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高三試題 > 高三語文學前練習試卷

高三語文學前練習試卷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高三語文學前練習試卷】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9分)

高三語文學前練習試卷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今天,如何穿出中國範兒

周飛亞

《史記》載,趙武靈王“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而畢,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習騎射”,卻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紛紛進言,認爲“衣服習俗,古之禮法”,拋棄自身傳統而改夷狄裝束,乃是一種罪過。另一個相反的例子是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漢服,以達到去除鮮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漢族的目的。

自古以來,服飾一直是體現國家民族風俗文化的重要方面。中華是禮儀之邦,最重服飾,“衣食住行”,以“衣”爲首。歷經幾千年流變,發展出的服飾文化可謂博大精深。從漢服、唐裝到旗袍、中山裝,經典的中華服飾也曾成爲世界眼中靚麗的風景。

然而,在當代中國,這種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飾文化卻似日趨式微。最簡單的例子便是,當我們被要求“着正裝”的時候,腦子裏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禮服。這對於有着幾千年傳承的服飾文化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

民族服飾,於個人,是身份的標籤和文化認同感的載體;於國家,是形象的展示與禮儀的體現。在現代政治中,特色鮮明的民族服飾,更會成爲國家的文化名片。放眼世界,不少國家都擁有自己的“國服”,如riben、韓國等亞洲國家和東歐、北歐諸國,阿拉伯國家更是重視。

相比之下,我們的重視程度似乎還不夠。新中國成立初期,曾規定外交人員的正裝爲中山裝。隨着時代的變遷,中山裝似乎顯得不太符合當下的審美觀,因而漸漸退出了人們的視野,外交官們也開始穿起了西服。但是,西服在很多國家眼中並不算正裝,在最隆重的外交場合,穿西服會被視爲過於隨便、不尊重外交禮儀的行爲。

所幸的是,已經有不少人意識到並試圖彌補這一缺憾,“中式禮服文化研究熱”正在國內悄然興起。日前在北京召開的“國服文化研討與服裝探索展示大會”,就是熱潮中的一股涓流。這次由民族文化藝術工作委員會等聯合主辦的會議,以傳承和弘揚民族服飾文化爲宗旨,探討最多的話題就是爲什麼要有“國服”、“國服”應該是什麼樣子。的確,如果我們在重大集會、節日慶典與外交場合能穿“國服”,有利於在世界上樹立充滿文化自信的中國形象。這就要求“國服”具有對普通民衆的親和力,便於普及。它不僅僅是在設計上加入中國元素那麼簡單,更應體現中華民族對於衣着的文化理念。

服飾是社會的一面鏡子。魏晉風流,士人愛穿敞襟寬袍,以顯自由不羈;大唐盛世,開放自信,服飾因之雍容華貴;在國家崛起之今日,如何穿出中國範兒,看來真不是一件小事。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趙武靈王下令“易胡服,改兵制,習騎射”遇到巨大阻力,因爲王公大臣認爲拋棄自身傳統而改夷狄裝束,是一種罪過。

B.自古以來,服飾一直是體現國家民族風俗文化的重要方面。因此作爲禮儀之邦的我們最重服飾,“衣食住行”,以“衣”爲首。

C.在當代中國,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飾文化好像逐漸衰弱了。當我們被要求“着正裝”時,首先想到的並不是中式禮服。

D.民族服飾,於國家,是形象的展示與禮儀的體現,尤其是在現代政治中,特色鮮明的民族服飾,會成爲國家的文化名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與趙武靈王“革衣服之制”的內容相反,魏孝文帝“禁胡服,改漢服”,但他們都由此達到了融入漢族的目的。

B.有着幾千年傳承的服飾文化,歷經流變可謂博大精深。漢服、唐裝、旗袍、中山裝,都曾成爲世界眼中靚麗的風景。

C.世界上不少國家都擁有自己的“國服”,比起riben、韓國等亞洲國家和東歐、北歐諸國尤其是阿拉伯國家,我們的重視程度好像還不夠。

D.由民族文化藝術工作委員會等聯合主辦的“國服文化研討與服裝探索展示大會”,是“中式禮服文化研究熱”的一種體現。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隨着時代的變遷,我國外交官用穿西服取代不太符合當下審美觀的中山裝,但在最隆重的外交場合,這種穿着可能會被視爲不尊重外交禮儀的行爲。

B.“探討爲什麼要有‘國服’、‘國服’應該是什麼樣子”的現象可以證明,當下有不少人正在試圖彌補我們沒有“國服”的缺憾。

C.我們只有在重大集會、節日慶典與外交場合穿具有中國範兒的“國服”,纔能有利於在世界上樹立充滿文化自信的中國形象。

D.大唐盛世雍容華貴之服,彰顯開放自信。服飾反映社會,因此在國家崛起之今日,我們都應該把“如何穿出中國範兒”當成一件大事。

二、古代詩文閱讀

2.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葉衡字夢錫,婺州金華人。紹興十八年進士第,調福州寧德簿,攝尉。以獲鹽寇改秩,知臨安府於潛縣。戶版積弊,富民多隱漏,貧弱困於倍輸,衡定爲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額於上之四等,貧者頓蘇。徵科爲期限榜縣門,俾里正諭民,不遣一吏而賦自足。治爲諸邑最,郡以政績聞。

擢知常州。時水潦爲災,衡發倉爲糜以食飢者,或言常平①不可輕發,衡曰:“儲蓄正備緩急,可視民飢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單騎命醫藥自隨,遍問疾苦,活者甚衆。檄晉陵丞李孟堅攝無錫縣,有政聲,衡薦於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合肥瀕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歲可得谷數十萬,蠲租稅,二三年後阡陌成,仿營田,官私各收其半。”從之。

除戶部侍郎。時鹽課大虧,衡奏:“年來課入不增私販害之也宜自煮鹽之地爲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竈之多寡亭戶②本錢以時給之鹽之委積以時收之,擇廉能吏察之,私販自絕矣。”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憂。起復,除樞密都承旨。奏馬政之弊,宜命統制一員各領馬若干匹,歲終計其數爲殿最。李垕應賢良方正對策,近訐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顯容諫之盛。”乃賜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僞濫,詔衡按視,賜以袍帶、鞍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鹹稱得治兵之要。訖事赴闕,上御便殿閱武士,召衡預觀,賜酒,灑宸翰賜之。

拜右丞相兼樞密使。上銳意恢復,凡將帥、器械、山川、防守悉經思慮,奏對畢,從容賜坐。講論機密,或不時召對。

上選使求河南,衡奏:“司諫湯邦彥有口辨,宜使金。”邦彥請對,問所以遣,既知薦出於衡,恨衡擠己,聞衡對客有訕上語,奏之,上大怒。即日罷相。年六十有二薨。

(節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注】①常平:常平倉。②亭戶:古代的鹽戶。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年來課入/不增私販害之也/宜自煮鹽之地爲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竈之多寡/亭戶本錢以時給之/鹽之委積以時收之

B.年來課入不增/私販害之也/宜自煮鹽之地爲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竈之多寡/亭戶本錢以時給之/鹽之委積以時收之

C.年來課入/不增私販害之也/宜自煮鹽之地爲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竈之多寡/亭戶本錢以時給之/鹽之委積以時收之

D.年來課入不增/私販害之也/宜自煮鹽之地爲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竈之多寡/亭戶本錢以時給之/鹽之委積以時收之

(2)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攝尉”之“攝”,指暫代官職。古漢語中,表示暫代或代理官職的詞還有“行”“署”“權”“假”“守”等。

B.“丁憂”,指遭逢父母的喪事,爲父母守喪,也稱“丁艱”“居喪”“苫塊”“服闋”。依照古禮,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喪三年,不婚娶,不赴宴,不應考。母喪稱“丁內艱”,父喪稱“丁外艱”。

C.“檄”與“牒”“移”都是古代官府往來文書的文種名稱。其中“檄文”多用於聲討和征伐;“牒書”與“移文”都是用於不相統屬的各官府之間的行文,“牒書”上行、下行、平行文都用,而“移文”只是一種平行文書,多用於曉喻或責備。

D.“宸翰”,指帝王的墨跡(文章或手書).《林黛玉進賈府》中,“榮禧堂”三字之後的又一行小字“萬幾宸翰之寶”中的“宸翰”也是此意。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葉衡能夠唯纔是舉。李孟堅在代理無錫縣令時,有很好的爲政聲譽,葉衡就向皇上舉薦;李垕在應賢良方正對策時亢直敢言,葉衡上奏勸說皇上賜他制科出身。

B.葉衡深得皇上賞識。皇上駕臨偏殿檢閱武士時,特意讓葉衡參與觀禮,賜給他酒,皇上考慮軍機大事時,也常常召見他參與研討,而且葉衡的很多諫言,皇帝都欣然採納。

C.葉衡關心百姓疾苦。在任於潛縣令時,曾把五等以下應交的賦稅的份額均攤給前四等,使貧民得到解脫;在常州任上,他積極應災救民。

D.葉衡富有治軍之才。他在任樞密都承旨時,有人反映江、淮一帶士兵名籍造假現象氾濫,皇上下詔讓葉衡考察巡視,並且命令葉衡安置民兵,人們都稱讚他抓住了治軍要領。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募民以耕,歲可得谷數十萬,蠲租稅,二三年後阡陌成,仿營田,官私各收其半。

②有言江、淮兵籍僞濫,詔衡按視,賜以袍帶、鞍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鹹稱得治兵之要。

3.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了各題。

鳴沙①過雁

(明)無名氏

秋成河外鎖斜暉,風捲晴沙拂地飛。

過雁數聲清墮玉,徵人何處問寒衣?

