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

談習作教學的幸福感——寫在一次學生朗誦會之後

【情境回放】

那天,剛好上到蘇教版小語五上練習5的《誦讀與欣賞》,在指導學生欣賞完詩歌《邊疆小夜曲》之後,我讓同學們根據此練習的要求-----“動眼,動口,動腦,動情,貼着詩人的心來想,越讀越有味。先自己練,再走上講臺當衆朗誦。朗誦時要注意表情,還可以加上一些手勢,比一比,看誰朗誦的”做好朗誦展示的準備。並進行有效的拓展,以自願展示的原則,召開班上的朗誦展示會。

爲了確保朗誦的實效性,保證人人蔘與。我引導學生再次的審題,共同歸納出評價的幾條標準,並要求沒有上臺展示的同學全部做好評委工作,並進行當堂點評,以提高其口頭表達等多種能力。

我先請第一組願意展示的學生上臺。同學們心理鬥爭很激烈!掙扎!(其實,這就是我要的效果!)終於一組十二人只有區區1男2女做出了勇敢的抉擇,上臺展示!

我說:沒事,讓我們把熱烈的掌聲送給第一個敢於吃螃蟹的人,你們是最棒的!人生總要有第一次,總要敢於把握機會,挑戰自己,展示自己!你們是強者!

頓時,雷鳴般的掌聲響起,臺上的三位同學頓時腰桿挺直了不少,臺下第一組沒上臺的同學開始有些嘆氣,大概是後悔剛纔的選擇。其它馬上就要輪到的幾組同學心理活動也很複雜!(我暗自竊喜)

朗誦(男生用書擋着臉,1女生聲音小的只有她自己知道,另1位語速快的不行),終於完了。

隨機抽了幾個學生評委圍繞指標進行先優後建議的點評。

到我時,我問他們每個人:你們當時的心情怎樣?(學生談感受)

我說:是呀,因爲緊張所以影響了你們的發揮。不過每個人第一次都會有這樣的感受,相信再來一次你們肯定會正常發揮。你們瞧,他們多麼善於學習,會把握機會鍛鍊自己,提高能力,他們是學習的主人!(掌聲再次響起!)

我說:下面輪到第二組了!願意展示的請上臺!

話音未落,“蹭蹭噌”12人一組先上來了7個人,當第8個人也站起來的時候,教室自發的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因爲他是我們班學生公認最不聰明的人!

……

當下課鈴響起的時候,我給所有的孩子佈置了一道作業:寫一篇作文,就寫一寫這堂課你的所見、所思、所感,題目自擬!(這纔是我此次開朗誦會的真正目的所在!)

學生歡呼雀躍!

【教後反思】

第二天,我靜靜地拜讀着同學們的大作,心中很多的感動:每個人此次作文的完成質量都比原先的要高很多。文從字順,真情流露,心理活動的描寫是如此的細緻、如此的惟妙惟肖!彷彿昨天的情境再現!

究其原因,只不過我創設了一個場景,讓他們參與其中,有了體驗,纔有話可說!才樂於表達!情初所以辭發!

試想,爲什麼平時學生會覺得作文難?是因爲沒有生活,沒有體驗!何來有話可說,有話可寫?不難纔怪?

因此,要想我們的習作教學能讓學生充滿幸福感-----喜歡習作,樂於表達。教師就應讓我們的習作教學正本清源,迴歸本質——-生活!讓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我口抒我心,我手書我口!

正如巴金所說:寫作,寫作就是無技巧的再現生活!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2

《鯨》這篇課文是一篇說明文,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知識,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介紹的鯨的知識,體會所運用的多種說明方法。鯨的進化過程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經過精心的準備,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鯨》這篇課文。可是上完課之後,還是漏洞百出。下面是上完課之後的一些反思。

因爲說明文比較枯燥無味,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以鯨的圖片引入課堂,讓學生回憶上節課學到的知識,學生的積極性還蠻不錯,個個都很踊躍,在上課過程中我也注意到了讓學生用各種方法來讀課文,如: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等。首先我通過看圖片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理解鯨的形體特點,體會文章的說明方法。在學習鯨的進化過程時讓學生以鯨的身份講述自己的進化過程。這個方法很好,但在教學鯨的生活習性時,我尊重了學生的選擇,以小組學習的形式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通過小組學習來理解課文,只是在這個環節花了太多的時間,學生彙報時,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傾聽情況,這個環節應該要在指名彙報的基礎上,讓其他同學來評價,這樣才能達到全班同學共同進步的目的。

