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成語故事讀後感10篇

成語故事讀後感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4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成語故事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成語故事讀後感10篇

成語故事讀後感1

《中華成語故事》裏有好多成語故事。有些是講品德意志的,像《百折不撓》。故事裏的喬玄爲了讓強盜受到應有的懲罰,只好忍痛犧牲了自己十歲的兒子。而且他從不向困難屈服。我覺得他很偉大。

《不爲五斗米折腰》裏的陶淵明爲了養家餬口,就去做了縣令。但縣令的俸祿只夠買五斗米。一天,上級派郵督來督察。爲人驕橫的郵督一到彭澤縣就差人把陶淵明叫來見自己,而且要穿好官服去,否則將影響他的前程。陶淵明忍無可忍,說:“我不能因爲五斗米而向這個鄉里小人折腰!”便交出官印,回鄉下種田去了。他非常有骨氣,沒有因爲五斗米而像這種小人低頭哈腰,我非常敬佩他。

《過門不入》裏的大禹曾三次路過家門口,但一次都沒進去過,因爲還有很多治水工程等着他去幹呢!我覺得他非常愛國,爲了百姓們,他可以一次都不進家門。

還有講爲人處世的,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故事裏的諸葛亮爲了輔佐後主劉禪盡了自己全部的'力量。他曾兩次帶兵北伐,第一次失敗了,但他不放棄,還一直堅持着。第二次終於成功了。但後來諸葛亮積勞成疾,病逝於北伐途中。他這種“忠心爲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決心。”很令我感動。

在《中華成語故事》裏,我懂得了許多道理,主人公的品德意志讓我非常敬佩,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他們的故事!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裏,記載了我們偉大祖國五千年的歷史,無數位英雄的故事流傳至今。所以我非常喜愛這本書。

其中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一位叫李陵的騎都尉在和匈奴打了敗仗,投降了。大臣們都譴責他貪生怕死,而司馬遷不以爲然:李陵帶去的兵不足五千,他深入敵軍腹地,打擊了幾萬敵人。夠給天下人一個交代了。漢武帝一聽,大怒,把司馬遷下了監獄,處以腐刑。司馬遷幾乎想自殺,但他想到自己有一個重要的工作未完成——寫<<史記>>。他在史記中,給好人高度的評價,對受到壓迫的人物表示同情...........<<史記>>既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又是一部傑出的文學著作。

故事中的司馬遷雖然被關進了監獄,但他卻沒有放棄,繼續寫史記,造福子孫。生活中也有像他一樣的:警察抓住壞人,給我們安寧;醫生治好病魔,給我們輕鬆;老師幫助我們,給我們智慧;父母生育我們,給我們快樂……..

讀了這個故事,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一件事要有決心,不能三分鐘的熱度。在這一點,我不由想到了自己,做事總是虎頭蛇尾,現在想起來,真慚愧啊!

成語故事讀後感2

在這個暑假我讀了《成語故事365》,這本書非常的精彩,這裏面令我最深刻的是“狐假虎威”這個小故事。

它主要講述了:有一隻老虎早上起來,看見一隻狐狸,抓住狐狸說:“ 讓我吃掉你吧”狐狸說“你不能吃我,我是上天派來的百獸之王,不信,你就跟我來上山走一走。”狐狸領着老虎上山了。到了山上,刺蝟看見了百獸之王的老虎,嚇得直跑。老虎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話。老虎就走了。其實,刺蝟怕的是老虎而不是狐狸。這就是狐假虎威的由來。

現在人們用“狐假虎威”來比喻那些小人藉助他人的力量來作威。

看了這篇文章,我們不能學習狐狸的狡猾不能總是吹牛說謊話。但是我們要學習狐狸的聰明才智,在危機的時刻領用自己的才智,用聰明保護自己。

段落我看完了<成語故事365>頁。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是<鑿壁偷光>和<懸樑刺股>。、<鑿壁偷光>是講以前有一個名叫匡衡的`少年,非常好學,很愛讀書,但他家裏很窮買不起書,於是他只好去別人家裏借書,但那個有書的大戶要匡衡幫他幹活才肯借書給他,還限制他白天干活晚上才能看書。於是夜晚,匡衡就拿着書在黑暗的房裏看起書來,但沒光怎麼看呢?他想出個點子在別人家的牆壁上鑿一個小小的洞,這樣光就可以照進來了就能看書了。從此每天晚上他就這樣看書。匡衡發奮讀書勇於進取的精神很值得我去學習。我們現在擁有那麼好的學習環境一定要好好珍惜努力學習。

