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形容心靈的成語60個

形容心靈的成語60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W 次

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成語吧,成語的語言文字是非常深奧的,含義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那麼,都有哪些經典成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形容心靈的成語60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形容心靈的成語60個

1、碧血丹心[bì xuè dān xīn]

釋義:滿腔正義的熱血,一顆赤誠的紅心。形容十分忠誠堅定。

出處:《莊子·外物》:“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爲碧。”

2、不咎既往[bù jiù jì wǎng]

釋義:咎:責怪。對以往的錯誤或罪責不再追究。

出處:《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3、不念舊惡[bù niàn jiù è]

釋義:念:記在心上。不計較過去的怨仇。

出處:《論語·公冶長》:“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4、成仁取義[chéng rén qǔ yì]

釋義:成仁:殺身以成仁德;取義:捨棄生命以取得正義。爲正義而犧牲生命。

出處:《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5、成人之美[chéng rén zhī měi]

釋義:成:成就。成全別人的好事。

出處:《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6、大公無私[dà gōng wú sī]

釋義:指辦事公正,沒有私心。現多指從集體利益出發,毫無個人打算。

出處:漢·馬融《忠經·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無私。”

7、大義滅親[dà yì miè qīn]

釋義:大義:正義,正道;親:親屬。爲了維護正義,對犯罪的親屬不循私情,使受到應得的懲罰。

出處:《左傳·隱公四年》:“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

8、犯而不校[fàn ér bù jiào]

釋義:犯:觸犯;校:計較。受到別人的觸犯或無禮也不計較。

出處:《論語·泰伯》:“以能問與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9、

扶老攜幼[fú lǎo xié yòu]

釋義:攜:拉着,帶領。攙着老人,領着小孩。

出處:《戰國策·齊策四》:“夫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

10、光風霽月[guāng fēng jì yuè]

釋義:光風:雨後初晴時的風;霽:雨雪停止。形容雨過天晴時萬物明淨的景象。也比喻開闊的胸襟和心地。

出處:宋·黃庭堅《豫章集·濂溪詩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

11、懷瑾握瑜[huái jǐn wò yú]

釋義:懷:懷藏;握:手握;瑾、瑜:美玉,比喻美德。比喻人具有純潔高尚的品德。

出處:戰國·楚·屈原《九章·懷沙》:“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

12、蕙心紈質[huì xīn wán zhì]

釋義:心靈如蕙草芬芳,品質似紈素潔白。比喻品行高潔。

出處:南朝·宋·鮑照《蕪城賦》:“東都妙姬,南國麗人,蕙心紈質,玉貌絳脣。”

13、渾金璞玉[hún jīn pú yù]

釋義:比喻天然美質,未加修飾。多用來形容人的品質淳樸善良。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

14、豁達大度[huò dá dà dù]

釋義:豁達:胸襟開闊;大度:試題大。形容人寬宏開通,能容人。

出處:晉·潘岳《西征賦》:“觀夫漢高之興也,非徒聰明神武,豁達大度而已也。”

15、慧心妙舌[huì xīn miào shé]

釋義:聰明的心靈,巧妙的口才。

16、劫富濟貧[jié fù jì pín]

釋義:劫:強取;濟:救濟。奪取富人的財產,救濟窮人。

出處:蔡東藩、許厪父《民國通俗演義》第25回:“ 劫富濟貧,自張一幟。”

17、解囊相助[jiě náng xiāng zhù]

釋義:拿出財物幫助別人。

出處:明·張岱《娘嬛文集·募修嶽鄂王祠募疏》:“若有賢士大夫解囊樂助,自爲王所式憑。”

18、解衣推食[jiě yī tuī shí]

釋義:把穿着的衣服脫下給別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別人吃。形容對人熱情關懷。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衆,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19、敬老慈幼[jìng lǎo cí yòu]

釋義:敬:尊敬;慈:憐愛。尊敬老人,愛護兒童。

出處:《孟子·告子下》:“敬老慈幼,無忘賓旅。”

20、救死扶傷[jiù sǐ fú shāng]

釋義:搶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顧受傷的人。現形容醫務工作者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與單于連戰,十有餘日,所殺過半當,虜救死扶傷不給。”

21、據爲己有[jù wéi jǐ yǒu]