在評價方面,我還缺少對學生的評價。如:我讓學生彙報自己的學習收穫時我班的李祖宇同學在彙報鯨的吃食方面的特點時說到他是抓住鯨吃食時的動作來學習的,並且把一個個動詞都找出來了。而我卻未加評價,只是單純的按照自己的思路來教學。

由於時間掌握的不好,課上到後面發現時間不夠就含糊帶過。所以課堂上時間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板書應該把說明方法寫出來,因爲學習說明方法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

通過這次教學評優活動,我既有收穫也有啓發,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多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學習,不僅能帶動課堂氣氛,而且教學方法靈活,教態親和感人,在這次鍛鍊中,我找到了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

1、鍛造自己的語言。在課堂用語上還不夠簡單、明瞭,尤其是缺乏抑揚頓挫。特別是語言上的錯誤,要學會避免犯錯。

2、繼續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磨鍊自己的意志。我想,教師應該像穀穗那樣,要想讓自己的果實達到真正的成熟,你就必須將根伸向土壤的更深處,好不斷的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營養以補充自己的能量爲結出粒粒飽滿的果實而聚集精華。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3

在教學中,我儘可能地引領學生入情入境,逐步深入地讀書。通過潛心默讀,放聲朗讀,個別讀,小組讀,全班讀,引讀,範讀,把讀貫穿於整個教學。通過不同形式的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課文的最後一段,通過“‘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兩種評價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愛”的理解,是文的重點,也是難點。如何讓學生理解“糟糕透了”這樣的批評也是愛,我設計了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悟情的形式。在學生初步理解父親的批評也能使巴迪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改進,提高的基礎上,老師對重點句進行了範讀。在引導學生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聯繫自己的實際,談到父母師長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時,學生有了切身體驗。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發自內心地進行了誦讀。當作者的情感內化爲學生的情感認識,當激情誦讀後抓住契機,我讓學生暢談自己對愛的理解。課後,再佈置學生寫下自己的感言,達到讀寫結合,進一步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4

情感教學中的推波助瀾

沒有情感的教學是索然無味的教學,是低效的教學,也是失敗的教學。特別對語文課教學來說,文章內容本身就蘊涵豐富的情感資源。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的成就的大小與情感 因素所起的作用要比智商對此所起的作用要大的多,情感可以鼓勵思維,使思維能力獲得超常發揮,教師只有認真把握情感教育的尺度,才能使學生的情感在教學中推波助瀾。 如何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如何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在《一件運動衫》教學中我進行了實踐。

首先,教學目標的反思

《一件運動衫》這篇略讀課文通過“我”買運動衫、買鞋及康威先生用小狗給“我”換運動衫過程的描寫,體現了“我”與康威先生之間的真誠與友誼,讚美了人與人之間美好 的 情感。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繼續培養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的能力,瞭解課文大意,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友誼,從中受到啓發和教育。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 我在教學本課前已經被這個故事深深地感動了,在不斷地朗讀當中,從字裏行間感受到故事中蘊含的真情,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帶着自己的情感體驗,深情導入,把學生 帶到這個美好的故事情境當中,用自己的姿態語言去感染學生,影響學生,本課的教學目標是: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友誼。2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 瞭解課文大意。3體會課文重點內容在表達上的效果。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友誼。教學難點是體會課文重點內容在表達上的效果。整課 的教學中我把重點目標作爲主導性教學目標,作爲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輻射,從課中同學們的積極發言和課後同學們寫的小詩來看,目標定位準確。

其次,教學導入的反思

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教學導入牽扯到整節課的情感輻射,是情感點燃的切入點。所以,課伊始,我說:"愛是人類永恆的話題,今天,老師要送給你們一件飽含愛的禮物,是 什麼呢?”我觀察到學生們面面相覷,不知道老師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當大屏幕顯示出一件大角麋鹿的運動衫時,學生的.情感匣門一下子被打開了,疑問也多了:老師爲什麼要給我 們一件運動杉?這是一件怎樣的運動衫?要向我們講述一個怎樣動人心絃的故事呢? 教師用名言引路,清晰、簡短,再用設疑的方式激發小學生的情感中認知的需求,讓他們好奇 的心裏裝滿了小問號,這種求知慾望的點燃,同時也是學生情感的投入,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唯有他們對課文內容發生了強烈的興趣,調動了積極的情感,進一步的學習就水到 渠成了。