<懸樑刺股>這個故事訴說了戰國時的蘇秦目不識丁,無所作爲,受到別人的嘲笑,他爲了有所成就便開始發奮學習。每當困了就用錐子猛刺大腿,讓疼痛驅除疲倦繼續讀書。讀到這裏我的眼睛溼潤了,很敬佩他堅強的毅力。想想我平時做事總是三天打魚兩天嗮網。

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今後我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恆。

最近我讀了《成語故事365》這本書。我覺得拔苗助長這個故事講得很有意思,現在我就給大家講講拔苗助長這個故事。

以前,有一個人他的性子很急。有一天,他種了一些秧苗,種下秧苗後,就希望秧苗立刻長大成熟。他幾次去田裏看秧苗,都沒看出秧苗長高,心裏很着急。有一天,他突然想:如果把秧苗往上拔一拔,秧苗不就長高了嗎?想到這裏,他快步跑到田裏,把秧苗一株一株地都往上拔了一大截。就這樣整整幹了一天,他才把田裏的秧苗都拔高了。晚上,他回到家裏高興地對家人說:“我今天辛苦了一整天,總算是幫田裏的秧苗長高了!”

第二天,他的兒子跑到田裏一看,原來綠油油的秧苗,現在全都枯黃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做事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這樣才能把事做好。不能像故事裏的那個農民一樣那麼着急,到頭來什麼也沒有做好。

成語故事讀後感3

讀了這本成語書,我不僅學會了許多成語還學會了許多成語的意思並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這本書中包含了戰國時期人們會用的許多成語,表示了許多的意思。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和最熟悉的有:班門弄斧、樂極生悲、人傑地靈、暗箭傷人、草船借箭、千鈞一髮……等許多成語都得到我的喜愛,我覺得這本書有精英的編輯,深沉而有博大的知識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去品讀它。

成語故事中的成語有很多有利於我們在寫作文時用它。我對大公無私的成語意思記得很牢我來給你說說:春秋時,晉平公對祁黃羊說:“南陽少一個縣長,應該誰當比較合適?”祁黃羊說:“叫解狐去最合適,他能行的。”平公驚奇的問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爲什麼還要推薦他呢?”祁黃羊說:“你只問我什麼人能上任,誰最合適,你並沒有問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於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上任去了。解狐到任後,替那裏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是個好縣令。像祁黃羊這樣的人才能算是大公無私啊!還有千鈞一髮拔苗助長等我也能給你講得清清楚楚。

這些故事深受人們的品讀和利用,成語真是妙不可言啊!最近,我讀了許多書,不過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成語故事》。在這本書裏,寫了各種各樣的故事,有爲人處世的、堅強意志的、求學求知的等等,這本書還圖文並茂,每個成語既有出處、解釋和例句,又有精彩的故事,十分有趣。 在這本書裏有100個故事,讓我最喜歡的`是妄自菲薄和目無全牛。妄自菲薄,是講形容過於小看自己。講的是在三國鼎立時期,諸葛亮幫助劉備打天下,建立政權,劉備死後,劉禪即位,可劉禪沒有治國的才能,也胸無大志。而諸葛亮寫了《前出師表》,在其中寫到了蜀國文武官員爲蜀國拼命效死,而劉禪也應該發憤圖強,振奮精神,萬萬不可以小看自己。這讓我知道了,我們要正確地看清自己,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

目無全牛指技藝達到精通純熟的地步,它講了在戰國時期有一位叫庖丁的廚師,他解剖牛的技藝十分高超,把刀分牛分得非常好,哪是肉,哪是筋骨,下刀的時候在筋骨之間的縫隙中游動,連閉着眼也可以解剖牛的身體,這可是他練了幾十年纔到的境界。這讓我知道了我們要過多年的探索和一朝一夕的實踐才能獲得成功。

很快,我看完了這本書,通過閱讀這本書,讓我瞭解了歷史知識,又讓我能掌握成語的涵義和使用方法,使我在日常生活中能靈活地運用成語。我以後還要多讀這類書,讓我學有掌握更多的知識。

讀了這本成語書,我不僅學會了許多成語還學會了許多成語的意思並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成語故事讀後感4