春雁

(明)王恭

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

莫道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

【注】①鳴沙,北魏至宋、西夏縣名,治今中寧縣鳴沙鎮。

(1)在《鳴沙過雁》中作者是用什麼手法來描寫雁的?請簡要分析。

(2)兩首詩通過“雁”各自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

4.名篇名句默寫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莊子《逍遙遊》中,以“朝菌”和“蟪蛄”爲例來說明“小年”一詞的兩句是: “  ,  ”。

(2)《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用劉義隆事典的詞句是:“  ,  ”。

(3)蘇軾《赤壁賦》中“  ,  ”兩句,運用比喻感嘆人生的短暫與自身的渺小。

選考題:請考生在第三、四大題中選定其中一題作答,只能做所選定大題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大題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做的第一大題計分。三、文學類文本閱讀

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在甲板的天蓬下面

傑克倫敦

卡魯塞爾斯小姐簡直是美得驚人,她迷住了周圍的每一個男人。她又是一個驕傲的女人。種族的驕傲,門第的驕傲,性別的驕傲,權利的驕傲﹣﹣她都佔全了,這是一種又奇怪、又任性、又可怕的驕傲。

在科倫坡的一天早上,在甲板的天蓬下面,卡魯賽爾斯小姐召來船長本特利,叫那羣給遊客表演泅水的當地小孩都到上層甲板上來比賽。她把我們的零錢全收羅過去,親自把它們一個一個或者一把一把地扔下海,並且規定撈不着的要捱罵,撈得巧妙的會得到額外賞賜。

有個小傢伙最出色,他對天鵝入水式非常在行,我從沒見過比他跳得更美的人。這個孩子一次次地這樣跳,我們都很喜歡看,特別是卡魯賽爾斯小姐。他至多不過十二三歲,是一個美麗的孩子,好像一個身體柔軟的少年神仙的青銅塑像,幾乎全身都射出了生命的光輝。他的皮膚閃爍着生命,眼睛裏充滿了熾熱的生命,我幾乎聽到了生命從他身體裏爆裂的聲音。一瞧見他,就像聞到一股臭氧的氣味﹣﹣他就是這樣新鮮,這樣身體健康、精神煥發,這樣粗野奔放。

突然這些孩子拼命奔向舷門,用他們最快的姿勢游水,亂糟糟地、手腳不停地打得水花四濺,臉上充滿了恐怖,一躥一跳地爬出水面。

“怎麼回事?”卡魯賽爾斯小姐問道。

“大概是鯊魚。”船長本特利回答道。

“他們怕鯊魚嗎?”她問道。

“難道你不怕嗎?”他反問道。

她聳聳肩膀,噘了一下嘴。“無論給我什麼,我也不敢到可能有鯊魚的地方去冒險,”她說完又聳了下肩,“它們太可怕了!”

這時,那些小孩全走上了甲板,表演結束了,船長本特利就叫他們下船。可是,她攔住了他,“等一會兒,船長。我一向聽說這兒的土人不怕鯊魚。”

她把那個會天鵝入水式的小孩喊到身邊,要他再跳水。他搖搖頭,那羣孩子笑了起來,覺得好像是在開玩笑。

“有鯊魚。”他指着水面說。

“不,”她說,“沒有鯊魚。”

可是,他肯定地點着頭,站在他後面的那些小孩子也同樣肯定地點着頭。

“沒有,沒有,沒有。”她叫道。接着她就對我們說,“誰願意借給我半個克朗和一個金鎊?”

我們立刻掏出了許多克朗和金鎊,她從鄧尼森手裏接過了兩個硬幣。

她舉起那個半克朗給孩子們瞧。可是誰也沒有準備跳下去。她把這個半克朗扔下了海。他們望着這個銀幣飛下去,臉上都帶着惋惜渴望的神氣,不過誰也沒有跟着一塊下去。

“千萬別用那個金鎊來引誘他們。”鄧尼森低聲對她說。

她一點也不理睬,反而用這個金幣在那個會天鵝入水式的小孩子眼前晃來晃去。

“不能這樣。”船長本特利說道。可是她卻笑了起來,仍然引誘着那個孩子。

“別引誘他。”鄧尼森堅決地勸她。“這對於他是一筆大錢,他可能跳下去的。”

她轉過身來對着那個孩子,又把那枚金鎊舉到他眼前。接着,她做了一個要扔出去的樣子,這時,那個孩子好像不由自主似地向欄杆跑去,可是夥伴們的大聲責備又把他攔住了,他們的聲音還帶着憤怒。

“我知道你不過是在逗着玩,”鄧尼森說道,“你願意怎麼逗他就怎麼逗他好了,不過,看在老天面上,千萬別扔出去。”

話音未落,那個金幣一下就從天篷的影子下飛到了耀眼的太陽光裏,在半空中劃了一道亮晶晶的弧形。大家還沒來得及把那個小孩抓住,他就翻過了欄杆,非常美妙地彎着身體隨着那個錢下去了。兩個同時都在半空裏,很好看。金鎊破水而入,那個小孩子也在同一個地方,而且幾乎在同一剎那,幾乎連聲音都沒有地鑽到水裏。

水很清,從上面望下去,什麼都清清楚楚。那條鯊魚很大,一下子就把那孩子咬成了兩半。

第一個開口的是卡魯塞爾斯小姐。她的臉白得跟死人一樣。

“我……我做夢也沒有想到,”她一面說,一面發出一種短促的、神經質的笑聲。

她的全部驕傲都在勉力使她能剋制自己。她有氣無力地瞧着鄧尼森,她眼睛裏流露出一種可怕的難過神色,她的嘴脣一直在哆嗦着。

“鄧尼森先生,”她說道,“你願意扶我下去嗎?”

他一點也沒有改變他凝神注視的方向,他連眼皮也沒有動一動。船上一片沉默。

她轉過身子,打算鎮靜地走下甲板。走了不過二十尺,她就搖晃起來,用手扶着牆以免栽倒。後來,她就這樣走下去,用手扶着艙板,慢騰騰地走開了。

(節選自《世界十大中短篇小說家﹣﹣傑克倫敦》,人民文學出版社)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鑑賞,最恰當的兩項是

A.小說開頭介紹卡魯塞爾斯小姐有一種“又奇怪、又任性、又可怕的驕傲”,暗示我們她後來引誘孩子跳水導致其死亡的行爲,就是因爲她這種古怪的任性。

B.表演跳水的小孩全身煥發着生命的光輝,作者對他進行了細緻的描寫,讓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對原始生命力的喜愛和讚美。

C.小說對那羣表演泅水的小孩的神態描寫非常細緻,既有對金錢的渴望,也有對鯊魚的懼怕,還有對卡魯塞爾斯小姐的憤怒,非常生動真實。

D.小孩被鯊魚咬死後,卡魯塞爾斯小姐臉色蒼白,身體搖晃,顯出難過的神色,這說明她爲自己犯下的錯誤感到悔恨和痛苦,是個良知未泯的人。

E.小說中把跳水的小孩充滿生命力的形象與其被鯊魚吞噬的悲慘遭遇作對比,增添了作品的悲劇色彩,也使作品的主題更加鮮明突出。

(2)作品中的卡魯塞爾斯小姐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分析。

(3)小說開頭詳細描述了卡魯塞爾斯小姐的美麗和高傲,結尾卻細緻描繪其衰弱落寞。作者這樣寫有什麼作用?請結合全文分析。

(4)有人認爲這篇小說的主題是批判人性的醜陋,也有人認爲小說的主題是揭露金錢的罪惡。請結合小說內容,談談你的看法。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

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追憶陳忠實:他用作品寫出這塊熱土骨子裏的精神

陳忠實出生在白鹿原下一座普通的農家小院中,他的大半生都在白鹿原上度過。從讀小學到當民辦教師,到在公社工作,又調至區文化局,他沒離開過那片土地。他曾說:“我的創作正得益於我在鄉村工作的二十年,特別是我在公社工作的十年。那是我對中國鄉村的體驗、理解及生活積累最重要的時期,對農民世界的瞭解和感受,是我後來創作農村題材小說的動因。”

在農村生活和工作的歲月裏,陳忠實基本終止了自己愛好的寫作,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鄉村工作上。當時公社管轄30多個自然村,這些地方,他不知跑了多少回,有好幾個村子他一住就是大半年,甚至都能叫上各家人的名字。直至成爲專業作家,他也是帶着鋪蓋回到老家的鄉村院落潛心創作。

上世紀80年代,陳忠實調入陝西省作協,這一次他結束了自己的“上班族生活”,回到了這個農家小院。專業作家的身份,讓陳忠實得到了時間和空間上的自由。在地方縣誌和當地老人的回憶之中,陳忠實瞭解到,自己的家鄉曾是陝西響應中國革命最早的地區之一,這燃起了他的創作熱情。《白鹿原》的創作期間,陳忠實經歷了許多艱辛。孩子多,生活負擔重,家裏的老屋破敗不堪卻無錢修繕,遇到下雨天,家裏甚至找不到一塊不漏雨的地方睡覺:陳忠實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創作的。後來,陳忠實借住在親戚家的小屋中,一張小桌、一個板凳,成爲他筆下中國鄉村歷史風雲變幻的發源之地。

對於《白鹿原》的寫作,陳忠實說:“我在創作時必須把自己關在屋裏,屋子雖破,但安靜。在這裏,筆下的人物彷彿都在我的周圍活動,要是屋子裏進來一個人,那些人物就都嚇跑了,我也就寫不出一個字了。”陳忠實在農家小院一住就是10年,直到《白鹿原》出版,他纔回到西安。1993年,51歲的陳忠實出版了成名之作《白鹿原》.爲了這部作品,陳忠實從1988年4月動筆,到1992年農曆臘月二十五封筆,歷時近四個年頭,草稿和復稿中的近百萬字都是在其祖居的鄉村家裏完成的。

1997年,《白鹿原》獲得了茅盾文學獎,而當時陳忠實早已成名。在《白鹿原》獲獎後,陳忠實及時回到了鄉下,他避開了熱鬧和喧譁,在沉靜中積蓄着創作的力量。對待名利,陳忠實直言不諱:“毋需諱言,我向來不說淡泊名利的話。反之,在一定的場合和相關的文字話題中,我鼓勵作家要出名,先出小名,再出大名。我希望有中國作家能出大名,大到讓世界都能聞其名而讚歎,當是我的國家、我的民族、我的家鄉的大幸。再說利,作家通過自己的創作勞動贏得酬報是爲正道,有什麼可指責的呢?要求喝着玉米糝子就着酸菜的作家‘淡泊’名利,缺乏人道!”