第三,教學方法的反思

情境教學法是我在本課教學中採用的辦法,讓學生入情入境,教師先用充滿深情的言語把學生帶到故事情境裏,創設情境一:通過多媒體顯示畫面,再現故事情節的**迭起,讓學生通過默讀,尋找本課中體現“得而復失,失而復得”的句子,配上音樂品讀文本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細細體味故事帶給同學們的思索。創設情境二:教師用自己的情感的投入,《愛的奉獻》的歌聲渲染,一件運動衫的圖片,立足學生的情感,點撥、推動學生的思維層層深入,達到超越文本。

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學生的情感比做土地,把學生的智力比作種籽,他說:“只關心種籽而忘了耕地等於撒下種籽喂麻雀。”時時刻刻光注學生的情感變化,是我在教學《一件運動衫》中的一條明朗的線索。

情感的調動,除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材的挖掘,還要情感的媒介物,比如板書的設計,我在教學這一課時就在板書上作了文章。

最後, 教學過程的反思

《一件運動衫》是一篇外國文學作品,中外文化的差異,字裏行間的信息,對於學生都比較難理解,每篇文章都有顯性和隱性的言語,這篇故事的以“我”幫助康威先生在城裏修鞋爲起因,寫了“我”喜歡小男孩的運動衫,按樣子買了一件運動衫。當康威先生的鞋不能再修的時候,“我”就用“運動衫”和康威先生的一元四角五分錢給康威先生買了一雙皮鞋。當我把皮鞋送給康威先生的時候,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原來康威先生見我喜歡這件運動衫,就用小狗換了小男孩的運動衫給我,故事就這樣出人意料地結束了。教參要求完成三步任務。第一步,思考的問題:抓住提示中“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八個字,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第二步,思考的問題:你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料到故事的結局了嗎?思考這個問題,其意義在於增強文章對學生的衝擊力,讓學生從這個出人意料的結局中不僅產生新奇感,而且爲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誼而深感震撼。第三步,思考的問題:課文用了不少的筆墨寫了“我”對運動衫的喜愛和購買過程,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這篇課文在結構安排上用了兩條並行的線索,一明一暗。“我”買運動衫、買鞋是明線,康威先生用小狗換運動衫是暗線,最後結尾時兩條線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結局 。教師可引導學生體會這種表達方法的好處。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5

本學期,我擔任五年級2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回顧這學期的教學工作,現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反思。

一、課堂教學中,努力體現教育新理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認真鑽研、求實創新,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半學期以來,我在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務本、求實、創新”,一方面積極地參加各類學習,領悟其中新的理念、好的方法,結合自己班內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安排、設計,努力讓我的語文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在日常教學中,我堅持切實做好課堂教學“五認真”。課前認真作好充分準備,精心設計教案,並結合各班的實際,靈活上好每一堂課,儘可能做到當堂內容當堂完成,課後仔細批改學生作業使學生對語文更有興趣,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2.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與培養能力的主要陣地。課堂上努力貫徹當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創設輕鬆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踊躍發言,自由表達。由於學生已進入高年級自然而然的開始沉默寡言,變得保守起來。我儘量的鼓勵學生,並運用各種激勵手段:語言的肯定、讚許的眼神、表揚的手勢,甚至是一句鼓勵的話。除此之外我還鼓勵學生用小紙條我交流,努力使自己成爲學生的朋友,讓學生因爲喜歡我而喜歡語文、喜歡閱讀。

3.準確定位、積極成長,認真在自己的博客上撰寫教學隨筆。教師要想盡快的成長起來,就要學會不斷的反思、提高。每天課後我都會認真反思這一節課的得與失並認真地記錄下來,有時只是一個個教學片斷,有時只是短短的幾句甚至是發生在我與學生之間的故事。我覺得在自己的博客上寫教學隨筆,一方面是一個反思、提高的過程,另一方面也是蒐集、整理資料的過程,我從中受益匪淺。

二、通過多途徑培養學生各種能力與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運用多種途徑,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五年級是學生繼續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所在。針對本班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我運用競爭機制,每人發一本競爭本,每日由值日干部做記錄,每星期評選一次,給予紅旗獎勵。一個月後評選語文學習積極分子,這樣促進學生自覺守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每日組織一位"小老師"領讀,既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又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本班學生上課熱情高漲,自我組織領導能力都得到了鍛鍊。