成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蘊含着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當我重新翻開這本厚重的《成語故事》,指尖輕捻着泛黃的紙張,一縷縷沁人心脾的書香令我再次沉醉。

與兒時不同,再次翻開帶着濃濃墨香的《成語故事》,我不再是草草略過,只瞭解故事人物和情節,而是仔細領悟,從中獲得新的感悟與體會。其中,《邯鄲學步》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讓我受益匪淺。這個故事常用來形容盲目模仿他人不成,反而丟掉了原有的技能的人。今日再讀,竟覺得這位壽陵少年固然可笑,而故事令人深省之處卻在於: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中等人才,可他缺乏自信心,常常感到事事不如別人。因此,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可見他十分沒主見,纔會在聽到路人談論邯鄲人走路姿勢十分優美時,義無反顧地去學習。然而,這只是壽陵少年犯的第一個錯。第二個錯就是他的方法錯了。如果這個少年一心一意地模仿,而不是三心二意地“跟在這個後面學幾步,再跟在那個後面學幾步”,他是有可能學成的。但這個少年最大的錯誤在於他學步不成,卻連自己原來走路的步伐都忘記了。以至於故事最後,壽陵少年只能爬着回去,成爲了千古笑柄。

反之,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這位壽陵少年真能學步成功,回到自己的家鄉,以一種優美但全新的走路姿勢出現在衆人面前。他定會是與衆不同的人,必然會受到他人的指點、評價,反而會使他受到困擾,效果適得其反。

由此我聯想到當今社會:盲目追星的現象已屢見不鮮。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由此引發的.事件可不少。多少人瘋狂地模仿明星衣着、髮型、言行舉止,甚至爲了看一場演唱會而爭得頭破血流,爲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我們將目光轉向校園,上百個“壽陵少年”不顧自身條件和家庭情況,一味模仿、追逐所謂的“潮流”,形成了攀比之風。這種變相的模仿,使他們漸漸失去了主見,喪失了自我,一步步淪爲“壽陵少年”。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些缺點,但萬萬不能像《邯鄲學步》中的壽陵少年一樣,盲目地模仿、跟從,丟失了原有的優點。當然,別人的長處固然可以學習,但應該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輕輕合上書本,擡頭仰望星空,我的思緒仍在飛揚。一天天成長,一個個故事一直啓迪着我的成長。這就是我讀書、我成長,我快樂的經歷,願大家都在書海中快樂成長。

成語故事讀後感5

在這個暑假我讀了《成語故事365》,這本書非常的精彩,這裏面令我最深刻的是狐假虎威這個小故事。

它主要講述了:有一隻老虎早上起來,看見一隻狐狸,抓住狐狸說:讓我吃掉你吧狐狸說你不能吃我,我是上天派來的百獸之王,不信,你就跟我來上山走一走。狐狸領着老虎上山了。到了山上,刺蝟看見了百獸之王的老虎,嚇得直跑。老虎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話。老虎就走了。其實,刺蝟怕的是老虎而不是狐狸。這就是狐假虎威的由來。

現在人們用狐假虎威來比喻那些小人藉助他人的力量來作威。

看了這篇文章,我們不能學習狐狸的狡猾不能總是吹牛說謊話。但是我們要學習狐狸的聰明才智,在危機的時刻領用自己的.才智,用聰明保護自己。

段落我看完了成語故事365頁.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是鑿壁偷光懸樑刺股.

鑿壁偷光是講以前有一個名叫匡衡的少年,非常好學,很愛讀書,但他家裏很窮買不起書,於是他只好去別人家裏借書,但那個

有書的大戶要匡衡幫他幹活才肯借書給他,還限制他白天干活晚上才能看書.於是夜晚,匡衡就拿着書在黑暗的房裏看起書來,但沒

光怎麼看呢?他想出個點子在別人家的牆壁上鑿一個小小的洞,這樣光就可以照進來了就能看書了.從此每天晚上他就這樣看書.匡

衡發奮讀書勇於進取的精神很值得我去學習.我們現在擁有那麼好的學習環境一定要好好珍惜努力學習.

懸樑刺股這個故事訴說了戰國時的蘇秦目不識丁,無所作爲,受到別人的嘲笑,他爲了有所成就便開始發奮學習.每當困了就用錐

子猛刺大腿,讓疼痛驅除疲倦繼續讀書.讀到這裏我的眼睛溼潤了....很敬佩他堅強的毅力.想想我平時做事總是三天打魚兩天嗮網.

