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範文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教師指導朗讀技巧之後,自己進行範讀,再由學生誦讀。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黃河頌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範文

  黃河頌教學反思1

前一週上了《黃河頌》這篇課文,感覺效果還不錯。在教學設計時,我有意識地在其中突出了朗讀指導,因爲這節課教學重點之一就是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讚頌黃河、讚頌民族偉大精神的內涵。現對這節課總結反思如下。

一、教學課件的製作與使用。因爲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其磅礴雄渾、一瀉千里的氣勢如果只通過文字來展現,將會極大地削弱這首詩歌的壯美與力度,學生也體會不出中華民族堅韌執着、偉大剛強的民族精神。於是,我將《黃河頌》配樂朗誦及歌曲、壺口瀑布視頻以及保衛黃河的歌曲都納入了教學課件。我相信,這些內容肯定會激發並且感染學生,使他們身上的民族自尊心與民族自豪感熊熊燃燒,使課堂教學效率大爲提升。

二、課堂教學環節的設置。所有教學環節都圍繞着一箇中心,那就是朗讀指導、朗讀訓練、提升朗讀能力。從初讀課文、感知歌詞,到賞讀課文、品味歌詞,從美讀詩歌、昇華主題,到課堂延伸、知識反饋,都將朗讀置於關鍵位置,予以高度關注。而且朗讀指導方式多樣,針對性強,切實將閱讀課朗讀指導落到了實處,並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學生參與度的評價。本節課的最大特點,就是採取多種方式吸引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朗讀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粗略計算下來,整節課用於朗讀詩歌的時間在35分鐘以上。而且在朗讀過程中,學生得到了老師的全方位指導,對於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四、如果說本節課有什麼遺憾的話,那就是因爲學生的實際朗讀基礎與水平較爲薄弱,所以儘管朗讀訓練設置的那麼多,教師也進行了悉心指導,但朗讀優秀的學生寥寥無幾。這同時也說明日常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相應的朗讀指導也往往成了一句空話,無法落實。

  黃河頌教學反思2

《黃河頌》光未然創作於1939年,硝煙瀰漫,烽火燃遍我中華大地……那個特殊的時代,距現在的學生較遠,因此在備課時設計了四大板塊:感性認識黃河(圖片、視頻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初步感受);吟讀黃河頌歌、探究黃河精神(讀中感,讀中悟,讀中品);拓展延伸(三個小題開拓學生視野);當堂檢測。重難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作品傳達的情感。

一節課倉促結束後,發現有兩個方面的不足:

1.詩歌教學中“讀”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作用。

儘管授課過程中有範讀的引領,也有學生的自由讀,可是學生的自由讀展示時寥寥無幾,雖然給學生指導怎樣朗讀,但學生的讀被教師爲了完成教學任務故在執行時大打折扣。

2.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凸顯。

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拋出問題,引導學生明確,顯得學生學習的被動,因而課堂的氛圍比較死板,學生只是在課堂中被動接受,其學習能力、學習思維等均爲得到培養,故課堂效率低下。

面對本節課的課堂教學,自己認識到在教學中存在的陋習,故以後的`教學打算從以下改進:

1.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參與者,因而在課堂上教師要從多種渠道入手,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如一班授課時進行改進,朗讀環節設計了比賽,個人比賽;小組比賽;男、女生誦讀比賽。這樣一來學生紛紛參與其中,在朗讀中體驗詩歌內容,那麼下面的環節自然迎刃而解。所以說,只要注意到就能想到,能想到就能做到。

2.詩歌教學中要專注“讀”的靈魂作用。

好的文章,朗讀中自然能感受到它的迷人魅力,尤其是詩歌教學,“讀”應該貫穿整個課堂。徜徉在文字的世界中,“將心比心”,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讀出感情更能讀出深遠的意味,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藝術的享受。同樣的調整後在一班上《黃河頌》一文,夯實了“讀”,學生在讀中一下子感受到歌詞部分統領的關鍵字是“望”,對於文中三次反覆出現的“啊,黃河”其作用學生也能知曉。

當然,課堂中還有很多的不足,感謝同組成員對我本節課的不足能毫無保留的指出,以便我更好的努力學習。一節遺憾的課!但,誰又能說教學不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呢?只是希望自己可以在這一節課中,更清醒地反思教學,認識自我,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