2.通過多種方法,培養學生愛閱讀課外書籍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爲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我從作文的選題入手,以寫童話、想象文爲主,適合五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另外,積累大量的語彙是寫好作文的關鍵。我充分利用課前一分鐘,藉助故事,作文佳作,讓學生邊聽邊記好詞好句。平日每天輪流,一位學生在黑板上摘錄好詞好句,要求其餘學生讀讀記記。平時還經常給學生借閱書籍。經過一學期的嘗試,本班學生的詞彙量大大增加,寫作能力也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

3.加強寫字指導,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五年級的寫字教學往往被老師忽略,本學期,我重視了學生的寫字習慣的培養,課堂中注意提醒,課堂作業嚴格檢查,不規範的書寫要求重做,每個雙休日每生練一張字帖,學生在意識中時刻提醒自己規範書寫,逐步形成認真書寫的習慣。

4.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這個班有個別學生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爲此我很是頭疼。每次爲了查閱哪些學生沒交作業煞費苦心,有一些學生是比較懶惰,看老師忙了就鑽空子不交作業;也有一些是因自己的懶惰疏於管理而偷懶的學生。本半學期,我充分發揮班幹部的作用:小組長檢查家庭作業,大組長檢查課堂作業再上交學習委員,由學習委員進行統計、上報。這樣一來每天無需老師點名,對班內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一目瞭然,一些學生也因此而精心起來,按時完成作業。對於剩下的一些學生則通過個別談心、動員家長等方法督促學生完成作業。

教學工作常做常新、永無止境!但我們只要全身心地熱愛它、並不斷地去學習、以高度的責任心投入其中,就會有沉甸甸的收穫!在今後的教學路上我會繼續發揚優點、改進不足、踏實學習、不斷鑽研,以求長足的發展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6

作爲一名新教師,我清楚的知道要上好教研課需要下一番苦功夫,因此在兩個星期前就開始準備,選擇了《厄運打不垮的信念》這篇課文,我當時的想法是作爲一名男教師,能把這篇課文上出自己的風格和特點。我很快熟讀《厄運打不垮的信念》這片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熟悉度,接着我翻看教學指導用書,瞭解了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最後在參考借鑑多種教案的基礎上完成了最初的教案,並製作好了多媒體課件。並在教研活動之前的一個星期開始試上課,磨課。

第一次我是在五(4)班試上的,由於我對教案的熟悉程度不夠,導致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不流暢。在磕磕絆絆中結束了第一次試上,幾位老師直言不諱指出了我的問題。讓我知道,上好一節,首先要熟記教案,而每個教學環節過渡銜接要自然,教師的過渡語也是十分重要的。作爲一名新教師,可以事先想好一些過渡語。在瞭解到自己的問題後,我深刻的反思。把教案熟記在心,各種教學環節都清晰的記在腦海中。我事先還想好了過渡語以及對學生的評價語。第二次試上我是在五(6)班,這次整個教學過程很流暢,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也較多。但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方面做得不夠好。我的師傅周老師也指出了一些問題,如課件上出現的小問題以及板書設計不夠嚴謹。針對聽課教師提出的問題,我進行了修改,並在五(1)班進行第三次試上。第三次試上的效果比前兩次都好,但在讓學生抓住關鍵詞談體會方面做得不好,有些關鍵詞我都直接出示了,沒有讓學生自己找出來。在幾次試上課以及磨課後,我對上教研課更有信心了。

當我踏上講臺,面對那麼多老師的目光,我心中有了一絲的緊張,隨着教學的深入,我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中,認真傾聽的學生的每一次回答,每一次朗讀。緊張感漸漸消失了,在教學過程中由於語速過快,我在教學用語上出了一些小失誤。也正是由於過渡語的語速過快,導致整個教學過程比預想的快了幾分鐘,我就讓學生根據我出示的詞語,想象談遷在北京的情景,並在紙上寫下來。教研課結束後,各位老師開始評課,他們都對我的課提出了中肯而又寶貴的建議。讓我知道了我在以下幾方面做得不夠好:1開頭導入部分沒有統籌全文,而單單選取了一句話來分析,最後分析完課文後也沒有迴歸的文本整體。總而言之課文結構不是很清晰。2我的過渡語較多,語速過快,學生會有點跟不上教師的節奏。3在教學手段方面比較單一,都是讓學生談體會,應該增加一些讀寫遷移訓練,讓學生想象談遷會說些什麼,想寫什麼,做些什麼,抓住人物的語言,心理,動作體會人物的情感。4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互動,調動課堂氛圍。對於各位老師的評價和建議,我都一一記下了。