釋義:將別人的東西拿來作爲自己的。

出處:明·李開先《寶劍記》第二十四出:“先從片進,累建大功,童貫佔爲己有欺瞞皇上。”

22、刻骨鏤心[kè gǔ lòu xīn]

釋義:銘刻在心靈深處。形容記憶深刻,永遠不忘。

出處:唐·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深荷王公之德,銘刻心骨。”

23、刻骨銘心[kè gǔ míng xīn]

釋義:銘刻在心靈深處。形容記憶深刻,永遠不忘。

出處:唐·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深荷王公之德,銘刻心骨。”

24、寬大爲懷[kuān dà wéi huái]

釋義:對人抱着寬大的胸懷。

出處:馮玉祥《我所認識的蔣介石》第71章:“我們最好是寬大爲懷,不爲己甚。”

25、寬宏大量[kuān hóng dà liàng]

釋義:形容度量大,能容人。

出處:元·無名氏《魚樵記》第三折:“我則道相公不知打我多少,元(原)來那相公寬宏大量。”

26、狼心狗肺[láng xīn gǒu fèi]

釋義:形容心腸象狼和狗一樣兇惡狠毒。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三十:“那知這賊子恁般狼心狗肺,負恩忘義。”

27、狼子野心[láng zǐ yě xīn]

釋義:狼子:狼崽子。狼崽子雖幼,卻有兇惡的本性。比喻兇暴的人居心狠毒,習性難改。

出處:《左傳·宣公四年》:“諺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28、良金美玉[liáng jīn měi yù]

釋義: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也比喻人道德品質極好。

出處:《舊唐書·楊炯傳》:“李嶠、崔融、薛稷、宋之問之文,如良金美玉,無施不可。”

29、麟鳳龜龍[lín fèng guī lóng]

釋義:此四種神靈動物,象徵吉兆。比喻稀有珍貴的東西。也比喻品格高尚、受人敬仰的人。

出處:《禮記·禮運》:“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30、年高德劭[nián gāo dé shào]

釋義:劭:美好。年紀大,品德好。

出處:漢·揚雄《法言·孝至》:“年彌高而德彌劭。”

31、璞玉渾金[pú yù hún jīn]

釋義:比喻天然美質,未加修飾。多用來形容人的品質淳樸善良。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

32、棄瑕錄用[qì xiá lù yòng]

釋義:原諒過去的過失,重新錄用。

出處:漢·陳琳《爲袁紹討檄豫州》:“於是提劍揮鼓,發命東夏,收羅英雄,棄暇錄用。”

33、取義成仁[qǔ yì chéng rén]

釋義:指爲正義而犧牲生命。

出處:語出《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34、仁至義盡[rén zhì yì jìn]

釋義:至:極,最;盡:全部用出。竭盡仁義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幫助已經做到了最大限度。

出處:《禮記·郊特牲》:“蠟之祭,仁之至,義之盡也。”

35、殺身成仁[shā shēn chéng rén]

釋義:成:成全;仁:仁愛,儒家道德的最高標準。指爲正義而犧牲生命。後泛指爲了維護正義事業而捨棄自己的生命。

出處:《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36、捨己救人[shě jǐ jiù rén]

釋義:捨己:犧牲自己。不惜犧牲自己去救別人。

出處:老舍《老張的哲學》:“捨己救人也要湊好了機會,不然,你把肉割下來給別人吃,人們還許說你的肉中含有傳染病的細菌。”

37、捨己爲人[shě jǐ wèi rén]

釋義:捨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

出處:《論語·先進》:“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朱熹注:“初無捨己爲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38、拾金不昧[shí jīn bù mèi]

釋義:金:原指錢財,現泛指各種貴重物品;昧:隱藏。拾到東西並不隱瞞下來據爲己有。指良好的僕人道德和社會風尚。

出處:清 李綠園《歧路燈》:“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39、疏財仗義[shū cái zhàng yì]

釋義:疏財:以財物分人。講義氣,輕視錢財。多指出錢幫助遭難的人。

出處:元·無名氏《來生債》第四折:“則爲我救困扶危,疏財仗義,都做了注福消愆。”

40、蛇蠍心腸[shé xiē xīn cháng]

