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精選】文言文作文九篇

【精選】文言文作文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4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大家都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那麼問題來了,你還記得曾經背過的文言文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言文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文言文作文九篇

文言文作文 篇1

原文

頃歲孫莘老識歐陽文忠公,嘗乘間以文字問之。雲:“無它術,惟勤讀書而多爲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見之。” 此公以其嘗試者告人,故尤有味。

譯文

近年來孫莘老結識歐陽修,曾經問他怎樣才能寫好文章。歐陽修說:“沒有其它辦法,只有勤奮讀書多動筆,才能寫好。很多人的弊病在於:寫作太少,又懶於讀書,每寫出一篇,就想超過別人,像這樣很少有達到目的的人。文章缺點不需要別人指出,只要寫多了,自己就能發現。”歐陽修把他寫文章的`經驗告訴別人,所以顯得更加有意味。

字詞註解

(1)頃歲:近年來。

(2)孫莘老:人名,字復明,號莘老。

(3)歐陽文忠公:歐陽修。

(4)乘間:乘機,乘着空隙。

(5)嘗 :曾經

(6)以:用

(7)之:這裏代指歐陽修

(8)惟勤讀書而多爲之。之:代詞,代指文章。

(9)工:精,妙。

(10)患:弊端,毛病。

(11) 至:達到。

(12)疵:瑕疵,引申爲缺點。

(13)指摘:批評,挑剔。

(14)見:通假字,通“現”,發現。

(15)嘗:曾經。

(16)術:辦法。

(17)過:超過。

(18)多作自能見之。之:代詞,指代疵病 (文章的缺點)。

(19)爲:作。

(20 ) 唯:只有。

文言文作文 篇2

薄暮而曀,雲歸而萬物暝,鱗雲蔽天,或明或暗。倦鳥歸窠,雲隙窺天。倏爾狂風漫卷,作則飛沙走土,措手不及,爲風所制。樹影婆娑,沙沙起浪,若乳虎嘯林。如麻雨腳,紛至沓來。點樹,擊石,融水。悄然來去,潤物無聲。空氣清潤,雨絲微涼,微風拂面,其喜洋洋者矣。若夫雷鼓聲響,竟有豔日撥雲,天見鈞分,東墨西赤,晦明交融,電閃雷鳴。至若霞光溢天,霶霈傾盆,忽有一虹飛誇南北,明滅可見。

夜至,皓月當空。厚雲歸,爲朵,爲盾,唯近月處留葉狀闕處。月明如洗,靜如鏡,若魚眼。遠天澄如水。風起,雲動,月遮。蔽月處,雲熠燿。天若河,雲似岸,鉤月作帆使。惟嘆無星波光見。

觀天之樂何極!

文言文作文 篇3

也許是因爲剛剛開學,對於課程還有那麼些許的新鮮感......

打開課本,兩則文言文引起了我的注意,仔細預習,翻譯,瞭解,學習後,我彷彿已經不再是那個只懂得讀課本的一,二年級的學生了,而是可以通過文章本身,看透它的本意的大孩子了!

《學弈》,在仔細地進行自學後,其實它的本意是告訴我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其實這些道理我們很小就明白了,但是隨着年紀的增長,我學到的不止是學習的道理了!

人生其實也是這樣啊!人生就像是公共汽車的司機,你的一生就是公共汽車的路程。你所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站牌,你生命中的一個過客。有的過客是要和你共度一生的,有的過客則是到此爲止的。只有你小心翼翼地開車,看好前方的道路,你纔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停在適當的站牌前,至於停留的時間......你自己是最清楚的......

還有一篇是《兩小兒辨日》,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要實事求是,仔細觀察,無論什麼建議,反駁,都應該是有理有據的。還有一點是說,我們在生活中,要善於觀察,只有觀察生活,你纔會有一個美滿的生活......幸福的'生活......

這兩篇文言文的作者孔子以及孟子都是在感悟生活,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獲得人生啓示的。

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片綠葉可以顯示大地的生機......平凡的小事,常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啓發。

你會

發現

生活,不過如此

幸福,不過

是看自己希望幸福的人

幸福......