我很感謝學校給我安排的教研活動,讓我從中收穫頗豐,我也感謝我們年級組的給我教師,正是你們的關心和建議,讓我更好的成長,更有信心做一名好教師。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7

《用目光傾聽》一文,是通過媽媽對孩子教導的話語,教會孩子應該如何與人交往。通過這樣一篇富有哲理的美文,也讓我們的讀者明白在交流時要予人尊重,要予人真誠。《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教師的評價點撥是能更好的給學生個性化朗讀更大的空間,讓他們在體驗中把對語言文字獨到的理解感悟,通過讀張揚出來,從而形成語感。在本課中,我將更多的時間放在了朗讀文本當中。比如在讀“聽別人說話是一種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這兩句時。關注學生朗讀時的語氣和情感,他讀的突出“交流”一詞,說明他覺得人與人之間要多交流溝通;突出“最需要”時,說明他是希望引起我們重視交流時要注意的問題;突出“真誠”時,就是告訴我們和人說話時要真心誠意地去對待別人。教師要善於發現和把握學生自己獨特的體驗並加以正確引導。

但是本課出現的問題也很多,雖然讀的時間較多,但是每次的讀缺少一定的目的性,教師沒有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缺少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環節,沒有更深的打動學生的心靈。這還需要老師更深一步的挖掘教材,再提煉精華,將詩歌教學上得更有味道。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8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有三個,一是掌握生字詞;二是熟讀課文,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三是抓住文中對父親語言、動作、外貌的描寫,來體會父親愛的了不起。

文章值得推敲的語句很多,人物的心理變化較複雜。爲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裏入情入境,情有所動,理有所悟,我抓住“父親愛的了不起”爲突破點,以點帶面,在這個點上把朗讀、感受、體驗、想象、情感的昇華結合起來,反覆誦讀、反覆叩問、反覆感悟,使其發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功效。

文中的父親用自己的行動譜寫了一首愛的頌歌。有三個描寫父親的場景感天動地:第一個是他悲痛欲絕,但重新挺立的場景;第二個是許多人勸他別挖,但他不聽勸的場景;第三個是他孤軍作戰,傷痕累累的場景。仔細研讀,不難發現第三個場景令人刻骨銘心。“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先指導學生從時間上讀出父親的勞累;再接着從父親的形象上讀出他沉甸甸的愛和肉體的痛苦;繼而在體驗父親心理活動中讀出他內心的孤獨與苦悶;最後探究父親的精神支柱,讀出偉大形象。學生在立體推進的朗讀過程中,與主人公共同體驗,共同感受,緊接着拓展到汶川大地震中一些感人的場景,通過音樂的渲染等,使學生的心靈受到薰陶,從而實現文本的教學目的,感受文本的強烈震撼。

可是,作爲語文課堂,僅僅讓學生感動就夠了嗎?在教學中如何尋找人文精神與語言訓練的契合點呢?如何在人文教育的同時促進語文知識的訓練,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呢?這是我以後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9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篇敘事性記敘文語言清新、文質兼美。文章寫了兒子和父親“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同時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引導學生感受美文背後的濃濃親情、體會做人的道理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了解高爾基,讓高爾基的付出爲最後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打下伏筆。然後以“愛”爲經緯,先讓學生體會兒子的舉動所反映的愛父之情,聯繫生活實際談這種情,感受兒子通過種花來表達的對父親的愛,在栽花這一環節,實際上我應該再給學生一次朗讀品味的機會。接下來,我給學生一幅“奼紫嫣紅”的百花圖,讓他們感受花之嬌豔,進而讀背第四小節。這裏我採用了多種讀的方法,讓學生閉上眼睛把這美住進心裏,效果不錯。然後引出“高爾基爲什麼會把盛開的花朵比作兒子紅撲撲的臉龐”這個問題,讓學生來體會高爾基對兒子的思念和喜愛,同時也讓學生和文本產生共鳴。

對於信中寫所揭示的道理“給永遠比拿愉快”有一些說教味,學生難以理解。教學這一段,我認爲應該有一個層次,先聯繫課文理解,再聯繫生活,從鮮活的例子中,讓學生自己體會,容易產生共鳴。

