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段落 > 《窗邊的小豆豆》精彩片段賞析集錦

《窗邊的小豆豆》精彩片段賞析集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4K 次

導語:《窗邊的小豆豆》是一本有趣的兒童文學作品。作者是(日)黑柳徹子,這本書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作者)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學園裏親切、隨和的教學方式使這裏的孩子們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片段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窗邊的小豆豆》精彩片段賞析集錦

  選段一:(“校長先生”)

說完之後,小豆豆絞盡腦汁想啊想,但這回卻是真的找不到什麼可說的了。小豆豆不禁有點傷心,這時候,校長先生站了起來,用溫暖的大手摸摸小豆豆的頭,說: “好了,從現在起,你是這個學校的學生了。”

這個時候,小豆豆感到,生平第一次遇到了真正喜歡自己的人!因爲,從小豆豆出生後直到現在,還從來沒有一個人這麼長時間地聽她說話呢。而且,這麼長的時間裏,校長先生一次也沒有打呵欠,一次也沒有露出不耐煩的樣子。他也像小豆豆那樣,把身體向前探出來,專注地聽着。那時小豆豆還不會看時鐘,但她也感覺到過了非常長的時間。如果她會看時間的話,一定會更加吃驚,而且會更加感激先生。因爲,小豆豆和媽媽到學校的時候是八點鐘,在校長辦公室說完話,決定小豆豆成爲這個學校的學生之後,校長先生看了一下懷錶說,“啊,已經是午飯時間啦”。這就是說,先生整整聽小豆豆說了四個小時的話。

 賞析

小林校長是深諳教育之道的老師,他能夠花如此之長的時間來傾聽小豆豆的閒談,使年紀尚小的豆豆都對此感到很意外,這讓初次來到巴學園的豆豆覺察到校長不是一個平常的人。同時,小林校長能夠毫不計較自己的身份,充分尊重一個幼小兒童的心靈,這不僅保護了豆豆的自尊心,也使她知道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並不是所有的老師都對自己的行爲持否定態度,這對一個孩子人格的健全發展又是何等重要。

很多人認爲孩子由於年齡小,沒有或者少有自尊心,於是孩子的成長常常伴隨家長、教師對自己的批評、否定和指責。而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總被他人否定,人格又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久之,孩子會慢慢喪失自尊心。不能設想,一個缺少自尊心的孩子能擁有健康的品格和靈動的創造力。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難以忘卻的童年,但真正能夠反思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反思自己的身心發展過程,並變革自身教學理念的教師卻並不多見。或許在我們的學校中,首先要注重的就是對孩子人格的尊重,一個真正懂得學生幼小心靈的教師才能受同學們的歡迎。

  選段二:(“上課”)

然後小學生們就從自己喜歡的那門課開始學習,先上語文也行,先上算術也行,都是可以的。所以,喜歡作文的小學生在寫作文,後面的位置上,喜歡物理的學生點起了酒精燈,把燒瓶燒得“咕嘟咕嘟”冒泡,或者做着什麼爆發實驗。總之,教室裏這樣的風景隨處可見。這樣上課的話,隨着小學生們年級的升高,老師就能夠逐漸掌握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所在,以及他感興趣的方式,對問題的思考方法等。由此,老師能夠清楚地瞭解每個學生的個性。對於老師而言,在瞭解學生的基礎上因材施教,是最有效果的上課方法。

而且,對於學生來說,能從自己最喜歡的科目開始一天的學習,會覺得非常開心。自己不喜歡的科目,因爲在放學之前做完就可以了,也都能夠完成。所以,上課的時候多半是自習的形式,小學生們遇到自己不懂的問題,可以到老師那裏請教,或者請老師到自己的位置上來,老師會耐心地講解,一直到孩子們弄懂爲止。然後,老師會出幾道例題,這樣就開始了新的自習過程。這是真正的學習,所以不會發生心不在焉地聽講的情況。

  賞析

在巴學園,孩子們的課程是沒有固定順序的,教師把要學的所有內容事先告訴大家,然後由每一位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逐步完成所有作業。這是一種以學生爲中心而又不對其放任自流的教學方法,這不僅滿足了孩子們對自己興趣的追求,還能夠獲得全面的知識。毫無疑問,這是一種教育方法的創新,是一種充分尊重孩子個性的教育實踐,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感到正是因爲感興趣,所以才學習,而且這種學習的內在動力得到了不斷強化。