文言文作文 篇4

星期五上午,陳老師爲我們上了一節文言文課。直到現在,這節課還令我回味無窮。

第一節課的鈴聲剛落,陳老師就指着黑板上的幾句文言文,用柔和的語氣問我們:“同學們,你們看看這些句子與我們平時說的話有什麼不同?”“句子短。”一個同學說,另一個同學也不甘示弱,站起來說:“表達的`方法不同。”又有一個同學說:“比我們平時說的話更深奧。”這時,陳老師臉上流露出滿意的表情,“你們都說得對。這樣的句子叫‘文言句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學弈》。請同學們先聽老師讀一遍。”“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教室裏響起了陳老師如涓涓細流般悅耳的朗讀聲。

大概是陳老師聲情並茂的朗讀激起了大家的興趣吧!這堂課同學們顯得格外活躍。大家你一言,我一句,都爭先恐後地舉手發言。一會兒大家是古人,一會兒大家又成了現代人,老師讓我們結對上臺:一個用古文講故事,一個用現在的語言“翻譯”,這一一對應的方法讓大家對陌生的文言文一下子產生了“親近感”。老師見同學們的興致這麼高,點了三對上臺進行了“古今對照”學“文言”,同學們還意猶未盡。接着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們又當場學,當場背。由於這篇文言文較短,再加上今天同學們濃厚的學習興趣,走上講臺的四位同學,有三位背得很流利。他們的表現贏得了同學們熱情的掌聲。如果是以前,那就是另外一種景象了!

“每個人的背書方法都不同,誰能給大家講講自己的背書祕訣。”陳老師興奮不已地問。同學們很大方,都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祕訣說了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不知不覺中,下課鈴聲已經響起,但大家都覺得時間太短,很多同學還在爲沒有發言而遺憾。

文言文作文 篇5

甲午之秋,七月至末,餘遊敦煌,平沙莽莽,直入天際,於大漠之中,頓覺世情之浩大,餘生之渺小,不由頓生敬畏,信其然也。

驅車北行,至莫高窟,其畫有飛天入地,滿袖風動,足見盛唐尊隆,威名遠弘,近極西域,心甚樂之。但細思之,當年之盛唐,今何在也?昔日之盛名,今日之黃土也,不覺悲從中來,難以自抑。

轉瞬又思,人生於世,無物可長存,名隨身逝,徒留一碑。功名利祿,過往雲煙,縱使鏖戰沙場三十載,難免白首華髮十餘年,萬千功名都作土,不由扣問上蒼,人生何意?一死生如葉落,一譭譽如雲煙;欲齊天地之闊,坐看風起雲落;欲效黃鶴之飛,閒上九天摘辰。欲睥王朝之起落,傲凌然而獨立;欲絕人心之惡念,盡靈臺之滌盪!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既出莫高窟,觀四方之楊林,阻斷風沙,隔離兩地,林外爲黃沙莽莽,林內有遊人昌昌,一林以分天地,一帶以阻風沙,此亦爲生平乎?樹且如此,人亦難免。且看千年之間,豪傑生而英雄起,誰人得鹿?合縱連橫,六國一統;楚河漢界,垓下悲歌;隆中對談,天下鼎足;聞雞起舞,擊楫中流;貞觀開元,盛世經年;靖康之恥,黃龍欲雪;崖山一役,忠義不滅!千載而下,刀光劍影,英雄魂魄,浪淘不盡,或叱吒風雲,名垂汗青;或白髮漁樵,青山斜陽;是非成敗,轉頭成空。

出得楊林,回首黃沙,頓覺天地遼闊,功名利祿,可付笑談。且化蘇子《定風波》一詞:

莫追時長鼎沸聲,何妨談笑且徐行,短衣布鞋易於我。誰怕?輕衣若水淡一生。

烈風吹麪人微冷,長嘯,沙丘夕陽卻相迎,回首向來傷情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文言文作文 篇6

吾班有學子名曰錢辰者,體態擁胖,高大壯碩,肥臀圓腰,人皆喚以“力士”之名耳。夫辰者性憨厚無心計,雖力大而樂交弱者,喜玩笑,善滑稽,人俱樂與其往來嬉鬧。辰功課不佳,不善學術,常爲師所重責,而明日即忘之,復嬉笑如初。然辰寬厚實誠,嘗助班級以其力也。