儘管陳忠實早已達到“小康”,但他仍保持着粗茶淡飯的生活習慣和節儉美德,就連一般人棄之不要的芹菜葉、老萵筍葉,他都捨不得丟。在他眼裏,這些蔬菜葉子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營養,扔了實在可惜。他常說:“生活的要求是無止境的,如果一味地向高標準看齊,就會消磨自己的意志。粗茶淡飯、五穀雜糧最養人,衣着樸實最愜意。”

陝西作家高建羣回憶起陳忠實時說:“我第一次見到老陳,是在1979年的一次文學創作會上,他穿着一件半舊的襯衣,揹着一個黃挎包。他坐在角落裏,總把挎包放在胸前,兩隻手搭在包上。他從骨子裏講還是一個農民,身上具有關中農民的所有特點。”陳忠實是地道的西北漢子,對人生的感悟,會用最簡單直觀的語言來描述:“饃蒸到一半,最害怕啥?最害怕揭鍋蓋。因爲鍋蓋一揭,氣就放了,所以饃就生了。”他就是以這種大智若愚的態度對待人生和寫作。

(摘編自新華網)

【相關鏈接】

①“我沒有想到,他爲了見一位遠道而來的編輯,競推遲了前往長安縣修改《白鹿原》的行程。你知道嗎,當時修改《白鹿原》遠比見一位未曾謀面的編輯急迫、重要啊,如果不能如期修改好,那一屆的茅盾文學獎可能就失之交臂了。”其實,在見面之前,鄧映如僅與陳忠實通過一個電話。

(著名出版人鄧映如回憶與陳忠實的初次相見)

②“……進入44歲時很清晰地聽到了生命的警鐘,如果50歲還寫不出一部死後可以做枕頭的書,這輩子就白活了!”

(陳忠實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語)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A.陳忠實出生在白鹿原,直至調至區文化局,從來沒有離開過那片土地,所以小說《白鹿原》與陳忠實自身的經歷有緊密的關聯。

B.在農村生活和工作期間,陳忠實基本終止了寫作,這段經歷雖然有利於寫作素材的積累,但繁忙的工作也耽誤了他的文學創作。

C.在《白鹿原》的創作過程中,陳忠實經歷了許多艱辛,這些經歷,有的固然是一種磨難,但有的卻使陳忠實能夠安心創作。

D.在名利的問題上,陳忠實有自己的`見解和做法:《白鹿原》獲獎後,他選擇避開繁華;而對其他作家,他卻鼓勵他們應追逐名利。

E.陳忠實是地道的西北漢子,成名前後,始終沒有改變關中農民樸實的本性,這在他淳樸的語言、簡樸的生活等方面得到了體現。

(2)陳忠實創作《白鹿原》的動機有哪些?請結合材料具體分析。

(3)文中多處直接引用陳忠實及其朋友的話有怎樣的作用?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4)陳忠實有哪些人格魅力?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

五、語言文字運用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①這樣一來,大批貸款者“委託”自己的配偶或是子女,以家庭的名義到銀行拿到更多的貸款,繼續在房地產市場中。

②但許多人絕非如此,他們根本不制定任何人生計劃,以達到有意義的目標,而是,變化不止。

③但更多的城市對品牌的認識還處於一種初級階段,在品牌定位上左右搖擺、,迷失了方向,錯失了機遇。

A.朝三暮四 翻雲覆雨 朝秦暮楚

B.翻雲覆雨 朝秦暮楚 朝三暮四

C.翻雲覆雨 朝三暮四 朝秦暮楚

D.朝三暮四 朝秦暮楚 翻雲覆雨

8.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隨着技術的進步和經驗的積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國自主品牌汽車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各種創新產品層出不窮.

B.如果有一天科技發展到人們乘宇宙飛船就像今天乘飛機一樣方便的時候,銀河就不再遙遠,宇宙也就不再那麼神祕了.

C.首屆跨境電商論近日在北京舉行,來自各知名電商的數十名代表齊聚一堂,分析了電商企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D.在第40個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本市歷時三年開展的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査工作,昨日交出了首份答卷.

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最恰當的一句是(  )

想想我們的先人,多麼富於想象力。一年裏中秋的月亮最圓最亮,人們從這又圓又亮的中秋月,聯想到人間的團圓及與其相關的平安、健康、和諧,於是憑着自己的一雙巧手,做出一種好吃又好看的花糕,中間再放進一點甜甜的餡,表示生活的甜蜜。,,。

A.人們不僅要用它享受這種生活的理想,還要把它化爲一種優美的習俗,將這種美好的理想與追求代代相傳.

B.人們不僅要把它化爲一種優美的習俗,還要用它享受這種生活的理想,將這種美好的理想與追求代代相傳.

C.人們不僅要用它享受這種生活的理想,將這種美好的理想與追求代代相傳,還要把它化爲一種優美的習俗.

D.不僅人們要用它享受這種生活的理想,還要把它化爲一種優美的習俗,將這種美好的理想與追求代代相傳.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一個人總是上網,不讀書,我認爲他是沒有文化的。①  ?文化就是進入到人類精神生活的傳統中去進行思考,而這個傳統主要就存在於書籍之中。網絡的長處是迅速傳遞當下的信息,它不讓人思考。當然如果你素質好,你上網的時候也會思考。 ②  ?我相信不是從網絡上得來的,而是③  ,有了這個底蘊,這樣的人上網不怕,他不會被網絡上鋪天蓋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沒,他有自己的獨立思考。

11.如圖是某市地下老舊管線管理的構思框架,請把這個構思寫成一段話,要求內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75個字。

六、寫作

12.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上海市嘉定中光高級中學高二學生於和朋友開了一家微店,專做韓國日用化妝品。由於經營有方,每月能賺到的純利潤一般在五六千元,有時甚至超過萬元。爲了創業賺錢,他屢屢曠課。其行爲引起師生的爭議:有的認爲,高中階段正是一個人學習的重要階段,應該勸其關閉微店,專心學習;有的認爲,既然不學習也能賺到錢,可以讓其退學,專心開微店;有的認爲,可以爲其量身定製一張課表,由該學生來選擇自己希望獲得的知識,以完成高中的學業。

對以上的說法,你怎麼看?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2016-2017學年安徽省六安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9分)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今天,如何穿出中國範兒

周飛亞

《史記》載,趙武靈王“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而畢,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習騎射”,卻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紛紛進言,認爲“衣服習俗,古之禮法”,拋棄自身傳統而改夷狄裝束,乃是一種罪過。另一個相反的例子是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漢服,以達到去除鮮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漢族的目的。

自古以來,服飾一直是體現國家民族風俗文化的重要方面。中華是禮儀之邦,最重服飾,“衣食住行”,以“衣”爲首。歷經幾千年流變,發展出的服飾文化可謂博大精深。從漢服、唐裝到旗袍、中山裝,經典的中華服飾也曾成爲世界眼中靚麗的風景。

然而,在當代中國,這種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飾文化卻似日趨式微。最簡單的例子便是,當我們被要求“着正裝”的時候,腦子裏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禮服。這對於有着幾千年傳承的服飾文化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

民族服飾,於個人,是身份的標籤和文化認同感的載體;於國家,是形象的展示與禮儀的體現。在現代政治中,特色鮮明的民族服飾,更會成爲國家的文化名片。放眼世界,不少國家都擁有自己的“國服”,如riben、韓國等亞洲國家和東歐、北歐諸國,阿拉伯國家更是重視。

相比之下,我們的重視程度似乎還不夠。新中國成立初期,曾規定外交人員的正裝爲中山裝。隨着時代的變遷,中山裝似乎顯得不太符合當下的審美觀,因而漸漸退出了人們的視野,外交官們也開始穿起了西服。但是,西服在很多國家眼中並不算正裝,在最隆重的外交場合,穿西服會被視爲過於隨便、不尊重外交禮儀的行爲。

所幸的是,已經有不少人意識到並試圖彌補這一缺憾,“中式禮服文化研究熱”正在國內悄然興起。日前在北京召開的“國服文化研討與服裝探索展示大會”,就是熱潮中的一股涓流。這次由民族文化藝術工作委員會等聯合主辦的會議,以傳承和弘揚民族服飾文化爲宗旨,探討最多的話題就是爲什麼要有“國服”、“國服”應該是什麼樣子。的確,如果我們在重大集會、節日慶典與外交場合能穿“國服”,有利於在世界上樹立充滿文化自信的中國形象。這就要求“國服”具有對普通民衆的親和力,便於普及。它不僅僅是在設計上加入中國元素那麼簡單,更應體現中華民族對於衣着的文化理念。

