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精衛填海》教學反思(精選5篇)

《精衛填海》教學反思(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5W 次

《精衛填海》這是中國神話故事中的經典之作。課文圍繞精衛及其子孫日日夜夜填海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精衛及其子孫堅強不屈、堅韌不拔的品格,這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下面由小編爲您整理出的《精衛填海》教學反思(精選5篇),一起來看看吧。

《精衛填海》教學反思(精選5篇)

  《精衛填海》教學反思1

在教《精衛填海》時,課後有個思考題:精衛是隻怎樣的鳥兒?按照課文內容的指引,有的孩子回答精衛是一隻勇敢的鳥兒,他敢於同奪去別人生命的大海較量。而另一些孩子卻有自己不同的見解:一個孩子說精衛是一隻笨鳥,大海那麼大,能填平嗎?

非累死不可;另一孩子說,大海也有生命,精衛不該心胸那麼狹窄,與大海不共戴天,不分晝夜地將銜來的小石子和小樹枝投進大海想填平它呢?我覺得他們的回答都很有價值。回答精衛是勇敢鳥兒的學生,他從課文中學到了正義感,體會到勇敢的品質;回答精衛是笨鳥的學生,他關注生活,把所學習的內容和實際生活聯繫起來,進行了合理的思考;而對精衛的正義行爲提出疑問的學生思維更爲廣闊、全面,他懂得了由己及人地思考,不用簡單的對錯來劃分世界,而是把每一個個體都放在同一個水平線上來對待。他的問題在班上炸開了鍋,許多孩子受到啓發,馬上與周圍的同學展開討論,有的說應該和大海講道理,勸告他不要再奪去別人的生命;有的說應該修建堤壩,防止大海再氾濫。

這節課上完了,我並沒有給他們一個正確的答案,因爲每一個答案都是合理的,而每一個孩子都得到了不止一種的答案。在寫教後記時,我想:如果我用傳統的模式,老師精心地解讀課文,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認識到精衛的堅韌與勇敢,而不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學生會有這些交流和收穫嗎?會有這些多元的解讀嗎?我想這就是課改的精髓所在了。給予孩子發現的天空,讓學生自己學,自己發現,自己體驗,呵護每一個孩子思維的獨特性,讓這些天生的研究者、探索者在無際的天空中自由遨遊,熠熠生輝。

  《精衛填海》教學反思2

這是中國古代一個著名的神話故事,在這一課的學習中,我們主要學習精衛勇敢的精神。但一個學生的發言引發了我的思考,學生說“老師,精衛很笨,石頭丟到海里,海水不是越漲越高了嗎?”我猛然意識到,千百年來留給我們的文化應注入新的活力了。於是,我問道:“如果你是精衛,你會怎麼做呢?”孩子們一下活躍起來了,有的說:“我用抽水機把水抽乾。”有的說:“我用汽車拖石子、磚頭。”而對孩子的話語,我沒有做任何評判。

首先我肯定了他們比精衛要聰明,接着,我引導學生思考:海水抽到哪裏去呢?抽乾了水對我們有什麼壞處?把石頭、磚頭扔到海里,海水會怎樣?學生一想,是呀,這辦法並不好。這時,心急的孩子坐不住了,一個個抓耳撓腮的,我適時畫了一個海與堤岸的平面圖,與他們共同分析,海水是漫過堤岸才危害人的,怎樣讓他不危害人呢?這時,幾個孩子恍然大悟,我們可以把堤岸修結實些!

誠然,精衛的勇敢值得我們學習,但我們若不能一分爲二的看問題,還去學習精衛的子子孫孫填海,我們的國家又怎能飛速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注意將生活與教學緊密相連,賦予教材時代的活力,想方設法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形成樂於探究,敢於發問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讓他們能思考、會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並能用自己的語言大膽表達出個人見解,訓練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這不正是新課該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嗎?

  《精衛填海》教學反思3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1、體會精衛與大海的對話情景。

2、引導學生認識精衛的行爲是怎樣的行爲。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能針對中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靈活運用多媒體手段讓傳統文化與自然、音樂等學科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營造了和諧、富有童趣的學習氣氛。如以看動畫片引入,配樂朗讀等,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本篇課文的學習。這樣一改學古文枯燥無味的現狀,激發了孩子們閱讀神話故事的積極性,讓孩子們能自覺地去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

2、學生對古典神話文本的認讀難度較大,我結合學古詩的方法給學生總結出學習文言文的三部曲,即讀通課文、讀懂內容、讀出感受。並採用以讀代講的方式,一步步引導孩子去感悟、去實踐。在合作學習中,使學生對古文的學習化難爲易。不僅提高了閱讀的興趣,還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3、能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對學習內容作了有益的補充和整合。比如教學伊始就讓學生說自己感興趣的神話故事的名字,然後看圖片說故事,期間穿插閱讀了《精衛填海》這首淺顯易懂的小詩,最後讓學生充分馳騁想象的翅膀,設想精衛爲她的填海大業不停奔忙的情形,結束時又推薦一些神話故事鼓勵學生在課下閱讀。這樣不僅把課內外有機地聯繫起來,還擴大了教學資源,構建了開放的語文課堂,使新課標的精神得以體現。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在教學中,我們應注意將生活與教學緊密相連,賦予教材時代的活力,想方設法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形成樂於探究,敢於發問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讓他們能思考、會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並能用自己的語言大膽表達出個人見解,訓練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不足之處

