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唐代詩詞 > 走進唐詩作文

走進唐詩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5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走進唐詩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走進唐詩作文

走進唐詩作文1

走進宋詞,我誦讀着優雅的婉約詞,我欣賞着自然的田園詞,感悟着熱血沸騰的豪放詞。走進宋詞,我走進那充滿詩情畫意的宋詞世界。

走進宋詞,我吟誦着風格婉約、綺麗優美的婉約派宋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我彷彿看到了詞人晏殊在暮春時節重遊故地,感嘆着春天的逝去,誘人的離開,物是人非背後流露出作者的傷感,但看到幾隻曾見過的燕子成羣的飛了回來,感悟到自然正常的交替規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眼前又浮現出女詞人李清照和侍女間的問答場面。詞人對侍女的回答並不滿意,她知道一夜狂風之後,海棠花而定然會綠葉茂盛紅花凋零,這是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在優美清瀝的詞句中。有加有幾分憐惜之情。走進宋詞,在婉約詞中品味文人的摯情。

走進宋詞,我暢遊於中國的山水田園當中,感受着田園山水派的自然。“水是眼波橫,山是眉眼聚。”詞人王觀多麼會描繪自然啊!閉上眼睛,我看到了浙東的青山綠水,紅花翠岸,一派春日的.美好景象。“羣芳過後西湖好,狼藉殘江,飛絮濛濛,垂柳欄杆盡日風。”暮春本該傷感淒涼,但在詞人歐陽修的筆下,暮春的西湖更顯美好。殘江、柳絮、垂柳,每一個異鄉都是別緻雅韻,此時的西湖定是一個輕靈歡樂的異境。走進宋詞,我在山水田園詩中感受自然的美。

走進宋詞,我聆聽着豪放灑脫的豪放派佳句。“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我讀到了詞人蘇軾威武豪邁的氣概,讀到了氣勢宏大的狩獵場面,我更讀到了詞人的豪情壯志、愛國情懷。這是一好男兒的錚錚烈骨,這是一位大才子的鐵血丹心,這更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魂。“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辛棄疾的愛國情懷在此詞中表露出來。雖然寫此闕詞時,詞人已是年逾花甲,但他任懷一顆愛國之心,願能爲國討敵,北伐女真,做一回老將連破。“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一讀到此詞,不禁熱血沸騰。岳飛的這首詞,氣壯山河,激勵人心。在這首愛國詞中,我看到了嶽將軍精忠報國,爲國殺敵的場面,我聽到了詞人爲了民族振興發出的仰天長嘆,我感到作爲一箇中國人的自豪。走進宋詞,我浸潤在濃濃的愛國豪情之中。

宋詞是一扇門,走進這扇門,我走進了一個屬於每一個詞人的宋詞天地。走進宋詞,我感悟到了宋詞的情,宋詞的愛,宋詞的美;走進宋詞,我發現了詞人的憂傷,無奈,欣喜;走進宋詞,我擁有了一顆文人的心,愛國的心,自然的心;走進宋詞,讓我進入了中華民族的結晶中,去探索中華的魂。

走進唐詩作文2

念像一縷清風纏繞在漁人碼頭,思念像一方凌霜凍結在月臺闌干,思念像一曲羌笛關山月迴響在荒蕪沙漠。思念就是一種難以釋懷、難以割捨的情懷。

——題記

離別的碼頭

清晨的薄霧像一層紗矇住了碼頭,楊柳如絲隨風飄斷,江水如紋驚起層層漣漪。泊好船的船家吆喝着岸上的客人,王右丞的依依不捨唯有化作一園春色祝福漸漸遠去的友人。“唯有相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這是何等的惆悵!悠悠江水,縷縷清風,一道道思念也像波瀾不驚的漣漪在水中迴盪、纏綿。

“移船泊江渚,日暮客愁新。”相似的碼頭,卻是截然不同的時節。夕陽沉澱出一層微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唯有一葉扁舟與君相伴。詩人遠眺若隱若現的天邊,羈旅的惆悵,故鄉的思念油然而生。楓葉飄落,落葉歸根,而詩人只能寄於相思。“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漸漸月色親近,諸多的糾結纔得到些許慰藉。

相思的橫欄

八月既望,寂靜寧人,幽暗的天際又掛起一輪孤月。入夜漸深,牀上的兒女早已進入夢鄉,思婦孤身憑欄遠望。夜深天寒,女人發上玉釵和纖細的小手漸漸冰涼,這樣的苦愁又有幾人知曉呢?然而遠方的夫君也未能入眠。“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夫婦心有靈犀的相思不約而同地化爲淚珠,一點一滴墜落在橫欄上。

卸下行囊,太白攜一壺烈酒,面臨凜冽的寒風,在橫欄前癡狂地灌醉。多年的羈旅,多年的風霜斷斷續續地在腦海中掃過。不知此時從揚來一曲《折楊柳》,詩仙隨着笛聲倚在橫欄,在如此月夜,如此笛聲中又怎麼不令他發出“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的無限惆悵呢?

