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高一試題 > 高一語文必修2試題

高一語文必修2試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W 次

語文的學習有意識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作好自主學習規劃,加大自主練習的力度,以下是爲大家分享的高一語文必修2試題,供大家參考借鑑,歡迎瀏覽!

高一語文必修2試題

1.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迷糊 孤闢 羞澀 凝碧

B.靚麗 倩影 掂記 惦量

C.啜泣 點綴 灌木 稀疏

D.悠靜 風姿 斑駁 斑斕

答案:C

解析:A項,“闢”應爲“僻”;B項,“掂記”“惦量”分別應爲“惦記”“掂量”;D項,“悠”應爲“幽”。

2.填入下列各項橫線處最恰當的一項是( )

(1)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______的歌聲似的。

(2)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______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3)這是一條______的小煤屑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A.渺茫 受用 幽僻 B.蒼茫 受用 偏僻

C.渺茫 消受 偏僻 D.蒼茫 消受 幽僻

答案:A

解析:“渺茫”指相距很遠而模糊不清;“蒼茫”指空闊遼遠,無邊無際。第一句的意思是指歌聲似有似無,模糊不清,應選“渺茫”。“受用”指享受、得益;“消受”指享受、享用,但多用於否定。第二句適合用“受用”。“幽僻”指昏暗而僻靜;“偏僻”指遠而偏。第三句是對周圍安靜環境的描寫,所以應用“幽僻”。

3.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準確的一項是( )

A.我家陽臺上擺着幾盆吊蘭,因爲媽媽將它們視若珍寶,悉心照料,它們長得蓊蓊鬱鬱的。

B.文學社經歷了從小到大麴曲折折的發展歷程,面臨過困境和危機,也取得過令人矚目的成績。

C.月下的荷塘是寧靜的、祥和的,荷花的粉紅的面龐,在隱隱約約的月光裏舒展着迷人的微笑。

D.水仙花,因多爲水養,且葉姿秀美,花香濃郁,亭亭玉立於水中,故有“凌波仙子”的雅號。

答案:C

解析:“隱隱約約”,看起來或聽起來不很清楚,感覺不明顯。應爲“朦朦朧朧”。

4.下列各項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朱自清先生無論爲文爲人都濃墨重彩地實踐了他特立獨行、直麪人生、不怕慘淡的人生態度。

B.我之所以喜歡朱自清的散文的原因,一是由於他作品的語言優美,二是由於他獨特的人格魅力。

C.大革命失敗以後,因爲嚴酷的鬥爭現實使朱自清陷入極度的苦悶和彷徨,因而“心裏”“頗不寧靜”。

D.朱自清先生的寫景散文,細膩秀麗,準確具體地表現了描寫對象的特點,追求逼真的藝術效果。

答案:D

解析:A項,成分殘缺, 應在“爲人”前加“還是”,使之與前面的“無論”搭配。B項,句式雜糅,去掉“之所以”或“的原因”。C項,濫用介詞缺少主語,刪除“因爲”,並在“因而”後加“他”。

5.填入橫線上的語句,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窗下是一大片池荷,荷花多已凋謝,________滿池的青葉在雨中翻飛着,________雨粒劈頭蓋臉灑將下來,鼓聲與掌聲響成一片,________這種景象,徐志摩看了一定大呼過癮,朱自清可能會嚇得臉色慘白……

①或者說多已雕塑成一個個結實的蓮蓬。

②或者說一個個結實的蓮蓬多已雕塑成。

③小者如掌,大者如鼓,

④大者如鼓,小者如掌,

⑤節奏急迫而多變化,聲勢相當懾人。

⑥聲勢相當懾人,節奏急迫而多變化。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⑥

答案:A

解析:根據“鼓聲與掌聲響成一片”可知第二空選④,故排除B項和D項;其次,“節奏急迫而多變化,聲勢相當懾人”有因果關係,可知第三空選⑤,故排除C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各題。

路上只我一個人,揹着手踱着。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裏。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羣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裏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嫋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着,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着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爲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着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幾段空隙,像是特爲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丰姿,便在煙霧裏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裏也漏着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裏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6.“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這一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這句話在文中起承上啓下的作用。由上文的“頗不寧靜”轉到下文的“無邊的荷香月色”的描寫,其中流露出作者那種淡淡的喜悅之情。

7.描寫景物要有一定的順序,第二段在寫月下荷塘時,作者寫了哪些景物?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先後寫了荷葉、荷花、荷香和流水。順序有二:一是由靜到動,先寫靜態,從葉到花,後寫動態,從花到葉再到流水;二是由上而下,從上面的荷葉、荷花到下面的流水。

8.請簡要分析第三段所描寫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三段寫月光,但作者並不單寫月,而是通過月光下景物的變化來突出月光的柔美、清新、爽朗。荷花嬌媚,微雲淡淡,月光如水,描繪了一種世外桃源的恬淡意境。

9.作者爲什麼發出了“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樹寫出了作者的壓抑感,樹色寫出了作者心情的暗淡,燈光寫出了作者心緒的低落。蟬聲、蛙聲讓作者那片刻的寧靜不復存在,心中煩亂不堪。“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正表現了作者那無法擺脫的煩亂、哀愁的感受。

10.古今中外,許多文學作品都寫到了月光,借月光來抒發自己的某種情思。下面句子都描寫了月光,分別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1)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思鄉之情。

(2)思念親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3)對朋友的思念,表達了一種物是人非的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