孩子們的個性應當是他們彌足珍貴的東西,發展他們的個性也應是教育的真正目的。然而在兒童社會化的過程中,我們的學校在事實上卻以培養千篇一律的考試奇才爲日常工作的宗旨,這是我們在反思的重要問題。其實,我們缺的不是理論,現代教育模式的發展只能靠具有先進思想的教育者主動去實踐,並由此冀望星火燎原。

  選段三:(“散步”)

“我們是要去九品佛散步。”

穿着有小兔子圖案的揹帶裙的女孩子說。這個女孩的名字叫“朔子”,朔子告訴小豆豆好多事情,像“以前在九品佛的水池邊上,看到過蛇”啦,“九品佛的廟裏有口古井,曾經有流星落在井裏”啦之類。

小學生們一邊唧唧喳喳地說着話,一邊向前走着。天空藍藍的,許許多多美麗的蝴蝶翩翩地飛舞着。大約走了十分鐘,女老師停下了腳步,指着黃色的油菜花,問:“這是油菜花。油菜爲什麼要開花呢,大家知道嗎?”

接着,老師講起了雌蕊和雄蕊的知識。小學生們都蹲到了路上,觀察油菜花。老師告訴大家,蝴蝶也在幫助花兒開放。確實,蝴蝶們都是一副忙忙碌碌的樣子,真像是在給花朵幫忙呢。

然後,老師又開始向前走去。小學生們也結束了觀察,站起身來。不知是誰說了一句:“雄蕊和紅眼睛不一樣吧?”

小豆豆心想,“大概是不一樣的吧”,但也不太確定。不過,雌蕊和雄蕊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大家都已經非常明白了。

  賞析

外出散步對於孩子是很有吸引力的,爲了能早一點出去,大家都努力完成一天的功課。更重要的是,利用每天的課餘時間帶領孩子們外出散步能夠讓他們學到很多知識,有些是在書本上學不到的。讓孩子們在快樂的活動中學習知識常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外界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都能夠對小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常識教育,讓大家感到是在快樂中學習,在真實的世界中成長。

對於孩子們來說,書本理論的學習是主要知識來源,但理論總要運用到實踐中去纔有意義,因此,實踐活動無疑是解決孩子們知行矛盾的重要途徑。反觀我們的基礎教育,連小學生也終日拼搏於題海中,從書本到書本。與真實的社會生活疏遠是可怕的,這樣所培養出的人又怎能是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如魚得水的年輕實踐者?我們的學校爲何在孩子們面前逐漸失去了吸引力?教育模式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教育者應充分發掘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興趣點,努力使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從而達到知行統一。

  選段四:(“放回原處”)

……本來以爲很快就會找到錢包,但是錢包好像藏在什麼地方了,總是不肯露面。這時候,上課的鈴聲響了。“怎麼辦呢?”小豆豆想,“好不容易幹到這裏了……”索性又接着幹了下去。而且,她比剛纔更加賣力地舀了起來。

舀出來的東西已經堆成了一座小山。這時候,校長先生走過這條小路。他看到小豆豆正在忙活着,問:“你在幹什麼呢?”

小豆豆顧不得停下手裏的活兒,一邊舀一邊答道:“我的錢包掉到池子裏面了。”

“是嗎?”

說着,校長先生把手背在身後,就像平時散步那樣,又走開了。

又過了一會兒,錢包還是沒有出現,地上的小山卻越來越高。

這時,校長先生又走了過來,問:“找到了嗎?”

小豆豆滿頭大汗,臉上也紅彤彤的,被圍在小山當中,回答說“沒有”。先生稍微湊近了小豆豆的面孔,像好朋友似地說:

“弄完以後,要把這些全都放回去,啊。”

說完,他又像剛纔那樣走開了。

  賞析

沒有更多的語言,沒有更多的命令,小豆豆聽到的不是對自己行爲的否定,更不是校長的呵斥。她能夠感覺到校長像自己的朋友那樣平等地與自己“對話”,能體會到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情的樂趣,即便是錯誤的,她也可以通過切身感受來進行判斷。在這個簡單事件中,小豆豆看似愚蠢可笑的行爲卻沒有被否定,她當時或許還無法感受到這些,但若干年以後,小豆豆終會憶起校長的良苦用心。

讓孩子們自己來面對產生的問題並獨自解決未必是件壞事,然而在我們的教育中,孩子似乎面對着太多的束縛與羈絆,很多事情不必親身體驗就直接得到家長、教師的教導。同時,家長、教師則以凌人的姿態,規定着學生們應該做什麼、不能去做什麼。在此過程中,孩子們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卻得不到重視,自己的意願又常常受到否定的評價,如此反覆數次,孩子的主動性必然會受到傷害。越來越多的人感到,現在的孩子不像兒童,已少了些兒童調皮的天性,我們給了孩子們太多的規訓,太多的教條。如何還生命以本真屬性,還孩子們以健康的心靈,是我們要思考的。

