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高二試題 > 高二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測試題(有答案)

高二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測試題(有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第Ⅰ卷(選擇題 共30分)

高二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測試題(有答案)

  一、(18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組是( )

A.倔起阡陌之中(qiān) 盛以錦囊(chénɡ)

洎牧以讒誅(jì) 據崤函之固(xiáo)

B.以三矢賜莊宗(sì) 甕牖繩樞(yǒnɡ)

身死國滅,爲天下笑(wèi) 約從離衡(zònɡ)

C.隳名城(huī) 逡巡而不敢進(qūn)

國胡以饋之(kuì) 倉廩實(lǐn)

D.贏糧而景從(yǐnɡ) 銷鋒鏑(dí)

國胡以相恤(xù)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xì)

解析:此題考查漢字的字音。B項,“以三矢賜莊宗”中的“賜”應讀爲“cì”,“甕牖繩樞”中的“牖”應讀爲“yǒu”,“爲天下笑”中的“爲”應讀爲“wéi”。

答案:B

2.下列加點詞解釋全錯的一項是( )

A.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率:一概。

始速禍焉 速:快疾。

B.勝負之數,存亡之理 數:道理。

抑本其成敗之跡 本:本來。

C.此三者,吾遺恨也 恨:遺憾。

華山之陽 陽:山的南面。

D.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根源。

餘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適:貶職。

解析:此題考查實詞詞義。A項,“始速禍焉”中的“速”應釋爲“招致”;B項,“勝負之數”中的“數”應釋爲“命運”,“抑本其成敗之跡”中的“本”應釋爲“考察、考究”;D項,“舟行適臨汝”中的“適”應釋爲“到”。

答案:B

3.下列各句加點的詞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 )

①火尚足以明也 ②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③逸豫可以亡身 ④倉皇東山 ⑤且庸人尚羞之 ⑥將軍身被堅執銳 ⑦是故聖益聖,愚益愚 ⑧素善留侯張良 ⑨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⑩則修文德以來之 ○11漁人甚異之 ○12函樑君臣之首

A.①⑧/②○12/③⑩/④⑨/⑤○11/⑥⑦

B.①⑥/②⑦/③⑩/④⑧/⑤○11/⑨○12

C.①⑧/②○12/③⑤/④⑨/⑥⑦/⑩○11

D.①⑦/②○11/③⑤/④○12/⑥⑧/⑨⑩

解析:此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活用辨析能力。①⑧句中的“明”“善”是形容詞活用爲動詞,②○12句中的“禮”“函”是名詞活用爲動詞,③⑩句中的“亡”“來”是動詞的使動用法,④⑨句中的“東”“面”是名詞作狀語,⑤○11句中的“羞”“異”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⑥⑦句中的“堅”“銳”“聖”“愚”均是形容詞活用爲名詞。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和,同,連詞)

A.與 與爾三矢(給予,動詞)

與戰勝而得者(跟,同,介詞)

皆被髮文身(刺畫花紋,動詞)

B.文 其文漫滅(文章,指碑文,名詞)

獨其爲文猶可識,曰“花山”(指碑文,名詞)

噌吰如鐘鼓不絕(鼓,名詞)

C.鼓 微風鼓浪(鼓動,動詞)

填然鼓之(擊鼓,動詞)

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告訴,動詞)

D.告 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報告,動詞)

賞施於告奸(告發,動詞)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實詞含義的辨析能力。A項,“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中的“與”應釋爲“交結,交好,動詞”;B項,“獨其爲文……”句中的“文”應釋爲“文字,指單個的字,名詞”;D項,“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中的“告”應釋爲“禱告,動詞”。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B.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C.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D.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

解析:此題考查文言詞語古今意義不同用法的辨析。A項,“故事”指舊事,前例,與現代漢語意義不同;C項,“從事”指官名,一般屬官;D項,“智力”指智慧和力量,是由兩個詞組成,與現代漢語的意義不同。

答案:B

6.對下面各句的翻譯,選出不正確的一項( )

A.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比較秦國接受賄賂而取得的土地和通過作戰勝利而取得的土地,它們的實際數量是其他六國的一百倍。

B.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這就是古代求學的人不能不深入地思考並謹慎地採取的緣故啊。

