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黑板報 > 三月三宣傳黑板報素材

三月三宣傳黑板報素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農曆三月三,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下面是關於三月三宣傳黑板報的內容,歡迎閱讀!

三月三宣傳黑板報素材

三月三作文

農曆三月三,也叫上巳節。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節日。爲了讓更多的人瞭解與參與三月三活動,廣西首次在三月三節日放假兩天,太令人喜出望外啊。

天空細雨綿綿,我來到了壯鄉。這壯鄉隱藏在羣山懷抱之間,一眼望去,全是用竹子搭建的吊腳樓,滿地都是嫩綠的野草,一副多麼美麗的田園詩畫啊。樸實的壯族人們熱情地邀請我們這些外來的遊客進屋裏歇息,避雨。我進了一位老大娘的家中,她熱情地給我沏上了一杯熱乎乎的茶,我與老大娘攀談起來,對三月三民俗有了更多的瞭解:相傳爲了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人們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

雨住了,人們的心也不由自主地火熱起來了。只見方圓幾十裏的壯族男女青年穿着豔麗的民族服裝來到了精心搭制的歌圩臺上載歌載舞。圩臺周圍人山人海,煞是熱鬧。我好奇地望着舞臺上,只見男女分成了兩個隊,像拋繡球一樣,你拋來一句,我就回一句。對山歌到了高潮,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內容也更精彩紛呈了。姑娘唱問:“什麼結果一條心?”小夥子唱答“就是芭蕉結果一條心呀!”還有很多鬥智的歌詞,大家也被情不自禁地帶入到了思索歌詞之下句的境界中了。驀然回過神來,才知壯鄉人民的智慧之大,以及壯鄉人民對於歌曲的追求之多,這些早已把人們都折服了吧。

天色晚了,人們漸漸散去了,但是這壯鄉美妙的山歌已深深留在了人們心中。

三月三的由來

漢族三月三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漢族人們的“鬼節”。傳說在很久之前,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陽間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陰間看看,每年農曆三月初三,陰陽生死之間的'界限更加寬鬆了。因此,農曆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間恐怖不安的日子,被人們稱爲“鬼節”。一般到了“鬼節”前夕,人們都會到廟裏燒香磕頭,祈求神靈菩薩保佑。人間濃烈的香火,直衝到觀世音菩薩的蓮花座前。一天晚上,觀音託夢贈草給一個老奶奶,說採摘青蒿,磨面做粑粑吃,就能夠順利度過“鬼節”關。所以到現在每年農曆三月三日,長江以南一帶漢族都有吃蒿子粑粑的習俗。

壯族三月三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是壯族人民的歌節,因此,三月三又被稱爲“歌圩節。傳說古代有一對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經常唱山歌來表達相互的愛慕之情。但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使他倆不能結爲夫妻,於是他們絕望地雙雙殉情身亡。人們爲了紀念這對情侶,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畲族三月三

在畲族民衆中,三月三是可以與春節相提並論的重大節日。傳說,唐代畲族英雄雷萬興率起義軍抗擊官軍圍剿,以烏稔果充飢而軍威大振,於三月三這天突圍成功,連戰連捷。最後,畲民爲紀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家家宰殺牲口,吃烏米飯,祭祀祖先。

三月三的歷史發展

農曆三月初三,在古代被稱爲上巳節。每到這一天,人們紛紛來到水邊舉行祭禮,洗濯去垢,消除不祥,被稱爲祓禊,也叫春浴日。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南北緯度相差幾十度,三月初三時節有的地區還很寒冷。

農曆三月初三,春秋時期就已有文字記載。

論語》有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大約寫的就是當時的情形。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爲“上巳”。巳日多逢三月初三,魏晉以後,上巳節定爲三月三,後代沿襲。“上巳”在漢代定爲節日。

後漢書·禮儀志上》記載:“是月上巳,官民皆絜(ji,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chen,病),爲大絜”。

祓除也叫祓禊,即去水邊沐浴。“上巳節”正處於季節交換,陰氣還沒有完全褪去,人容易患病,去水邊沐浴可以祛除病痛和災禍,並祈求福祉降臨。

魏晉時代,“上巳節”除了要祓禊之外,還演變爲皇室貴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們臨水宴飲的日子,這成爲“上巳節”另一項重要習俗“曲水流觴”。

唐以後,“上巳節”的習俗逐漸淡出。

三月三上巳節自先秦至唐十分繁盛。從宋元時代開始,漸漸不顯,筆記史料和文學作品中都表現了一種追古慕古的情懷。與此同時,寒食、清明、上巳三節呈現合併混同的趨向,最終寒食“並”入清明,上巳“躲”進清明。

三月初三在中國西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仍是一個隆重而盛大的節日。但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這個節日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