舊班中缺水,水桶若空空,師令餘等搬水歸而充之。班中無一人應,人人環顧而視,良久,無一挺身者。師怒,喝叱曰“爾等碌碌無人爲用乎?斯等微事而面面相覷耶?”人皆鴉雀無聲,伏於桌而環視愈急。班中有吳昊者,平日力能扛桌,未有其比。而穩坐如磐石,合目而無起身之意。錢辰昂然環視,笑而起身,大呼“吾願往!”,遂亢亢然括步而去。如風而歸,負水桶於肩上,面色微紅,其狀如昔烏獲、孟賁故容。辰弛桶安於機中,遂悠然笑而大步歸位。班中膽虛者弗敢正視之,俱垂首。而錢辰忽滑倒,如熊覆地,狼狽不堪。衆皆笑之,辰顏色不改,乃肅然而坐。衆笑良久方止。

辰之趣事類此多矣,吾等課餘之時憶之,不覺笑而失聲。今記其事蹟,不覺愈感可笑也。

文言文作文 篇7

中國,五千年的時光,世代無數文人墨客。“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以唐宋爲代表的期間,李白、王安石、白居易、蘇軾、蘇轍……用手中的筆,描畫出巧奪天工的佳句名篇,給中華文化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讓後世傳誦萬年。這就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古詩文。

我更喜歡古文,喜歡它所反映的思想、社會、文化、內涵。“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人生真理,盡深藏在這片海洋,等待着發掘。

就如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留下那篇告誡兒子的《誡子書》。當時諸葛瞻僅有八歲,後來卻能承父遺志爲國奮鬥一生,直至最後與自己的兒子一起戰死沙場。爲國捐軀,無怨無悔。

這是一種怎樣的力量呢?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告訴孩子: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確志向,不平心靜氣就不能實現遠大目標。由此可見,想要成功就離不開明確的目標。但如果只顧得空想,只顧得挖空心思想如何爭名奪利,“人爲財死,鳥爲食亡”,人又怎會成功?所以,只有記住“澹泊明志,寧靜致遠”,人才能走得更長遠,

又像“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你的年齡與時光一起飛馳離開,志向和日月一起遠離,於是就變成枯枝落葉。多麼巧妙的`比喻,枯枝落葉,一種毫無用處,毫無存在意義的事物,只能被拋棄,被遺忘。“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古是如此,今亦如此。那些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會拋棄他,社會也會拋棄他,世界也會拋棄他,上帝亦會拋棄他。

又如一篇《周公誡子》,周公告誡兒子如何爲王一方。要“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要禮賢下士,要“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只有始終保持一顆謙虛的心,才能治理好國家,成爲一代明君。

“積土成山,風雨生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只有不斷地學習積累,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這是古人的、文言文的智慧。

文言文讓我成長,我喜歡這樣的文言文。

文言文作文 篇8

【讀書與作文】

讀書如銷銅,聚銅入爐,大鞴扇之,不銷不止,極用費力。作文如鑄器,銅既銷矣,隨模鑄器,一冶即成,只要識模,全不費力。所謂勞於讀書,逸於作文者此也。

【讀書與作文翻譯】

讀書就像熔化銅一樣,把銅聚集起來放進火爐裏,用大皮製鼓風器扇火爐,銅沒有熔化鼓風器就不能停止,很費力氣。寫文章就好像澆製器皿,銅已熔化了,(人們只需)按照模具鑄造器皿,一冶煉就能成功。只要知道模型,就根本不費力氣。這叫做在讀書時多用功,寫作時就會輕鬆。

【讀書與作文字詞註釋】

1.銷:熔化。

2.鞴(bèi):古代皮製鼓風器。

3.鑄:澆鑄。

4.既:已經。

5.矣:語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了”。

6.冶:此指冶煉,即使金屬熔化後鑄器。

7.模(mú):模具。

8.所謂:這叫做。

9.勞於讀書:在讀書上多用功。

10.逸:輕鬆。

讀書與作文文言知識

逸。“逸”是個多義詞。一指“安逸”“輕鬆”。上文“逸於作文”中“逸”,即指“輕鬆”,意爲在作文時就會感到輕鬆。二指“逃跑”“奔跑”。如“兔逸”,意爲“兔子逃跑了”;“盜逸”,意爲小偷溜走了。三指“超過一般”,現代漢語中有“超逸”“逸羣”。

