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彈力與摩擦力》教學反思大綱

《彈力與摩擦力》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W 次

上節咱們複習了彈力的一部分,我們繼續複習,現在看圖1-11,金屬絲的扭轉形變,用體態表演:把身體進行扭轉,然後不用力的時候,身體會自然的向迴轉,學生的反映是,氣氛活躍。這實質也是分子間距離發生變化,在宏觀上的表現爲恢復原狀。

《彈力與摩擦力》教學反思

第四節摩擦力,這一節的知識點較多,第一個知識點是產生摩擦力的條件:接觸,壓力,粗糙,相對滑動或有相對運動趨勢。第二個知識點是摩擦力的方向的判斷:摩擦力的方向與接觸面相切,並且,一個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與它相對於和它產生摩擦力的那個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或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以上的內容,我已經給大家編成了順口溜,誰能把關於以上知識點的那幾句背一下,請關超同學試一試,關超說不會,又叫王叢,王叢起來背,背得很流利,如下:兩物體間有摩擦,就要接觸還得(dei)壓,表現光滑是白搭,以上三條全具備,還需外因成全它,方向相切又相反,找好對象人人誇。

概念性的問題有,什麼是滑運動摩擦力,兩物體間相對滑運動時產生的摩擦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提問,靜止的物體有沒有可能受到滑動摩擦力?同學們答的很好,七嘴八舌地說出了,可能。

什麼是靜摩擦力,兩物體相對靜止時,產生的摩擦力叫做靜摩擦力。

提問,運動的物體有沒有可能受到靜摩擦力?同學們答的也不錯。

同學們把書翻回到第6頁,看左上角的圖1-7的甲圖,如果砝碼與車能一直保持相對靜止,則在這情景中,砝碼受幾個力的作用?同學們有的說兩個力,有的說三個力。三個力是正確的,砝碼是運動的,其摩擦力是靜摩擦力。如果變化一下,把砝碼用水平繩拉住,使其保持靜止,則此時砝碼受到幾個力的作用,有說三個的,有說四個的,四個的是正確的,水平方向上砝碼受到的摩擦力是靜摩擦力。

大家知道靜摩擦力的大小最不好掌握,需要的靜摩擦力如果不超過最大靜摩擦力,則能夠提供,如果超過了最大靜摩擦力,兩物體就會發生相對滑動,就會由靜摩擦變成滑動摩擦,靜摩擦力的大小取決於外因,根據平衡或運動狀態改變來求,靜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在一個範圍內取得某個值。這個知識點編成順口溜,編了4句,找同學來回答一個,同學們答的不錯:“靜摩擦力不好弄,外部因素來決定,超過最大靜摩擦,滑動摩擦才適用。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有公式,F=uN,u是滑動摩擦係數,也叫動摩擦因數,是沒有單位的,並且小於1,是由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兩物體的材料決定的,N是兩個物體間的垂直作用力,這個知識點編成了5句順口溜,“滑動摩擦有道理,大小與壓力成正比,比例係數小於1,粗糙材料決定的,沒有單位沒關係。”

兩物體間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兩物體相對滑動的快慢有沒有關係?

沒關係。

現在我們再來研究一個平衡的問題,是有關彈力的,我們看練習二,看左上邊的圖,是一個布娃娃,用水平繩拉着,斜向右上方的繩拉着,處於靜止狀態,物體受到三個力的作用,這三個力的特點是,一個是豎直向下的,一個是水平的,另一個是斜向上的,如果已知重力和斜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就可以分別求出這兩個拉力的大小。

這個題大家還有沒有印象了,期末考試考過,結果還記得嗎?有的同學說記得,期中考試也考過。不信的話拿出卷子看看,這個題型非常重點,不但現在是重點,到高二還是重點,比如水平的這個力可以換成電場力,斜着的這個可以換成洛侖茲力,再加上重力,這三個力平衡。跟這個題就是類似的。

現在大家拿出筆和紙,再把這個題認真畫一畫圖,這裏還要用到什麼知識呢?是這一章第二單元的內容,是力的合成與分解,遵循的法則是平行四邊行定則,要注意的是實線,虛線,還有箭頭。兩個力相加,是不是直接大小相加,這不一定,這可能對,也可能不對。如果是同方向的就對了。如果成某一角度,就不對了,比如成90度角,應當是用平行四邊行的關係來算。

給同學們一定的時間,讓同學們在本上畫圖

解這個題,過一會在同學們中找有畫錯的,在黑板上按照學生所畫,呈現給全班同學看,並強調大家以後不要再犯同樣的`錯了,同學們有的虛線畫成實線,有的箭頭方向不對。我說:“看看同學們犯的錯,看似簡單的問題,同學們仍會出錯的,我對同學們的還是比較瞭解的,知道你們還會犯這些錯,我這是有的放矢。同學們聽了後有點不解,什麼是有的放矢呀?我對有的放矢又解釋了一翻。這一題目是最基本的,它也是平衡問題中動態問題的基礎,比如我們做過的另一個題目,豎直光滑的牆面與一個光滑的檔板通過軸相連,上面放一個光滑的球,當檔板緩慢放下直到檔板處於水平狀態這一過程中,檔板受到的壓力,和牆受到的壓力大小是如何變化的。

同學們現在做這道題,請兩位同學到黑板上來畫圖。

結果做得都不是很好。

過一會做了總結,我在黑板上把這個題的圖用大尺寸畫了一遍,並看同學們的表情,發現他們較高興,又問:誰還不理解,請舉手,我再解釋解釋。沒有同學發言。這節課到此結束,還剩半分鐘,稍後下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