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高中語文文言文詞類活用講解

高中語文文言文詞類活用講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詞類活用是指甲類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具備了乙類詞的語法特徵,並進而產生出某一新的意義這樣一類語法現象。根據考綱要求,我們重點分析以下六種情況:

高中語文文言文詞類活用講解

一、動詞、形容詞、名詞用作使動

用作使動的動詞,對賓語含有“使它怎樣”或“使它成爲什麼”的意味,“使動”必須使賓語所代表的事物發生變化。

1.動詞的使動用法

在古代漢語裏,動詞的使動用法一般只限於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用於使動時,後面就帶有賓語。例如:

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使之歸。“歸”,動詞的使動用法。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蘇軾《石鐘山記》)

——不能使(之)鳴。“鳴”,動詞的使動用法。

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是使賓語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例如:

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人?(zhuó)而小之,則王怒。(《孟子?梁惠王下》)

——匠人斫削,把它弄小,國王惱火。“小之”是“使它小”的意思。

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之,昂其值,居爲奇貨。(蒲松齡《促織》)

——“昂其值”是“使其值昂(擡高)”的意思。

3.名詞的使動用法

令尹南轅反旆。(《左傳?宣公十二年》)

——“南轅”是“使車轅向南”的意思。

以膏澤斯民。(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膏澤”,名詞,恩德,帶賓語,作動詞,爲“使……得到好處”的意思。

二、形容詞、名詞用作意動

意動就是形容詞、名詞帶賓語,主觀上對賓語含有“感到它怎樣”或“把它看作什麼”的意味。

1.形容詞用作意動

例如: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上》)

——“小魯”,感到魯國很小;“小天下”,感到天下很小。

2.名詞用作意動

例如:友風而子雨。(《荀子?賦》)

——“友風”,以風爲友;“子雨”,以雨爲子。

 三、名詞用作一般動詞

名詞活用爲動詞有以下幾種情況:

1.名詞帶賓語

例如:籍吏民,封府庫。(司馬遷《鴻門宴》)

——“籍吏民”即登記百姓戶口。

2.能願動詞+名詞

例如:沛公欲王關中。(司馬遷《鴻門宴》)

——“王”前帶能願動詞“欲”。“王”譯爲稱王。讀wàng。

3.名詞帶補語

例如:沛公軍霸上。(司馬遷《鴻門宴》)

——“軍”帶補語“霸上”,用作動詞,駐軍。

4.“所”+名詞

例如:昔先皇頒僧保所貨西洋珠於侍臣。(《記王忠肅公翱事》)

——特殊的指示代詞“所”的後面一般只粘附動詞或動賓詞組,名詞“貨”粘附在“所”的後面,用作動詞,作“購買”講。

5.副詞作狀語+名詞

例如:恐託付不效。(諸葛亮《出師表》)

——名詞“效”受否定副詞“不”的修飾,作“奏效,有效果”講。

6.名詞作句中的謂語

例如:或師焉,或不焉。(韓愈《師說》)

——名詞“師”充當“或”的`謂語,作“從師”講。

7.名詞+“者”

例如: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特殊的指示代詞“者”的前面一般只粘附動詞或動賓詞組,名詞“名”粘附在“者”的前面,作“指名,識其本名,說明白”的意思講。

8.名詞+“之”

例如: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代詞“之”一般不受名詞修飾。“名”用在代詞“之”前,作“命名”講。

9.名詞+名詞

例如: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爲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兩個名詞“事”連用,不存在並列、同位和修飾關係。不帶計量意義時,第一個名詞活用爲動詞,事(第一個)作“做,從事”講。

10.在複句中充當一個敘述性狀語分句,名詞活用爲動詞。

例如:權,然後知輕重。(《孟子?梁惠王上》)

——“權”,在此句中作動詞“稱量”講。

四、名詞用作狀語

有以下作用:

1.表示比喻

例如: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司馬遷《陳涉世家》)

——“狐鳴”,像狐狸那樣叫,“狐”名詞作狀語。

2.表示對待人的態度

例如:君爲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司馬遷《鴻門宴》)

——“兄事之”,像兄長一樣對待他。名詞“兄”用作動詞“事”的狀語。

3.表示動作、行爲的方向

例如: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

——“東南”,向東南,方位名詞作狀語,表示“飛”的方向。

4.表示動作行爲所用的工具

例如:手巾掩口啼。(《孔雀東南飛》)

——“手巾”,用手巾,作“掩”的狀語。

5.表明時間、動作的連續性

例如: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孔雀東南飛》)

——“日”,一天天地,充當“勝貴”的狀語。

6.表示動作行爲使用的方法

例如: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諸葛亮《出師表》)

——“躬”,親身,作“耕”的狀語。

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鄒忌諷齊王納諫》)

——“面”,當面,是“刺”的方式,作“刺”的狀語。

7.表示處所

例如:不得已,變姓名,詭蹤跡,草行露宿,日與北騎相出沒於長淮間。(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草行露宿”,在草地上行,在露天裏宿。名詞“草”“露”分別作“行”“宿”的狀語。

8.表示動作行爲的狀態

例如:從流石蛇行而上。(《遊黃山記》)

——“蛇”,像蛇一樣。名詞“蛇”作“行”的狀語。

 五、形容詞活用爲名詞——作主語或賓語

特徵:形容詞的主要功能是作謂語、定語;如果一個形容詞作了主語或賓語,這個形容詞就可能活用爲名詞了。

例如: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衆。(賈誼《過秦論》)

——“賢”本是形容詞“德才優秀”的意思,這裏指“賢士、賢人”,用作名詞。

(2)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爲王。”(司馬遷《陳涉世家》)

——“堅、銳”本是形容詞“堅硬、銳利”的意思,這裏指“堅固的盔甲、銳利的武器”,用作名詞。

(3)侍中侍郎郭攸之、費掉、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諸葛亮《出師表》)

——“良實”本是形容詞“善良誠實”的意思,這裏指“善良誠實的人”,用作名詞。

六、形容詞活用爲一般動詞——後帶賓語

形容詞是不帶賓語的,如果帶了賓語,而又沒有使動、意動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動詞。

(1)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司馬遷《鴻門宴》)

——“善”原本是形容詞“好”的意思,在這裏是“親善,交好”的意思。

(2)卒使上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司馬遷《屈原列傳》)

——“短”原本是形容詞,在這裏是“說別人的短處、壞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