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怒字開頭的成語

怒字開頭的成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同學們不斷的學習和努力。小編爲大家提供了怒字開頭的成語,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的複習所學的知識。

怒字開頭的成語

  怒字開頭的成語

怒火, nù huǒ 指強烈的憤怒

怒火中燒

怒氣, nù qì 被激怒的情緒

怒髮衝冠, nù fà chōng guān 頭髮豎立將帽子頂起,形容十分憤怒

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髮上衝冠…——《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怒濤, nù tāo 洶涌的波濤

怒濤翻卷

怒濤拍岸

怒號, nù háo 大聲號叫

冬天,北風怒號

怒從心上起, nù cóng xīn shàng qǐ 憤怒從心底而起。比喻憤怒到極點就會膽大得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怒衝衝, nù chōng chōng 形容非常生氣

怒放, nù fàng 盛開;有時也用來形容心情非常高興或愉快

心花怒放

怒猊抉石,渴驥奔泉, nù ní jué shí kě jì bēn quán 猊:狻猊,即獅子;抉:踢開;驥:駿馬。如憤怒的獅子踢開石頭,口渴的駿馬奔向泉水。形容書法遒勁奔放。

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nù cóng xīn shàng qǐ,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 nù cóng xīn shàng qǐ ,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 形容憤怒已極,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一齣:“強人不管他說。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左手捽住 張協 頭梢……打得他大痛無聲。”《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老和尚聽得明白,真個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按住脖子一勒, 杜氏 跳得兩跳,已此嗚呼了。”《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登時‘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掣那把刀在手裏,便要取那假西賓的性命。”

怒目橫眉, nù mù héng méi

怒目橫眉:眼睛圓睜,眉毛橫豎。形容兇惡之貌。《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不一時,只聽得院子裏許多腳步響,早進來了怒目橫眉、挺胸凸肚的一羣人。”

怒目切齒, nù mù qiè chǐ 憤怒得瞪大眼睛,咬緊牙齒作憎恨狀

談到這些,壯族老人和兩三個壯族年輕人都怒目切齒。——秦牧《壯族與我》

怒容, nù róng 憤怒的神色、表情

怒容滿面

怒氣填胸, nù qì tián xiōng 胸中充滿了憤怒。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怒火中燒, nù huǒ zhōng shāo

怒火中燒(怒火中燒)

形容心中懷着極大的憤怒。 古龍 《長幹行》九:“這時見四個師弟非欲置自己和師父於死地,不由怒火中燒。”

怒目而視, nù mù ér shì

怒目而視(怒目而視)

圓睜着眼睛怒視對方。《三國演義》第三回:“時 李儒 見 丁原 背後一人,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 金庸 《笑傲江湖》一:“他遇到總鏢頭怒目而視的嚴峻眼色,不敢再說下去。”

怒涌, nù yǒng 基本解釋

猛烈翻騰。 元 於石 《小三洞》詩之三:“斷崖怒涌四時雪,虛壁寒凝六月霜。”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泉分三眼,從地底怒涌突起,勢如騰沸。” 郭沫若 《女神·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無數的白雲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壯麗的 北冰洋 的晴景喲!”

怒頰, nù jiá 基本解釋

鼓腮。 唐 韓愈 《祭河南張員外文》:“鉤登大鮎,怒頰豕豞。”

怒蛙, nù wā 基本解釋

亦作“ 怒鼃 ”。1.鼓足氣的蛙。《韓非子·內儲說上》:“ 越王 勾踐 見怒鼃而式之。御者曰:‘何爲式?’王曰:‘鼃有氣如此,可無爲式乎?’士人聞之,曰:‘鼃有氣,王猶爲式,況士人有勇者乎?’”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昔 勾踐 式怒蛙,戎卒爭蹈火。” 宋 司馬光 《乞開言路狀》:“臣謂羣臣苟有肯進言者,陛下必加褒擢,以勸來者,此乃古人市駿骨、式怒蛙之意也。” 清 趙翼 《擬老杜<諸將>》詩之七:“勇於公戰非私鬦,獎勵還應式怒蛙。” 黃懺華 《亡友周仲穆哀辭》之四:“忍教 莊 蝶去,其奈怒蛙何。”

(2).大鳴或瞋目的蛙。 唐 柳宗元 《同劉禹錫述舊言懷感事》詩:“耳靜煩喧蟻,魂驚怯怒蛙。” 元 周霆震 《犬雞嘆》詩:“雄雞奮翼銜怒蛙,蛙被啄取聲咿啞。”

怒蛙可式, nù wā kě shì 怒蛙:鼓足氣的青蛙;式:太在車前橫木上表示致敬。向鼓足了氣的青蛙致敬,表示對勇士的尊敬。

怒哄哄, nù hǒng hǒng 基本解釋

同“ 怒烘烘 ”。 元 關漢卿 《金線池》第四折:“則道是喜孜孜設席肆筵,爲甚的怒哄哄列杖擎鞭?”