讀書與作文啓發借鑑

不少學生怕作文,不是他們沒有生活內容,沒有可寫材料,而不知道如何表達。原因在哪裏?在於讀書太少,或者沒有認真讀書。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遍,不會寫詩也會吟”,意思是書讀得多了,表達自然會流暢起來,寫作材料也會豐富起來。上如上文所說,只要“識模”--即掌握文章體裁及基本結構,就能輕鬆寫出好或較好文章。所以,要寫好作文,首先要多讀書。

讀書與作文原文選自《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

中國元代一部論述家塾教學程序著作史稱讀書工程”或進學規程”編撰者程端禮(1271~1345),字敬叔、敬禮,號畏齋、慶元,鄞縣(今浙江鄞縣)人曾任廣德建平縣(今安徽郎溪縣)、池州建德縣(今浙江建德縣)儒學教諭,台州路(今浙江臨海)、衢州路(今浙江衢州)儒學教授,集慶路(今江蘇江寧)江東書院山長。生徒甚衆,學宗朱熹。他作此書目,是依朱熹“讀書明理”思想,糾正當時讀書人“曾未讀書明理,遽使之學文”、“失序無本,欲速不達”缺點,認爲注重教學程序,才能“使理學與舉業畢貫於一”書首錄朱熹等所訂學規作爲綱領。全書共三卷。第一卷依朱熹讀書法,規定讀經程序: 8歲入學之前,讀程逢原增廣《性理字訓》; 8歲入學之後,讀朱熹《小學》,次讀《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孝經》,再讀《易》、《書》、《詩》、《儀禮》、《禮記》、《周禮》及《春秋》並三傳;15歲後再“以朱子法讀四書注”,並抄讀以上經書 第二卷規定在讀經基礎上學史學文程序:先看《通鑑》,讀韓愈文章,讀《楚辭》;之後“以二三年之工專力學文,既有學識,又知文體,何文不可作”,練習“科舉文字”,準備應試。二卷末附五種表格,註明每日功課綱要。第三卷錄王柏輯《正始之音》,以明辨音義之方法;最後闡明朱子讀書法六條:循序漸進 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着緊用力、居敬持志。當時國子監曾將此書頒行郡邑學校,明代諸儒讀書亦奉爲準繩,清代陸隴其曾刊刻此書以資流傳。此書可說是中國古代家塾一個詳細讀經學文教學計劃。它注意教學程序,重視基本功訓練,強調經常複習和考查,這對當時及後代家塾教學有一定影響。

文言文作文 篇9

俺,一小學六年級帥哥。

週末小學放假,高中不放,俺光榮地被老陳押到高一3班的後門口搬了個凳子坐下,當了一回編外的高中生,老陳還塞給我一本高一的語文教材。

聽的是文言文《燭之武退秦師》。

我的天,就我這爛水平,咋能聽得懂如此艱深的東西呢?

想逃,老陳的眼光卻像一把刀,刺得我只好乖乖坐着。

硬着頭皮聽吧!

看着高一3班的`哥哥姐姐跟着老陳的節奏,有時朗讀,有時思考,搶答時爭先恐後,有的座位在後面的同學還把凳子搬到講桌旁邊,

想要聽得更清楚,我就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學習勁頭了。在我看來那麼難的東西,他們竟然說得頭頭是道。

哎,服輸吧!

可好勝的我卻不願服輸。哼,他們能聽懂,我也要聽懂!

於是我也跟着大家的節奏讀課文:“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漸漸地,我也讀出味道來了。原來這篇文言文講的是秦國和晉國要去攻打鄭國,鄭國派臣子燭之武憑三寸不爛之舌讓強大的秦國撤軍了。

嘿!我也能讀懂了!

所以在後來老陳點我回答問題的時候,我能很準確地答出來!

這時我再看講臺上流光溢彩的老陳,發覺她可愛無比,完全沒有了單獨對我時的那種“冷酷無情”了!

最後,我透露一個祕密:老陳和我關係不一般,因爲我平時喊她“老媽”!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