對課文中蘊含的感情,我們的講解會顯得空洞,所以我想引導孩子品讀,讀中感悟。“鮮花”是文章的線索,在課堂上,我圍繞花(栽花——賞花——談花),引導聯繫生活,積極對話,想象情境,再現場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是讓學生通過想象兒子種花時的情景體會到兒子種花的心意,感受其對父親的深情,二是暢談高爾基看到兒子種的花全都開放時的多種感情體會鮮花給高爾基帶來的美好感受,從而拉近與課文人物間的距離,爲後文第二層次的思想領悟打下基礎。

教學第八小節時,我讓學生盡情暢談第二個“美好的東西”指什麼。學生居然能不斷高度概括其含義,出乎我的預料,我想這和前面拓展、聯繫的體驗活動有關。但我還是幫孩子細化了一下,讓學生從具體中感受了這種付出可以是什麼。“一句祝福的話,一次無私的幫助,一次掌聲,一個握手,甚至一個安慰的眼神,都能夠成爲美好的東西。”

“在閱讀教學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這就是要求我們要在教學中讓孩子能對文本有個清晰的解讀,不能淺嘗則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我讓孩子們感受了景物描寫,環境渲染的作用,更讓他們通過“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兩件小事,感受了父子情相牽、心相連。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0

語文S版第九冊第五單元爲我們介紹了五位名人,其中,《梅蘭芳》給我留下來深刻印象。教學本課時,如何讓學生感受梅蘭芳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與愛國情感是這一課的教學重點。在講授新課前,我做了一個調查,發現由於學生對梅蘭芳所處的時代離現在較遠,孩子們對這位世界文化名人瞭解不多或是並不瞭解,因此,我讓學生回家上網查找關於梅蘭芳的資料,第二天課堂上,通過一個個孩子的彙報,讓孩子們瞭解到,梅蘭芳不僅是一位京劇藝術大師,在中國戲劇界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是一位世界級的文化名人。

在授課時,我首先從梅蘭芳的幾個小故事作爲切入點,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給每個小故事列出小標題,剛開始,學生有些困難,在我例舉一個故事,並告訴學生要善於抓住文中重點詞句來歸納後,學生漸漸地會了,有的小組通過一段段快速閱讀,列出了五個小標題,有的小組仍然有困難,我便下去逐個指導,大約過了15分鐘,我讓學生彙報,這個小組說完,有不同意見的,別的小組可以補充。通過全班的交流,學生髮現,這五個小故事都是圍繞梅蘭芳拒絕爲日本人登臺演出而寫的,突出了梅蘭芳高度的民族氣節與強烈的愛國精神。這樣,學生很快就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其次,感悟文章的重點句子,如:“茫茫青史,爲了愛國而摔破飯碗的優伶,有幾人歟?”……讓學生從這些句子中,品悟梅蘭芳把民族氣節放在了第一位。爲了民族氣節,他寧願放棄了視爲生命的藝術,感受到了一個藝術家的偉大形象,從而突出了教學重點。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1

本課作爲訪談錄,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文體,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這一老一小兩個書蟲說話的語氣,把握住人物對話的基調,要讀得自然,不做作纔好。這篇課文,我採用大討論的方式,放手讓學生圍繞主題,結合課文來討論:閒書閒嗎?這個問題,課堂氣氛活躍,效果也不錯,學生都能結合小苗與季先生的對話,說出自己對於問題的看法。不夠的地方是對古文積累這一塊,對談話內容未作出恰當的引導,從學生的表情中,依然可以看出對這個超難任務有點無奈。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2

《新型玻璃》是人教版第九冊的一篇說明文。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將繼續引導學生了解說明文的表達方法,學習作者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二是讓學生通過了解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瞭解迅速發展的科學技術成就及其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勤奮學習的自覺性。這篇課文語言淺顯,通俗易懂,較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那麼,怎樣做到既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又能提高其語文素質呢?我在設計時,主要體現學生的“自讀自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中內化語言,學習並運用作者的表達方法。

在課前,我精心製作了課件,其中有一幅“玻璃摩天大廈”圖。一上課,學生就被眼前的玻璃大廈給吸引住了。這時,我讓學生觀察這棟大廈的外觀特點,學生興趣濃厚,語言表達富有個性。由此,教師導入新課,水到渠成,爲下面的學習做了鋪墊,做到了“課伊始,趣已生。”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可事實並非如此。爲什麼備課時,我對教材進行了深入的研讀,精心設計了教學設計,可課堂教學效果卻沒有預期的理想?這不禁引起了我的反思。現就教學實施情況,做以下分析:

(一)教師缺乏教育機智,不善於調整教學

在讓學生默讀課文,畫出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並填入表格時,學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但收到的效果是低微的。這是我始料不及的。因此,當學生出現學習困難時,我一時慌了手腳,對學生的問題缺乏有效性的點撥,造成“高耗低效”的結果。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缺乏教育機智,沒能從容應對突發事件。

(二)學情分析錯誤,造成課堂低效

在備課時,我認爲學生通過預習,對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理解並掌握,於是,教學環節的設計更多的是考慮自己怎麼教,而不是考慮學生怎麼學。課前,教師對學生的預習情況沒有深入瞭解,高估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但從課堂教學來看,學生的預習並不充分,否則,在填寫表格這一環節時,就不會耗費長時間而影響了正常的教學進度。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將作爲一個重點,使預習真正做到紮實、有效,而不是流於形式。鑑於此,教師在佈置學生的預習時,可提出明確的預習任務,比如在預習本課時,可讓學生完成以下幾個要求:1、熟讀課文,不懂的字詞要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來理解。2、瞭解課文講了哪些新型玻璃?每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是什麼?3、收集課外介紹的新型玻璃的名稱、特點和用途。預習目標明確後,學生纔能有爭對性地學習,自學能力也能得到提高。經過一段時間,學生已經知道要怎樣來預習一篇課文時,教師可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制訂預習提綱進行預習。

(三)心情影響學情

上課結束後,一個同事對我說:“你怎麼搞的,平時談話風聲的你怎麼在課堂上一臉嚴肅?”“是啊,我這是怎麼了?”我試問着自己。另一個同事說:“昨天你到我們班上課多好啊,笑容可親切了,我們班學生都被你收服了,還嚷着讓你再來上呢。”是的,我這是怎麼了?我在心裏再次問自己!

開學一個多月了,我接這個班級也有一個多月了。回想這一個多月來,除了開學第一天給學生上的第一節課,我的笑容始終掛着,那種笑很甜,很美。直到今天,我對學生笑過幾次?笑容還那麼甜美嗎?哦,那第一節課應該是我笑得最燦爛的,也是學生學得最開心的一堂課。學生在週記上表達了對我這個新班主任的接納、認可,甚至還道出了希望成爲我特別關注的對象……也許是因爲新接班,對這個新的班級寄予了一個班主任新的希望、新的企盼,所以我以最佳的心態走進了這個大家庭。然而,隨着與學生的接觸、瞭解,學生的一些不良習慣在我面前展露無疑,我漸漸收起了笑容,更多的是板着面孔的說教。在我的“苦口婆心”下,學生似乎收斂了一些。然而,我卻發現課堂上聽不到學生的個性話語言,看不到那曾熟悉的爲某個問題而爭得面紅耳赤的場面,我着急,我無奈。噢,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一個板着面孔上課的老師怎麼可能用智慧啓迪學生的智慧?怎麼可能讓思想放射出耀人的火花?怎麼可能讓孩子的個性得以張揚?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3

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選自中國古代名著《水滸傳》。文中林沖和洪教頭兩個人各有特點,一般老師引導學生確定了林沖“武藝高強、謙和禮讓”,洪教頭“自高自大、傲慢無禮”就算達到目的。接下來,就讓學生看課文哪部分寫得最精彩。把重點都集中在林沖身上,洪教頭就不再提起了。我們說。作爲主要人物的林沖當然重要,但對於反面人物,我們在教學時也不能忽視。像洪教頭就有必要進一步分析他的性格特點,因爲這能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課文第3自然段,寫洪教頭出場,我們可以把他與林沖的舉動來對比——

林沖:躬身施禮起身讓座

洪教頭:全不理睬也不相讓,便去上首坐了

由此可看出林沖謙和禮讓,洪教頭傲慢無禮。然後進一步思考:洪教頭爲什麼會這樣做?透過人物的行爲,折射出洪教頭自高自大的性格。

接着,我們可以看看洪教頭是如何苦苦相逼的,他爲什麼要這樣做?(根本不把獲罪充軍的林沖放在眼裏.更是爲了在柴進面前顯示自己的能耐)