怒轟轟, nù hōng hōng 基本解釋

同“ 怒烘烘 ”。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釋憤》:“避不得滴溜溜汗雨沾衣溼,影蕭蕭風起驄蹄,怒轟轟霜橫龍尾。”《兒女英雄傳》第五回:“那和尚盡他哀告,總不理他,怒轟轟的進房去。”

怒吻, nù wěn 基本解釋

怒張的嘴。 宋 張耒 《掛虎圖於寢壁示秸秠》詩:“目光炯雙射,怒吻呀欲受。”

怒發, nù fà 基本解釋

勃發。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或野心怒發,狡焉思逞者有之。”

怒艴, nù fú 基本解釋

怒放,盛開。《吳禮部詩話》引 李明通 《紅梅》詩:“怒艴不顧殺氣橫,忠赤自與晴曦親。”

怒恚, nù huì 基本解釋

憤怒。《漢書·外戚傳上·孝宣霍皇后》:“ 顯 怒恚不食,歐血。”《淮南子·主術訓》:“供其嗜慾,適其飢飽,違其怒恚。” 宋 蘇軾 《溫陶君傳》:“ 秦王 以 嫪毐 事,出 文信侯 而遷太后,怒恚數日不食。”

怒吽吽, nù hōng hōng 基本解釋

同“ 怒烘烘 ”。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二折:“那老兒,一會家便怒吽吽在那柴門外。”《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 莫翁 ]怒吽吽不息,定要打匾拍十下。”《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只見 鄧九公 皮襖也不曾穿……怒吽吽的一直奔耳房中。”

怒瀧, nù lóng 基本解釋

洶涌的水流。 元 虞集 《送韓伯高僉憲浙西》詩:“湖陰暑退多魚鳥,應勝愁吟對怒瀧。”

怒譴, nù qiǎn 基本解釋

責怪。《新唐書·杜黃裳傳》:“嘗被疾,醫者誤進藥,疾遂甚,終不怒譴。”

怒猊, nù ní 基本解釋

憤怒的獅子。形容筆勢或文風遒勁。《新唐書·徐誥傳》:“嘗書二十四幅屏,八體皆備,草隸尤工。世狀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驥奔泉’雲。”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三:“[ 陳維崧 ]《賀新郎·席上呈芝鹿先生》:‘話到英雄方失志,老鶻飛來傑傑……’筆勢亦如怒猊俊鶻。”

怒馬, nù mǎ 基本解釋

(1).奮馬。《左傳·定公八年》:“ 林楚 怒馬及衢而馳, 陽越 射之,不中。” 宋 蘇軾 《方山子傳》:“ 方山子 怒馬獨出,一發得之。”

(2).體健氣壯的馬。《後漢書·第五倫傳》:“ 蜀 地肥饒,人吏富實,掾史家貲多至千萬,皆鮮車怒馬,以財貨自達。” 李賢 注:“怒馬,謂馬之肥壯,其氣憤怒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宮夢弼》:“僕十餘輩,皆騎怒馬如龍。”

怒形於色, nù xíng yú sè 滿臉怒氣、極不愉快的神色很明顯

說至此,宋參謀怒形於色,目光如炬!問“ 賀司令對過激黨有無除滅方法?”答:“有!殺!”—— 老舍《趙子曰》

怒不可遏, nù bù kě è 形容發怒至極無法自制

在他們採取這行動之前,已明顯地被激得怒不可遏了

怒目, nù mù 生氣時瞪着眼睛;也指生氣時瞪着的眼睛

怒目切齒

怒喝, nù hè 憤怒地大聲喊叫或斥責。

怒吼, nù hǒu 大聲吼叫,比喻發出宏大雄壯的聲音

大炮怒吼

怒斥, nù chì 帶着譴責或責備口吻的訓斥

怒斥耍賴者

憤怒地譴責

他在一次激昂的、點名的長篇演說中怒斥他的對手

怒族, nù zú 分佈於雲南的少數民族。約27萬人(1990年)。用怒語。無文字,多用漢文。崇拜自然和神靈。主要從事農業。

怒氣衝衝, nù qì chōng chōng 怒氣十足,極爲衝動的樣子

怒氣衝衝地昂着頭走出了房間

怒火沖天, nù huǒ chōng tiān

怒火沖天(怒火沖天)

形容憤怒之極,無法抑制。 老舍 《龍鬚溝》第一幕:“[ 程娘子 ]怒火沖天,不顧一切地衝向 狗子 拚命。” 魏巍 《東方》第五部第六章:“他登時怒火沖天,霍地立起身來……一陣猛掃,把四五個敵人都打倒了。”

怒潮, nù cháo 迅急、洶涌的浪潮(多比喻聲勢龐大的反抗運動)

罷工怒潮席捲全國

怒臂當轍, nù bì dāng zhé 怒臂:螳螂發怒用臂膊阻擋車輪;轍:車轍。比喻與強者爲敵,不自量力。

怒烘烘, nù hōng hōng 基本解釋

盛怒貌。 元 李行道 《灰闌記》第一折:“想當日你怒烘烘的挺一身,急煎煎的走四方,我則道你怎生髮跡身榮旺。”《說岳全傳》第二一回:“[旗牌]就怒烘烘的出了轅門,飛跑趕上來。”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 林志成 (緊張消失了,怒烘烘地):沒有!”

怒鼃, nù wā 基本解釋

見“ 怒蛙 ”。

怒忿, nù fèn 基本解釋

氣憤。 柔石 《二月》十二:“ 蕭澗秋 感到幾分怒忿,可是他用他底怒容帶笑地表現出來。”

怒那, nù nà 基本解釋

盛多濃厚貌。《敦煌變文集·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地獄爲言何處在?西邊怒那黑煙中。” 蔣禮鴻 通釋:“怒那,盛多濃厚貌。”

怒氣沖霄, nù qì chōng xiāo 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怒叱, nù chì 氣憤地指責、謾罵

怒從心起, nù cóng xīn qǐ 憤怒從心底而起。比喻憤怒到極點就會膽大得什麼事都幹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