我壓制了學生的一些質疑,沒能留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在今後教學設計時,我要多準備些學生獨立思考、自讀自悟、質疑解疑的時間,多根據學生的需求及實際設定教學環節,這樣學生樂學,教師輕鬆。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簡介《山海經》,《山海經》是我國第一部描述山川、物產、風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神話傳說的大彙編。

接着藉助註釋,瞭解故事內容。然後結合重點詞句體會精衛的精神品質,並說一說從中得到的啓示。

最後拓展延伸:如果換做是你,你會怎麼減少洪水的發生?和小組的同學說一說,看看誰的辦法好。

  《精衛填海》教學反思4

《精衛填海》的故事學生讀過,但是小古文的學習還是第一次,所以說,對於這篇課文的學習,理解小古文的意思、學會古文學習的方法纔是重點。

1.教學效果(思效)。

小古文比較簡單,寥寥數字,理解了詞語意思也就明白了故事內容:故:所以;湮:填塞。整篇小古文的意思是說: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東海遊玩,溺水身亡,再也沒有回來,所以化爲精衛鳥。經常叼着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塊,用來填塞東海。

神話故事內容很簡單,學生藉助註釋,學生能感受到神話故事精衛鳥的精神魅力,受到人格的浸染和薰陶。這纔是學習的深層目的。

所以,整節課以讀代講。在學生自由讀,教師範讀,領讀、配樂朗誦等不同形式的朗讀基礎上,學生能夠讀通、讀順古文之後,我能夠引領學生讀出適當的停頓和節奏,在讀的過程中感受古文的語言特點。這算走好了古文教學的第一步。

2.教學收穫(思得)。

(1)採取直觀形象的方式降低小古文學習的難度。因爲第一次學古文,一定要引發學生對於古文學習的興趣,爲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而學生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於直觀性的東西更易於接受。以看動畫片引入,配樂朗讀等,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本篇課文的學習,學生能自覺地去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這樣,靈活運用多媒體手段讓傳統文化與自然、音樂等學科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營造了和諧、富有童趣的學習氣氛。

(2)其實,學生對古典神話文本的認讀難度較大,雖然這篇很簡單,卻是爲以後古文教學提供範例。我結合學古詩的方法給學生總結出學習文言文的三部曲,即讀通課文、讀懂內容、讀出感受。並採用以讀代講的方式,一步步引導孩子去感悟、去實踐。在合作學習中,使學生對古文的學習化難爲易。這樣不僅提高了閱讀的興趣,還培養了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也爲以後的'古文學習打下基礎。

(3)在課堂上,重視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培養,時時刻刻地給學生以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嘗試着自己學,自己發現,自己體驗。

3.不足之處(思失)。

本文簡單,學生的學習也不吃力,但是學生的學習也僅僅是停留在本課的神話內容方面,並沒有廣度和深度,缺少對學習內容有益的補充和整合。應該藉助活動廣角,讓學生讀文,進一步瞭解故事內容,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力講故事。

4.改進措施(思改)。

比如課堂伊始讓學生說自己感興趣的神話故事的名字閱讀了《精衛填海》這首淺顯易懂的小古文之後,讓學生充分馳騁想象的翅膀,設想精衛爲她的填海大業不停奔忙的情形,結束時再推薦一些神話故事鼓勵學生在課下閱讀。這樣不僅把課內外有機地聯繫起來,還擴大了教學資源。《山海經》是我國第一部描述山川、物產、風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神話傳說的大彙編。可以推薦學生課下讀一點《山海經》,進一步瞭解神話故事的特點。

  《精衛填海》教學反思5

《精衛填海》是一篇神話故事,文字不多,重點描寫了精衛的執着精神。這樣的精神在愚公的身上也存在。教學時抓住文章中關鍵詞語,對比體會大海之大和精衛之小,體會對比懸殊,體會精衛填海的決心與勇氣。

導課時問學生曾見過什麼樣的大海?

學生答:波濤洶涌的大海、一望無際的大海、蔚藍的大海、風平浪靜的大海......

這一環節設計有兩個目的,一作爲一個語言訓練點,提高學生表達能力;二爲後文對比“大海之大”“精衛之小”埋下伏筆。

抓住第二自然段“天天”體會精衛從不間斷,無論天氣如何,忘記飢餓勞累,日日夜夜銜石子、樹枝來填海。這是面對強大欺辱時的無畏,這是弱者執着的抗爭!學生在對比的過程中逐漸體會精衛的內心世界,走進它的精神王國。

文章中的關鍵詞語就是一串珍珠項鍊中最閃亮的珍珠,它藏着作者的情感,傳遞着豐富的內涵,表達着某種精神,訴說着不一樣的情懷。教學中抓住這些關鍵詞語,牽一髮而動全身,窺一斑而知全豹,這是一種四兩撥千斤的智慧。在日後的語文課堂當逐漸提高自己慧眼識“關鍵詞”的能力,以一點想開去,讓學生找準點,深挖井,收穫汩汩的思想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