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今後我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恆.

最近我讀了《成語故事365》這本書。我覺得拔苗助長這個故事講得很有意思,現在我就給大家講講拔苗助長這個故事。

以前,有一個人他的性子很急。有一天,他種了一些秧苗,種下秧苗後,就希望秧苗立刻長大成熟。他幾次去田裏看秧苗,都沒看出秧苗長高,心裏很着急。有一天,他突然想:如果把秧苗往上拔一拔,秧苗不就長高了嗎?想到這裏,他快步跑到田裏,把秧苗一株一株地都往上拔了一大截。就這樣整整幹了一天,他才把田裏的秧苗都拔高了。晚上,他回到家裏高興地對家人說:我今天辛苦了一整天,總算是幫田裏的秧苗長高了!

第二天,他的兒子跑到田裏一看,原來綠油油的秧苗,現在全都枯黃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做事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這樣才能把事做好。不能像故事裏的那個農民一樣那麼着急,到頭來什麼也沒有做好。

成語故事讀後感6

今天,我在語文課上學習了《成語故事》一課,它的內容豐富多彩,我看的十分入迷。書裏面的故事有“自相矛盾”、“濫竽充數”、“畫龍點睛”有趣的小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畫龍點睛”。

《畫龍點睛》講的是一位名叫張僧繇的畫家的故事。有一天,他在金陵一所寺廟的牆上畫了四條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龍,卻都沒有畫眼睛,大家好奇地問他爲什麼不給龍畫上眼睛呢?他一臉認真地回答,龍的眼睛不能隨便畫,這是最緊要的一筆,一旦畫出來,龍就會飛走了。

遊客不信,都以爲張僧繇在哄人。大家一再要求,張僧繇只好提起筆來,輕輕一點。霎時間,只見烏雲密佈,電閃雷鳴,被點上眼睛的龍騰空飛去。

遊客驚歎不已,無不佩服張僧繇神奇的點睛之筆。現在畫龍點睛被人們比喻說話或文藝創作在關鍵之處以一、兩句話點明要旨,使內容更加精闢而生動。也比喻在整體中突出重點。

讀完《畫龍點睛》的故事,讓我深受啓發。學到了許多深刻的道理,《成語故事》真是一篇好課文啊!

小學一年級成語故事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成語故事》,書中有很多個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小故事,其中《自相矛盾》這個故事 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一課,講的是一個楚國人,在推銷矛和盾的'時候,一時說他賣的盾堅固無比戳不破,一時又說賣的矛非常鋒利戳無不破。由於說話絕對化,前後矛盾,被人一問:用你的矛攻你的盾會怎麼樣?結果不能自圓其說,陷入尷尬境地。

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想事情或講話不注意,也常常會自相矛盾,比如有時說媽媽對自己很好,放假時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心,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有時又說媽媽很壞,開學以後什麼事都管得很嚴格,中午不睡覺要管、放學回家晚一些要管,作業沒完成要管,越想越憤憤不平。

又如回老家鄉下我很喜歡那裏的青山綠水和小朋友,但又很害怕那裏的兇惡的山蚊和可怕的狗;從以上的事例中可以看到:如冷靜下來想到底對媽媽是愛還是恨?能把媽媽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也看成是一種愛,就不會說媽媽壞;只要對鄉下有深厚感情的話,山蚊和狗就並不可怕了,農村人世代相傳都能生活下去,回去住幾天有什麼可怕?

矛盾存在生活中、學習中,隨處可見,到處都有,我們要用正確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對待,無論做事說話,都要注意留有餘地,不能自相矛盾,不要自己打自己的嘴巴,這樣纔不會被人笑話,纔不會尷尬和出洋相。只有這樣才能看清問題,清醒頭腦,方向正確,步伐堅定向前進

成語故事讀後感7

不知爲什麼,中國人說到討論到“七十年代”,讓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笑,是笑那時的崇高或是無知就由那些“說家”了。不知這些後輩爲什麼總是抓住上一輩的不光彩處加以嘲笑,不管隱晦還是直接。

