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現代詩 > 端午節現代詩歌朗誦稿(精選22首)

端午節現代詩歌朗誦稿(精選22首)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詩歌吧,詩歌是按照一定的音節、韻律的要求,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學體裁。那些被廣泛運用的詩歌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現代詩歌朗誦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節現代詩歌朗誦稿(精選22首)

端午節現代詩歌朗誦稿 1

屈原

抱定一塊石頭

去汩羅江底

修心

與屈大夫

奏一曲

楚懷王的敘事

歷史不復過往

你可曾否

讒言襄王

繼承

香草美人

寫一首

楚辭體

等沉入江底的石頭

吐還

一條漢語詩歌的河流

端午節現代詩歌朗誦稿 2

屈原

有女人的地方就有水

誰清誰濁

只放一個個清脆的糉子

看能否與世沉浮

汨羅江畔長影枯槁

早在文字裏凝固

女人與水都在沸騰一唱三嘆

而你漁夫敲碎過的靈魂

溼漉漉曝曬在江邊

擱置千年

惟有石頭你懷中唯一的厚重

以最頑劣的姿勢

日夜守望在秭歸的夢裏

聽江風號叫千帆競爭

只等一張熾熱的網

打撈在這黑了又黑的夜空

在這日夜奔騰的江面

爲語言作一次清洗

爲目光作一次長久的鋪墊

端午節現代詩歌朗誦稿 3

端午

端午,端午,燕燕追逐。

我奔跑,

有你的地方,

一片荒蕪……

唯有那朵紅花,

點綴着我的年華,

隨風消逝……

端午,端午,早已不是當初。

清清的河水緩緩流淌,

楊柳依依。

我沿河而上,

禁不住失聲痛哭……

撿拾一片片的芳馨遺所思,

宛在水中沚……

端午節現代詩歌朗誦稿 4

屈原

縷縷糉香

書不完心底的懷念

浩浩汨羅江水

吐不盡五月端午的淚

昌蒲艾葉

期盼着民族安康

龍舟鑼鼓

提振着尋夢者的信心

一個不死的靈魂

穿行在中華民族的血脈裏

悲壯而又偉岸

忠貞和赤誠

永遠活在這一天

端午節現代詩歌朗誦稿 5

端午

從古越民族的圖騰祭祀

到屈原的悲憤投江

偉大的民族,悠久的歷史

古老的傳統節日一一端午節

打小我記事兒以來

老家的人俗稱的五月節

眨眼間到了

南方的龍舟

北方的旱船

包糉子,煮雞蛋,炸糖糕

還有水煮大蒜

老人家強迫着

用大蒜水洗把臉

神靈地說能避邪

小時候,生活窘迫的年代

小孩兒盼着五月節

那天能吃上難得的熟雞蛋

大人們整理着農具

鐮刀磨得光光的

倍足了勁兒

迎接着麥收的到來

又到了一年的端午節

麥收的季節也跟着來了

笨拙的農具早下了崗

農業機械化,聯合收麥機

讓農民們腰桿直了起來

農田水利建設,農排灌溉工程

告別了看天吃飯的年代

旱澇保豐收

農民說話的底氣足了

在記憶中

那些年過端午節

經常在田地裏,麥場上

這些年的端午節

在家中

家家戶戶,熱熱鬧鬧

和和諧諧,甜甜蜜蜜

端上了糉子,糖糕,大蒜

採幾把新鮮的艾葉掛門前

端午節現代詩歌朗誦稿 6

端午

無非是多了一天假日

在西北偏僻的小鎮,叫端午

無非是多了市場的叫賣

在舉國傳統文化的大餐,叫米糕

我們對節日的意義知之甚少,二千七百年曆史結晶的海鹽

我們對夫子的理解微乎其微,嗚呼的'哀嘆演繹成通俗白話

無非是泛泛的臧否時事,街頭巷尾,飯後茶餘

俗子揮舞的緊箍咒不念美猴王,念取經的和尚

無非是卸妝後素顏朝天,才能坦然面對交錯的航線

無非是紅歌嘹亮的海泱泱,淹沒事無鉅細所謂的規則

夫子,你自汨羅而來,春秋戰國的陰謀如何更迭演變

香草深處,濁的還是被清的看見,顯露與生俱來的原型……

想象,無非是水鄉龍舟此起彼伏的號子呼號正氣長存

無非是父老鄉親揉一把艾草,包一口肉糉,沉降而下

江南煙雨濛濛,五更不歇,緬懷魚蝦追隨的瘦削堅骨……

原諒吧,夫子,鈣質的吸收依賴充足的陽光和維生素AD

傳承《離騷》豪邁的歌者,有誰勇於承擔先祖些微哀痛?

