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W 次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尤其是拼音的教學,因爲拼音教學一直是重點,也是難點。接下來小編整理了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

這個學期我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很快的,一個學期將要過去,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一學期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穫和問題。一年級教材編寫的意圖在於注重人的發展,用生活的情景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感受知識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學知識的目的在於用知識解決問題,這就對以往沒用的內容進行刪除,所學的全是對以後步入社會有所幫助的,教材中的生活場景自然就很多,內容看似簡單,實施起來卻很難。

在教學方面,我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現行教學的總體思路,它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反覆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

1、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教師在新課程中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

2、結合多元智能更好理解文本。

智力作爲一個整體,是認識活動的綜合能力。通常人們的認識活動並非一種而是幾種智力在相互作用。學生的學習也是各種智力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不能只用認識智力去衡量學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實實地去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多元智力,使教育教學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3、把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融合起來。

《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標準》中明確地指出:提倡跨學科教學,與其他課程相融合。這是因爲要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生僅靠語文教材內容和傳統教學方法,已遠遠不夠。而需要各學科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思維方式、知識背景等方面相互滲透,再通過有創新地教學才能達到培養目標。如把作文教學與各學科融合起來。

  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2

培智一年級的孩子,對他們來講,從一個熟悉的環境中,突然走進另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已經是很難讓他們接受的了。可是接下來又要面對新的挑戰——學會筆畫和認識詞語的學習。孩子們能和自己配合好嗎?給自已的課能交上一份比較滿意的答卷嗎?

班上共有十二名學生,都是輕度智障的孩子。有一個學生是在其他班級中學過兩到三年的孩子,他們上課回答問題時的聲音很小,有一個根本就沒有語言功能的,無論你問他什麼他只會點頭,還有一名學生,只要一上課就到處亂走,其餘的學生還好,有的會說兩個字的詞語,有的可以說簡短的一句話。

轉眼開學快一個月了,由於新生剛入校,學生得逐步適應校園生活、學習,所以到月底爲止才學習了兩課。大多數學生能圖文對照認識漢字“人、頭、手、足、口、耳、目、舌、鼻、牙”,能指出相應的部位。我每節課在黑板上板書不同的漢字,希望他們能脫離圖畫記住漢字,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效果還可以,胡某某開始的時候記得不是很清楚,隨着後面的鞏固效果好多了。不過鄧某某、易某某能指出相應的部位,字形記不住,陳某某,沒有語言功能,但能理解,能聽懂老師的指令指出相應的部位。

雖然學生的自身條件有限,比如,他們的記憶力差,前學後忘,分析理解能力弱等。但是,爲了讓他們能多學習一些知識,多認識一些字,我在每學一個新的筆畫和詞語時,我都要領着學生反覆的讀記,直到多數學生都能認讀下來爲止。他們的表現程度不一,我不能着急,只能根據每個學生情況分層教學,降低標準,讓每個學生都有所發展。

在教學簡單句子時,我會讓學生嘗試自己先說,我適當提示。學生說一遍後,我就領着學生一遍遍的朗讀。這樣可以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經過以上的努力,一個學期下來,孩子們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我想:經過這樣不懈的努力,學生的知識也將存儲的更多!

  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3

作爲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說,通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學生基本都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方面,首先漢語拼音知識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間裏,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並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拼音知識活學活用,通過學兒歌、“摘蘋果”遊戲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識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所以特別注重引導學生主動識字,一年級上學期是意義識字的關鍵期,不僅要求對課文內容熟悉,同時加強了課外閱讀。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反覆多次和漢字見面,並通過一段時間後又對多篇課文進行閱讀訓練,使學生逐漸認識漢字,然後以適當的方法強化刺激,達到識字的目的。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學生的字寫得好壞美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語文水平。

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的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在讀書的訓練上我採用了當天閱讀最認真的小朋友就可以當隔天的小老師進行帶讀的辦法,或者是小組讀、合作讀、擂臺讀等多種形式的手段來提高孩子們對課文進行多次閱讀的興趣。

課前我要求每天學生需預習課文,在學習課文的開始階段,教師不需要過早給學生加以引導提示,讓學生先行感知課文,那麼這第一次的感受能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就算有理解偏差、有錯誤,經過之後的共同討論、共同訂正、理解課文,都能夠解決。先學後教,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重視學生主動參與,有利於課文的感知和學習。課後要求不定時複習,鞏固原有知識,承上啓下幫助新知識的掌握。關注差異,並及時和家長進行溝通,幫助家長解決輔導上的難題,也同時認清自己教學上各個方面的不足。

經過大半個學期的學習孩子們願意讀了,課文中的、課外的故事也願意讀了,不僅增加了他們識字量,而且認識的詞語也越來越多。組詞訓練不再是單調的了,總聽到“我還有”“我還會別的”這樣的話,課堂生動多了,有更多學生願意展示自己。

要在評價中促進學生的成長,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想學愛學主動學了,那麼,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