服飾是社會的一面鏡子。魏晉風流,士人愛穿敞襟寬袍,以顯自由不羈;大唐盛世,開放自信,服飾因之雍容華貴;在國家崛起之今日,如何穿出中國範兒,看來真不是一件小事。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B

A.趙武靈王下令“易胡服,改兵制,習騎射”遇到巨大阻力,因爲王公大臣認爲拋棄自身傳統而改夷狄裝束,是一種罪過。

B.自古以來,服飾一直是體現國家民族風俗文化的重要方面。因此作爲禮儀之邦的我們最重服飾,“衣食住行”,以“衣”爲首。

C.在當代中國,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飾文化好像逐漸衰弱了。當我們被要求“着正裝”時,首先想到的並不是中式禮服。

D.民族服飾,於國家,是形象的展示與禮儀的體現,尤其是在現代政治中,特色鮮明的民族服飾,會成爲國家的文化名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A.與趙武靈王“革衣服之制”的內容相反,魏孝文帝“禁胡服,改漢服”,但他們都由此達到了融入漢族的目的。

B.有着幾千年傳承的服飾文化,歷經流變可謂博大精深。漢服、唐裝、旗袍、中山裝,都曾成爲世界眼中靚麗的風景。

C.世界上不少國家都擁有自己的“國服”,比起riben、韓國等亞洲國家和東歐、北歐諸國尤其是阿拉伯國家,我們的重視程度好像還不夠。

D.由民族文化藝術工作委員會等聯合主辦的“國服文化研討與服裝探索展示大會”,是“中式禮服文化研究熱”的一種體現。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A.隨着時代的變遷,我國外交官用穿西服取代不太符合當下審美觀的中山裝,但在最隆重的外交場合,這種穿着可能會被視爲不尊重外交禮儀的行爲。

B.“探討爲什麼要有‘國服’、‘國服’應該是什麼樣子”的現象可以證明,當下有不少人正在試圖彌補我們沒有“國服”的缺憾。

C.我們只有在重大集會、節日慶典與外交場合穿具有中國範兒的“國服”,纔能有利於在世界上樹立充滿文化自信的中國形象。

D.大唐盛世雍容華貴之服,彰顯開放自信。服飾反映社會,因此在國家崛起之今日,我們都應該把“如何穿出中國範兒”當成一件大事。

【考點】論述類文本閱讀.

【分析】選擇題主要是考查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題設置選項時,往往具有迷惑性,僅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還不夠,只有掌握了命題的設錯規律,才能更準確地識破選項陷阱,排除錯項.因此瞭解錯誤選項的設置方法,是提高答題準確率的關鍵.

【解答】(1)B、“作爲禮儀之邦的我們最重服飾,‘衣食住行’,以‘衣’爲首”的原因不是“自古以來,服飾一直是體現國家民族風俗文化的重要方面”.第二段表述爲“自古以來,服飾一直是體現國家民族風俗文化的重要方面.中華是禮儀之邦,最重服飾,‘衣食住行’,以‘衣’爲首”.故選B.

(2)A、提出“革衣服之制”的不是趙武靈王而是魏孝文帝,並且原文並未提到已“達到了融入漢族的目的”.原文第一段表述爲“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即‘革衣服之制’”.故選A.

(3)C、“只有…才…”表達條件關係絕對化了.原文第六段表述爲“如果我們在重大集會、節日慶典與外交場合能穿‘國服’,有利於在世界上樹立充滿文化自信的中國形象”.故選C.

答案:

(1)B

(2)A

(3)C

二、古代詩文閱讀

2.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葉衡字夢錫,婺州金華人。紹興十八年進士第,調福州寧德簿,攝尉。以獲鹽寇改秩,知臨安府於潛縣。戶版積弊,富民多隱漏,貧弱困於倍輸,衡定爲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額於上之四等,貧者頓蘇。徵科爲期限榜縣門,俾里正諭民,不遣一吏而賦自足。治爲諸邑最,郡以政績聞。

擢知常州。時水潦爲災,衡發倉爲糜以食飢者,或言常平①不可輕發,衡曰:“儲蓄正備緩急,可視民飢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單騎命醫藥自隨,遍問疾苦,活者甚衆。檄晉陵丞李孟堅攝無錫縣,有政聲,衡薦於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合肥瀕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歲可得谷數十萬,蠲租稅,二三年後阡陌成,仿營田,官私各收其半。”從之。

除戶部侍郎。時鹽課大虧,衡奏:“年來課入不增私販害之也宜自煮鹽之地爲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竈之多寡亭戶②本錢以時給之鹽之委積以時收之,擇廉能吏察之,私販自絕矣。”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憂。起復,除樞密都承旨。奏馬政之弊,宜命統制一員各領馬若干匹,歲終計其數爲殿最。李垕應賢良方正對策,近訐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顯容諫之盛。”乃賜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僞濫,詔衡按視,賜以袍帶、鞍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鹹稱得治兵之要。訖事赴闕,上御便殿閱武士,召衡預觀,賜酒,灑宸翰賜之。

拜右丞相兼樞密使。上銳意恢復,凡將帥、器械、山川、防守悉經思慮,奏對畢,從容賜坐。講論機密,或不時召對。

上選使求河南,衡奏:“司諫湯邦彥有口辨,宜使金。”邦彥請對,問所以遣,既知薦出於衡,恨衡擠己,聞衡對客有訕上語,奏之,上大怒。即日罷相。年六十有二薨。

(節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注】①常平:常平倉。②亭戶:古代的鹽戶。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B

A.年來課入/不增私販害之也/宜自煮鹽之地爲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竈之多寡/亭戶本錢以時給之/鹽之委積以時收之

B.年來課入不增/私販害之也/宜自煮鹽之地爲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竈之多寡/亭戶本錢以時給之/鹽之委積以時收之

C.年來課入/不增私販害之也/宜自煮鹽之地爲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竈之多寡/亭戶本錢以時給之/鹽之委積以時收之

D.年來課入不增/私販害之也/宜自煮鹽之地爲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竈之多寡/亭戶本錢以時給之/鹽之委積以時收之

(2)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B

A.“攝尉”之“攝”,指暫代官職。古漢語中,表示暫代或代理官職的詞還有“行”“署”“權”“假”“守”等。

B.“丁憂”,指遭逢父母的喪事,爲父母守喪,也稱“丁艱”“居喪”“苫塊”“服闋”。依照古禮,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喪三年,不婚娶,不赴宴,不應考。母喪稱“丁內艱”,父喪稱“丁外艱”。

C.“檄”與“牒”“移”都是古代官府往來文書的文種名稱。其中“檄文”多用於聲討和征伐;“牒書”與“移文”都是用於不相統屬的各官府之間的行文,“牒書”上行、下行、平行文都用,而“移文”只是一種平行文書,多用於曉喻或責備。

D.“宸翰”,指帝王的墨跡(文章或手書).《林黛玉進賈府》中,“榮禧堂”三字之後的又一行小字“萬幾宸翰之寶”中的“宸翰”也是此意。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葉衡能夠唯纔是舉。李孟堅在代理無錫縣令時,有很好的爲政聲譽,葉衡就向皇上舉薦;李垕在應賢良方正對策時亢直敢言,葉衡上奏勸說皇上賜他制科出身。

B.葉衡深得皇上賞識。皇上駕臨偏殿檢閱武士時,特意讓葉衡參與觀禮,賜給他酒,皇上考慮軍機大事時,也常常召見他參與研討,而且葉衡的很多諫言,皇帝都欣然採納。

C.葉衡關心百姓疾苦。在任於潛縣令時,曾把五等以下應交的賦稅的份額均攤給前四等,使貧民得到解脫;在常州任上,他積極應災救民。

D.葉衡富有治軍之才。他在任樞密都承旨時,有人反映江、淮一帶士兵名籍造假現象氾濫,皇上下詔讓葉衡考察巡視,並且命令葉衡安置民兵,人們都稱讚他抓住了治軍要領。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募民以耕,歲可得谷數十萬,蠲租稅,二三年後阡陌成,仿營田,官私各收其半。

②有言江、淮兵籍僞濫,詔衡按視,賜以袍帶、鞍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鹹稱得治兵之要。

【考點】文言文閱讀.

【分析】(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

(2)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基本能力.

(3)此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4)本題考查學生翻譯句子的基本能力.

【解答】(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先通讀語段,把握大概內容,辨別表達方式,這個語段主要是敘事,故應抓住人名;然後找斷句的標誌,先易後難.先抓名詞、動詞,再抓特殊句式.“年來課入不增”作爲陳述性的主題語句,不應該斷開,故排除AC,“制”在此處做一種“制度”,不可以與之斷開,故排除D.譯文爲:近年來賦稅收入沒有增加,是私商販鹽妨害了它,應從煮鹽的地方就加以管制,管理鹽鍋的生火滅火,覈查鹽竈的多少,鹽戶的本錢按時發給他們,鹽出得多了按時收購,選廉潔能幹的官吏訪察他們,私販自然會絕跡.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基本能力.古代文化常識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曆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於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一要立足課本,適度擴展,平時在課本中涉及到的古代文化知識,要以“重要”爲標準,注意知識的遷移和延伸;二要點面結合,增強感知:複習時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重點和薄弱爲中心,將相關知識內容予以遷移、擴展,比如識記重要作家、作品,可以其主要作品爲中心,將其生平、主要創作風格等一併識記.B、服闕:指服喪期滿.“苫塊”是爲父母守喪時的禮節.苫,草蓆;塊,土塊.古禮,居父母之喪,孝子以草荐爲席,土塊爲枕.故選B.

