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六年級語文《最後一頭戰象》優秀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

六年級語文《最後一頭戰象》優秀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語文《最後一頭戰象》優秀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語文《最後一頭戰象》優秀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
  六年級語文《最後一頭戰象》優秀教學反思1

《最後一頭戰象》是一篇情感深沉、內涵豐富、篇幅較長的動物小說,全文接近2000字。作者以時間爲序,扣住“英雄垂暮”、“重皮戰甲”、“重回戰場”、“自掘墳墓”四個感人的片段,用生動優美的語言記述了嘎羧生命歷程中最後的輝煌和尊嚴。結合我所任教班級的學生實際,確立下了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會讀會寫本課的生字詞,理解個別詞語如“威風凜凜、炯炯有神、浴血拼搏、排山倒海、震耳欲聾”,學會快速瀏覽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學會複述故事。

由於這篇課文篇幅較長,在進行本課的學習時,我主要訓練用較快速度閱讀課文的能力。上課前,先讓學生課前做好預習,瞭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課堂上,通過理解什麼叫戰象導入課題,引導讀題展開質疑,這一設計意圖是想摸索學生內心對課題的理解,對課文會產生怎樣的懸念。我覺得這一環節的設計效果很好,讓學生學會質疑。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當學生興趣上來了,緊接着導出本課需要掌握的生詞,在生字詞教學這一環,是採取檢查方式進行。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這一課時我安排的教學重點體現在,快速瀏覽課文,掌握主要內容,並學會複述故事。當我把閱讀要求“課文寫了關於戰象嘎羧的哪些事情?請分別用四字短語概括出來。”展示,並要求學生快速閱讀,在閱讀巡視中,發現學生面有難色,尋聊中,學生暗示用四字短語概括有點難。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想讓學生自己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自學這些部分,這樣既能夠檢查學生是否學到了這種讀書的方法,也能夠給於學生一個自我發揮和展示的空間。緊接着我請學生以學習小組自由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在討論過程中,每一個小組我都進行巡查,發現有困難的小組及時點撥,最後彙報交流歸納出“英雄垂暮”、“重皮戰甲”、“重回戰場”、“自掘墳墓”四個感人的片段。我順水推舟導出“講故事”的環節,目的是要求學生複述故事。學生興趣特濃,表現慾望很強,學生的口語能力得到訓練了。在交流讀書感悟完成練習:我心中的“戰象”,這是一頭()的戰象,因爲它()。這一口語交際的練習,我感覺有點不到位。也許是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對於戰象的情感品讀不深,只能侷限在老師的點撥感悟出品格。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還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學生的思維還沒有被老師積極、有效的調動起來。教師的語言還不夠凝練、準確。我想這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六年級語文《最後一頭戰象》優秀教學反思2

這篇文字優美而又悲壯感人的動物小說——《最後一頭戰象》是著名的動物小說家沈石溪的力作,記敘了在抗日戰爭中倖存的最後一頭戰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着戰友的百象冢旁邊挖了一個坑,將自己莊嚴掩埋的故事。

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懷舊、英勇、忠誠的高尚情懷。文章感人至深,讓人久久難忘。20xx年,沈石溪曾來我校作報告,有幸與作家面對面交流。我把當時與沈石溪先生交流地情況講給學生聽,並展示了當時的照片。從學生驚訝、讚歎和羨慕的表情中,我看出來他們對沈先生是多麼崇敬。從這裏也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本文共講了“英雄垂暮”、“披掛象鞍”、“重返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片段。篇幅較長,所以採用半扶半放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閱讀。

以“披掛象鞍”爲例,交給學生抓關鍵詞理解課文的方法。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這些詞句,體會嘎羧內心對曾經輝煌地留戀和回憶。並及時總結學習方法,讓學生依託這種學習方法自學其他的內容。結合課後小練筆引導學生們思考久久的凝望裏嘎羧彷彿看見了什麼?在礁石上親了又親它彷彿在說什麼?在震耳欲聾的呼喚裏,它彷彿在呼喚什麼。讓學生走進了嘎羧的內心,體會到他當時的情感,並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