思念的羌笛

北風凜冽,深秋的黃昏蒼涼、肅殺。一名士兵獨戍樓臺,燒着乾枯的枝條,雙手搓着暖意。回望背後,軍營中煙火嫋嫋,熱氣騰騰,戰士們圍成一團吃着熱乎乎的湯水。樓臺上的那名戍卒不禁拾起羌笛吹起《關山月》,千絲萬縷的思念在荒漠中飄揚。“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這正是那名戍卒的心聲,也是千千萬萬士兵的吶喊。

僅僅是八月,塞外就飄落紛紛大雪,北風將一本貧瘠的`黃土地肆虐地不堪一擊。帳篷中將軍的角弓冰凍地難以張開,銀亮的盔甲結了層白霜。主帥營中爲來行的武判官餞行,不知是誰,不知何處揚起《關山月》。笛聲悠揚,撩動起來戰士們的熱淚,眼眶的淚化作思念,手中的熱酒變作久久不歸的傷痛。“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再美的梨樹花開都不抑制不住羌笛的催人淚下,壓抑不住那份思念親人、牽掛家鄉的遊子情懷。

走進唐詩,走進唐詩中的碼頭、橫欄、羌笛、塞外邊關、山水田園……似夢迴唐朝。

走進唐詩作文3

有種詩意叫唐詩,有種詩意叫中國。

我以爲詩意是詩歌的韻律,是詩人寫詩時的滿腔情感,是讀者的同理心,更是一種中華民族傳頌千年代代相傳的文化情懷。

今我以張九齡之詩,解我心中詩意。

何以詩之韻律。亦不是天對地雨對風的朗朗上口,亦不是泛愛衆而親仁的戒律教條。對子有意而無情,經文有理卻無情無意。所謂韻律應是顯中華漢字之美,現華夏之深情。論風流多情最是唐詩,唐人將盛唐的富貴繁華,晚唐的落寞淒涼用婉轉優美亦言簡意賅的詩絲編進唐朝280年的歷史篇章。唐之詩,宋之詞論詩意,應訪問最有話語權的唐朝詩人。

一個富饒的朝代,一個人人都會作詩的大唐,在詩的世界裏又會孕育出多少驚豔的詩人。過剛則易折,張九齡剛正不阿直言敢諫的性格又會激起多少人的傾慕?多少人的排擠?

嬌嬌珍木顛,得無金丸懼。孤雁站在珍木之顛,本應是歡喜之事,詩人卻並沒有對其表示歡喜,而是嚴肅的告誡,究竟是什麼使詩人的心境竟如此悲涼?此詩的最後一句今我遊冥冥,弋者何所慕完美地詮釋了詩人的淒涼:受奸相李林甫的排擠,誹謗,被貶爲荊州長史,這是對一個忠臣的諷刺更是詩人飽受不公後的淡然。心中的憤懣化作首首詩作亦是飛沉理自隔,和所慰吾誠的悲傷,亦是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感嘆。詩人的一思一想一情的感慨都融進了句句詩賦中,真情的融入與思緒的凝聚,朗朗上口的旋律與內心最微弱的牽動,化作所謂唐山韻律,鼓動着中華文明的脈搏。

中華民族歷史五千年,多少人文墨客,多少俠義英雄,揮筆成文,洋洋灑灑寫下萬丈詩篇,有戰國荊軻的風蕭蕭兮易水寒,有漢高祖的大風起兮與飛揚,有鄭燮的任爾東西南北風,更是有毛澤東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幾百年過去,幾千年過去,這些歷史絕唱仍在我們的耳邊迴盪。這是罷黜百家罷黜不掉的情懷,文革革不掉的文化精神。

歷史書寫下的千古絕句爲何至今仍在書籍中游動,爲何在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文明沉淪時,中華文明卻悄然崛起又屹立不倒?因爲中華文明中有爲人民苦難歌唱的詩人,有書寫民衆疾苦的英雄豪傑。科考爲了選拔散落民間而滿身才華之人,門客制度更讓各路英雄有寄居之所。晚唐的消逝隨着杜甫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之聲,中華文明每一個朝代的泯滅都伴隨着百姓忍無可忍的怒吼。沒有人民的文明註定走不到最後,沒有百姓的文明註定不成文明。中華民族五千年絕唱,訴說的是同理心,訴說的是以人爲本的道義。唐有張九齡可以薦佳客,奈何阻重深和杜甫安德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聚歡言之嘆,現有周恩來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平凡之人亦可作不平之事,寒士中榜,高考成名,千古中國總有廣闊的胸懷。同理同心是詩意,更是文明傳承之本。

何以詩意?是同理同心,是包含情感與文化之美的韻律,亦是中華民族難以割捨的家國情懷文化情懷,是這片廣大土地上的黃皮膚的百姓內心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