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元代詩詞 > 慶東原·次馬致遠先輩韻

慶東原·次馬致遠先輩韻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5W 次

導語:元曲又稱夾心,是盛行於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內容以抒情爲主,有小令和散套兩種。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慶東原·次馬致遠先輩韻,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慶東原·次馬致遠先輩韻

原文

門長閉,客任敲,山童不喚陳摶覺[一]。袖中六韜[二],鬢邊二毛[三],家裏簞瓢[四]。他得志笑閒人,他失腳閒人笑。

難開眼,懶折腰[五],白雲不應蒲輪召[六]。解組漢朝[七],尋詩灞橋,策杖臨皋[八]。他得志笑閒人,他失腳閒人笑。

註釋

[一]陳摶(tuan):北宋初著名的道士。馬致遠曾經寫過雜劇《陳摶高臥》。

[二]六韜:古代兵書,相傳爲呂尚(姜子牙)所作。

[三]鬢邊三毛:兩鬢的花白頭髮。庾信《哀江南賦序》:“信年始二毛,即逢喪亂。”

[四]簞(dan)瓢:喻清貧的生活。《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五]折腰:喻卑躬屈節。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六]“白雲”句:不接受最有禮貌的徵召。薄輪:用蒲裹着車輪,以免顛簸。《漢書·武帝紀》:“遣使者安車蒲輪,束帛加璧,徵魯申公。”

[七]解組:解下印綬,辭去官職。漢朝:不敢明指當代,乃以“漢”代當代。

[八]策杖臨皋:陶潛在《歸去來辭》中,有“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的語句,此用其句意,以抒發其閒適生活的情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