  六年級語文《最後一頭戰象》優秀教學反思3

《最後一頭戰象》是一篇關於動物的小說,情感比較深沉,內涵比較豐富、篇幅較長。這篇課文以時間爲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掛象鞍”、“重返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片段,用獨特的語言和視角講述了戰象生命歷程中最後的輝煌和尊嚴。

因此,根據我班學生的具體情況,我是這樣定下自己的教學目標的:

1、指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

2、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重點抓住描寫戰象動作、神態的詞語和有感情的朗讀來品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

3、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並從中領會人與動物的關係。

在教學中我設計先從整體入手,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在整體感知課文後,讓學生談談對嘎羧的印象,然後抓住重點語句研讀,避免逐段講解的繁瑣,以實現長文短教的目的。學生在充分批註感悟下,體會到了戰象的善良、忠誠的高尚品質,受到了教育。

因爲課文內容與生活差距太遠,沒有圖片的輔助,悲壯與感人之情會大打折扣。所以我在教學中,投放了不少的圖片。但遺憾的是,因爲授課形式過於單調,學生本該釋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一步步的牽引下體會了文中的幾句話而已。

我在深深惋惜的同時,也在不停地反思。如何進行長文短教的教學?是否應重點抓住一處(如嘎羧在打洛江畔憑弔的那動人的一幕)進行透徹的研讀,繼而輻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樣的一幕?從而體會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際它爲何這樣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

總覺得應該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補文中的空白。課後習題中有一道題,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大家一起討論。很多時候,這種討論都會流於形式,成爲走過場,少有人提,也鮮有人答。而今天,學生不但提了,而且提得很有價值,值得思考。比如:“爲什麼人們知道嘎羧要離開了,要給它圍上白色的紗巾,四腿綁上黑色的布塊?”“爲什麼嘎羧死去的時候,它的一隻眼睛睜得老大,還凝望着天空?”等等。這些問題一經拋出,便引發了學生的積極討論。大家開動腦筋,大膽舉手,各顯神通。學生活了,課堂自然也就活了。

總之,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我更深切地體會到:

1、要善思: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師應該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

2、要關注:關注文本,關注過程,關注學生。學生的發展是最核心的,無論什麼設計,一定要符合學生的發展

  六年級語文《最後一頭戰象》優秀教學反思4

《最後一頭戰象》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着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課文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歌頌了戰象嘎羧的善良,忠誠的高尚的情懷。江老師的課總體而言是成功的,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學習。

  一、教態自然,用語親切。

在聽課過程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江老師在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從容和溫柔的語調,這讓人感到很親切。同時,也讓我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行爲。在整節課中,我看到的好像是一位有一定經驗的教師,而不是初登講臺的支教生。

  二、讀寫結合,體會情感。

在教學中重點抓住三個場面,即重披象鞍、憑弔戰場、莊嚴歸去來,重點研究嘎羧的內心世界,感受嘎羧的情感歷程。然後讓學生找感受最深的句子體悟嘎羧的內心世界並且寫上標註,思考這樣寫的方法和好處。這個環節的設計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生把握主線從而深入研究和探討,體現了高年級教學的深度。

  三、調節課堂,學生爲主。

課程設計上,分爲解讀題目、作者簡介、初讀課文、會讀會寫、概括事件、自讀課文思考問題、具體分析語句等方面,對於一節40分鐘的課來說,內容還是很多的。到了最後的具體分析語句的環節,所剩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也不能達到預期的課堂效果。就像是一出大戲沒了戲眼一樣,匆匆落幕。我覺得可以把具體分析語句這一環節放在下一節課再教學,在概括事件、思考問題這兩個環節裏可以增設相應的練習、多提問學生。一節課的精彩之處不在於老師講得多好,而在於學生的表現。

《最後一頭戰象》這節課,讓我看到了同學的進步,也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在觀摩中學習,在學習中總結,在總結中進步。

  六年級語文《最後一頭戰象》優秀教學反思5

這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着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每次讀到這個故事,我都會肅然起敬。向敬重戰鬥英雄一樣敬重戰象嘎唆。11年,作家沈石溪曾到我校來,有幸與作家面對面,並聆聽他的演講。好多同學也買到了沈石溪簽名的書。這個插曲對學習這篇課文無疑有不小的幫助。

喜歡這篇課文,就想把它講好。課前重溫小說原作,仔細研讀教參,又看了名家教學視頻。反而感覺這個故事格外簡單了。是的,情節並不複雜,怎樣能把嘎唆那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感受到,把它那曾經英勇豪邁的氣概體會出?文本,還是文本!

