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唐詩三百首 > 春江花月夜譯文與解讀

春江花月夜譯文與解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9W 次

王闓運曰: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爲大家。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關於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希望大家喜歡!

春江花月夜譯文與解讀

春江花月夜

朝代:唐代

作者:張若虛

原文: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譯文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涌出來。

月光照耀着春江,隨着波浪閃耀千萬裏,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着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邊上什麼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麼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着流水。

遊子像一片白雲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哪家的遊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麼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着離人的梳妝檯。

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這時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此二句寫月光之清澈無邊,也暗含魚雁不能傳信之意。)

昨天夜裏夢見花落閒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着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裏,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有幾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盪着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註釋

(1)灩(yàn)灩:波光盪漾的樣子。

(2)芳甸(diàn):芳草豐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瑩潔白。

(4)流霜:飛霜,古人以爲霜和雪一樣,是從空中落下來的,所以叫流霜。在這裏比喻月光皎潔,月色朦朧、流蕩,所以不覺得有霜霰飛揚。

(5)汀(tīng):沙灘。

(6)纖塵:微細的灰塵。

(7)月輪:指月亮,因爲月圓時像車輪,所以稱爲月輪。

(8)窮已:窮盡。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種版本爲“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但見:只見、僅見。

(11)悠悠:渺茫、深遠。

(12)青楓浦上:青楓浦 地名 今湖南瀏陽縣境內有青楓浦。這裏泛指遊子所在的地方。

暗用《楚辭 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浦上:水邊。《九歌 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因而此句隱含離別之意。

(13)扁舟子:飄蕩江湖的遊子。扁舟,小舟。

(14)明月樓:月夜下的閨樓。這裏指閨中思婦。曹植《七哀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

(15)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閨樓,徘徊不去,令人不勝其相思之苦。

(16)離人:此處指思婦。

(17)妝鏡臺:梳妝檯。

(18)玉戶:形容樓閣華麗,以玉石鑲嵌。

(19)搗衣砧(zhēn ):搗衣石、捶布石。

(20)相聞:互通音信。

(21)逐:追隨。

(22)月華:月光。

(23)文:同“紋”。

(24)閒潭:幽靜的水潭。

(25)復西斜:此中“斜”應爲押韻讀作“xiá”(洛陽方言是當時的標準國語,斜在洛陽方言中就讀作xiá)。

(26)瀟湘:湘江與瀟水。

(27)碣(jié)石、瀟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遙遠,相聚無望。

(28)無限路:極言離人相距之遠。

(29)乘月:趁着月光。

(30)搖情:激盪情思,猶言牽情。

解讀

詩從被寫出來的那刻起,沉澱的就是其本身寫者的心情。後人,縱使有多高深的造詣或者怎樣的心情的歷史性重疊,都沒有辦法真正的解釋。所以,現在我寫這篇文,充其量就是挖掘一點我自己情緒的斷章,湊不上什麼賞析。——題記

春江花月夜的詩評氾濫,網上什麼版本的都有,若是此時我再濃墨於其字詞運用的引經據典,大概就逃不出撿人剩下的落魄甚至會遭蒙抄襲的嫌疑。所以作罷,寫寫我的理解就夠了,所謂託物言志或者抑揚頓挫之類的文字遊戲還是留給有水平的大家去做吧。

春江花月夜的長度還算適中,可是爲了把自己融入進裏,也着實花了我不少功夫。閱詩,最忌諱的就是讀,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進而不同的語調流轉,都有極大的可能讓詩原本的意境面目全非。人和人之間,不是這麼容易便能駕馭了彼此的心情。所以我選擇抄寫,整整一上午高山流水地沉浮在字裏行間,感情毫無預兆地就漫溢了出來。

