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七年級語文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大綱

七年級語文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7W 次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語文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

七年級語文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1

這是一篇感情頗深的文章,學習中學生能夠理解文章的意思,但對作者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不能夠完全進入課文中的狀態。衣襟上的夾竹桃引起“我”對爸爸的回憶,回憶中有快樂,也有感傷;有爸爸嚴厲的責罰,也有他綿綿的愛意。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經長大了。

我認爲這一堂課下來,能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特別是引導同學們對“成長內涵”的理解都很到位。其中作者林海音的話表明:父親的去世讓她長大,以及四川災區孩子在廢墟上自強自立的圖片,讓學生心靈受到震動。其中朱言喆的發言讓人印象深刻:他本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但學習不是很努力,最近一次考試比較差,並因此引起了爺爺和爸爸吵架。這件事讓他覺得很難過,因此他這星期開始就比以前認真多了。這件事說明他真的長大了,懂事了。同時,在學生表達見解時結合他自身的實際情況,加以補充和鼓勵,這樣更容易深入學生的內心。但是,課上對學生情緒的調動很不夠,很多發言點都沒能激起他們思維的火花。以後的課堂上這方面還得加強。

七年級語文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2

《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在品讀“父親不參加我的畢業典禮”這一部分時,陳凌宵問:“老師,爸爸看了看自己的指甲,知道自己病重,所以他不去。”其他學生鬨堂大笑。我覺得這個問題可細究,就追問學生:“真的很奇怪,爸爸爲什麼轉過臉去,看自己的指甲?”學生陷入沉思中。

陸續有學生舉手。

“爲了轉移視線。”一個學生搶着說。

“轉移誰的視線?”我緊追不捨。

“英子。”

“是讓英子看他的手嗎?”

“不對,是不想讓英子發現他的表情。”

“爸爸臉上的表情是怎樣的?”

“傷心、痛苦。”

“哦,我懂了。父親傷心痛苦地想哭。可爲了掩飾自己內心的悲痛,不讓孩子看到他眼中的淚花,他只能這樣做。”

我說:“作者看似無意的細節描寫,爲我們勾勒出一位高大慈愛的父親形象。他至死也要把堅強的一面留給他的孩子。”

學生很有感情地讀這一細節描寫。

思考:當學生髮現一個貌似無問題實質可細究的問題,而學生的思維又一時陷入困境時,可以採用追問和曲問法,給學生搭起理解的橋樑,精彩的生成會出現。

七年級語文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3

《爸爸的花兒落了》是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課文的基本主題是“成長”,而這篇文章則更是用細膩的筆觸寫出了作者“長大”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要引導學生體驗成長,這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所以我在課堂設計的時候,將課堂重點鎖定在感悟成長上。

文章有兩條線索,其實就是寫了兩件主要的事件,一是小學畢業了,一是爸爸過世了,這是作者真正告別童年,走向成熟的兩個標誌性事件,而那首告別的驪歌,就是文章的主旋律。所以,我要引導學生理解的長大的第一個內涵就是:人是在失去的感傷與痛苦中長大的。第二個內涵就是:長大就是意味着要承擔責任。所以,我跟學生說,長大的味道是苦的,然而正是在苦中,我們真切地感受着美麗、體會着真情,並在承擔與付出中感受到真正的快樂。以上是我對這篇文章結構和主題的理解,也是這一節課中我要達到的主要目標。

在具體的課堂處理上,我採用了課堂講解與“現場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前者重點解決課文整體理解的問題,後者則在於解決重點閱讀的部分。這樣設計的初衷是:

1、嘗試一種新的課堂方式,由教師引導變爲平等探討;

2、引導學生能學會站在作者的立場和角度去理解課文,感受細節;

3、可以鍛鍊學生說的能力。

就課堂效果來說,我覺得這種方式有嘗試的價值。上場的兩個學生表現自如,應對得體,且能基本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去說話,已經基本達到我的要求。但還存在一些漏洞,一是課前預習不足,學生對課文還沒有達到十分熟悉的程度,討論的過程中跳躍很大,學生難以跟上;二是讀課文的時間過少,討論難以深入細節;三是其他學生參與的環節少,自由提問的環節沒能展開。