激情導語,烘托氣氛。1943年,日寇侵佔我國雲南邊陲,抗日戰士奮起反擊。有一羣特殊的士兵,它們破城門、踏敵軍,勇猛無敵,它們就是“戰象”。戰鬥結束後,我們的八十頭戰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們清理這些戰象屍體的時候,驚喜地發現一頭受了重傷的公象還活着,這就是“最後一頭戰象”。

聚焦語句,讀出感情。本文運用了大量神態、動作描寫來表現嘎唆的靈性與感情。我將這個故事按情節梳理成四個部分並引導學生歸納爲:“英雄垂暮”、“重披戰甲”、“憑弔戰場”、“莊嚴歸去”。重點可以抓住以下幾處描寫:嘎羧再次見到象鞍時的舉動與神情;嘎羧在打洛江畔的感人行爲;嘎羧爲自己挖掘墳墓的壯舉。通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想象,充分感受到嘎羧的英雄氣概。之後,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鼓勵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深化對嘎羧的認識,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六年級語文《最後一頭戰象》優秀教學反思6

《最後一頭戰象》這篇課文內容與生活差距太遠且篇幅較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難度。我在教學中能先從整體入手,然後抓住重點語句研讀,避免逐段講解的繁瑣,以實現長文短教的目的。教學的形式也多樣,先扶後放。在教學重披象鞍時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談感悟——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在充分感悟一頭英勇的戰象心中積澱的深沉的'感情。在合作研讀“憑弔戰場”那動人的一幕,重點抓關鍵詞語讓學生質疑、思考、去想象,形象地感知嘎羧對戰友那份深沉的愛。這樣學生能充分理解了課文,進而揣摩嘎羧豐富的內心世界,又激發了情感,並能通過感情朗讀表達這種心情。接着抓住嘎羧尋找回宿讓學生談體會,有感情地朗讀,讓嘎羧的內涵在學生心裏有所提升,層層推進;使學生感受到嘎羧的忠誠與英勇。既使語文訓練得以有效的落實,又培養了高年級學生的自學能力。

當然,從實際教學來看還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課文篇幅較長,課文講述的內容及蘊含的思想感情離學生產生活實際比較遠,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課前對學生的鋪墊也不夠,導至教學過程顯得沉悶,特別是教學重回戰場這部分內容時,我讓學生質疑、思考、想象,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感悟嘎羧對戰友那份深沉的情感,由於對故事發生的背景瞭解不夠充分,學生的表現與教學預設略有偏差,氣氛不也夠活躍。考慮到課堂容量偏大,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有限,這又是一堂公開課,爲了完成教學任務,我只好順着教案走,結果學生的思維沒有充分展開,情感也沒被充分激發,教學過程略嫌倉促。上完這堂課,我不斷地反思着,課堂教學中的不可預料的情況是常有發生的,這既需要在備課時做充分的準備,又要學會根據課堂的生成靈活調整自己的教學,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今後還須在此方面多探討、鑽研,才能讓課堂綻放更多光彩!