  選段五:(“溫泉旅行”)

當時,海里幾乎沒有別人,海岸和溫泉都像是巴學園的小學生們專用的。大家盡情地享受着這難得的溫泉海水浴。所以,當傍晚走向別墅的時候,孩子們因爲在海水裏浸泡的時間過長,指頭上的皮膚都皺巴巴地了。

晚上鑽到被窩裏之後,大家輪流講着妖怪的故事。小豆豆他們一年級的小孩子們都嚇得哭了起來,但一邊哭着一邊還問:“後來呢?”

在土肥溫泉度過的三天,和在學校裏的露營、“試膽量”活動不一樣,在這裏孩子們真正地接觸到了實際生活。比如說,大家要輪流去蔬菜店或者魚店買晚飯要用的菜,如果不認識的大人們問“是哪個學校的小學生”或者“從哪兒來的”,還一定要好好地回答。這期間,有的孩子在樹林裏迷路了,也有的孩子在海里游出去很遠卻遊不回來了,讓大家非常擔心。有的孩子還被落在海邊的碎玻璃割破了腳。每當這種時候,孩子們都會積極地思考“該怎麼辦呢”,都希望自己的辦法最有用。

  賞析

巴學園的小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儘可能地參加各種走進大自然的活動。孩子們在溫泉旅行中享受的不僅是舒適和愉快,更是一種體驗真實生活的珍貴經歷,不僅是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更是一種親身參與的社會實踐。在旅行中,每一位小學生都可能面臨着環境對自己的挑戰,而自己需要具備頑強的意志去克服困難。同時,大家能夠感受到同伴的關心與幫助對自己是何等重要,生活在集體中需要的是團結與協作。

學校是社會中的學校,幻想不受社會影響的學校教育是不切實際的,教育抵禦社會負面影響的最佳方式不是隔離受教育者,相反,學校應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實踐鍛鍊,引導他們從生活的角度理解社會、理解他人,勇於面對一個真實的世界,並從思想的衝突中尋找真理。而團體協作精神在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至關重要,現代社會呼喚個性的發展,但只有懂得關心他人、理解他人、同情他人、幫助他人,才能贏得發展的機會,並在充滿競爭的社會中有所建樹。

  選段六:(“運動會”)

運動會開始之後,出現了一個驚人的現象,那就是,每一個項目(幾乎都是全校學生全部參加)的第一名都被全校個子最矮、手腳最短的高橋君拿走了!真是讓人難以置信。當大家鑽在鯉魚肚子裏拱來拱去的時候,高橋君卻嗖嗖地鑽過去了;當大家把頭在梯子的格子裏費力地鑽來鑽去的時候,高橋君已經鑽過了梯子,往前跑了好幾米;接力賽的時候,當大家費勁地一級一級上臺階的時候,高橋君短短的腿卻像是活塞一樣噌噌地跑了上去,又像是電影中的快鏡頭那樣嗖嗖地跑了下來。結果,儘管大家立誓要“戰勝高橋君”,而拼命地努力比賽,高橋君還是奪取了全部項目的第一名。小豆豆也非常努力,但沒有一項勝過高橋君的。雖然在跑的時候比高橋君快,但跑過之後還要做出各種動作,結果總是比不過他。高橋君有些驕傲地抽動着鼻子,滿懷着激動和喜悅登上獎臺領一等獎。每一項都是一等獎,領了一次又一次。大家羨慕地看着,都在心裏暗暗發誓:“明年一定要勝過高橋君!”(但是,實際上,以後每年高橋君仍然是運動會上的明星……)

  賞析

巴學園的運動會盡量讓每一名學生都來參加,但極爲特殊的是,冠軍卻是身體有些缺陷的學生,這在其他學校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而小林校長正是從幫助弱勢學生的角度出發,將運動項目設計成爲方便他們獲勝的模式,從而增強他們在生活中的信心,更加勇敢地去面對一切。像高橋這樣的孩子,身體缺陷帶來的自卑卻在巴學園化成了強烈的自信,這將使他終身受益。

學校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讓每一位學生都獲得身心的全面發展,學校教育也早已不再是個別人的獨享,學生是各有特點的,他們接受教育的方式不同,而教師又是有感情的普通人,能否做到對自己的學生一視同仁是對教師的考驗。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孩子們的影響是超乎想象的,有時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對弱者的關心與愛護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既是對教師教學藝術的要求,更是對其治學理念和道德修養的追問與思索。

