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行屍走肉成語故事大綱

行屍走肉成語故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3W 次

行屍走肉成語故事1

【成語】:

行屍走肉成語故事

行屍走肉

【拼音】:

xíng shī zǒu ròu

【解釋】:

比喻只有人的形體,不具備人最基本的感覺。沒有生活理想,糊里糊塗過日子的人。出自 晉·王嘉《拾遺記》。

【出處】:

晉·王嘉《拾遺記·後漢》卷六:“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矣。”

【舉例造句】:

《那些不努力學習、不努力工作的人,即使活着,也不過是行屍走肉。

成語故事】:

任末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不遠險阻。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爲庵,削荊爲筆,克樹汁爲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更以靜衣易之。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譯文任末十四歲時,求學沒有固定的老師。(他)揹着書籍跟老師求學,不怕困難。他常常說:“人如果不學習,那麼憑什麼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時靠在樹下,編白茅爲茅草小屋,削荊條製成筆,刻劃樹汁作爲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輝映下讀書,遇上沒有月亮的黑夜,他便點燃麻蒿取光。看書有領會的時候,寫在他的衣服上,用來記住這件事。徒弟們欽佩他的勤學精神,常用洗淨的衣服換取他寫滿字的衣服。他臨終時告誡別人說:“人喜歡學習,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學習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過是行屍走肉罷了。”

行屍走肉成語故事2

【注音】xíng shī zǒu ròu

【出處】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晉·王嘉《拾遺記》卷六

【解釋】行屍:可以走動的屍體;走肉: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殼。比喻不動腦筋,不起作用,糊里糊塗過日子的人。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沒有思想的人

【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酒囊飯袋、行屍走骨

反義詞】雖死猶生

【同韻詞】揎拳擄袖、神州華胄、天資雄厚、寬袍大袖、匍匐之救、筆老墨秀、郎不郎,秀不秀、心計手授、光前絕後、危迫利誘、......

【成語故事】東漢人任末從小家境貧寒,他勤奮好學,始終堅持自學。他對自己要求活到老、學到老,曾經用荊條作筆,用樹液加上菸灰作墨,映着月光讀書。他成爲一個十分博學的人,收了很多學生,他說人如果不學習就像行屍走肉一樣

【示例】在他們的`心目中,任何貌似強大的侵略者,都只不過是一羣徒有虛表的行屍走肉而已。 峻青《不盡巨濤滾滾來》

【成語造句】

◎ 他唯恐自己的臭名遠揚,不想再去行屍走肉般地招人唾罵。

◎ 一切幼稚未熟,在表示富於青春氣息這一點上,也許是好的意義,因爲我們還不想提倡叫人做行屍走肉,雖然社會上盡多此種人。

◎ 這種外在最終使得行走本身失去了意義,使得行走者墮落爲一具不折不扣的行屍走肉。

◎ 如果我們只是一堆行屍走肉,那當然我們也並不需要何種新鮮的空氣,我們只要能苟活着也就算在人生走了一遭,但有的人不是這樣,他們希望着像個"人"那樣活着,有"人"的思想及尊嚴,污濁的空氣是不夠的,因爲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人類自身排泄出的毒素正在扼殺着自由的精神和生命,所以要毫不妥協地摒棄它們。

◎ 夫人,可惜你名門閨秀,嫁給了我這塊行屍走肉!""夫君何必妄自菲薄?"夫人嚴肅地說,"你滿腹詩書,胸有韜略,身體健壯,武功過人,之所以久屈人下,非是你無能,乃時機不到也!""那麼現在呢?"知縣嘴角浮起一絲嘲諷的笑意,說,"時機到了嗎?""當然,"夫人道,"現今拳匪聚衆倡亂,列強虎視眈眈;孫丙造反,德人震怒,國家形勢,危如累卵。

◎ 我欲上前問訊,無有答理,人人冷漠如行屍走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