(3)此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題目,錯誤選項的設置多以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錯位爲重點,答題時注意分析選項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覈實這些情節.A、“葉衡上奏勸說皇上賜他制科出身”無中生有,葉衡上奏只是希望皇上能“赦其狂而取其忠”,是出於對李垕的愛護.“賜他制科出身”並非葉衡上奏內容.故選A.

(4)本題考查學生翻譯句子的基本能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內容,文言文的翻譯註意直譯,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

①:募,招募;歲,每年;蠲,免除;譯文爲:招募百姓耕種,每年可收谷數十萬,免除租稅,二三年後田地定下規模,仿照營田方式,公傢俬人各收一半.

②:按,考察檢視、巡視察看、察看.置,安置.要:要點.譯文爲:有人進言江、淮兵士名籍作僞氾濫,下詔讓葉衡考察檢視,把袍帶、鞍馬、弓箭賜給他,並且命葉衡處理安置民兵,人們都稱讚他抓住了治軍的要點.

答案:

(1)B

(2)B

(3)A

(4)①招募百姓耕種,每年可收谷數十萬,免除租稅,二三年後田地定下規模,仿照營田方式,公傢俬人各收一半.

②有人進言江、淮兵士名籍作僞氾濫,下詔讓葉衡考察檢視,把袍帶、鞍馬、弓箭賜給他,並且命葉衡處理安置民兵,人們都稱讚他抓住了治軍的要點.

參考譯文:

葉衡字夢錫,婺州金華人.紹興十八年進士及第,調任福州寧德縣主簿,代理縣尉.因捕獲鹽寇改官,任臨安府於潛縣縣令.戶口簿上累積弊端,富戶大多隱瞞漏報,貧弱戶困於重複繳納(賦稅),葉衡把民戶定爲九等,從五等以下除去他們的名籍,而把他們應繳納的份額均攤給上四等的民戶,貧窮的人頓時得救.徵收科稅定下期限在縣衙門口張榜(公佈),讓里正告訴百姓,不派一個官吏而賦稅自然收足.治績成爲各縣中最好的,郡長官把他的政績向皇上報告.

提升爲常州知州.當時發大水造成災荒,葉衡開倉煮粥給饑民吃.有人說常平倉不可以輕易打開,葉衡說:“儲蓄糧食正是預備緊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捱餓而不救助呢?”瘟疫大起,葉衡單人獨騎命令醫生跟隨自己,到處訪問疾苦,救活的人很多.官府發文讓晉陵縣丞李孟堅代理無錫縣縣令,治理有聲譽,葉衡向皇上推薦,就授爲秀州知州.

葉衡授任太府少卿.合肥臨湖邊有圩田四十里,葉衡上奏說:“招募百姓耕種,每年可收谷數十萬,免除租稅,二三年後田地定下規模,仿照營田方式,公傢俬人各收一半.”皇上聽從了他.

葉衡授任戶部侍郎.當時鹽稅虧欠很多,葉衡上奏說:“近年來賦稅收入沒有增加,是私商販鹽妨害了它,應從煮鹽的地方就加以管制,管理鹽鍋的生火滅火,覈查鹽竈的多少,鹽戶的本錢按時發給他們,鹽出得多了按時收購,選廉潔能幹的官吏訪察他們,私販自然會絕跡.”於是任命了措置官三人.

葉衡遭逢母喪.復職後授任樞密都承旨.上奏馬政的弊端,應當命令每一個統制分頭管領馬匹若干,到年底計算馬匹數目排定優劣.李垕應賢良方正科對策時,近於亢直敢言,列入第四等,葉衡上奏說:“陛下赦免他的狂妄而選取他的忠誠,足以顯示陛下包容諫言的隆盛.”於是賜李垕制科出身.有人進言江、淮兵士名籍作僞氾濫,下詔讓葉衡考察檢視,賜給他袍帶、鞍馬、弓箭,並且命葉衡處理安置民兵,人們都稱讚他抓住了治軍的要點.葉衡辦完事入朝覲見皇上,皇上當時駕臨偏殿檢閱武士,召葉衡參與觀禮,賜他酒,皇帝親自寫字賜給他.

葉衡拜任右丞相兼樞密使.皇上專心一意恢復國土,凡是將帥、武器、山川、防守都經過思考,奏對結

3.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了各題。

鳴沙①過雁

(明)無名氏

秋成河外鎖斜暉,風捲晴沙拂地飛。

過雁數聲清墮玉,徵人何處問寒衣?

春雁

(明)王恭

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

莫道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

【注】①鳴沙,北魏至宋、西夏縣名,治今中寧縣鳴沙鎮。

(1)在《鳴沙過雁》中作者是用什麼手法來描寫雁的?請簡要分析。

(2)兩首詩通過“雁”各自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

【考點】古詩詞閱讀;詠物詩.

【分析】(1)鑑賞文學作品的藝術技巧.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2)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解答】(1)分析詩歌的表現手法,作答時先指出手法,然後結合詩句內容具體分析手法的運用,最後點明藝術效果及情感.“斜暉”“晴沙拂地”是景物描寫,寫出冷清蕭瑟的景象,烘托過雁南飛的艱辛;“清墜玉”,是比喻.

(2)詩歌的情感分析的題目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不知道答題的突破口,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中標題、註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句子作答,重點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詩歌中的重點詞語,這樣就能和給的答案無限接近,還要注意一般詩歌的情感都要求結合詩句分析,答題時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棄詩句.無名氏的詩歌注意其中的詞語“徵人”,王恭的詩歌注意“江南雖好是他鄉”.

答案:

(1)運用了烘托和比喻的寫法,通過秋日斜暉、晴沙拂地等冷清蕭瑟的景象烘托出過雁南飛的艱辛,“清墜玉”運用比喻描寫了過雁的鳴叫如玉石墜落在地上一樣清脆.(答出手法給2分,能作簡要分析的,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2)無名氏的詩通過雁的鳴叫聯想到徵人艱苦的生活,流露出詩人對徵人的悲憫情懷.王詩則借春雁在春天來時由南方飛回家鄉,來表達了自己不願留在溫暖舒適的他鄉、想要返回家鄉的急切心情.(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參考譯文:

《春雁》一夜間,春風吹遍了衡陽城,雁兒盤算着路程,準備立刻從楚水邊飛回燕山旁.不要怪我春天一來就要回去,江南雖好,卻是他鄉!

賞析:

《春雁》

詠雁的詩通常借秋雁南飛的形象,抒發在北方的遊子對南方家鄉的懷念,以及對北方艱苦環境的厭倦.這首詩卻相反,塞北雖苦,但終究是故土.這首詩構思別具一格,主題更上一層樓.

詩歌首句從春到衡陽切入,語氣中充滿歡欣.詩人一開章就說“春風一夜到衡陽”,彷彿“一夜”之間就可以完成從冬到春的歲序交替.乍看起來,好像有悖於常理,仔細一琢磨,這洋溢着人們對暖風乍至、大地春回的輕鬆喜悅之情,也從側面反映了雁兒正久久地等待着春天的到來,因而對此特別敏感,暖風初至,便喜不自勝;第二句,在春暖花開的季節,大雁並不是因此贏得舒緩喘息的時機,而是產生急切離開的歸念,忖量着“楚水燕山”的漫漫征程,準備立刻從楚水之畔飛回燕山之旁.這一層跳躍,寫出大雁歸心的急切,可說是“聞風而動”,絕無猶豫.“楚”,當然是指大雁生活的南方;“燕”,卻是寒冷的北國,山水互文見義,正說明從南到北,這中間,要經歷幹山萬水.“萬里長”顯示了大雁征程的遙遠.而此時的江南,春色佳麗,正好流連.對此,人們心頭困惑自然轉化爲對大雁的質疑,不但詩人要“怪”,連讀者也要“怪”.

後兩句當然是大雁的回答﹣﹣“莫怪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詩人用託物詠懷的手法,借春雁的口吻表達強烈的思鄉情感,當然是可以理解的;可是王恭是福建閩侯縣人,江南本來就是他的故鄉,他卻說“江南雖好是他鄉”,由此看來,詩中的“楚水”、“江南”並非確指某個地域或方位,只不過是一種借代性的語句,指的是享受榮華富貴的朝堂.因而本詩的主題不是表現對故鄉的執着的愛,而是表現了詩人想辭官歸隱、遁跡林泉,尋找自己精神憩息的家園,也表現了詩人不願爲官,願過漁樵隱逸生活的意趣.

本詩獨特之處,在於它的取向不同,不寫秋雁南歸,寄託羈宦北方的士大夫對南方鄉土的思念,而是寫春雁,在春風吹到衡陽時,不計從“楚水”到“燕山”的“萬里”之遙、程途之苦,堅決要回艱苦的北方去.詩旨不在於區別南北地域,而重在表現不留戀溫柔富貴的官場,甘願終老田園過吟嘯自得的清高日子.