在比武一段,可抓住洪教頭先是怎樣神氣十足,在受了挫折以後又是怎樣惱怒的。最後,比武失敗後又是怎樣滿面羞慚,灰溜溜地走開了的。啓發學生結合洪教頭比武前的行爲、語言來剖析他的內心世界,從而把洪教頭自高自大、貪圖錢財、心胸狹窄等特點從文章中感悟出來。

我們分析反面人物的特點。其目的是爲了更好地理解正面人物,來進一步感受作者的反襯手法。所以,教學時,兩類人物不是單列出來分析.更多的應該是對比映襯。可以是橫向的,如林沖與洪教頭的對比:也可以是人物前後的對比,如洪教頭一開始是如何不可一世的,最後又是怎樣灰溜溜地走開的。

當然,我們學習課文。除了要學生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外,更應該讓學生知道如何做人的道理。像課文題目中“棒打”的“打”字,就應該仔細琢磨琢磨。首先,林沖是一讓再讓,忍無可忍,這才掄棒打,這個“打”是教訓像洪教頭那種“自高自大、傲慢無禮、目中無人”的人,打擊那種囂張的氣焰。

同時,引導學生對事物要進行客觀的認識,像洪教頭這個人物是否“無藥可救”了呢?可引導學生從故事結局中去體會。可讓學生從“滿面羞慚、灰溜溜”兩個詞中感悟,通過前後文的閱讀品味。感悟到洪教頭此時已經認識到自己錯了,懊悔自己當初太不自量力等等。教學時,可設計一個教學環節:洪教頭“滿面羞慚、灰溜溜地走開了”,他會怎麼想?如果今後,再碰到林沖會怎麼樣?引導學生來想象,還可以讓學生動手寫一寫。

到此,可引導學生歸納閱讀名著的方法——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來理解、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以此幫助理解。

所以,語文老師不管上哪一篇課文。首先要熟讀教材,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正面人物是教學重點。反面人物也不能忽視,努力讓學生對文章有個更全面的感受和理解。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4

《唱臉譜》本是一首歌曲,今年卻把這首歌詞編入五年級語文教材中,成爲“韻味”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

翻閱教參,我認識到,這節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應是: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查找資料,瞭解課文中出現的人物以及臉譜特點。3、讀課文,聽歌曲,品一品《唱臉譜》的韻味,激發學生對京劇這一國粹以及對戲曲音樂的熱愛。教學重難點是:讀課文,聽歌曲,品一品《唱臉譜》的韻味,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京劇的風格特點,激發學生熱愛民族音樂藝術的興趣。

於是,我大體這樣設計教學:首先播放視頻吸引學生,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引入資料讓學生了解“京劇”。接着,思維導圖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讀自悟,品味課文中的韻味。再讓學生了解臉譜顏色與課文中提到的人物的關係,瞭解京劇在外國有人心目中的好印象以及京劇臉譜的藝術特點等,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欣賞歌曲《唱臉譜》,在讀說聽唱中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京劇的風格特點,激發學生熱愛民族音樂藝術的興趣,瞭解臉譜,品讀課文,感受韻味。

上完課,感覺基本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學生表現還算不錯,時間把握較爲恰當。但也存在不少失誤之處,如課件與教學內容沒有完全相配,課件播放順序不夠科學完美,沒有指導學生朗讀方法,教學語言不夠嚴密,有不少說錯或不夠流暢現象,聲音不夠洪亮,“家鄉戲”說法不夠嚴密或缺乏引導而產生歧義等等,這是我的感覺。評課時,同行教師也對我的教學中的優點予以肯定,我真誠的謝謝他們對我的鼓勵;同時,他們對我的這節課,也提出了合理化建議,我更得感謝他們,因爲有了他們的幫助,我的業務水平才能得以提高,我也才能成長得更快。

總之,我今後應多向別人學習,多向別人請教;根據學情,設計合理簡約而又可行的課堂環節,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爲本,紮紮實實指導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訓練,力爭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課堂。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是一篇略讀課文,是一名小學生對季老的訪談錄,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一種文體。不過,全文內容較淺顯,沒有過多深奧的詞句。課上,我沒有對文章進行瑣碎的分析,而是對教材進行了合理裁剪,大膽地進行取捨,拋出幾個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學習完課文以後,我安排了學生對愛好讀書的同學或新來的實習老師進行採訪活動,並且寫了訪談錄。學生對訪談錄的格式掌握得很好,但是,採訪的問題準備得不是很充分,有的侷限於一問一答的形式,雙方交流的話題不是很深入,上下文之間的銜接也不夠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