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高二試題 > 高二3月份月考語文試卷

高二3月份月考語文試卷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2W 次

  【高二3月份月考語文試卷】

一、(本大題共4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高二3月份月考語文試卷

1、下列詞語中,字形和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城闋 寥廓(kuò) 踟躕(zhí zhú) 天生我才必有用

B、迤邐(yǐ lǐ) 贏洲 沸(fú)反盈天 樹倒猢猻散

C、黍(sú)離之悲 指摘 訾詈(zǐ lì) 過塗門而大嚼

D、溽(rù)暑 狼藉 顫(chàn)動 春宵一刻值千金

2. 下列各句中,加橫線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

A. 4月21日,央視報道,全國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升至167人,有18人因醫治無效而死亡。聽到這石破天驚的新聞,我不由得爲現代人類正陷入生存困境而悲哀。

B.重慶某地一位縣屬部門領導深夜仍滯留於賭博場所,被夜巡民警發現後,說自己早出晚不歸,是在深入基層搞調查研究,這一解釋實在匪夷所思。

C.庫區建設應有全局觀念,既要考慮到各區縣產業的合理佈局,更要考慮經濟發展與庫區環境的關係,只顧及本區縣利益和眼前利益的這種目無全牛的發展方式,最終會給庫區帶來負面影響。

D. 名導張藝謀借武隆美麗山水,以生花之筆,於桃園大峽谷爲我們奉獻了一臺臺名爲“印象武隆”的實景歌會,幽靜的山谷裏響起了久違的川江號子。

3.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

A.毋容置疑,對古漢語、鑑賞技巧的熟練掌握,決定了學生能否真正走進《春江花月夜》的藝術世界。

B.中國在國際上首次利用量子統計測量技術,實現了在不受傳統光學散射的極限限制的情況下相鄰發光物體進行測量和分辨,其精度可以達到納米量級。

C.4月20日早晨8時2分,四川雅安地區發生地震,震中蘆山縣震級爲7級,房屋都倒塌殆盡,公路嚴重塌方,通訊暫時中斷,直接經濟損失數十億元。

D.新《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已正式實施,不少司機對“規定”中“新手”駕車上高速公路需“老手”陪駕的要求有誤解,認爲“新手”是指剛領駕照的司機。

4、下列語句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有學者認爲,在全球持續動盪、國內驚恐蕭條的大環境中,讓中國經濟再次啓動,這是最大的道德正義。可是,我實在看不出這個所謂的“道德正義”到底在哪裏?

B.鮑照雲:“夕景欲沈,曉霧將合,孤鶴寒嘯,遊鴻遠吟,樵蘇一嘆,舟子再泣。”(《登大雷岸與妹書》)景之悽迷,令人悲憂。

C.北半球36度緯線橫穿重慶版圖,重慶確爲迷人之地:山巒奇秀,碧波漾漾;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小夥帥氣,小妹靚麗,真令外地遊客驚歎,流連忘返呀。

D.孟子所謂的“知人論世”“以意逆志”,可作爲理解古典詩歌內容、主旨的重要方法,至於要把握古典詩歌的聲律特點,則不妨運用桐城派劉大櫆所謂的“因聲求氣”之法。

二、(本大題共3個小題, 3分+3分+5分,共11分)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5——7題。

魏晉時代的“嘯”

魏晉名士,風流倜儻,雅(非常)好長嘯。然而嘯卻不是由他們所首倡,早在《詩經》裏就屢次提到嘯,《小雅•白華》中就有“嘯歌傷懷,念彼碩人”之語。嘯,鄭玄說它的意思是“蹙口而出聲”,也就是現代所說的吹口哨。值得注意的是《詩經》裏出現的嘯者多是女性,她們心懷憂怨,發而爲嘯。在其他記載中也常提到婦女作嘯,如《古今注•音樂篇》說商陵牧子婚後五年無子,將別娶,妻聞之,中夜(半夜)起,倚戶而悲嘯。婦女用吹口哨來舒其不平之氣,大概是古代所常見而現代已較陌生的一種習俗。不過,嘯也不完全是抒情的,它也用在某些施行巫術的場合中。葛洪的《神仙傳》記西漢人劉根學成道術,郡太守知道後,命劉召鬼,如召不來,將加刑戮。劉根於是“長嘯”,嘯音非常清亮,“聞者莫不肅然,衆客震悚”。忽然南壁裂開數丈,有許多兵護送一輛車出來,車上以大繩縛着郡守已亡故的父母。