解決的辦法是:

1、充分預習;

2、刪除前面環節,直接用訪談的方式。

七年級語文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4

《城南舊事》是一部清新幽雅的小說,讀來如孩子的日記般真實,又有回憶童年的絲絲憂傷。孩子們的這些故事和心思,即使隔着大半個世紀,依然能打動和感染同齡學生。就是爲着這點想法,我在教學本課時一個教學目的就是要打動學生,讓他們也來做一回英子。而藉助的手法就是配樂朗讀。

教學片段:

這篇文章裏流露着“淡淡的哀愁,濃濃的相思”。請你選擇其中一段或幾段最喜歡的段落來讀一讀,體會這種情感。(配樂《送別》)

(請一位回答問題態度較認真的同學回答,可以起個好頭)讀53段,“我收裏捏着……”

師:讀出了什麼語氣?

生:高興,興奮的心情。

師:她在成長,獨自闖練成功了,心裏是多麼高興啊,要趕緊告訴爸爸去!老師也想來讀其中感觸很深的三段:66-68段。“我把小學畢業文憑……”

(師範讀,使學生積極性更高,也爲朗讀營造氛圍)

生:老師,我也想讀你讀的這幾段。(這位學生平時朗讀不怎麼出色,我還在擔心,但朗讀效果比我的還要好許多)同學鼓掌。

師:你讀出的這種淡淡憂愁,比老師讀的要到位許多。

生:老師,我來讀36-37段。(正好與背景音樂歌詞對應)“於是我唱起了五年的……”(這位學生是班級裏最調皮的學生,但他讀的非常投入,而我也與其他同學一起爲他“伴奏”: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無論長的多麼高,多麼大,老師!你們要永遠拿我當個孩子呀!讀到這裏,許多孩子已是全身心地投入進去,似乎他們也成了這不想長的孩子。配樂朗讀已引起他們的共鳴,朗讀效果自然會出色)

反思:

音樂能陶冶情操,因此配樂朗讀能帶動大家的興致,並能使學生髮揮想象,更容易投入到課文情境裏來。這時教師的範讀能起到示範作用,而一些平時朗讀不佳的學生的上佳表現則激發了其他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敢於去讀,朗讀的氛圍就形成了。在這種濃濃的朗讀情境裏,他們體會到了文章中人物的情感,他們通過朗讀在與這些人物對話,從而走進人物內心,引起共鳴。這全情投入的那一刻,課堂彷彿就成了英子筆下響起驪歌的課堂,這在課堂上放聲朗讀孩子們,他們都是英子。

七年級語文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5

在本文中,學生理解故事情節是相當簡單的。但基於一個班級仍有少部分同學對課文不熟的情況,把學生導進課文之後,對課文內容進行整體感知:文中寫了英子和父親之間的哪些故事?在文中相應的段落作一下標記。

學生回答得很踊躍,“我”和父親的故事:A鼓勵我獨自參加畢業典禮B逼我去上學,並給我送來棉衣。C鼓勵我獨自去銀行寄錢D爸爸死後,我非常鎮定、安靜。自然而然地追問:哪些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憶的事?回憶的事是這樣引出的?從而瞭解本文結構的嚴謹自然,插敘的用法及作用。

“知識是一個過程的結果,又是另一個過程的起點。”我總在想,一節課,是不該只讓學生了解一篇課文,應該有外延。課文只是我們讓學生感受語言,陶冶情操,培養文學興趣的一個載體。所以,我試着想讓學生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學會寫生活中真實的父親,並通過這篇課文喜歡上《城南舊事》,感受林海音的筆調,她的成長曆程以及《城南舊事》所展現的風情人物。