C.一夫夜呼,亂者四應——一個人夜裏呼喊作亂,作亂的人四方響應。

D.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被敲擊而發出響亮聲音的山石,到處都是這樣。

解析:此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能力。A項,正確譯文應爲:把秦國受賄賂所得到的土地,與戰勝而得到的土地比較,實際上多到百倍。

答案:A

 二、(12分,每小題3分)

(一)閱讀下文,回答後面的問題。

於是餘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衆;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爲可譏,而在己爲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餘之所得也。

7.下列詞語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

A.於是餘有嘆焉。 嘆:感慨。

夫夷以近,則遊者衆 夷:平坦。

B.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觀:景象。

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相:輔佐的人。

C.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 怠:懈怠,鬆懈。

非常之觀 非常:不尋常。

D.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 於:對。

於人爲可譏 於:在。

解析:B.相:幫助。

答案:B

8.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其孰能譏之乎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③吾其還也 ④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③④均不同

D.①②③④均相同

解析:①難道;②代詞他們;③副詞,表婉商語氣,還是;④代自己。

答案:C

(二)閱讀下文,回答後面的問題。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爲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爲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齊人未嘗賂秦 未嘗:不曾。

B.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 不免:免不了。

C.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 是故:因此。

D.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 革滅:割佔。

解析:D項“革滅”意爲“消滅”。

答案:D

10.比較下列句子中的“而”的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②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 ③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④戰敗而亡,誠不得已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①②③錶轉折關係,④表順承關係。

答案:C

 第Ⅱ卷(共70分)

  三、(8分,每小題4分)

1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後面的問題。

田園樂

王 維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體現了詩人親近自然的樂趣。(1)這首詩在寫景方面有哪些特點?(2)詩中的“山客”是怎樣的心境?

答案:(1)詩中有畫,繪形繪色(或:突出色彩的描寫),動靜結合(或:以聲襯靜),情景交融。(2)閒適恬靜。

12.根據語境,默寫名句及文學常識。

(1)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語句出自__________寫的__________。“唐宋八大家”,除本文作者外還有唐代的兩位:__________、__________。

(2)滿招損,__________。

(3)盛衰之理,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學常識和名句的識記能力。

答案:(1)常在於險遠 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 《遊褒禪山記》 韓愈 柳宗元 (2)謙得益 (3)雖曰天命 豈非人事哉

 四、(15分)

(一)閱讀下文,回答後面的問題。(8分)

《水經》雲:“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酈元以爲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於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餘韻徐歇。自以爲得之矣。然是說也,餘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鍾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餘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鍾者。寺僧使小童持斧,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餘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雲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爲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餘欺也!”

13.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詞。(2分)

(1)是說也,人常疑之( )

(2)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

(3)或曰此鸛鶴也( )

(4)餘固笑而不信也( )

答案:(1)這 (2)這樣 (3)有人 (4)只是

14.與“而此獨以鍾名,何哉”中的“名”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1分)( )

A.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B.餘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C.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

D.左右欲刃相如

解析:D項名詞動用,A項使動用法,B項名詞作狀語,C項形容詞作動詞。

答案:D

1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詞釋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1分)( )

①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

②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

③得雙石於潭上,扣而聆之

④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焉:均爲語氣助詞。而:③表承接,④表修飾。

答案:A

16.文章的第二段寫到了作者兩次“笑”,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前後笑的各自內涵。(2分)

答案:①表示對石鐘山這一說法的懷疑。②表現自己探究到石鐘山真正命名原委後的心滿意足。

17.文章第二段對石鐘山周圍環境的描寫,其用意是爲__________,也與文章結尾一段的“__________”一句形成照應。(2分)

答案:突出石鐘山周圍地理環境的險惡 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

(二)閱讀下文,回答後面的問題。(7分)

