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六年級語文魯濱孫漂流記教學反思大綱

六年級語文魯濱孫漂流記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2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語文魯濱孫漂流記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語文魯濱孫漂流記教學反思

本課是人教版教材十二冊第五組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教材的前四個單元的主題分別爲革命傳統、傑出人物、古典名著、中外名人。本單元的主題是外國名著。根據新課程標準,作爲一篇略讀課文,教學過程中最關鍵的是要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即學生的主體性。在設計上我將合理的進行多種教法的優化組合,運用啓發式教學法小組討論法、活動設計法、拓展遷移法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一種愉悅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成爲教學的着眼點和落腳點,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讓學生與文本進行充分接觸,突出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平等對話,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

而且這學期教材的重點是《注意收集有關的材料》和《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之前幾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已初步把握其方法。因此,對本課的教學,可以滲透,從而把握學生把學習例話的收穫運用於讀寫實踐的情況。而文中魯濱孫在荒島戰勝種種困難的經歷及積極的人生態度,既是學生理解學習上的重點、難點,也是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所以在反覆朗讀課文之後,可以從“悟”字出發,着眼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在試教時,我選用的是五年級的學生,學生在課前也預習了課文,並從各種渠道收集了有關的資料,而且以手抄報的形式整理歸納,所以在交流資料的過程學生也能暢所欲言。學生在再次默讀課文,然後找出最感興趣的情節,寫寫體會和原因,接着交流感悟這個環節上,我發現學生好象總是進不了文本,說的很散,沒什麼理解的方向,好象有點東拉西扯的'感覺。而且在複述的環節也因爲時間的關係草草了事,只叫了一個學生彙報起不了什麼作用,學習的氣氛不夠活躍。在最後交流勵志的名言這一環節,學生僅僅是讀出自己收集的一句名言,沒聯繫自己的實際情況理解如何生存,對中心的昇華和能力的拓展發揮不到作用。總之,試教的過程沒很好地達成目標。

在蔡老師的耐心和精心指導下,我對教案進行了修改,特別注意了學生對學法的掌握和運用,如收集和整理資料的途徑和方法,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等,讓學生懂得掌握規律和以法導學的好處。而本班學生一直都是以小組活動學習的形式安排座位的,共六個小組,所以在交流資料和體會課文的環節學生的活動明顯比試教時活躍。這次我緊扣“魯濱孫在荒蕪人煙的島上遇到了什麼困難,是如何戰勝困難的?”這一主線讓學生先整體概括再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環節深入探討,這樣學生的思維也相當清晰了,對文本的學習也更到位。特別是在記者招待會的環節上,臺上的六個“魯濱孫”和臺下各“記者”們的互動環節十分精彩,大家在無拘無束的氣氛下一問一答,既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人物生存智慧和生存能力的肯定,又能鍛鍊了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教學環節也化繁爲簡輕鬆活潑,真是一舉三得。如果當時能給這六個“魯濱孫”編上號,大家的交流就更流暢了。最後一個環節的假設填空,學生面對老師設計的幾種在生活中可能出現的生存困境時非常感興趣,能馬上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大膽想象和商討出可行的生存方法,這個拓展思維的設計,可使學生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讓學生從魯濱遜在荒島上獨立生存的非凡經歷中悟出學會生存的道理。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皮亞傑認爲,在教學過程中,兒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意象活動教育就不能成功。專家的引領是指路的明燈,再次衷心感謝蔡老師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