詩歌四句的結構,從棄優就劣這一違背常情的舉動,引出疑問,而後歸結到全詩的中心,有助於將主題表現得更鮮明,藝術手法上從反常突出正常,在引起驚詫後再以擬人的口吻亮底,加強了藝術效果

4.名篇名句默寫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莊子《逍遙遊》中,以“朝菌”和“蟪蛄”爲例來說明“小年”一詞的兩句是: “ 朝菌不知晦朔 , 蟪蛄不知春秋 ”。

(2)《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用劉義隆事典的詞句是:“ 元嘉草草 , 贏得倉皇北顧 ”。

(3)蘇軾《赤壁賦》中“ 寄蜉蝣於天地 , 渺滄海之一粟 ”兩句,運用比喻感嘆人生的短暫與自身的渺小。

【考點】名篇名句默寫.

【分析】本題考查記憶性默寫的能力.解答本題,只要根據給出的句子,並且結合平時的積累進行解答即可.注意字形,寫完後要檢查.

【解答】(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重點字:菌、朔、蟪、蛄)

(2)元嘉草草,贏得倉皇北顧 (重點字:嘉、贏)

(3)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重點字:蜉、蝣、渺、粟)

選考題:請考生在第三、四大題中選定其中一題作答,只能做所選定大題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大題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做的第一大題計分。三、文學類文本閱讀

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在甲板的天蓬下面

傑克倫敦

卡魯塞爾斯小姐簡直是美得驚人,她迷住了周圍的每一個男人。她又是一個驕傲的女人。種族的驕傲,門第的驕傲,性別的驕傲,權利的驕傲﹣﹣她都佔全了,這是一種又奇怪、又任性、又可怕的驕傲。

在科倫坡的一天早上,在甲板的天蓬下面,卡魯賽爾斯小姐召來船長本特利,叫那羣給遊客表演泅水的當地小孩都到上層甲板上來比賽。她把我們的零錢全收羅過去,親自把它們一個一個或者一把一把地扔下海,並且規定撈不着的要捱罵,撈得巧妙的會得到額外賞賜。

有個小傢伙最出色,他對天鵝入水式非常在行,我從沒見過比他跳得更美的人。這個孩子一次次地這樣跳,我們都很喜歡看,特別是卡魯賽爾斯小姐。他至多不過十二三歲,是一個美麗的孩子,好像一個身體柔軟的少年神仙的青銅塑像,幾乎全身都射出了生命的光輝。他的皮膚閃爍着生命,眼睛裏充滿了熾熱的生命,我幾乎聽到了生命從他身體裏爆裂的聲音。一瞧見他,就像聞到一股臭氧的氣味﹣﹣他就是這樣新鮮,這樣身體健康、精神煥發,這樣粗野奔放。

突然這些孩子拼命奔向舷門,用他們最快的姿勢游水,亂糟糟地、手腳不停地打得水花四濺,臉上充滿了恐怖,一躥一跳地爬出水面。

“怎麼回事?”卡魯賽爾斯小姐問道。

“大概是鯊魚。”船長本特利回答道。

“他們怕鯊魚嗎?”她問道。

“難道你不怕嗎?”他反問道。

她聳聳肩膀,噘了一下嘴。“無論給我什麼,我也不敢到可能有鯊魚的地方去冒險,”她說完又聳了下肩,“它們太可怕了!”

這時,那些小孩全走上了甲板,表演結束了,船長本特利就叫他們下船。可是,她攔住了他,“等一會兒,船長。我一向聽說這兒的土人不怕鯊魚。”

她把那個會天鵝入水式的小孩喊到身邊,要他再跳水。他搖搖頭,那羣孩子笑了起來,覺得好像是在開玩笑。

“有鯊魚。”他指着水面說。

“不,”她說,“沒有鯊魚。”

可是,他肯定地點着頭,站在他後面的那些小孩子也同樣肯定地點着頭。

“沒有,沒有,沒有。”她叫道。接着她就對我們說,“誰願意借給我半個克朗和一個金鎊?”

我們立刻掏出了許多克朗和金鎊,她從鄧尼森手裏接過了兩個硬幣。

她舉起那個半克朗給孩子們瞧。可是誰也沒有準備跳下去。她把這個半克朗扔下了海。他們望着這個銀幣飛下去,臉上都帶着惋惜渴望的神氣,不過誰也沒有跟着一塊下去。

“千萬別用那個金鎊來引誘他們。”鄧尼森低聲對她說。

她一點也不理睬,反而用這個金幣在那個會天鵝入水式的小孩子眼前晃來晃去。

“不能這樣。”船長本特利說道。可是她卻笑了起來,仍然引誘着那個孩子。

“別引誘他。”鄧尼森堅決地勸她。“這對於他是一筆大錢,他可能跳下去的。”

她轉過身來對着那個孩子,又把那枚金鎊舉到他眼前。接着,她做了一個要扔出去的樣子,這時,那個孩子好像不由自主似地向欄杆跑去,可是夥伴們的大聲責備又把他攔住了,他們的聲音還帶着憤怒。

“我知道你不過是在逗着玩,”鄧尼森說道,“你願意怎麼逗他就怎麼逗他好了,不過,看在老天面上,千萬別扔出去。”

話音未落,那個金幣一下就從天篷的影子下飛到了耀眼的太陽光裏,在半空中劃了一道亮晶晶的弧形。大家還沒來得及把那個小孩抓住,他就翻過了欄杆,非常美妙地彎着身體隨着那個錢下去了。兩個同時都在半空裏,很好看。金鎊破水而入,那個小孩子也在同一個地方,而且幾乎在同一剎那,幾乎連聲音都沒有地鑽到水裏。

水很清,從上面望下去,什麼都清清楚楚。那條鯊魚很大,一下子就把那孩子咬成了兩半。

第一個開口的是卡魯塞爾斯小姐。她的臉白得跟死人一樣。

“我……我做夢也沒有想到,”她一面說,一面發出一種短促的、神經質的笑聲。

她的全部驕傲都在勉力使她能剋制自己。她有氣無力地瞧着鄧尼森,她眼睛裏流露出一種可怕的難過神色,她的嘴脣一直在哆嗦着。

“鄧尼森先生,”她說道,“你願意扶我下去嗎?”

他一點也沒有改變他凝神注視的方向,他連眼皮也沒有動一動。船上一片沉默。

她轉過身子,打算鎮靜地走下甲板。走了不過二十尺,她就搖晃起來,用手扶着牆以免栽倒。後來,她就這樣走下去,用手扶着艙板,慢騰騰地走開了。

(節選自《世界十大中短篇小說家﹣﹣傑克倫敦》,人民文學出版社)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鑑賞,最恰當的兩項是 EB

A.小說開頭介紹卡魯塞爾斯小姐有一種“又奇怪、又任性、又可怕的驕傲”,暗示我們她後來引誘孩子跳水導致其死亡的行爲,就是因爲她這種古怪的任性。

B.表演跳水的小孩全身煥發着生命的光輝,作者對他進行了細緻的描寫,讓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對原始生命力的喜愛和讚美。

C.小說對那羣表演泅水的小孩的神態描寫非常細緻,既有對金錢的渴望,也有對鯊魚的懼怕,還有對卡魯塞爾斯小姐的憤怒,非常生動真實。

D.小孩被鯊魚咬死後,卡魯塞爾斯小姐臉色蒼白,身體搖晃,顯出難過的神色,這說明她爲自己犯下的錯誤感到悔恨和痛苦,是個良知未泯的人。

E.小說中把跳水的小孩充滿生命力的形象與其被鯊魚吞噬的悲慘遭遇作對比,增添了作品的悲劇色彩,也使作品的主題更加鮮明突出。

(2)作品中的卡魯塞爾斯小姐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分析。

(3)小說開頭詳細描述了卡魯塞爾斯小姐的美麗和高傲,結尾卻細緻描繪其衰弱落寞。作者這樣寫有什麼作用?請結合全文分析。

(4)有人認爲這篇小說的主題是批判人性的醜陋,也有人認爲小說的主題是揭露金錢的罪惡。請結合小說內容,談談你的看法。

【考點】小說閱讀.

【分析】(1)此題考查學生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2)此題考查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3)此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的能力.

(4)此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

【解答】(1)此題考查學生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首先要通讀文本,把握如下幾個問題,幾個人物,主要人物是誰,主要事件是什麼,通過事件要揭示什麼主旨;然後再看選項對文本的分析.選項一般會針對形象、主旨、情節、細節描寫主題.A項“只是因爲她這種古怪的任性”錯,從文中無法讀出這種古怪、任性;D項“爲自己犯下的錯誤感到悔恨和痛苦,是個良知未泯的人”錯這表明他爲小孩被鯊魚咬死後的一種難過和傷心.C項“對卡魯塞爾斯小姐的憤怒”錯,文中並沒有寫出“對卡魯塞爾斯小姐的憤怒”.故選ED.

(2)此題考查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概括的方法是“聽其言,觀其行”並結合文中此人和其他人的關係.分析的角度有:性格特點、身份職業、爲人品德.先從形象上進行概括題幹問的是“作品中的卡魯塞爾斯小姐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分析”.“美得驚人,她迷住了周圍的每一個男人”,再從性格上進行概括,“她又是一個驕傲的女人.種族的驕傲,門第的驕傲,性別的驕傲,權利的驕傲﹣﹣她都佔全了,這是一種又奇怪、又任性、又可怕的驕傲”,最後從行爲品質上進行概括,她用金錢誘惑小男孩冒險跳水,以至於被鯊魚吞噬掉.

(3)此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的能力.這是一道分析情節的作用的題目,注意從情節的安排特徵,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旨的表達的角度分析作用.開頭詳寫卡魯塞爾斯小姐的美麗和高傲,是交代其吸引衆人的愛慕的原因;後來卻因其任性冷酷的行爲而遭人厭惡唾棄,所以她衰弱落寞,使文章情節更富有張力,同時渲染出一種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突出表現作品的深刻主題.

