讓學生品味比喻句的精當,通過朗讀想象大蝦大搖大擺神氣十足的樣子,讓學生邊讀邊體會我“只一捏”便俘虜了“武將”的那種得勝時的喜悅心情。語文教學只有落實到具體的字詞上,才體現出它和工具性。 4、學生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大綱》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學生自主學習,既避免了教師的煩瑣講解,又培養了他們獨自發現並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活動、自主探索的基礎上。

課堂即生活。教師在課堂上努力營造寬鬆,愉悅,融洽的學習語文的氛圍,把學生看成是一個生命體,尊重每一位學生,用自己的言行讓學生感到教師是他們可親近的大姐姐。師生之間平等對話,同學間無拘無束地交流,人人都全身心地投入,人人都是學習的主人。同時,通過反覆的閱讀,學生逐步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化,促進了語感的積澱,並將感悟品位的文字通過激情朗讀表達出來。

三、再品“趣”,整體迴歸。

師娓娓講述,把學生帶入情境:“我”滿載而歸,迎着柔和的海風,沐浴着夕陽的餘揮,踩着軟綿綿的沙灘走在回家的路上,感到舒服極了,不由得哼起了最愛唱的歌。

四、圍繞“趣”,課外延伸。

文中用了“嘿、哩、咦、哦”等語氣:“戰利品、武將”借代詞,“束手就擒、東逃西竄、滿載而歸”成語。這些詞語的恰當運使用使文章生動形象。儘管全文場景描寫沒出現一個“趣”字。但我們讀後卻充分感受到其中的“樂趣”,讓我們學習這種寫法,說一說自己參加的最開心的有趣的一次活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在本堂課的教學中,學生在看,聽,說,讀,演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閱讀實踐;在興致盎然的閱讀實踐中,感受成功帶來的閱讀樂趣;在具體形象的閱讀實踐中,初步瞭解和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素養得到了有效的培養。“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盧梭),在這裏得到了印證。

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8

《不瞞真情》講述的是作家老舍先生小時候的一個故事:爲了和好朋友高煜年快點去放風箏,老舍幫他寫了作文的開頭。老師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高興地表揚了高煜年。兩人最後還是認識到不能欺騙老師,就對老師講了實情。事雖小,卻折射出兩人誠實的心靈。全文情節簡單,文字通俗,但字裏行間也留有耐人尋味的空白之處,讀後令人深思。

本課有很多描寫神態的詞語,如:緊鎖眉頭、苦思冥想、眉眼頓開、眉飛色舞等。當學到這些詞語時要求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並模仿出相對應的動作,最後要求大家用這些詞語說一句話。在教授“眉飛色舞”一詞時,指導學生用“同情+語氣”表達對高煜年的讚揚。師:看,你的眉毛像跳起舞來了,真是眉飛色舞呀。誰來說說“眉色舞”是什麼意思?並加上自己的動作,這樣理解解起來就感到容易多了。再通過“讀”貫穿教學始終,同時引導學生進行理性思維,參與對文本內涵的理解、感悟。品讀文字的內涵美,獲得思想啓迪。

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9

三年級是個過渡時期,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的轉變,教學目標也有了新的變化。如何來上好三年級的語文課,我在教學過程中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

一、創立趣味、和諧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提高教學效果

三年級的語文教材,教材資料形式多樣化。要想讓學生一堂課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教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教師身上。開始上課的時候常常覺得力不從心,覺得孩子總是不是那麼認真的聽課,不能那麼專心,開小差,常常半路停下來處理課堂紀律問題。反省覺得是自我紀律沒抓好。之後看了一位教師的《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纔有所感悟,這位教師在裏面寫到“在我們班上課,孩子想開小差都難!”因爲她足夠的自信自我的課孩子必須願意聽。我開始反思課堂紀律不單是孩子的問題,更多的也是教師的問題,正如所說“我拿什麼去吸引你――我的孩子。”我開始注重提高課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備課。你的課有活力,同學們也容易被你的活力所帶動,所感染;你的課有意思,同學們才樂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課堂,走進樂於學習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備課、認真備課,不備好課,不進課堂。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愉快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本事。