  六年級語文《最後一頭戰象》優秀教學反思7

  1、要善思: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師應該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結合平時的學習,談一點淺薄的看法。這節課的設計,每天都在冥思苦想,求變求新,刪繁就簡,領異標新,語文功夫是慢活,是要耐得住寂寞,來不及半點急躁和武斷。在備課時,同事們也出主意。是啊,我深深的知道,當你想要追求更高的境界時,怎能不爲伊消得人憔悴。

  2、要有己:

寧可不完美,也要敢於展現自己真實的一面,鮮明的風格,語文教師的魅力來源於個人的獨特風格。要敢於亮出自己的劍,包括自己的學生,說實話。上課之前,我沒有和學生鋪墊過,只在徐老師第一課講過之後,對學生進行了一些複習。我想:假的真不了,即便一時過關,終將對自己的成長,學生的成長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所以,想要真發展,真得有膽量。一次真實的洗禮,勝過千次萬次的虛榮。

  3、要關注:

關注文本,關注過程,關注學生。學生的發展是最核心的,無論什麼設計,一定要符合學生,如果你教的學生沒有能力和素養的提高,那麼可以肯定的是:你的教學水平是徘徊不前的。設計一節課要把它當成設計學生的人生一樣,在這個過程中,你的成長,學生的成長將無限精彩!

  六年級語文《最後一頭戰象》優秀教學反思8

教完這一課,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被課文的內容深深地陶醉了,同時被嘎羧的真情震撼了。

《最後一頭戰象》是一篇悲壯、感人、內涵豐富、篇幅較長的動物小說,全文接近2000字。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着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一、讀課題,定基調

講課伊始,讓學生齊讀課題《最後一頭戰象》後,我定基調:課題讀起來有一種沉重的感覺,爲什麼呢?因爲這是在一次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戰象,再讀又有一種英武的感覺,爲什麼呢?因爲這是一頭在戰場上浴血殺敵的大象。就是這樣一頭大象,在它生命的最後歷程中,做了那幾件不同尋常的事呢?學生說。我隨機板書:“重披象鞍”“告別村民”“重臨戰場”“埋葬自己”。從而以時間爲序理清了課文脈絡。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的把握。併爲下面語段的品讀鋪墊了一個悲壯的基調。

  二、做到長文短教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內容較多,學生在理解上肯定會有一定的難度。備課前我也去查閱了有關長篇課文的教學方法,可以採取“直奔中心”法,即從整體入手,通過整體感悟,讓學生直接觸及中心正題,抓住重點段落進行研讀,放棄逐字逐句的講解的繁瑣。以實現長文短教的目的。於是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從採用“讓學生提出疑惑—自讀解疑,師適時引導,點撥,拓展—總結點題。這樣一個三步曲。這樣充分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也很好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教的輕鬆,學生學得投入。第一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現的幾種情感,以朗讀爲主,在讀中體會戰象的品質,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描寫的細膩。

  三、走進嘎羧的內心,實現與文本對話

在點撥疑惑的過程中,如何讓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走進文中的作者、波農丁。實現與文本的對話。這成爲了我備課時的一個難點和重點。我想只有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等等,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才能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於是在教學“披掛象鞍”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們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這些詞句,體會嘎羧內心對曾經輝煌地留戀和回憶。同時,也把抓事件——品細節——悟感情這一學習方法教給學生,爲後面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讀中悟情,收穫感動

在學習本文中,我採用了讓學生快速閱讀全文,抓重點語段細讀,男女生賽讀,選擇令自己感動的語段邀請同伴自由讀等多種形式,學生不僅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描寫的細膩,透過這些文字。還體會到了嘎羧的善良,忠誠情懷,思想得到了淨化,人性得到了提升,動物尚且如此,何況我們人呢?

  五、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崔巒老師有一句順口溜說的是:“讀思議練重實踐,人文薰陶含其中”,通過閱讀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這篇文章還有很多的空白點需要學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戰場時“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親了又親”,“震耳欲聾”的呼喚等等,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點。於是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們開始思考久久的凝望裏嘎羧彷彿看見了什麼?在礁石上親了又親它彷彿在說什麼?在震耳欲聾的呼喚裏,它彷彿在呼喚什麼。這些口語表達的設計,即讓學生走進了嘎羧的內心,體會到他當時的情感,同時落實了“讀思議練重實踐”這一句話。

還可以嘗試,在進行長文短教的教學時?引導學生重點抓住一處(如嘎羧在打洛江畔憑弔的那動人的一幕)進行透徹的研讀,繼而輻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樣的一幕?從而體會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際它爲何這樣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從而體會嘎羧的善良與忠誠……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補文中的空白。有待在以後的課堂實踐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