樑彥光字修芝,安定烏氏人也。彥光少有至性,其父每謂所親曰:“此兒有風骨,當興吾宗。”魏大統末,入太學,略涉經史,有規檢,造次必以禮。及高祖受禪,以爲岐州刺史。開皇二年,上幸岐州,悅其能。後數歲,轉相州刺史。彥光前在岐州,其俗頗質,以靜鎮之,合境大化。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鄴都雜俗,人多變詐,爲之作歌,稱其不能理化。上聞而譴之,竟坐免。歲餘,拜趙州刺史,彥光言於上曰:“請復爲相州,改弦易調,庶有以變其風俗,上答隆恩。”上從之,復爲相州刺史。豪猾者聞彥光自請而來,莫不嗤笑。彥光下奉,發摘奸隱,有若神明,於是狡猾之徒莫不潛竄,合境大駭。初,齊亡後,衣冠士人多遷關內,唯技巧、商販及樂戶之家移實州郭。由是人情險,妄起風謠,訴訟官人,萬端千變。彥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東大儒,每鄉立學,非聖哲之書不得教授。於是人皆剋勵,風俗大改。有滏陽人焦通,性酗酒,事親禮闕,爲從弟所訟。彥光弗之罪,將至州學,令觀於孔子廟。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無自容。彥光訓諭而遣之。後改過勵行,卒爲善士。以德化人,皆此類也。吏人感悅,略無諍訟。

(《隋書•列傳第三十八•循吏》)

1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1分)( )

A.彥光前在岐州,其俗頗質 質:質樸。

B.上聞而譴之,竟坐免 坐:因爲。

C.庶有以變其風俗,上答隆恩 庶:希望。

D.發摘奸隱,有若神明 摘:揭發。

解析:B項坐:因犯……罪(錯誤)。D.摘:通“攬”,“發摘奸隱”等於“發奸攬隱”,“摘”意同“發”,可依語境推斷。

答案:B

19.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1分)( )

A.有規檢,造次必以禮

B.衣冠士人多遷關內

C.唯技巧、商販及樂戶之家移實州郭

D.非聖哲之書不得教授

解析:D項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意思相同,都譯爲:對學生講解說明教材的內容。A項古代漢語意爲“匆忙、倉促”;現代漢語意爲“魯莽,輕率”。B項古代士以上戴冠,衣冠連稱,是古代士以上的服裝,後引申指世族、士紳;現代漢語意爲“衣服和帽子,指穿戴”。C項古代漢語意爲“技藝”,此處用爲名詞,指從事各種技藝的人,即工匠;現代漢語意爲“表現在藝術、工藝、體育等方面的巧妙的技能”。

答案:D

2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1分)( )

A. 其父每謂所親曰

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

B. 爲之作歌,稱其不能理化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C. 事親禮闕,爲從弟所訟

有如此之勢,而爲秦人積威之所劫

D. 以德化人,皆此類也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

解析:B項前者爲第三人稱代詞,代人,譯爲“他”;後者用作副詞,表示期望的語氣。A項均用作助詞,在動詞前,與動詞組成“所”字結構,屬名詞性短語,表示“所……的人”。C項均表示被動關係,跟“所”結合,組成“爲……所”句式。D項均用作介詞,表示動作、行爲所用的方法,譯爲“用”。

答案:B

21.以下句子分別編爲四組,全都表現樑彥光的爲政之道的一組是(1分)( )

①略涉經史,有規檢,造次必以禮 ②發摘奸隱,有若神明 ③每鄉立學,非聖哲之書不得教授 ④彥光弗之罪,將至州學,令觀於孔子廟 ⑤彥光訓諭而遣之⑥吏人感悅,略無諍訟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解析:排除①⑥,①爲學識修養,⑥爲爲政之道的結果。

答案:C

22.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1分)( )

A.樑彥光品行和學識皆佳。他年輕時就性情純厚,他的父親對他寄予厚望,認爲他一定會興盛宗族。他就學於太學時,治學泛覽經史,行事嚴守禮法。

B.樑彥光性情執著,不因挫折而屈服。相州民風不淳,有些人誹謗他任刺史不善爲政,使得他獲罪免官。但他後來重被起用時,卻不懼失敗,主動請求再回相州任職。

C.樑彥光爲政始終是懲惡和教化兼施。他一方面嚴厲打擊強橫狡猾、不守法紀之徒;另一方面以聖賢之道教育感化民衆。他的政績深受皇帝賞識。

D.樑彥光的德政使得過去善變狡詐的相州民衆轉而向善。酗酒不孝的焦通,經過教育感化而幡然悔悟,棄惡從善;相州官吏民衆的好爭執的習俗也爲之大改。

解析:C項任相州刺史是懲惡和教化兼施,而任岐州刺史則是以靜鎮之,並非“始終”;皇帝的賞識也是任職岐州時的事。

答案:C

23.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1)彥光弗之罪,將至州學,令觀於孔子廟。

(2)後改過勵行,卒爲善士。

答案:(1)彥光並沒有處置他,而是把他帶到州中的學校,讓他在孔子廟裏參觀。

(2)後來焦通改正了過錯,磨礪自己的品行,最終成爲了有善行的士人。

五、(7分)

