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高三語文文言文閱讀複習教案

高三語文文言文閱讀複習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教學目標

高三語文文言文閱讀複習教案

1、準確篩選文本有效信息

2、學會知識遷移,提高應試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信息篩選和準確歸納

教學方法:講練結合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考綱分析

“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次爲C級。文章是信息的載體,離開對信息的關注,讀懂字義、詞義和句子意思就毫無意義。“篩選”就是通過淘汰的方法挑選,它要求能夠識別和區分不同信息。本考點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能夠從全文的角度對有關信息材料進行辨別、篩選並提取組合,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和歸類,從而體現出對文章的理解程度。

二、命題落點

“篩選文中的信息”,高考設題要求學生根據題目的指令,篩選符合指令的 信息。對信息的篩選的考查,最常見的方式是挑選若干文句分別編爲四組,要求考生找出全都說明某個問題的一組。

三、篩選信息的解題步驟

1.閱讀,就是要對給定的材料進行整體閱讀,初步瞭解文章的內容與層次。重視對全文通讀,明確基本信息。記敘性的文字要理清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的前因後果;議論性的文字要理清論點、論據及論證方法等。對於一篇文言文,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讀懂,可在運用“跳讀”法時,捕捉文中重要的信息材料。這些重要的信息,有時是有一定標誌的,如全文的中心句、段落的起始句、段末的總結句、作者評論性的文字等。

2.查找,就是要依據題幹要求,判明信息的指向,帶着問題,去理解、辨析。

3.辨別,就是要辨明信息的邊界。 信息的邊界規定了信息的外延。

4.判斷,就是判斷正誤,選出準確的答案。命題者在設置題目時 ,往往用“張冠李戴”“顛倒因果”“無中生有”等辦法迷惑人,解題時要認真分析辨別。

四、閱讀史傳類文字,在篩選信息的時候,應理清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1.人物。既是傳記文章,必有人物,所記誰人?哪一個朝代?還涉及多少人?

2.職官。史書中的人物,多是官員,所任何職?朝中官還是地方官?幾度升黜?

3.事件。傳記文章,肯定是記載傳中人的若干事蹟,或孝義,或勤學,或清廉,或愛民,或抗上等,邊看邊要弄清楚,文中寫了什麼事,寫了多少件事。

4.品格。高考所選的紀傳文,傳主都是正派人物,而要求“篩選”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們表現出來的良好品格,因此,閱讀時,這方面應特別注意。

五、典例精析

例一、(09江蘇) 書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嘗爲前明總兵官。任俠輕財,士大夫皆稱之。順治二年,先是有巡撫田仰者,素習通明之爲人,加禮遇焉;至是見明將亡,遂屬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會清軍渡淮,購仰妻子急,蹤跡至通明家。是時通明杜門久矣。捕者圍其居,通明走入寢門,飲酒數鬥,裂束帛縛其愛妾,負之背,牽騎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輩亦知沈將軍耶!”遂注矢擬捕者,皆逡巡引卻。通明疾馳,與愛妾俱得脫。賃居蘇州,變姓名,賣卜以自活。未幾愛妾死,意不自聊,祝髮爲浮屠。已,復棄浮屠服,北訪故人於鄧州。 通明故魁壘丈夫也,美鬚髯,以飲酒自豪。每醉輒歌呼鄧州市上,一市皆以爲狂。彭公子籛,其州人也,素有 聲望於江淮間,方罷巡撫家居,獨聞而異之。偵得通明所在,徒步往與之語,通明默不應。已詢知爲彭巡撫,乃大喜吐實。公捉其手曰:“君狀貌稍畀,必將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爲魯朱家耶?”引與俱歸,日夜與通明縱酒甚歡。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聞,嘗與賊戰,賊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創,往逐射者,競殺其人而還,一軍皆壯之。今且年八十餘,膂力稍衰矣,飲酒猶不減少時,任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戰爭之際,四方奇才輩出,如通明之屬,率倜儻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習聞也。其他流落湮沒,爲餘所不及聞而不得載筆以紀者,又不知幾何人。然而卒無補於明之亡也,何與?當此之時,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盡。至於廟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懷祿耽寵之流。當其有事,不獨掣若人之肘也,必從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僨決潰裂,束手無策,則概誣天下以乏才。嗚呼 !其真乏才也耶?