“七十年代”的真相究竟如何,我無法知曉。有次看一個電視節目,幾個(三個)比較會說話的人談起了知青。他們拿一本有關的書,有許多當時知青的故事:背語錄,開大會,在鄉下做手術等。三個人像看一本笑話集一樣談天說地,笑那個時代人的愚昧。開始也覺得有趣,後來心中也不知怎麼笑不出來了,覺得那三個人也太過分吧!狂傲的讓人感覺不舒服。歷史畢竟是沉重的',更何況是上一輩的歷史。他們被無情的剝奪了一樣東西才讓他們有那樣的人性,我們應該深入去理解而不是再去無情批判。現在的人所謂的吸取教訓就是毫無立場般的把史料當笑料?我想如果這一代人這麼沒出息的話,那麼不久將來,這一代人又會成爲下一代人的笑料了吧!這樣不斷循環,中華民族奮鬥史就變成了一股股改朝換代般的言論了:歌頌當代,捨棄上代。

就如現在有文化人笑農民不會先進觀念,先進文化,是民族發展的絆腳石。如果他們翻翻共和國史籍,他們會發現工業化初期農民爲了國家建設城市,搭個大鋼爐付出了多少代價。犧牲了多少。那5000億6000億不算,更重要是農民甘心貢獻爲國家發展,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要求。記得看過一篇新聞是某省的百個博士生組織到貧困農村調查,農民吃着他們帶去的普通年食竟然哭了,說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的東西。但農民的純真讓人利用了,被冠上了落後的帽子,得到了歧視的下場。這似乎成了時代的悲劇,所謂的先進集團總會大方的毫不客氣地拋棄一代又一代人,向着未來高尚事業。

我們還說是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新型國家,怎容有這種忽視羣體,最終忽視歷史的觀念存在?

其實所謂的崇高未必只屬於未來那些經濟發展指標或國家綜合能力,崇高應該放下他們的:“神仙”位置,迴歸到自然,迴歸到自身。對歷史不離不棄,對周圍的人抱有善念,自己本身生活美好不干涉別人的權利,就是崇高。記得報紙上曾經有人批評中國人五一假期不去爲勞工權益遊行做點表示,說60%的俄羅斯人在衛國戰爭勝利60週年的假日不打算參加什麼紀念活動而只會去外地度度假。他們就是不崇高嗎?勞動節屬於工人,勝利日屬於老兵,其他人跟着虛僞地打打口號說說空話,顯示自己有內涵,比那些關心自己實際生活關心身邊小事的人,更值得批評吧!人是自由的,一些大集體觀念限制並不是什麼高尚崇高。要知道,自由是崇高的土壤啊!

成語故事讀後感8

今天,我又看了兩個成語故事:

這個故事講的是宋國有個農夫正在田裏翻土。突然,他看見有一隻野兔從旁邊的草叢裏慌慌張張地竄出來,一頭撞在田邊的樹墩子上,便倒在那兒一動也不動了。農民走過去一看:兔子死了。因爲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了。農民高興極了,他一點力氣沒花,就白撿了一隻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撿到野兔,日子就好過了。從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氣種地了。每天,他把鋤頭放在身邊,就躺在樹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隻、第三隻野兔自己撞到這樹墩子上來。世上哪有那麼多便宜事啊。農民當然沒有再撿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卻荒蕪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這樣。不能白日做夢,等着天上掉餡兒餅,不能抱不經心而想得到成功的僥倖心理。

而《愚公移山》講的是太行、王屋兩座大山,面積約七百里,高達七八千丈。它們原來位於冀州的南部、黃河北岸的北邊。北山腳下有個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九十歲了,面對着山居住。愚公苦於山北面道路阻塞,進進出出曲折繞遠。於是愚公召集全家人來商量說:“我和你們用盡全力剷平險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意見。愚公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

力量,連魁父這座小山都削減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麼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裏去呢?”大家紛紛說:“把土石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愚公於是帶領三個能挑擔子的子孫,鑿石頭,挖泥土,用土筐運送到渤海的邊上。鄰居姓京城的寡婦有個孤兒,剛滿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愚公。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呢。河曲有一個姓智的老頭笑着阻止愚公說:“你太不聰明瞭。憑你這麼大的歲數和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拔掉,又能把泥土和石頭怎麼樣?”北山愚公長嘆一聲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不能改變的地步,竟然比不上寡婦和小孩子。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的,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爲什麼愁挖不平呢?”河曲的智叟沒有話來回答。 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命令力氣很大的神的兩個兒子揹走了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從此,冀州的南部,漢水的南面,沒有山崗高地阻隔了。