無非像葦草營營苟苟隨風搖曳,站在河灘,岸上,傍水而生

冥冥標記自己的海拔和座標。老來眼前的事比一生的事都重要!

端午節現代詩歌朗誦稿 7

屈原

汨羅江水的嗚咽,已被歷史的風雨淹沒。

撕開糉葉,撫摸千年暗傷,觸及不到詩人心跳的律動。

美人,香草。

在歲月的河流中,與天問一道被漸漸漂白。

自從“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撕開糉葉,只見一具具空殼。

到處都是新鮮的傷口。

沒有滴血。這一天,我們依然和祖先一樣。

包糉子,吃糉子。

但動作越來越遲緩,越來越無所謂,

離騷已經包進了糉子。

有誰爲千年之後,再縱身一躍。

端午節現代詩歌朗誦稿 8

屈原

五月的汨羅江

流淌着的不是水——

是淚

是千古悠悠中華魂

煙雨江南,又是一年糉子香

後人懷念的不單是美食——

更是屈原那閃光的名字

與那段沖洗不淡的歷史

聽吧,端午節的鼓聲

稠密響亮

看吧,賽龍舟的漢子

吶喊向前

用這千年不變的方式

去告慰一個帶劍長吟的忠魂

從那溼轆轆的故事裏

打撈出民族不朽的精神

端午節現代詩歌朗誦稿 9

端午

一手舉着糉子

一手握着屈原的手

端午節了

我不知道該走向

哪一座高樓大廈

我只是一名城市過客

從這座城市路過

不像很多有錢人

哪一座城市都能買下自己的樓房

我只是一個寫詩的人

被窮人說成瘋子

被富人說成乞丐

被如花的女人

說成弱智

我只是一個端午節的流浪漢

一手舉着糉子

一手握着屈原的手

不知道自己該走向何處

屈原就像沒有肉體的人

與我一同體會着

一個詩人在端午節的遭遇

端午節現代詩歌朗誦稿 10

端午,我們不要寫詩

作者:陳強州

五月初五,這一天

隨手都可以觸摸到意象

菖蒲高高地站在門楣

阻擋着邪惡不敢入堂

艾蒿用它淡淡的清香守護

連蚊蟲也只能卻步而望

糉子勇敢地跳進河裏

填飽龍的肚子 別對屈子心生幻想

更有那,划起龍舟,高喊號子,擂鼓

震得龍宮天旋地晃

只是,我們不要寫詩

寫不出長太息以掩涕兮的豪情萬丈

寫不出傳世的《離騷》《九歌》

寫不出世人皆醉我獨醒的癡狂

我們應該呷着雄黃酒,愜意

不必上下求索,儘管路途很長

然後蘸着《國殤》《天問》

告慰汨羅中的英魂

生不逢盛世兮,忠心難酬

我輩嬋娟相伴兮,國運正昌

端午節現代詩歌朗誦稿 11

端午

早晨,街頭上

賣糉子的叫喊聲

很多

比淚滴

更洶涌

比身體裏的骨頭

堅硬

比我的詩句

更打動人心

中午,街頭上

賣蔬菜的叫喊聲

很多

彷彿端午節的餐桌上

空空蕩蕩

是在江水裏浸泡了千年的詩人

太飢餓了嗎

賣水果的叫喊聲

也彷彿比以往多了起來

是不是

都在給詩人傳送着祭品

傍晚,街頭上

一個個街燈亮起來

一個個窗戶亮起來

一個個敞開的大門亮起來

是害怕詩人

從汨羅江裏走出來

找不到回家的路嗎

聽一聽路邊傳出的歌吟

就知道詩人不會來

因爲歌吟中的詞句

毫無愛國的精神

深夜,街頭上

像汨羅江潺潺流動的水流

淹沒了詩人的硬骨

纔有了隆隆作響的聲音

端午節的夜晚

才增添了節日的氣氛

我站在街頭

朗誦詩人《離騷》中的詩句

旁邊有人說我是瘋子

我不會和世人計較

因爲我的胸膛裏

跳動着詩人的心

端午節現代詩歌朗誦稿 12

端午