⒍下列句子中,表現沈通明“有情”“有義”的一組是( )(3分)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②裂束帛縛其愛妾,負之背

③若輩亦知沈將軍耶 ④意不自聊,祝髮爲浮屠

⑤每醉輒歌呼鄧州市上 ⑥已詢知爲彭巡撫,乃大喜吐實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參考答案】A 考查重點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體內容,判斷信息所屬的性質,根據要求提取相關信息。【解析】抓住表現沈通明“有情”“有義”即可。

六、常見誤區

1、篩選信息不注意篩選的依據。

2、篩選信息不注意語境。

3、篩選信息不注意所給信息本身的語義。

七、高考文言文閱讀信息篩選題六大最易失誤點

信息篩選題是近年來高考文言文閱讀測試中的一類常見試題,一般採用選擇題題型。命題者從原文中摘取若干句子編組,要求考生按照題幹要求作出選擇,題幹一般是“以下句子分別編爲四組,全都表現某人……的一組是”。解答此類試題的基本思路是:對試題提供的所有句子逐句進行分析,篩選出符合題幹要求的句子(或是確認不符合題幹要求的句子);然後再考察各組句子,看組內各句是否全部符合題幹要求,進而篩選出符合題幹要求的那一組。這樣看來,探究命題人設置干擾的方法,無疑是我們破解信息篩選題的一條捷徑。歸納起來,命題人設置干擾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六種 :

1、對象錯位

近年來高考文言文閱讀試題的選文多爲人物傳記類文段,這類選文往往涉及到多個人物、多件事情;因而命題人在設計干擾項時,就時常採取“張冠李戴”的方法,即把乙人物所做之事“嫁接”到題幹指定的甲人物身上,從而造成了表現對象的錯位。

2、方法錯位

人物傳記類文段刻畫人物的方式有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作者評述,它們可以是正面描寫(直接描寫),也可以是側面描寫(間接描寫)。命題人有時便把雖能表現人物某種品質,但刻畫方式不符合題幹要求的文句混編到選項之中。如果考生對題幹要求不仔細推敲,一瞥而過,就極易受其誤導。

3、概念錯位

題幹對人物的某種品質或才智的說法,有時是明晰的,無需多費周折;但有時卻是隱含的,這就需要考生悉心揣摩。命題人有時便利用考生對題幹某些說法內涵把握不清的認知缺陷,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例句混雜其中。

4、主旨錯位

近年來傳記類文段在選料時始終貫穿着這樣一條內在的紅線,那就是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與“以德治國”的'時代主旋律相合。而傳統美德的內涵是博大精深的,選文中主人公優秀的思想品德往往也呈現出 多面性。“美德是個筐,事事往裏裝”,命題人看準了這一點,往往在“某一種”傳統美德的“點”上命題,製造出“主旨錯位”的誤區。

5、事件錯位

人物傳記類文章講究表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要準確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就必須悉心揣摩語境,洞察人物言行舉止背後的“隱情”,千萬不能脫離語境,就事論事,否則,極易落入命題人設計的陷阱。

6、關係錯位

在敘事類選文中,事件的進程有起因、經過和結果, 三者之間既有邏輯上的內在聯繫,也有時序上的階

段界限。而命題人有時會將“前一階段”的事件混雜到“後一階段”的事件之中,或將“後一階段”的事件混雜到“前一階段”的事件之中,從而使事件的進程發生混亂,以此來干擾考生的答題思維。

以上對命題人設計答題陷阱方法的探究,旨在“知彼”,它對增強我們準確識別錯例的能力,提高解答信息篩選題的準確率應該是大有裨益的

也可結合《優化設計》P193頁第二部分:解答試題法:“題文對應,由文及題”中的具體內容。

八、鞏固練習

09北京

(1)叔孫通者,薛人也。及項梁之薛,叔孫通從之。敗於定陶,從懷王。懷王爲義帝,叔孫通留事項王。漢二年,漢王從五諸侯入彭城,叔孫通降漢王。漢王敗而西,因竟從漢。

(2) 漢五年,已並天下,諸候共尊漢王爲皇帝於定陶。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爲簡易。羣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患之。叔孫通知上益厭之也,說上曰:“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臣願徵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高帝曰:“得無難乎?”叔孫通曰:“臣願頗採古禮與秦儀雜就之。”上曰:“可試爲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爲之。”