至東漢時,這種音調既清越、用意又含有若干神祕色彩的嘯,逐漸從婦女和巫師那裏進入文士的生活圈。魏晉以後,關於吟嘯的記事更加常見。這時的吟嘯不僅出現在情緒激動的場合,而且當其意趣恬適、心境曠放之際,或談玄揮麈(zhǔ古代動物之一,其尾可做拂塵),或登高臨遠,也常常且吟且嘯。但於大庭廣衆之前放聲長嘯,自然有點旁若無人的樣子。不過,“魏晉之際,天下多故(變故)”,政治黑暗,政局動盪,令人鬱悶而幾乎窒息。人們樂於藉助於“嘯”,流露或宣泄心中的喜悲。卓犖不羣(卓越超羣)的名士主張“越名教(儒教,即儒家學說)而任自然”,由達生(通達生命的本義,不受世俗約束)任性而走向逸世高蹈(隱居)。“嘯”,卻正是他們很欣賞的一種姿態。所以吟嘯之風,不脛而走,廣泛流行,成爲名士風度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實嘯只是形式,倨傲狂放纔是它的靈魂;《世說新語》用“傲然”來形容周顗(yǐ)嘯詠時的神態,可謂搔中癢處。而這種動作和神態又可被簡稱爲“嘯傲”,即郭璞《遊仙詩》所說的“嘯傲遺世羅,縱情任獨往”,陶淵明《飲酒詩》所說的“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至於陶氏《歸去來兮辭》中的“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雖不言傲,而傲世之態,已盡在其中。自然而然,藉助於“嘯”,可以由表及裏,一窺倨傲狂放的靈魂和達觀睿智的識見。

但魏晉時的吟嘯,現代卻有時把它理解爲“唉聲長嘆”(新版《辭源》)或“感慨發聲”(新版《辭海》),果如是,它就只不過是一種哼哼唉唉的聲音,既談不上什麼音樂性,也和講風骨、講談吐的魏晉名士的氣質頗不相投了。實際上並非如此。《世說新語•任誕篇》說劉道真少時“善歌嘯,聞者留連”,《陳留風俗傳》說阮籍的歌嘯“與琴聲相諧”,都反映他們的嘯聲是帶有旋律且相當優美的。嘯之發聲的特點不是唱,而是吹。正像《嘯旨》中說的:“夫氣激於喉中而濁,謂之言;激於舌而清,謂之嘯。”

文士吟嘯的習俗在唐代尚有孑餘(殘存,遺留)。王維《竹裏館》“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李白《遊太山》“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等句便可爲證。唐以後,此風漸息。到了宋代,學者講義理,士子重舉業,沒有誰再像魏晉時那樣動不動就長嘯了。詩文中偶或提到嘯,多半是在掉書袋,不一定實有其事。在宋、金至元的雜劇演出中,吹口哨是丑角行當的一項重要表演技巧。但它和魏晉之長嘯的藝術風格和社會意義,已經完全不同。經過長時間的'隔膜,現代人對魏晉之嘯不甚瞭然,也就不足爲奇了。

(有較大增刪,適加註釋)

5.下列關於“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魏晉名士雖沒有首倡“嘯”,但非常欣賞“嘯”的姿態,因此吟嘯在晉代頗爲流行。

B.“嘯”於先秦時代即已有之,它不是哼哼唉唉,而是有音律感的吹。

C.古代婦女作“嘯”主要是舒其不平之氣;術士作“嘯”主要是用來召鬼。

D.“嘯”雖在唐代之後存在,但從本質上看,已經不是魏晉時代的“嘯”了。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詩經》裏出現的嘯者多是女性,在記載中常常提及的婦女作嘯大概是古代所常見而現代已較陌生的一種習俗。

B.因爲嘯的用意含有若干神祕色彩,所以至東漢時,嘯逐漸從婦女和巫師那裏進入文士的生活圈,成爲名士風度的組成部分。

C.於大庭廣衆之中的“吟嘯”之舉,從一個側面體現了魏晉名士對世俗約束的突破和對自然的追求。

D.宋代詩文中偶或提及的嘯多半是在掉書袋,大多並不像魏晉長嘯那樣反映出犖卓不羣的一代風流的氣質。

7.餘秋雨先生在《遙遠的絕響》中認爲,名士阮籍在隱士孫登面前長嘯,便完成了一次交流。請結合本文內容,談談爲什麼通過“嘯”就可以交流。(5分)