24.下面是一則簡訊中的幾句話,在標點、用詞和語法方面有一些毛病。原文各部分已用序號標明,讀後請把有毛病的部分挑出來,將其序號填在文後答案處的橫線上。(3分)

①隨着我國服裝生產工藝水平的穩步提高,②如何改變與之配套的服裝輔料業的相對滯後狀況,③已成爲我國服裝業面臨的重要內容。④服裝輔料指的是加工服裝時所需的襯布,鈕釦,花邊等。⑤目前,⑥我國出口服裝中80%的輔料依靠進口產品,⑦國內一些高檔知名品牌服裝也多采用進口輔料。

答:有毛病的幾個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辨析標點錯誤和病句的能力。③句中,“內容”應改爲“問題”;④句中,兩個逗號應改爲頓號;⑥句中,應刪掉“產品”;⑦句中,“國內”後應加上一個定語“銷售的”。

答案:③④⑥⑦(僅答對一個不得分。)

25.發揮想象,從下面的詞語中任選兩個詞寫一段話,要求句意明確,含義深刻。(不超過60字。)(2分)

知識 水龍頭 月亮 獅子

解析:要找到事物的關聯性,闡明其含義。

答案示例:(1)水龍頭不打開,再清亮的水也只能關在水管裏。學了書上的知識卻不運用,再先進的理論也只會束之高閣。(2)月亮驕傲地對獅子說:“你雖是百獸之王,但你卻沒有我輝煌!人們對我都是仰面相看。”獅子說:“是的,你很輝煌,但你沾的是別人的光,而我靠的是自己的能力獲得別人的讚賞。”

26.在下面橫線處填入適當的語句,組成前後呼應的排比句。(2分)

人民共和國迎來了她五十誕辰。五十年像一條長河,有急流也有緩流;五十年像一幅畫卷,有冷色也有暖色;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年像一部史詩,有痛苦也有歡樂。長河永遠奔流,畫卷剛剛展開,__________,史詩還在續寫。我們的共和國正邁着堅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時代。

解析:分析題目所給的句式特點,有利於解題,(1)打比喻。文句列出三個類似句子,“像一條長河”“像一幅畫卷”“像一部史詩”,那麼,要造類似的比喻句纔可以。可以寫“五十年像一首歌曲”“五十年像一個賽場”“五十年像一部戲劇”“五十年像一條大路”等等。(2)前低後揚。從“有急流也有緩流”“有冷色也有暖色”可以看出前者低落,後者揚起,那麼在擬定新句子的時候,可以注意這個特點。與上面對照,可以寫“有低音也有高音”“有失誤也有成功”“有平靜也有高潮”“有彎曲也有筆直”等等。(3)前後照應。“長河永遠奔流”照應“有一條長河”,“畫卷剛剛展開”照應“畫卷”,那麼續文也應照應上文的內容,可以寫“樂曲漸趨高潮”“賽事正趨激烈”“劇幕徐徐拉開”“大路繼續向前”等等。

答案:五十年像一首歌曲 有低音也有高音 樂曲漸趨高潮

  六、作文(40分)

27.閱讀下面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哲學上講,變是絕對的,不變則是相對的。現實生活也是如此。請你以“變”爲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於800字。

思路點撥:寫好本題,選材、立意是關鍵。下面結合幾種寫作思路談一談:(1)寫祖國經濟建設的成就、家鄉面貌的改變或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採用這一寫法,應選好切入點(如藉助某一物件的變遷,一本家庭照相冊的折射,或一家三代人十八歲時在物質生活上的最大夢想,等等)加以反映,否則容易泛泛而談,流於平庸。(2)通過典型事件,表現人的心靈。比如性格情操、思想觀念、精神風貌、人生追求等的變化。相對來說,這種寫法便於寫深入寫透徹。(3)從《變色龍》等名篇中獲得啓發,描寫某君面對領導與羣衆(或人前人後)的善變,解剖世相,鍼砭時弊。這種寫法比較新穎,寫得好會有較強的思想性、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