(3)於是叔孫通使徵魯諸生。魯有兩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吾不忍爲公所爲。公所爲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無污我!”叔孫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

(4)遂與所徵三十人西,及上左右爲學者與其弟子百餘人習之月餘,叔孫通曰:“上可試觀。”上既觀,使行禮,曰:“吾能爲此。”乃令羣臣習肄①。漢七年,長樂宮成,諸侯羣臣皆朝。儀:先平明,謁者治禮,引以次入殿門。廷中陳車騎步卒衛宮,設兵張旗志。傳言“趨”。殿下郎中夾陛,陛數百人。功臣列侯諸將軍軍吏以次陳西方,東鄉;文官丞相以下陳東方,西鄉。大行設九賓,臚傳。

(5)於是皇帝輦出房,百官執職傳警。引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賀。自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肅敬。至禮畢,復置法酒。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壽。觴九行,謁者②言“罷酒”。御史執法,舉不如儀者,輒引去。竟朝置酒,無敢喧譁失禮 者。於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爲皇帝之貴也。”乃拜叔孫通爲太常,賜金五百斤。叔孫通出,皆以五百斤賜諸生。諸生乃皆喜曰:“叔孫生誠聖人也,知當世之要務。”(取材於《史記·叔孫通傳》)

①肄:學習、練習 ②謁者:官名,掌接待賓客及贊禮。

9.下列語句編爲四組,全部表現叔孫通有眼光、識時 務的一組是

①漢王敗而西,因竟從漢

②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爲簡易

③夫儒 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

⑤御史執法,舉不如儀者,輒引去

⑥叔孫生誠聖人也,知當世之要務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答案】B【解析】②寫的是高帝的做法,據此可排除A、C兩項;⑤寫的是叔孫通幫助恢復古禮後的效果,不能說明其“識時務,有眼光”,據此可排除D項。【思路分析】考生一定要有原文意識,找到備選項在原文的所在,據上下文讀懂大意,再據題幹進行篩查。

09廣東

李迪字復古,其先趙郡人。曾祖避五代亂,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嘗攜其所爲文見柳開,開奇之,曰:“公輔才也。”舉進士第一,擢知制誥。真宗幸毫,爲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羣剽城邑,發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罷所發兵,陰聽察知賊區處,部勒曉銳士,擒賊,斬以徇。

嘗歸沐,忽傳詔對內東門,出三司使馬元方所上歲出入材用數以示迪。時頻歲蝗旱,問何以濟,迪請發內藏庫以佐國用,則賦斂寬,民不勞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當出金帛數百萬借三司。”迪曰:“天子於財無內外,願下詔賜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悅。學科網

初,上將立章獻後,迪屢上疏諫,以章獻起於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獻深銜之。天禧中 ,拜給事中。 周懷政之誅,帝怒甚,欲責及太子,羣臣莫敢言。迪從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爲此計。”上大寤,由是獨誅懷政。

仁宗即位,章獻太后預政,貶寇準雷州,以迪朋黨傅會,貶衡州。丁謂使人迫之,謂敗,知河南府。來朝京師,時太后垂簾,語迪曰:“卿向不欲吾預國事,殆過矣。今日吾保養天子至此,卿以爲何如?”迪對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見天子明聖,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於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縣因祠嶽爲上祈年,仁宗語輔臣曰:“祈 禱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將或爲他名以避兵,迪願守邊,詔不許,然甚壯其意。

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纔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於斯見之。

(選自《宋史·李迪傳》,有刪改)

⒎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現李迪“膽量非凡”的一組是( )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驍銳士,擒賊,斬以徇

③上將立章獻後,迪屢上疏諫 ④以迪朋黨傅會,貶衡州

⑤迪欲行縣因祠嶽爲上祈年 ⑥守將或爲他名以避兵,迪願守邊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參考答案】C在解答時,先要準確理解題乾的要求,圍繞“膽量非凡”加以篩選,再推敲各選項文句所表達的內容是否與題幹要求對應。可先找出不能表現李迪“膽量非凡”的句子,再用排除法,如本題中①④⑤並非直接體現誠信,由此可排除ABD選項。

【解析】①說的是李迪有才情, ④、⑤與“膽量非凡”無關,刪除BD選項,答案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