三、(本大題共3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題。

遊虞山記

沈德潛

虞山去吳城才百里,屢欲遊,未果。辛丑秋,將之江陰,舟行山下,望劍門入雲際,未及登。丙午春,復如江陰,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詭雲:“距劍門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張子少弋、葉生中理往遊,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無意往,而餘已治筇②屐,不能阻。

自城北沿緣六七裏,入破山寺,唐常建詠詩處,今潭名空心,取詩中意也。遂從破龍澗而上,山脈怒坼,赭石縱橫,神物爪角痕,時隱時露。相傳龍與神鬥,龍不勝,破其山而去。說近荒惑,然有跡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層折而度,越巒嶺,躋磴道,遂陟椒③極。有土坯磈礧④,疑古時冢,然無碑碣志誰某。升望海墩,東向凝睇。是時雲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頃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駐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徑以南,益露奇境:齦齶⑤摩天,嶄絕中斷,兩崖相嵌,如關斯劈,如刃斯立,是爲劍門。以劍州大劍、小劍擬之,肖其形也。側足延佇,不忍捨去。遇山僧,更問名勝處。僧指南爲太公石室;南而西爲招真宮,爲讀書檯;西北爲拂水巖,水下奔如虹,頹風逆施,倒躍而上,上拂數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門,山後有石洞通海,時潛海物,人莫能名。餘識其言,欲問道往遊,而云之飛浮浮,風之來冽冽,時雨飄灑,沾衣溼裘,而餘與客難暫留矣。少霽,自山之面下,困憊而歸。自是春陰連旬,不能更遊。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兩經其下,未踐遊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識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歷,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輒盡者始焉欣欣繼焉索索欲求餘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艱,且得半而止者,使人有無窮之思也。嗚呼,豈獨尋山也哉!

(選自《小方壺齋輿地叢鈔》有改動〉

【注】①榜人:船伕。②筇(qióng):一種可做手杖的竹子;竹手杖。③:“山頂。④磈礧(kuǐ lěi):累積而成的石塊。⑤齦齶(yín é):牙齦,上齶。此處指山形怪異奇特。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餘已治筇屐,不能阻 治:治理。

B.虞山去吳城才百里 去:距離。

C.山脈怒坼,赭石縱橫 坼:裂開。

D.餘識其言,欲問道往遊 識:知道,懂得。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橫線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3分)

A. ①辛丑秋,將之江陰 ②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

B. ①虞山近在百里,兩經其下 ②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C. ①取徑以南,益露奇境 ②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D. ①欲問道往遊,而云之飛浮浮,風之來冽冽 ②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沈德潛曾經先後兩次乘船赴江陰,在中途路過虞山時都很想登山遊覽,但由於船伕的欺騙,最終都沒能成遊。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潛卻因對遊覽虞山渴望已久,於是不顧友人的阻撓,堅持遊山。

C.沈德潛同張少弋、葉中理遊虞山,見到不少奇異景象,但二十來天春雨綿綿,使他們不能再次前往遊賞。

D.在遊山途中,沈德潛向山僧打聽山上名勝並想遊盡它,但由於連續二十多天都是陰雨連綿,只得遺憾地離去。

四、(本大題共3個小題,共23分)

11. 翻譯和斷句(10分)

(1)翻譯文中加橫線的句子(7分)

①山後有石洞通海,時潛海物,人莫能名。(3分)

②今之其地矣,又稍識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歷,心甚怏怏。(4分)

(2)用“/”給文中加波浪線的句子斷句。(3分)

涉 而 即 得 得 而 輒 盡 者 始 焉 欣 欣 繼 焉 索 索 欲 求 餘 味 而 了 不 可 得 而 得 之 甚 艱

12、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後面問題。(7分)

出關

清 徐蘭

憑山俯海古邊州,

旆影風翻見戍樓。

馬後桃花馬前雪,

出關爭得不回頭?