張若虛連字號都不爲人詳,滄海一粟地茫然在唐朝燦如繁星詩人堆裏,卻僅憑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爲大家”。春江花月夜歸於樂府,帶有樂府詩一貫的情愫,縷縷歌章唱的都是詩人曲婉的離愁,通篇白話文一般的淺顯,不需要任何的註解,一個離人立於江岸的形象便躍然印入眼簾。我看見他揹着雙手,傲然地仰頭望向無垠的汪汪白水,讚歎自然的浩淼盪漾,心意空洞眼神蒼白如晝,流露出了怎樣的一種哀愁。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他站在遼闊到分不清哪裏是海岸線的水邊,在薰風裏望見明月悽楚地隨潮涌翻滾而來,好像聽不見浪濤的呱噪和海鳥的悲鳴,行雲流水地營造了他自己不被打擾的安靜和美景。是了,春江某種程度上成了他情愫的歸宿,寄託了他的情成就了他的.美,順便再給我們精彩回放了那晚的夜色妖嬈。月色美,在詩人的鄉思離愁裏,卻如蚌體內的珍珠,是悽苦的延伸和凝固。詩人看“灩灩隨波千萬裏”,月影倒映,水波漣漪,卻突然感到了心理不平衡:爲什麼月籠春江千萬裏,我卻望穿了秋水也望不見家舍屋頂的裊裊炊煙!就連江邊的芳甸也因爲有江流不息的陪伴,惹人妒忌。

或者他突然發現月亮其實和自己一樣孤獨。明月愛慕着春江,卻苦於時空蹁躚,一天一地,惟能只知晝夜不知歲月地映照着白水,不離不棄。就如詩人自己一樣,望這長水,只期盼能望見家中玉簾後的牽掛。

又有“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無奈人與天的絕對力量懸殊,明月一歲一千年,看盡人情的薄涼錦暖,世人卻伴月初生,望月臨終,至死了也看不透自然的玄妙。可他又說“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類啊,年華如水去而不返卻繁衍生息綿延久長,看着江月,總該有看盡的一天。詩人天真的自我安慰,“哀而不傷”,與李白的《把酒問月》大有異曲同工之妙: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詩人舉目而眺,“有乘扁舟爲客者,有登樓而傷別者”,更有自己不可盡言的思念。他似乎還看見了家中“妝鏡臺”前的同樣思念他的女子,輾轉反側,苦於月色的柔情更添了她的愁思。那多情的女子,多想隨明月光華一起,“逐月華流照君”,瞬思閒就能流轉到意中人的身側。可惜“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望長空:鴻雁遠飛,飛不出月的光影,飛也徒勞;看江面,魚躍深水,只激起陣陣波紋,躍也無功。“;尺素在魚腸,存心憑雁足”,向以傳信爲長的魚雁,如今也無法傳遞思念。

對於“水成文”,其實我還有別的理解。詩人的思念,望穿了秋水,也望成了幻覺,他好像看到了魚躍激起的水紋裏有遠方傳來的書字,一篇思愁蔓延水面,情深亦如水。

全詩到這裏,我的激情大約也到了個終點。近乎審美疲勞,後面的內容,已經不足以翻起我的思緒。

月復西斜,海霧徒生,瀟湘碣石,江樹搖情。就以這個“搖”字作爲最後的看點,“月華搖晃,樹影婆娑,人心起伏,月搖,樹搖,人心亦在搖”。詩人在江邊站至夜深,江風驟起,他看岸上的樹舞起,好像是在代替誰迴應着他的思念,也好像是因爲樹枝沉甸甸地掛滿了他的思念,於是他情不自覺地心中悸動起來,再也平靜不下來。只好就此收了筆。

創作背景

作者:佚名

《春江花月夜》爲樂府吳聲歌曲名,相傳爲南朝陳後主所作,原詞已不傳,《舊唐書·音樂志二》雲:“《春江花月夜》、《玉樹後庭花》、《堂堂》,並陳後主作。叔寶常與宮中女學士及朝臣相和爲詩,太樂令何胥又善於文詠,採其尤豔麗者以爲此曲。”

後來隋煬帝又曾做過此曲。《樂府詩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煬帝的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