呵!又是一年端午節

門楣上被喜歡早起的父親插上帶露的柳條

揉搓着惺忪的睡眼

妻溫柔地在我手腕繫上她編織的綵帶

母親已早早的準備着節日裏團聚的家宴

我輕輕地推開門

夏日裏幾聲清脆的布穀啼叫

我癡癡地踱到屋後那棵奶奶親手移植的櫻桃樹下

欲紅欲墜的小果團團在雨後的晨曦

我的思緒卻飛向那遙遠的童年和端午——

爺爺捋着鬍子喝着五月五的濃茶

奶奶鐵鍋裏烙着刻着花紋的小餅

父親一成不變的隨着鄉俗去插柳條

母親在奶奶的叮嚀下爲我和弟弟手上腳上

系滿五顏六色的絲線

山花爛漫的小徑上

我拉着頑皮的弟弟去近鄰的廟上

看那似懂非懂的大戲

一根冰棍

一瓶小香檳汽水

一根酥脆的麻花

一本小攤上買的連環畫

我童年的記憶

我童年的端午

幾滴淚水,我沒有記起緬懷詩人屈原

猛然間,我意識到應該去瞧瞧爺爺奶奶那雜草叢生的墳冢

端午節現代詩歌朗誦稿 13

端午

端午節就是一個節日

早上吃糉子

晚上炒菜喝酒

單位能放幾天假

更好

到江邊釣魚

不管那魚是不是無辜

願者上鉤

晚餐能吃上魚肉喝上魚湯更好

補一補身體

無論幹什麼

都覺得渾身有勁

再就是出去旅遊

出去看風景

出去購物

有人說端午節是紀念一個詩人自殺的節日

跟愛國有很大關係

這跟老百姓有什麼關係呢

老百姓不寫詩也不讀詩

不用像有的詩人一樣爲出版詩集犯愁

有錢幹什麼都有勁

任何事都能辦成

不寫詩也能過好日子

不過節也一樣開心

聽說現在的詩人太多了

要把端午節定爲詩人節

寫詩又賺不了多少錢

安安心心地工作最實際

做個小買賣也比寫詩強

什麼社會了還想着當詩人?

我聽完老兄的這些貼心話

張着嘴巴品了再品

浩蕩的詩情好像被一陣風吹走

我不由自主地打了一個激靈

身上酸溜溜的文人氣息

這一刻,薰得我頭顱有點眩暈

身體搖搖晃晃

讓我立刻想到了那些腦癱詩人

他們的詩歌

到底喚醒了多少個無語的青春

讓我清醒地認識到

如今這個社會不缺詩人

缺少的,是安分守己的人心

還有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

在這個端午節沒有詩人相伴的夜晚

一杯黃酒,就把我灌得醉醺醺

端午節現代詩歌朗誦稿 14

屈原

青史上你留下一片潔白,

朝朝暮暮你行吟在楚澤。

江魚吞食了兩千多年,

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

太史公爲你的投水太息,

怪你爲什麼不遊宦他國?

他怎知你若是做了張儀,

你不過爲先秦一說客。

但丁荷馬和魏吉爾的史詩,

怎撼動你那悲壯的楚辭?

你的死就是你的不死,

你一直活到千秋萬世!

悲苦時一節離騷,

千古的志士淚涌如潮;

那淺淺的一彎汨羅江水,

灌溉着天下詩人的驕傲!

子蘭的衣冠已化作塵土,

鄭袖的舞袖在何處飄舞?

聽!

急鼓!

可愛的三閭大夫!

灘灘的龍船在爲你競渡!

我遙立在春晚的淡水河上,

我彷彿嗅到香草的芬芳;

我悵然俯吻那悠悠的碧水,

它依稀流着楚澤的寒涼。

端午節現代詩歌朗誦稿 15

《又想起了屈子》

我也是楚人,這麼多年來,我們誰也沒有見過他。

不知道左徒的官職到底有多大?應享受哪級的待遇?

被打擊排擠流放,不知道真的做錯了事還是真的被誣陷?

不知道高風亮節憂國憂民,是否也只是光鮮亮麗的塑膠花?