【注】

此詩是詩人隨安郡王出塞前往歸化城,出居庸關時所作。 旆(pèi),旗幟邊緣的飾條,也泛指旌旗。 戍樓,邊防駐軍的瞭望所。 爭,通“怎”。

(1)有人將第二句中的“翻”改爲“拂”,這一改動極不成功,爲什麼?(3分)

(2)沈德潛於《清詩別裁》中評價此詩末兩句時說:“眼前語便是奇絕語,幾於萬口流傳,此唐人邊塞詩未曾寫到者。”末兩句好在哪裏?(4分)

13.補寫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 ,六宮粉黛無顏色。《長恨歌》

(2)春江潮水連海平, 。《春江花月夜》

(3) ,使我不得開心顏?《夢遊天姥吟留別 》

(4) 出師未捷身先死, 。《蜀相》

(5) ,石破天驚逗秋雨。《李憑箜篌引》

(6) 問君能有幾多愁, 。《虞美人》

五、(本大題共5個小題,共23分)

閱讀下面文章,回答文後14——18題。

布衣的人生方程式

孟 醒

①我曾在廣場遇到個孩子,三四歲年紀,路還走不穩便,小鴨子似的在人羣裏晃來晃去,撿拾飲料瓶;每有收穫,就興高采烈地揮舞着戰利品,向在旁邊擺攤的母親邀功。陽光下,“小鴨子”揮動着飲料瓶,像揮動着兩隻透明的翅膀。母親的微笑則似花朵般開放。

②那一刻,他們光芒閃耀。

③這常常讓我想到童年。那時的我們沒有飲料瓶可撿,常常去河灘上摘枸杞,去灌木叢裏採野蜂房,去野樹林子裏撿蛇蛻、蟬蛻,去老房根的土灰裏扒地鱉蟲,之後跑十多里路賣到集鎮上的生藥鋪裏。也會逮魚摸蝦挖黃鱔釣野雞,趕個大集賣給饞嘴的街上人。有一年,城裏流行吃野菜,收購的人蜂擁而來,我們又一窩蜂地跑去田間挖薺菜,跑去雨後的亂墳崗子撿地皮……這些田野間的零星採集,所得不過是微薄的零鈔,汗珠兒掉地上摔八瓣,也捨不得買根冰棍兒,一律交給母親,攢起來做書雜費,或買書包文具。

④作爲繁忙鄉村的閒置勞動力,我們這羣孩子充分調動了一己之力,從田野間找尋自己最初的生存定位,早早學會了用雙手編織生活的花環。就像廣場上撿飲料瓶的“小鴨子”,春江水暖或寒,他早已知曉。

⑤童年的“謀生”經歷,在今天看來,不過是一種半遊戲化的勞作,如同“小鴨子”,並不能指望他撿飲料瓶換錢來維持生活。然而,這種富有創造意蘊的遊戲所帶來的成就感,比起單純的遊戲又豐富許多。它無形中對人的性格養成起到了鍛金之效。於今天大多數生活在溫柔富貴鄉里的孩子而言,電玩與網絡遊戲只會消耗大把的金錢和精力,同時消磨了正確面對人生的勇氣和信心。

⑥然而,“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並不能算是一種優秀的品質,如同新鳳霞筆下的“傻二哥”,以稚嫩的肩膀擔負起家庭的重任只是無奈之舉。但它卻無疑是一種可貴的思想傳承和精神傳承,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生在布衣之家,耳濡目染之下,過早品味了生活的辛酸,卻不怨天尤人,不感嘆沒有個好爸爸,不希冀天上掉餡餅,因爲他們懂得,生活有歡樂與幸福,更有艱難與辛酸,只有靠自己一雙稚嫩的手,才能在生活的荊棘叢中摘取甜美的果實。這種通過具體勞作所擁有的對生活的真正理解,隨血脈傳揚下去,才足以支撐起向上生長的生存信念。低微的出身、貧寒的家境,未曾消磨意志,反倒激發起奮爭的勇氣,磨礪出堅忍的意志。他們一旦得到機會,憑藉自己的能力,從困境中超拔而出,便如蒼鷹回到天空,展現出富貴出身所不具備的自立精神。那些“系出名門”的“世家子弟”,今日的“富二代”們,日復一日地沉溺於聲色犬馬的享樂窩裏,消磨了生命銳氣者不乏其人;真正抵達了生活本質的布衣子弟,在歷經生活磨練之後,卻擁有璀璨的星斗,五彩的花朵。

