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唐代詩詞 > 《至滑州隔河望黎陽憶丁三寓》唐詩賞析

《至滑州隔河望黎陽憶丁三寓》唐詩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至滑州隔河望黎陽憶丁三寓》作品介紹

《至滑州隔河望黎陽憶丁三寓》唐詩賞析

《至滑州隔河望黎陽憶丁三寓》的作者是王維,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25卷第24首。此詩描述了作者離開黎陽城到滑州時的所見所感,表達了作者對故人丁三的深切思念與對故地黎陽的深情眷戀。

《至滑州隔河望黎陽憶丁三寓》原文

至滑州隔河望黎陽憶丁三寓⑴

作者:唐·王維

隔河見桑柘,藹藹黎陽川。

望望行漸遠,孤峯沒雲煙⑵。

故人不可見,河水復悠然⑶。

賴有政聲遠,時聞行路傳。

《至滑州隔河望黎陽憶丁三寓》註釋

⑴滑州:今河南滑縣。黎陽:河南浚縣古稱。

⑵孤峯:指大伾山,位於今浚縣城東。

⑶河:指黃河。

《至滑州隔河望黎陽憶丁三寓》創作背景

黎陽古城襟山帶河,西依衛水。浮丘山古柏成蔭,大伾山孤峯突起,蒼翠蔥鬱,黃河水東北奔流。公元726年(唐開元十四年)夏,王維別離濟州前往長安,途徑黎陽,被美如畫廊的黎陽山水所吸引,從而產生了棄官歸隱,擺脫世俗的念頭。在黎陽遊俠一樣轉了幾天,最後選定淇水之濱定居,開始了悠閒、舒心、自然的田園生活。王維得以從官場脫身,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從而獲得了一種平和寧靜的心境。公元729年(開元十七年)秋,王維要離開黎陽趕赴長安,丁三在家中晚宴給王維踐行,王維晚宴贈詩《丁寓田家有贈》。次日,與丁三黎陽渡口話別,王維乘船渡河到達滑州,於是就有了《至滑州隔河望黎陽憶丁三寓》這首詩篇。

《至滑州隔河望黎陽憶丁三寓》賞析

從題意可知,王維到滑州想起了丁三。前一天他在丁三家的晚宴上所作詩《丁寓田家有贈》最後四句說:“道存終不忘,跡異難相遇。此時惜離別,再來芳菲度。”表達了兩人的深情厚誼,也表明了王維對黎陽城的眷戀之情。在黎陽漸行漸遠後,這種情感越來越濃,因此他在《至滑州隔河望黎陽憶丁三寓》中說:隔着黃河遙望對面的黎陽,樹木成林,綠意繁茂。漸漸地走得遠了,黎陽那座孤峯突起的大伾山消失在身後的煙雲霧嵐之中。與對岸黎陽的丁三老友相見不知何日,只有那奔騰的.黃河之水依然如故。黎陽那段半官半隱的田園生活,所給予的評論之聲也已漸遠,也許在以後的人生徵途中偶爾會傳來一些消息。此詩的字裏行間隱藏着王維揮淚依依惜別的身影,難忘兩年來在黎陽民間和睦相處的情景,難忘曾經的悠閒、舒心、自然的田園生活,可惜“望望行漸遠,孤峯沒雲煙。”讀者讀後不難體會到那種牽腸掛肚的不忍離去之意。

《至滑州隔河望黎陽憶丁三寓》作者介紹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mójié),人稱詩佛,名字合之爲維摩詰,維摩詰乃是佛教中一個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薩,意譯以潔淨、沒有染污而著稱的人。可見王維的名字中已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

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他的詩句被蘇軾稱爲“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確實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獨到的造詣。無論是名山大川的壯麗宏偉,或者是邊疆關塞的壯闊荒寒,小橋流水的恬靜,都能準確、精煉地塑造出完美無比的鮮活形象,着墨無多,意境高遠,詩情與畫意完全融合成爲一個整體。

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時期的兩大詩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維、常健、祖詠、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王維和孟浩然,也稱爲“王孟”。

《至滑州隔河望黎陽憶丁三寓》繁體對照

至滑州隔河望黎陽憶丁三寓

作者:唐·王維

隔河見桑柘,藹藹黎陽川。

望望行漸遠,孤峯沒雲煙。

故人不可見,河水複悠然。

賴有政聲遠,時聞行路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