這個成語教育我們:幹什麼事都要有頑強的毅力,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成語故事讀後感9

一、學情分析

小學一年級、二年級學生大多拼音基礎紮實,有一定識字量,但是一年級學生大多沒有接觸過成語,二年級學習過的成語有限,有一定畏難情緒,而且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

二、教學目標:

1.明確成語的來源,瞭解成語的結構特點。

2.感知成語與文化的關係,認識成語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

3.梳理學習過的成語,做到能正確運用成語。成語是漢語的精粹,通過本學期個性課堂——“成語故事”教學,充分調動一、二年級學生自主學習成語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看一看動畫短片和課件,聽一聽老師的講解,自己動口說一說,自己演一演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積累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有趣的成語,在活動中訓練學生的表演能力、記憶能力和表達能力,感受到漢語詞彙的豐富性。

三、教學內容

成語對於剛剛學完拼音、開始識字的一年級小學生來說是很有難度的,所以我選擇跟小動物有關的成語,開闢一個有趣的動物樂園,激發學生學習成語的興趣。

畫蛇添足、守株待兔、亡羊補牢、對牛彈琴、畫龍點睛、狐假虎威、井底之蛙、笨鳥先飛、杯弓蛇影。

四、課時安排

每週一課時,十分鐘快速複習上節課所學成語,三十分鐘學習一至兩個新的成語。

五、教學計劃完成情況

順利學習完“動物樂園”板塊裏的所有成語,大多學生的積極性高,會有意識地在會話中使用。

六、主要經驗和體會

1.使學生初步瞭解成語的概念,開闊眼界,增加語文素養。

2.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看完成語故事的短片、聽完老師的講

述後,老師將動畫的聲音消掉,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重述該成語故事。在重述過程中不自覺地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小動物的角色扮演,提高了學習成語及相關語文知識的積極性。

七、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

1.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有待提高。由於是混班混年級組織教學,二年級學生的基礎較好,積極性也相對較高。所以如何幫助一年級學生入門是難點。

2.課後思考和作業較少。由於一週僅有一課時教學,學生的遺忘程度較大,需要花十分鐘左右時間複習、鞏固,讓知識再現。

3.如何幫助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成語是關鍵。很多學生會生動地用自己的語言敘述成語的由來和道理啓示,但是不會使用,光學不用是無效的。

通過一個學期的成語故事教學,我感到自己的知識儲備量還需增加,教學內容要更貼近小學低年級段學生的興趣和生活。

成語故事讀後感10

《中國成語故事》這本書一直深深吸引着我,每次我只要一拿到《中國成語故事》這本書我就會迫不及待的看起來。“負荊請罪”“ 臥薪嚐膽”“紙上談兵”“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一個個活潑生動的成語故事展現在我的面前,就像我身臨其境一樣,既生動又有趣。

其中我對一個叫做“負荊請罪”這個故事最難忘。故事講述了藺相如“完璧歸趙”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過了幾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趙王和大臣們商議說:“去吧,怕有危險;不去吧,又顯得太膽怯。”藺相如認爲對秦王不能示弱,還是去的`好,趙王才決定動身,讓藺相如隨行。大將軍廉頗帶着軍隊送他們到邊界上,做好了抵禦秦兵的準備。趙王到了澠池,會見了秦王。秦王要趙王鼓瑟。趙王不好推辭,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記錄下來,說在澠池會上,趙王爲秦王鼓瑟。藺相如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說:“請您爲趙王擊缶。”秦王拒絕了。藺相如再要求,秦王還是拒絕。藺相如說:“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藺相如也叫人記錄下來,說在澠池會上,秦王爲趙王擊缶。秦王沒佔到便宜。他知道廉頗已經在邊境上做好了準備,不敢拿趙王怎麼樣,只好讓趙王回去。

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趙王封藺相如爲上卿,職位比廉頗高。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這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裏,藺相如就請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頗見面。 有一天,藺相如坐車出去,遠遠看見廉頗騎着高頭大馬過來了,他趕緊叫車伕把車往回趕。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順眼了。他們說,藺相如怕廉頗像老鼠見了貓似的,爲什麼要怕他呢!藺相如對他們說:“諸位請想一想,廉將軍和秦王比,誰厲害?”他們說:“當然秦王厲害!”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

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爲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着廉將軍,爲的是我們趙國啊!”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我們要勇於承認錯誤,要善於改正,虛心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