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跨越百年的美麗》語文教學反思範例

《跨越百年的美麗》語文教學反思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6W 次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跨越百年的美麗》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跨越百年的美麗》語文教學反思

《跨越百年的美麗》語文教學反思1

《跨越百年的美麗》是樑衡的同名散文的節選。這是一篇讚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麗”爲主線,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在於容貌,而在於心靈和人格。她爲人類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一、教學效果。

教學完了之後,明顯的一個感覺就是課文學習不踏實,不透徹,學生回答問題不積極踊躍,我認真總結了一下,可能是以下原因。第一是文章篇幅較長,思維跳躍性大,學生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線索和思路,而且文字含義深刻的部分較多。第二是學生在預習不充分,整體快速把握課文的能力還有待提高。第三是教學時間不夠用。第四是教師教案不熟,不能把全部的精力關注到學生身上,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積極回答問題。

二、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當中對老師和學生來說,感悟理解部分是重點,也是難點。這部分的教學到底是完全放手給學生,讓他們自學自悟,自主彙報交流,還是有老師牽着走,根據老師設定的程序,一步步理解,要根據課文的具體情況來決定。由於本課前後有一定的層次性,在教學時我爲了放手學生,讓他們自主彙報,學生回答的比較亂,需要及時調整,還有就是找不出來,也需要引導。浪費了不少時間,教師的教學機智受到極大的考驗,感覺不能應付自如,該深挖或品讀的環節處理不到位,在時間不多時百便草草收兵。

所以這一環節,在學生彙報前可以稍作引導,讓他們按照課文的順序進行彙報,這樣一步步的水到渠成,可能就輕鬆多了。還有,就是要充分預設出各種情況,以便靈活應對。

三、教師素質。

教師的課堂機智,駕馭課堂的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素質,還需不斷的鍛鍊,總結,提高。

總之,“教而後知不足”,課堂中還存在許多的困惑和缺憾。惟有自己不斷的反思、學習、改進纔會讓自己的教學更實、更活。懇請同行們結合我的教學多提指導性的建議,謝謝!

《跨越百年的美麗》語文教學反思2

聽了兩節課,上了一節課。在對比中發現了自己與其他優秀教師之間的差距以及自己上課中存在的諸多不足。

五節課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都是圍繞課題而設計。希望在國家課題《中小學實效性閱讀與寫作教學策略研究》的引領下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中能夠達到情與理的統一,文與意的融合。

上完課之後,我並無輕鬆之感,我在不斷地問自己,我把握好文本了麼?我的目標設計的合理麼?教學中的流程流暢麼?與別人的差距在哪裏呢?

一、 把握文本

我一直以爲教師的功夫應下在文本中,要緊緊抓住文本,等到自己把文本鑽熟吃透,文章的線索也就清晰地浮出水面,然後進行設計教學時,我們就等於抓住了指揮棒,可以遊刃有餘地駕馭課堂了。那麼,我把握住文本了麼?把握的還不到位。這一單元的主題其中之一是學習用具體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這篇文章涉及具體事例了麼?應該說這篇文章中到處都有具體事例。居里夫人的外在美通過兩點來展現。一是居里夫人的外貌。她的外貌描寫放在了在法國科學院作報告時來展現的。另一個是她的成就,通過兩點來展現,她的報告和她的榮譽。“她一生共得了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特別是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這一事例通過列數字的方法表現了他做出的'貢獻之大。居里夫人的內在美表現在執着追求、爲科學獻身、淡泊名利的精神和品格上。執着追求表現在一、發現問題——“儘管這都還是偶然的發現,居里夫人卻對此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考:其他物質有沒有放射性?就像是在海灘上撿到一個貝殼,別人也許是僅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卻要研究一下這貝殼是怎樣生、怎樣長,怎樣衝到海灘上來的。別人摸瓜她尋藤,別人摘葉她問根。” 二、提煉鐳——“爲了提煉純淨的鐳,居里夫婦搞到一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他們在院子裏支起了一口大鍋,一鍋一鍋地進行冶煉。然後再送到化驗室溶解、沉澱、分析。化驗室只是一個廢棄的破棚子。瑪麗終日在煙熏火燎中攪拌着鍋裏的礦渣。她衣裙上,雙手上,留下了酸鹼的點點燒痕。”三、兩人的一次對話上——“一天,疲勞之極,瑪麗揉着痠痛的後腰,隔着滿桌的試管、量杯問皮埃爾:“你說這鐳會是什麼樣子?”皮埃爾說:“我只是希望它有美麗的顏色。”終於經過三年又九個月,他們在成噸的礦渣中提煉出了0.1克鐳。它真的有極美麗 的顏色,在幽暗的破木棚裏發出略帶藍色的熒光。”

爲科學獻身也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她美麗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隱退,她逐漸變得眼花耳鳴,渾身乏力。皮埃爾不幸早逝,社會對女性的歧視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負擔。但她什麼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二是“她一如既往,埋頭工作到67歲離開人世,離開心愛的實驗室。直到她身後40年,她用過的筆記本里,還有射線在不停地釋放。

淡泊名利也表現在兩件事例中,一是“但是,她視名利如糞土,她將獎金捐贈給科研事業和戰爭中的法國,而將那些獎章送給6歲的小女兒當玩具。”二是“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在這兩件事例中也用了不同的表現手法,一是舉例,一是引用名人名言。從深入地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作者是通過具體事例表現居里夫人的美麗的。那麼,抓住具體事例就是抓住了文章的脈絡,根據這點在進行教學設計,思路就比較清晰了。