釋義:蠍:一種蜘蛛類的毒蟲。形容心腸狠毒。

出處: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便是蛇蠍心腸,不似恁般毒害。”

41、網開三面[wǎng kāi sān miàn]

釋義:把捕禽的網撤去三面。比喻採取寬大態度,給人一條出路。

出處:《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

42、網開一面[wǎng kāi yī miàn]

釋義:把捕禽的網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採取寬大態度,給人一條出路。

出處:《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

43、溫柔敦厚[wēn róu dūn hòu]

釋義:溫柔:溫和柔順;敦厚:厚道。原指態度溫和,樸實厚道。後也泛指待人溫和寬厚。

出處:《禮記·經解》:“溫柔敦厚,《詩》教也。”

44、先人後己[xiān rén hòu jǐ]

釋義:首先考慮別人,然後想到自己。

出處:《禮記·坊記》:“子云:‘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

45、雪中送炭[xuě zhōng sòng tàn]

釋義:在下雪天給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別人急需時給以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

出處:宋·范成大《大雪送炭與芥隱》詩:“不是雪中須送炭,聊裝風景要詩來。”

46、一寸丹心[yī cùn dān xīn]

釋義:丹心:赤心,忠貞的心。一片赤誠的心。

出處:唐·杜甫《鄭附馬池臺喜遇鄭廣文同飲》詩:“白髮千莖雪,丹心一寸灰。”

47、以德報怨[yǐ dé bào yuàn]

釋義:德:恩惠。怨:仇恨。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出處:《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48、以直報怨[yǐ zhí bào yuàn]

釋義:直:公正、正直。以公道對待自己怨恨的人。

出處:《論語·憲問》:“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49、有口無心[yǒu kǒu wú xīn]

釋義:嘴上說了,心裏可沒那樣想。指不是有心說的。

出處:清·張南莊《何典·序》:“總屬有口無心,安用設身處地。”

50、一寸赤心[yī cùn chì xīn]

釋義:一片赤誠的心。同“一寸丹心”。

出處:宋·陸游《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詩:“飛霜掠面寒壓指,一存赤心惟報國。”

51、一片丹心[yī piàn dān xīn]

釋義:一片紅心。指忠誠之心。

出處:宋·蘇軾《過嶺寄子由》:“一片丹心天日下,數行清淚嶺雲南。”

52、仗義疏財[zhàng yì shū cái]

釋義:仗義:講義氣;疏財:分散家財。舊指講義氣,拿出自己的錢財來幫助別人。

出處:元·無名氏《來生債》第四折:“則爲我救困扶危,疏財仗義,都做了注福消愆。”

53、志士仁人[zhì shì rén rén]

釋義:原指仁愛而有節操,能爲正義犧牲生命的人。現在泛指愛國而爲革命事業出力的人。

出處:《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54、卓爾不羣[zhuó ěr bù qún]

釋義:卓爾:特出的樣子;不羣:與衆不同。指才德超出尋常,與衆不同。

出處:《漢書·河間獻王傳贊》:“夫唯大雅,卓爾不羣。”

55、赤膽忠心[chì dǎn zhōng xīn]

釋義:赤:比喻真純。形容十分忠誠。

出處:明·湯顯祖《還魂記·淮警》:“賊子豪雄是李全,忠心赤膽向胡天,靴尖踢倒長天塹,卻笑江南土不堅。”

56、赤子之心[chì zǐ zhī xīn]

釋義:赤子:初生的嬰兒。比喻人心地純潔善良。

出處:《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57、高山景行[gāo shān jǐng xíng]

釋義: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爲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出處:《詩經·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58、霽月光風[jī yuè guāng fēng]

釋義:指雨過天晴時的明淨景象。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尚,胸襟開闊。

出處:宋陳亮《謝羅尚書啓》:“霽月光風,終然灑落。”

59、鏤骨銘心[lòu gǔ míng xīn]

釋義:銘刻在心靈深處。形容記憶深刻,永遠不忘。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政》:“追思平昔之指,銘肌鏤骨。”

60、明德惟馨[míng dé wéi xīn]

釋義:明德:美德;惟:是;馨:散發的香氣。真正能夠發出香氣的是美德。

出處:《尚書·君陳》:“至治馨香,感於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