見識越多,失望就越大。他投江了。

老人說,死者爲尊,入土爲安。

我們就相信他是個智者清官,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詩人。

婦孺們沿江灑下了糉子,男人們划着船尋找他的遺體。

讓子子孫孫們記住,這是幾千年來,老家唯一的聖人。

楚人永遠的希望和驕傲,楚地永遠傳承,不滅的榮光。

我們一代又一代,不斷地走進廢墟,然後,絕境重生。

端午節現代詩歌朗誦稿 16

《糉子》

如果三閭大夫尚在,

他一定吃不到鄉下老媽親手做的糉子,

一定不吃商場裏種類繁多,花樣翻新,難以下嚥的糉子,

一定吃不起,家裏卻堆着吃不完,也送不完的天價糉子。

幾千年來,糉子隨着人性和社會不斷變遷,變異,變形,

已與老屈無關,

與端午無關,

與文化無關,

與平民無關。

端午節現代詩歌朗誦稿 17

《龍舟》

不知道那些尋人撈屍的小漁船,

什麼時候演變成龍舟的。

救人演化爲祭奠,

祭奠演變成爲形式,

形式轉變成競賽,

競賽經過媒體渲染,

領導的親臨觀摩成就了強大的政治。

上週,在廣東溺水身亡的打工仔沉在江底,做了一尾魚。

那麼多的小船,沒有撈屍執照,只能靜靜地停靠在岸邊。

湊不到三萬塊的老父,他的嚎哭

終不是龍舟上喧天的鑼鼓。

端午節現代詩歌朗誦稿 18

端午

那一片小小的葦葉

遙遙傳承的

何止只是一種淳樸的願望

薪火相傳的記憶裏

曾經負載過多少孜孜以求的夢想

那一粒甜甜的糯米

曾默默地咀嚼過多少沉重的心房

有多少曾經的執着

懷揣着屈子的行吟

在歷史的天空中踽踽獨行

那一聲長長的嘆息

曾激盪起多少長長的漣漪

汨羅的江水

長長地穿過秦漢的大地

淘盡了多少錚錚的柔腸

輕輕的

捧一冊薄薄的論語

踟躕在屈子的離騷中

那千古的名言裏

又會有多少無奈的感慨與惆悵

端午節現代詩歌朗誦稿 19

《端午節的懷念》

回到吃糉子的家裏,

回到掛菖蒲的門前,

回到飄滿艾香的城市與鄉村,

回到屈原縱身的一跳,

回到詩歌本身。

一條止於湖南的河流,

卻流經中國每一個人的心靈。

打撈也罷,求索也罷。

龍舟再快,也不過是,

時間的一枚梭子。

端午節,中國老百姓,

自發地一個節日。

幾千年地打撈,

幾千年地存在,

應該比什麼都重要都深刻。

一個偉大的主題,

一個偉大的身影,

一個痛苦的問號和句號,

一塊問路的石頭和一顆,

求索的頭顱,

至今佇立江邊。

汩羅江,一條永遠流淌着,

詩歌的光榮與夢想的河流。

端午節現代詩歌朗誦稿 20

《在端午,聆聽》

菖蒲行走,艾草聯歡。

陳愛,掬捧經年的。

淚。藏進衣角,掛在舊時的月勾。

往事如水,取出,

《離騷》的厚重,在失衡的雨季,

層層疊疊。將無奈引入巢。

五月,一首詩站在門外,

不由自主地昂首。

興奮粒粒糉香,往下的詩句,

在一段段記憶話潮。

此刻,汨羅江,

被一枚葉子,帶進塵世的杯盞。

不用淚,不用愁。

只願詩意如故,

把苦澀泡淡,枯葉喊綠。

曾經包裹的憂心,經過千年洗禮,

再去聆聽,龍舟小調。

畫面上早已積滿了;幸福。

一個朝代的寒,被另一個朝代暖和,

端午節現代詩歌朗誦稿 21

《端午》一點塵埃

菖蒲,艾葉,

糉子,雄黃酒。

用一根草繩連着,

牽出一段歷史。

屈子、

楚懷王、奸臣。

組合在一起,

就是明星與黑暗的交鋒。

時代遠了,

汨羅江水淺了,

就是那縱身一躍。

水光照亮後人,

永遠記着自己丈量愛國的深度。

端午節現代詩歌朗誦稿 22

《品味端午》一個自在人

汨羅江水的嗚咽,

已被歷史的風雨淹沒。

撕開糉葉,

撫摸千年暗傷,

觸及不到詩人心跳的律動。

美人,香草。

在歲月的河流中,

與天問一道被漸漸漂白。

自從“江陵端午祭”,

申遺成功,撕開糉葉,

只見一具具空殼。

到處都是新鮮的傷口。

沒有滴血。這一天,

我們依然和祖先一樣。

包糉子,吃糉子。

但動作越來越遲緩,

越來越無所謂,

離騷已經包進了糉子。

有誰爲千年之後,

再縱身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