在瞭解了本文的結構特色後,我給學生補充朗讀了《城南舊事》的一些片段,並借欣賞課觀看影片,從而鼓勵學生課後讀一讀這本書。事實證明,在朗讀聲中,在電影中,感受了作者的語言特色,並喜歡上了書中那些鮮活的人物,作者對童年的留戀,在童年中的困惑等情感也引起了學生的共鳴。上第一課時時,正是週五,第二週週一再上第二課時時,發現許多同學已藉着週末的時間在讀《城南舊事》了。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可是,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場面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在一篇篇的小故事中,在每一段故事的結尾,裏面的主角都離她而去,一直到最後的一篇《爸爸的花兒落了》,親愛的爸爸也去了,她的童年結束了。那時作者剛滿十三歲,就開始負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該負的責任。這是一篇童年的回憶,也是對童年的告別,就讓我們走入文中的世界,一起去追尋主人公英子走向成熟的足跡。把這作爲第二課時的導入。

在第二課時,主要解讀“父親”的形象。父親是嚴厲:我的賴牀不起,父親怒了,說話時用一個字命令,我儘管害怕,不挪窩時,“把我從牀上拖起……抄起雞毛撣子,藤鞭子在空中一掄……把我從牀頭打到牀角”,最後如兒狼狽的小狗冒雨前去上學牀上打到牀下,這是動作和語言的`描寫。父親又不失溫和,被打後,我顫顫驚驚地上學去,父親竟給我送來了夾襖。父親尤其愛花,哼着歌,澆着花,抱抱弟弟,摘一朵插在妹妹頭上,有了父親就有了歡樂。這是父親愛生活,樂觀的體現。父親同時是善良的,爲叔叔急得吐血。父親更是我生活的引路人,正因爲父親的一次次鼓勵,我不再稚嫩,面對生活不再膽怯,哪怕老高告訴我父親病危時,我表現出從來沒有過的鎮定和安靜,挑起了責任,成長了。對於父親在我眼中是可敬,可親,可愛。其實對於父親,作者在另外文章中寫道:“他生性ai動,幾乎無所不好,他愛喝酒,快樂地划着拳;愛打牌,至了週末,我們家總是高朋滿座;他害肺病後,對於醫藥也很有研究。我聽我母親說,父親在日本做生意的時候,常到酒館從黑夜喝到天明,一夜之間喝遍一條街,他任性了。”我對於父親,深愛着,但也是有着怨恨的。“他應該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使生命得以延長,看子女茁長成人。但好動的父親卻不肯好好的養病。他既死不瞑命,我們也因爲父親的死,童年美夢,頓然破碎。”

我們感受了父親的真實形象,有優點,也有缺點,我愛他,也怨他。我們寫母親、父親時,卻是將他們的形象撥高,他們總是無私地付出,承受着苦難,高高在上,我們在仰望。今天,讓我們也學會寫寫生活中的父親,寫寫在成長中我對父親的真摯的情感。這一課時,在探討和朗讀中,我和我的學生感受着父親的形象,也體會着我的成長曆程,並學着在隨筆中表達“我的父親”。

在隨筆中,我發現了學生選材的不同,我想正是語文課另一個開始。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話:“先生之最大的成功,是培養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我想因爲一篇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有了收穫,有了習作上的進步,我也體會到了作爲老師的快樂。

七年級語文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6

當同學們談《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最打動你最讓你感動的是什麼時,每個同學都能談出實際的感動的地方來。也許此文距離學生的生活很近,讀後確能引發切身之感,心有所動。學生談感受多會聯繫到自己的生活實際,聯想到自己的父母,曾經的學校、老師、同學,能談出真情實感。

有個同學談到文中寫到“靜默之中,我的肩頭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睜開了眼,原來是老師站在我的位子邊。他用眼神告訴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轉頭,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我剛安靜下來的心又害怕起來了!爸爸爲什麼追到學校來?爸爸點頭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師,徵求他的同意,老師也微笑地點點頭,表示答應我出去。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沒說什麼,打開了手中的包袱,拿出來的是我的花夾襖。他遞給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兩個銅板來給我。”字裏行間滲透着父親對我的關心,對我的愛護。之前,我也有過如此的經歷,但我從不在意,認爲當父親的就應該這樣做。今天讀完後,改變了我的看法,我會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我的爸爸。

聽了這位同學的話,我打心眼裏高興,我不僅讓我的學生學到了課本的知識,還教會了學生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