教師在新課程中最大的是主角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理解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忙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到達目標的最佳途徑;明白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本事;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

小語修訂版大綱認定,“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而,“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構成本事。”孩子的成長基本上得益於自我的學習。要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讓學生自主制定詳細的預習方案,讓學生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能夠在初讀的時候學生字、組詞、讀順課文,摘抄課文當中的好詞好句,提高課前自主學習本事。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采用同桌間互讀互講,小組討論、一些朗讀遊戲的方式拓寬他們的合作本事。再者多問一些有創立性的問題來啓發學生的思維。教師本身在這方面也得下苦功夫去研究,哪些問題是能夠問的,如何問?學生會有哪些答案,是否能到達自我想要的教學效果?

三、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同時自我也要多讀、多看、多思考。

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鼓勵學生多讀多看,同時開設小小讀書交流會或是讓學生寫讀書筆記。既能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的本事,讓他們向同伴介紹自我看過的書;又能幫忙學生更好地學好三年級的新增資料――作文,讓他們把寫讀書筆記當成習慣積累,也當成一種練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以往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養,本事只能靠本事去培養,才幹僅有靠才幹去培養”的論斷。言盡之意就是說“名師出高徒”。當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會,學生能夠經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學生素質的提高對教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材的資料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我成爲一名學者。在學生眼裏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我成爲一名學者,平時應當多讀書、多積累、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更要重視新教材中參考資料的學習,因爲這與學生的學習有着直接的聯繫。淵博的知識,是每一位教師教好書的關鍵所在。

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10

《掌聲》是義務教育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八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文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美好心靈生動地表現出來,讀來十分感人。在教學中,我對教材進行了整合,又設計了給課文補白。

一。扣牢"變化"產生情感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主要把第1小節與第5小節比較教學。我先引導學生自由讀第1小節,通過自由讀,說說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英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去體會,感悟。然後我說:"同學們,面對孤獨的小英,面對憂鬱的小英,面對自卑的小英,你最想看到的是什麼"(生自由說)你們的願望實現了,請同學們看這段文字——(文字投影):

說也奇怪,從那次演講以後,小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她不再憂鬱,她和同學們一起交談,遊戲,甚至還走進了學校的舞蹈房……

自然引入到第5小節的研讀。在學生對比閱讀後,感知小英的憂鬱,自卑和開朗,快樂之後,我問:"是什麼使小英發生如此大的變化"這樣關鍵性的問題自然引入到下一環節的教學。

二。精心設計,用濃濃愛意打動學生的心靈。

爲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我精心設計了每一個教學環節。在朗讀教學的設計中,我安排了要求明確,層次清晰,形式多樣的朗讀,如:自讀,檢查讀,小組合作讀等多種讀書方法。我還特別注重了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如領會同學們兩次掌聲的不同意義時,我引導孩子把課文中敘述的語言轉變成自己的話,用:"如果你在這些同學中間,你的掌聲想表達些什麼""如果你是小英,你想對同學們說什麼"的生動情境幫助孩子體會人物心理,通過這次空白點的挖掘,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通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爲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爲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爲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爲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11

《墨漬》這篇文章的教育意義特別大。因爲現在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皇帝,養尊處優,環境過於優越。很多孩子不知道失敗的滋味,不知道挫折的滋味。因此,極少有孩子能正確面對人生中的各種困難。而我們這個社會是個多變的社會,有着人們無法預料的.太多的意外。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如何能面對着人生中的變數呢?

在學習中學生感受到了遇到困難要想辦法,動腦筋,在不斷的思考中有的時候會獲得“意外的成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很到位,知道文中所說的意外的收穫指得是什麼,能用自己的話簡單的複述課文內容。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小組學習生字效果很好。學生能結合課文的內容比較容易地說出“意外的成功”指的是什麼。

講完課之後我認真的進行了思索覺得有許多遺憾之處,就是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意外的成功或收穫。應該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學習方法、尋找學習夥伴、選擇學習內容,讓學生去自由的去學習,讓學生知道做事要善於動腦,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有助於張揚學生的個性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