(4)此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探究文章的主旨注意明確自己的觀點,然後運用文中的內容進行解釋,答題時注意從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角度的不同,主旨可能不同,不揭示人性的醜陋是從人物的形象的角度進行分析,揭示金錢的罪惡是從人物的性格形成的原因的角度進行分析的.

答案:

(1)EB

(2)①充滿魅力的權貴人家的小姐,外貌美麗,迷住了周圍的人.②性格高傲任性,不把別人放在眼裏,爲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明知海里有鯊魚也堅持要小孩跳水.③行爲冷酷殘忍,用金錢誘惑表演泅水的小孩冒險跳水,致使他被鯊魚吞噬.(每點2分)

(3)①開頭詳寫卡魯塞爾斯小姐的美麗和高傲,是交代其吸引衆人的愛慕的原因;後來卻因其任性冷酷的行爲而遭人厭惡唾棄,所以她衰弱落寞.②前後構成對比,使情節更富有戲劇性.③揭示卡魯塞爾斯小姐外表美麗,卻靈魂醜陋,使人物形象更鮮明突出.④表現了作者對卡魯塞爾斯小姐“外美內醜”的批判,對作品主題的解讀有導向作用.(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

(4)答案示例一:人性的醜陋.①卡魯塞爾斯小姐雖然出身高貴,長相美麗,但卻任性妄爲,把她的追求者玩弄於股掌之上,並以此爲樂;用金錢誘惑表演泅水的小孩冒險跳水,以滿足其好奇心和虛榮心,其行爲自私冷酷.她雖外表美麗,但靈魂醜陋.②“我”、鄧尼森、船長本特利等人愛慕卡魯塞爾斯小姐的美貌,對其不當行爲只是口頭上輕描淡寫地勸阻,而並沒有嚴加制止,事後也只是冷淡相對,沉默不語.在他們的眼中,小孩子的生命遠沒有卡魯塞爾斯小姐的青睞重要,這反映了他們的卑劣與冷酷.③小說中的“我們”是處在社會上層的人,而那些表演跳水的小孩卻是處在社會底層的人,在同一片甲板的天篷下,小孩子賣命表演,“我們”卻以此隨意取樂,打發無聊的時間.“我們”對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孩子沒有任何的同情和憐憫,這反映了人們的自私和冷漠.(觀點明確2分,分析合理、充分6分)

答案示例二:金錢的罪惡.①卡魯塞爾斯小姐用錢來作獎賞,誘惑小孩子冒生命的危險來贏得金錢.金錢使卡魯塞爾斯小姐這些人擁有了玩弄、無視別人生命的權利,顯示了他們卑劣而醜陋的靈魂.②表演跳水的小孩子本對鯊魚有着強烈的防範意識,但在金錢的誘惑下,卻冒險跳入海中,最終命喪鯊魚之口.對金錢的渴望讓他失去了理智,最終失去了生命.③小說中的“我們”是處在社會上層的有錢人,而那些表演跳水的小孩卻是處在社會底層的窮人,在同一片甲板的天篷下,有錢人可以用金錢驅使窮人賣命表演,以此隨意取樂,打發無聊的時間,對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孩子沒有任何的同情和憐憫,金錢使人們自私和冷漠.(觀點明確2分,分析合理、充分6分)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

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追憶陳忠實:他用作品寫出這塊熱土骨子裏的精神

陳忠實出生在白鹿原下一座普通的農家小院中,他的大半生都在白鹿原上度過。從讀小學到當民辦教師,到在公社工作,又調至區文化局,他沒離開過那片土地。他曾說:“我的創作正得益於我在鄉村工作的二十年,特別是我在公社工作的十年。那是我對中國鄉村的體驗、理解及生活積累最重要的時期,對農民世界的瞭解和感受,是我後來創作農村題材小說的動因。”

在農村生活和工作的歲月裏,陳忠實基本終止了自己愛好的寫作,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鄉村工作上。當時公社管轄30多個自然村,這些地方,他不知跑了多少回,有好幾個村子他一住就是大半年,甚至都能叫上各家人的名字。直至成爲專業作家,他也是帶着鋪蓋回到老家的鄉村院落潛心創作。

上世紀80年代,陳忠實調入陝西省作協,這一次他結束了自己的“上班族生活”,回到了這個農家小院。專業作家的身份,讓陳忠實得到了時間和空間上的自由。在地方縣誌和當地老人的回憶之中,陳忠實瞭解到,自己的家鄉曾是陝西響應中國革命最早的地區之一,這燃起了他的創作熱情。《白鹿原》的創作期間,陳忠實經歷了許多艱辛。孩子多,生活負擔重,家裏的老屋破敗不堪卻無錢修繕,遇到下雨天,家裏甚至找不到一塊不漏雨的地方睡覺:陳忠實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創作的。後來,陳忠實借住在親戚家的小屋中,一張小桌、一個板凳,成爲他筆下中國鄉村歷史風雲變幻的發源之地。

對於《白鹿原》的寫作,陳忠實說:“我在創作時必須把自己關在屋裏,屋子雖破,但安靜。在這裏,筆下的人物彷彿都在我的周圍活動,要是屋子裏進來一個人,那些人物就都嚇跑了,我也就寫不出一個字了。”陳忠實在農家小院一住就是10年,直到《白鹿原》出版,他纔回到西安。1993年,51歲的陳忠實出版了成名之作《白鹿原》.爲了這部作品,陳忠實從1988年4月動筆,到1992年農曆臘月二十五封筆,歷時近四個年頭,草稿和復稿中的近百萬字都是在其祖居的鄉村家裏完成的。

1997年,《白鹿原》獲得了茅盾文學獎,而當時陳忠實早已成名。在《白鹿原》獲獎後,陳忠實及時回到了鄉下,他避開了熱鬧和喧譁,在沉靜中積蓄着創作的力量。對待名利,陳忠實直言不諱:“毋需諱言,我向來不說淡泊名利的話。反之,在一定的場合和相關的文字話題中,我鼓勵作家要出名,先出小名,再出大名。我希望有中國作家能出大名,大到讓世界都能聞其名而讚歎,當是我的國家、我的民族、我的家鄉的大幸。再說利,作家通過自己的創作勞動贏得酬報是爲正道,有什麼可指責的呢?要求喝着玉米糝子就着酸菜的作家‘淡泊’名利,缺乏人道!”

儘管陳忠實早已達到“小康”,但他仍保持着粗茶淡飯的生活習慣和節儉美德,就連一般人棄之不要的芹菜葉、老萵筍葉,他都捨不得丟。在他眼裏,這些蔬菜葉子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營養,扔了實在可惜。他常說:“生活的要求是無止境的,如果一味地向高標準看齊,就會消磨自己的意志。粗茶淡飯、五穀雜糧最養人,衣着樸實最愜意。”

陝西作家高建羣回憶起陳忠實時說:“我第一次見到老陳,是在1979年的一次文學創作會上,他穿着一件半舊的襯衣,揹着一個黃挎包。他坐在角落裏,總把挎包放在胸前,兩隻手搭在包上。他從骨子裏講還是一個農民,身上具有關中農民的所有特點。”陳忠實是地道的西北漢子,對人生的感悟,會用最簡單直觀的語言來描述:“饃蒸到一半,最害怕啥?最害怕揭鍋蓋。因爲鍋蓋一揭,氣就放了,所以饃就生了。”他就是以這種大智若愚的態度對待人生和寫作。

(摘編自新華網)

【相關鏈接】

①“我沒有想到,他爲了見一位遠道而來的編輯,競推遲了前往長安縣修改《白鹿原》的行程。你知道嗎,當時修改《白鹿原》遠比見一位未曾謀面的編輯急迫、重要啊,如果不能如期修改好,那一屆的茅盾文學獎可能就失之交臂了。”其實,在見面之前,鄧映如僅與陳忠實通過一個電話。

(著名出版人鄧映如回憶與陳忠實的初次相見)

②“……進入44歲時很清晰地聽到了生命的警鐘,如果50歲還寫不出一部死後可以做枕頭的書,這輩子就白活了!”

(陳忠實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語)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CE

A.陳忠實出生在白鹿原,直至調至區文化局,從來沒有離開過那片土地,所以小說《白鹿原》與陳忠實自身的經歷有緊密的關聯。

B.在農村生活和工作期間,陳忠實基本終止了寫作,這段經歷雖然有利於寫作素材的積累,但繁忙的工作也耽誤了他的文學創作。

C.在《白鹿原》的創作過程中,陳忠實經歷了許多艱辛,這些經歷,有的固然是一種磨難,但有的卻使陳忠實能夠安心創作。

D.在名利的問題上,陳忠實有自己的見解和做法:《白鹿原》獲獎後,他選擇避開繁華;而對其他作家,他卻鼓勵他們應追逐名利。

E.陳忠實是地道的西北漢子,成名前後,始終沒有改變關中農民樸實的本性,這在他淳樸的語言、簡樸的生活等方面得到了體現。

(2)陳忠實創作《白鹿原》的動機有哪些?請結合材料具體分析。

(3)文中多處直接引用陳忠實及其朋友的話有怎樣的作用?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4)陳忠實有哪些人格魅力?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

【考點】傳記閱讀.

【分析】(1)本題考查理解文意,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2)本題考查理解文意,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3)本題考查分析文本的文體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的能力.