⑦翻檢歷史,草鞋天子、布衣將相不乏其人。他們出身貧賤,仰人鼻息,品味過生活之艱,一朝位高權重,節儉勤樸之風不改,反倒愈顯謙遜,愈發有禮,並且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傻二哥”式的熱忱、善良的品性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因而廉政清明,不僅實現了個人價值,更創建出一個相對和諧的社會格局。西漢初年由陳平、陸賈、酈食其、夏侯嬰等起自布衣、出身白徒者奠定的天下格局,便是“文景之治”的先期基石,而漢末貴族化的上層社會格局,終導致政治貴族化的腐朽與沒落。

⑧當然,我們不能鼓吹寒窯理論,搞愚蠢的出身評定。只是,按照“貧賤×努力=成功”的人生方程式,從撿飲料瓶的“小鴨子”,我再次看到屠狗、吹簫、販繒者流,亦有脫卻布衣化蝶起舞的可能。

(有改動)

14、爲什麼說童年的“謀生”經歷“不過是一種半遊戲化的勞作”?(2分)

15、理解第④⑥段中劃線句子、短語的的意思。(每句2分,共4分)

(1)春江水暖或寒,他早已知曉。

(2)真正抵達了生活本質的布衣子弟。

16、談談本文的行文思路。(6分)

17、如果去掉第⑦段,上下文也連貫,但不能去掉,爲什麼?(4分)

18、古人云:“富貴傳家,不過三代。”歷代僅靠祖輩傳下來的富貴,維持不過三代。此話雖絕對,卻有道理,請參考本文內容談談爲什麼?倘若你屬於“富二代”,你該怎麼辦?(3分+4分=7分)

六、(本大題共3個小題,每題4分,共12分)

19、閱讀下面一段話,概括現有段落的主要內容,並在末尾橫線上添加一個結論,均不超過20字。(4分)

在話語曾經以傳播渠道單一、專制色彩濃厚爲表徵的一言時代和羣言時代,村氓皁隸、販夫走卒很難獲得公衆話語權力。然而,互聯網等非傳統傳媒的出現,使平民個體話語權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拓展着自己的話語空間,因而個體化話語氾濫。於是,濫言時代的到來所帶來的卻是話語糾紛四起。XX明星夜逛酒吧,XX權威吃喝卡要,XX領導涉毒涉黃,XX業界大鱷圖片瘋傳,XX與XX“網戰”不休……是真實的曝光,還是虛假的炒作,是勇敢的揭露,還是惡意的栽贓,箇中真假難辨,是非難分。凡斯種種不規範的話語表達行爲,不一而足,“熱鬧”極一時之盛。緊隨而來的,便是有關名譽權、肖像權等馬拉松式的訴訟。 。

(1)主要內容: (2分)

(2)結 論: (2分)

20仔細閱讀文段,請在下面橫線上填上恰當的關聯詞。(4分)

以前我常疑惑,爲什麼很少有人會爲一個理想而活着。現在我______發現,許多人,______所有人都能爲一個理想而赴死。______這種理想卻不是個人的、自由的、選擇的理想,______集體性的、被承認的理想。

21.閱讀下面一段文字,請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四個重要詞語。(4分)

在前現代化時期,慢節奏的社會生活還沒有將個人推到一個必須快速應對層出不窮之新事物的境地;而社會的現代化進程則將個體置入到了一個別無選擇的必須快速去應對不斷出現之新現象的境地,在這樣的情形下,隨着新事物不斷地被快速消化,人的心理機制逐漸獲得了一種快速反應能力。在本雅明看來,這種能力便是現代人的標誌之所在。

七、寫作(本大題60分)

22、閱讀下面作文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常言道:“牆裏開花牆外香。”

每到節假日,涪陵的烏江、忠州的石寶寨、萬州的太白巖、雲陽的張飛廟、巫山的小三峽等風景名勝遊人如織,他們傾倒於景點旖旎的風光和豐厚的人文積澱,乘興而來,盡興而去,然而,遊人以外地人居多,而不少本地遊客捨近求遠,遠遊他方,甚而在歐洲、澳洲大地上都留下足跡。在他們眼中,似乎“外地的饃饃比本地香”“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這無形中又爲“遠香近臭”這句俚俗之語作了註腳。

日常生活、求學歷程、事業發展、人才發掘等若干方面,都有類似現象。

請結合材料和自己的感悟、體驗,寫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選角度,自擬題目,不能脫離材料含義的範圍作文;

(2)自選文體(詩歌除外),不少於800字;

(3)不能套作,不能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