  選段七:(“旱田老師”)

“不是,我可不是老師,我是農民。今天,是校長先生託我來的。”校長先生就站在農民老師的身邊,說:“可不能這麼說。今天,要請您教給孩子們怎麼種莊稼,關於種莊稼的事,您當然是老師。正像要學習做麪包的時候,麪包師傅就是老師。請您指導孩子們開始吧。”

在別的小學,大概都有各種規定,要教給孩子們知識的人,必須取得“執教資格”之類。但小林先生卻不在乎這些。小林先生認爲,讓孩子們看到“真正的東西”,是非常必要的,因而也纔是最重要的。

“好啦,開始吧!

“旱田”老師這麼說。大家所在的地方,是九品佛的池子周圍特別安靜的地帶,池水中映出樹木搖曳的影子,令人心曠神怡。爲了裝下小鐵鍬呀,鋤頭呀這些種莊稼的工具,校長先生事先讓人運來半節電車車廂。這半節車廂現在正靜靜地停在孩子們要去種的旱地田的中央。

  賞析

或許校長請農民來給巴學園的小學生們上課會讓很多人費解,在一般人看來,似乎教師就應當是受過專門、正規的工作訓練的知識傳播者。而在巴學園,農民卻成了大家的老師,還讓大家看到了“真正的東西”。這其中的核心價值在於學校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學習知識以便了解真實的生活,並努力讓孩子們在生活中親身體會到這種知識的本原屬性,從而適應社會。

讓人感到不安的是,我們的教育內容常常徘徊在失去實際生活土壤的知識沼澤中,春耕、夏作、秋收是普遍認可的規律,可是人們爲什麼要這樣做?孩子們不得而知。認識世界的目的是爲了改造世界,但現實教育體制已經將孩子們與知識的生活來源隔離得如此嚴密,以至於我們難以辨別教育的真正目的是爲了學習知識、適應生存發展,還是爲了考取高分、獲得學歷。對這一問題認識的偏離,揭示了我們長期不敢正視的問題,即:在貫徹教育目標的過程中,我們有意無意地偏離了促進人的發展這一根本原則,這一點不可不思。

  選段八:(“健康樹皮”)

那一天,小豆豆讓全校所有的人都咬了樹皮的另一頭。誰也沒有覺得苦,大家都很健康。巴學園所有的人,都是健康的。小豆豆開心極了。

大家都跑到校長先生那裏,七嘴八舌地告訴校長先生,自己很健康。每當有孩子跑過來報告,校長先生都說:“是嗎?那太好了。”

但是,在羣馬縣的大自然中長大的校長先生,從小就在能夠望到榛名山的一條河邊生活着,他一定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實際上,任何人咬這塊樹皮,都絕對不會覺得苦。”

但是,知道大家都非常“健康”的時候,小豆豆是那麼高興,校長先生看到小豆豆開心的樣子,也覺得非常愉快。如果有個人說“很苦”的話,小豆豆會是多麼擔心啊。能夠教育出心地這樣善良的孩子,令校長先生感到非常欣慰。

  賞析

在小林校長看來,孩子們擁有善良的品格、堅強的意志要遠勝過頭腦中知識的堆砌。小豆豆非常執著地讓身邊的每一個人甚至是動物都來嘗一下她的“健康樹皮”,看似可笑,但這是出於一種善良的人性。校長明知道這種樹皮永遠都不會苦,但他是不會告訴小豆豆的,這是出於對孩子們幼小心靈的愛護,同時也體現了帶有巴學園特色的教育方式。

在社會飛速變遷的重大際遇中,知識的價值很被推崇,對知識的重視能夠使經濟、科技的發展獲得根本保障,而對受教育者進行的道德教育等“軟領域”卻往往被忽視。現代社會物質文明高度發展,品格、生命、人性的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卻顯單薄,因此,再次強調德育的基礎性作用,張揚人性的光輝已成爲迫切的需要。

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愛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它總在創造奇蹟,創造新的人。”《窗邊的小豆豆》一書中充滿了對人生的熱愛、對他人的熱愛、對世界的熱愛。在這個進步與浮躁並存、文明與喧囂共生的社會中,教育應始終以促進全人類的發展爲根本旨趣,學會發現和肯定孩子們的優點,努力造就具有自然和健康個性的人。黑柳徹子小姐爲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我們透過這扇窗,看看,想想,也不失爲繁忙工作之餘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