(4)本題考查發掘文本所產生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的能力.

【解答】(1)本題考查理解文意,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項,“與陳忠實自身的經歷有緊密的關聯”不夠準確,與小說緊密關聯的是他在農村的生活體驗和素材積累,並不是他自身的經歷;B項,“但繁忙的工作也耽誤了他的文學創作”錯誤,對於創作來說,素材積累是必不可少的;D項,“鼓勵他們應追逐名利”理解錯誤,他只是鼓勵作家要出名,對於利,無需指責,不應道貌岸然地要求“淡泊名利”.

(2)本題考查理解文意,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題主要是圍繞着“動機”在文中篩選信息.從全文來看,開頭就介紹了他創作農村題材小說的動因是“對農民世界的瞭解和感受”;更爲具體是對白鹿原這塊土地的瞭解,“陳忠實瞭解到,自己的家鄉曾是陝西響應中國革命最早的地區之一,這燃起了他的創作熱情”;最後,在相關鏈接中有關於他自己對創作的感悟:“如果50歲還寫不出一部死後可以做枕頭的書,這輩子就白活了”.

(3)本題考查分析文本的文體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的能力.引用的作用一般涉及內容、文本和讀者幾個角度,對於傳記來說,“內容”一般是烘托傳主形象,“文本”一般是增加文本的真實性或趣味性,“讀者”一般是增強讀者某一方面的閱讀體驗,可與“文本”角度對應.本文中引用傳主和他人的話都是爲了烘托人物形象,增加文本的真實性.答題時要先分別概括引用的內容,然後闡釋其作用.

(4)本題考查發掘文本所產生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的能力.此類題其實是要求考生對文中敘述的傳主的事蹟能夠理解,並且概括出反映的精神品質,以體現對考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答題時可以有自己的見解,但不能隨心所欲,需從文本中概括.比如本文前四段主要體現條件艱苦,但他依然堅持創作;第5段體現他對名利的態度;第6段體現他保持生活簡樸的美德;第7段體現他不忘農民的本性;相關鏈接第1段體現他平易近人.

答案:

(1)CE(答C給3分,答E給2分,答A給1分;答B、D不給分)

(2)①對中國鄉村的體驗與理解,對農民的瞭解和感受;②瞭解到白鹿原是陝西響應中國革命最早的地區之一;③在有生之涯完成一部足以告慰生命的鉅著.

(3)①引用陳忠實本人的話,直接表明了陳忠實對於人生、寫作的看法;②引用朋友的話,寫出陳忠實的淳樸農民形象;③正側面描寫相結合,使文章更加真實可信,使人物形象更加全面立體.

(4)①困境中堅持寫作的精神;②獲得名利後的淡然自持;③小康生活中的勤儉節約;④始終不變的樸實本性;⑤平易近人的待人態度.

五、語言文字運用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①這樣一來,大批貸款者“委託”自己的配偶或是子女,以家庭的名義到銀行拿到更多的貸款,繼續在房地產市場中。

②但許多人絕非如此,他們根本不制定任何人生計劃,以達到有意義的目標,而是,變化不止。

③但更多的城市對品牌的認識還處於一種初級階段,在品牌定位上左右搖擺、,迷失了方向,錯失了機遇。

A.朝三暮四 翻雲覆雨 朝秦暮楚

B.翻雲覆雨 朝秦暮楚 朝三暮四

C.翻雲覆雨 朝三暮四 朝秦暮楚

D.朝三暮四 朝秦暮楚 翻雲覆雨

【考點】成語.

【分析】本題考查近義成語的辨析能力.近義成語辨析是近兩年高考考查的熱點.所謂近義成語,是指語義相同或相近,但感情色彩、詞義輕重、適用對象等有所不同的成語.辨析時,要抓住其細微的不同之處加以辨析.

【解答】翻雲覆雨:形容人反覆無常或慣於耍手段.①強調大批貸款者玩弄手段,所以選“翻雲覆雨”;

朝三暮四 :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後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覆無常.②根據“變化不止”,便知選“朝三暮四”;

朝秦暮楚: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爲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比喻人反覆無常.③根據“左右搖擺”,便知選“朝秦暮楚”;

故選:C.

8.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隨着技術的進步和經驗的積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國自主品牌汽車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各種創新產品層出不窮.

B.如果有一天科技發展到人們乘宇宙飛船就像今天乘飛機一樣方便的時候,銀河就不再遙遠,宇宙也就不再那麼神祕了.

C.首屆跨境電商論近日在北京舉行,來自各知名電商的數十名代表齊聚一堂,分析了電商企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D.在第40個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本市歷時三年開展的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査工作,昨日交出了首份答卷.

【考點】病句辨析修改.

【分析】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與修改能力,要結合常見病句類型來分析語句.常見的病句類型有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餘、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如果遇到難以確定的選項,可以按病句類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過劃分句子的結構來發現病因.

【解答】A.成分殘缺,缺主語,刪去“隨着”;

B.“如果有一天科技發展到人們乘宇宙字宙飛船就像今天乘飛機一樣方便的時候”語序不當,與“今天乘飛機”相吻合,該改成“科技發展到人們有一天乘宇宙飛船”;

C.正確;

D.語序不當,多層定語語序混亂,改成“本市第一次開展的歷時三年的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査工作”;

故選:C.

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最恰當的一句是(  )

想想我們的先人,多麼富於想象力。一年裏中秋的月亮最圓最亮,人們從這又圓又亮的中秋月,聯想到人間的團圓及與其相關的平安、健康、和諧,於是憑着自己的一雙巧手,做出一種好吃又好看的花糕,中間再放進一點甜甜的餡,表示生活的甜蜜。,,。

A.人們不僅要用它享受這種生活的理想,還要把它化爲一種優美的習俗,將這種美好的理想與追求代代相傳.

B.人們不僅要把它化爲一種優美的習俗,還要用它享受這種生活的理想,將這種美好的理想與追求代代相傳.

C.人們不僅要用它享受這種生活的理想,將這種美好的理想與追求代代相傳,還要把它化爲一種優美的習俗.

D.不僅人們要用它享受這種生活的理想,還要把它化爲一種優美的習俗,將這種美好的理想與追求代代相傳.

【考點】表達簡明、連貫、得體.

【分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簡明、連貫的能力.解答本題,首先要通讀語段,把握語段中心,然後結合上文進行推測,可以使用排除法.

【解答】B項中“不僅”和“還要”所帶的分句語序不合邏輯,排除;C項應該先說“化爲風俗”,再說“代代相傳”,排除;D項,句子只有一個主語“人們”,應該放在關聯詞語的前面,排除;

故選:A.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一個人總是上網,不讀書,我認爲他是沒有文化的。① 什麼叫文化 ?文化就是進入到人類精神生活的傳統中去進行思考,而這個傳統主要就存在於書籍之中。網絡的長處是迅速傳遞當下的信息,它不讓人思考。當然如果你素質好,你上網的時候也會思考。 ② 但一個人的好素質從何而來 ?我相信不是從網絡上得來的,而是③ 他自己真正讀過一點書 ,有了這個底蘊,這樣的人上網不怕,他不會被網絡上鋪天蓋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沒,他有自己的獨立思考。

【考點】表達簡明、連貫、得體.

【分析】本題以補寫的方式考查語言的連貫,首先要通讀文段,把握文意.然後認真分析空格前後文字,確定其意義、結構、作用.最後構思填寫文句.

【解答】本文段主要闡明文化就是進入到人類精神生活的傳統中去進行思考,而這個傳統主要就存在於書籍之中.

第一處空格後是問號,空格處應是提出問題,根據其後的“文化就是…”可知,“問題”內容就是“什麼是文化”.

第二處空格前是“素質”,空格後也是問號,其後的內容是“從…得來”,可知空格處是“素質從哪裏得來”.

第三處空格回答的是“素質從哪裏來”,從文段首句的“不讀書,我認爲他是沒有文化的”可知其後的“底蘊”是“文化”;依據空格前的“不是從網上得來的”,空格處是“是從讀書中得來的”.

故參考答案爲:

①什麼叫文化 ②但一個人的好素質從何而來 ③他自己真正讀過一點書

11.如圖是某市地下老舊管線管理的構思框架,請把這個構思寫成一段話,要求內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75個字。

【考點】圖文、表文轉化.

【分析】本題考查圖文轉換中的構思框架圖,學生要能夠看出所給圖形的構圖特點,提取重要信息並按一定規律形成文字,注意文字表達的流暢性.

【解答】本題要求的是把框架圖中的內容描述出來,描述要做到客觀、全面,即把所呈現內容按照一定的邏輯關係說明.應按照從下往上的順序進行說明,先是管理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普查,一是改造;再看普查包括的內容和改造的過程,然後一一描述.

答案:

地下老舊管線管理分爲兩個階段:先對供排水系統及燃氣、電力管線信息進行普查;再通過制定建設計劃、統籌安排建設、預留接口完成改造.

六、寫作

12.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上海市嘉定中光高級中學高二學生於和朋友開了一家微店,專做韓國日用化妝品。由於經營有方,每月能賺到的純利潤一般在五六千元,有時甚至超過萬元。爲了創業賺錢,他屢屢曠課。其行爲引起師生的爭議:有的認爲,高中階段正是一個人學習的重要階段,應該勸其關閉微店,專心學習;有的認爲,既然不學習也能賺到錢,可以讓其退學,專心開微店;有的認爲,可以爲其量身定製一張課表,由該學生來選擇自己希望獲得的知識,以完成高中的學業。

對以上的說法,你怎麼看?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