二、要求達到的目標。

總是習慣先定目標,然後進行教學設計。我發現我們很多時候都會應用教參給我們的可參考的目標 。其實,這就限制了很多老師的思維。他的目標是比較合理的,但是並不一定切合實際,我們還要根據實際進行適當地調整。而目標的設定要在研究好文本之後,纔會更清楚地知道我們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經過對文本地把握,我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目標:1、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記“冶煉、溶解、沉澱、分析、侵蝕、隱退、乏力、榮譽、頭銜、人聲鼎沸、卓有成效”等詞語。2、能夠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居里夫人爲科學獻身的精神。3、能夠知道本文的寫作方法是通過具體事例說明居里夫人的美麗的。

三、設計過程要流暢

教學設計的最高境界便是潤物無聲。在潛移默化中,在極其自然地交談中,思維的碰撞中,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的。我的教學流程還需要進一步地設計,每個環節的過度不自然,給人突兀的感覺,就像是油路堵塞的汽車,吭吭地讓人緊張。

四、對比中看差異。

聽了湛娟老師的課,讓人如沐春風,彷彿在聽《高山流水》,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教學設計行雲流水,教態端莊大方,問題簡練而有深度,思路清晰讓人一目瞭然。在層層剝筍中顯示了教師深厚的教學能力。而我則相去甚遠,只能望其項背。我什麼時候能夠像她那樣在課上揮灑自如,遊刃有餘呢?

總之,我相信只有在不斷的磨礪中,才能讓自己更快地成長、成熟起來。

《跨越百年的美麗》語文教學反思3

《跨越百年的美麗》講述了居里夫人完成放射性元素鐳的偉大的科學發現的過程,表現了她獻身科學、爲人類造福、視名利如糞土的偉大人格魅力。文章字裏行間含着作者對居里夫人的滿腔讚譽、欽佩之情。我在備課時想力求通過引導學生理解、體會文章中深刻意含,用有感情的朗讀來表達出學生的感悟和體會,進而真正明白“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深刻內涵。

上完《跨越百年的美麗》後,第一感覺就是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沒能更好地調動起孩子們情感。儘管教師很努力地用語言激勵孩子,但是感覺孩子們一直很拘束,不能以輕鬆的狀態面對課堂生活。仔細分析原因有三:

1、對學生的已有知識和情感感受能力估計不足。沒能在孩子們的情感發展區激勵。

在剛剛開課的時候,想讓孩子們談談對課題的理解,沒想到孩子們一臉茫然,不知從何說起的樣子,顯然被我的問題問住了。耐心等待一段時間,仍然沒有期待中的反應。只好自己將對課題的感受與孩子們分享。試圖暗示他們面對一個陌生的課題應該有自然產生疑問的習慣,即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度。這需要長期的薰陶和感染。

2、內容容量過大,仍然有想求完整的心態。所以沒有給學生留更多時間閱讀、思考。

儘管一再告誡自己課堂節奏應該按着孩子課堂的發展韻律來把握,可是一到上課的時候就又犯了毛病。此刻更能感受老師們上公開課時的求全求美心態。可見某些形成的固有心智模式是很難改變的。之所以有這樣的心態仍然是來自長期以來教師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明顯高於學生,以教師爲中心的學習仍然佔據着我們的課堂,儘管對於“以學習者爲中心”的新型教學理念有了深刻的認識,可是把這一理念轉變到實踐中仍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此的深刻認識,是上這節本課對於我而言極珍貴的價值。

如何創建一個“以學習者爲中心”的課堂是目前需要更加深入探究的重點。前路漫漫,尚需不斷思索。最關鍵是必須根植課堂,大膽實踐,以研究的心態面對課堂教學的開放。

當然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也有幾點自己感覺還算滿意的:

1.和孩子們交流的時候是用心地傾聽孩子的發言,並及時給予了評價。

2.在佈置孩子們自己閱讀時,真正走近學生,瞭解他們的閱讀感受。認真地觀察了孩子們邊讀邊劃下的句子,做到真正地瞭解孩子們的也現狀,然後有針對對性地請這些孩子起來回答。給予他們充分的鼓勵和信心。這應該是關注學情的具體體現吧。

3、儘管孩子們不能用豐富發語言來表達內心的情感,但是從他們的眼神裏我感受到課堂內爲他們展示的居里夫人偉大的人格美麗還是征服了孩子們的心,他們讓我感到了一種只能在心中意會而不能用言語來表達的憤悱狀態。如果在課堂上再多給一點具體的引導,再多給一點時間,讓他們從容地思考,從容地表達就更好了。很多習慣需要在一日一日的課堂學習中慢慢滲透的。

4、有一個課堂上的臨時發揮覺得處理得較好。因爲考慮時間的問題,出示課文中的重點段落“這點美麗的淡藍色的熒光融入了一個女子美麗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我沒有主動去提問分析,而是讓學生自己默讀這段話,看看自己有什麼疑問?果然孩子們提出了文章的核心問題:“這種可貴的性格與高原的追求,使瑪麗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人生意義的發現是什麼?

可以感受到孩子們的思維開始在起火花了,只要給他們時間去思考,智慧的火花就會綻放。其實只要順着孩子的這個問題讓他們回到文中去細讀課文答案就會自然出來。課堂上給孩子養成質疑問難的習慣是對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訓練。

一節課總是有很多的遺憾,盡力而爲,往理想裏走,望美好裏去。和孩子們共同享受課堂生活的樂趣是我的追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