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荷塘風起》課堂教學設計大綱

《荷塘風起》課堂教學設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5W 次

 教學目標

《荷塘風起》課堂教學設計

1 、知識與能力: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積累知識的能力、審美鑑賞能力和探究能力。

2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教師對學生起到組織、引導作用。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師結合學生自身的經歷,引導學生體味、感悟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關注自然、體悟人生。

教學重點

1 、品味精美的語段,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理解文章主旨,引導學生關注自然、體悟人生。

  教學時間

一課

  課前預習

1 、藉助網絡或圖書,蒐集摘錄有關寫荷塘荷花的詩文,並做評點。

2 、認真地閱讀課文,將讀完課文後最初的感受和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記下,課堂解決。

 教學設計

 一、交流預習內容,確定學習目標。

教師導學: 1 、組織學生交流蒐集的詩文。

2 、引導學生交流讀課文的感受和解答疑難問題。

3 、組織學生確定學習目標。

學生活動: 1 、交流蒐集的詩文。

2 、相互交流感受、解答疑難問題。

3 、商討確定學習目標。

(賞析文段、把握感情、理解主旨)

教學設想:在交流中,激發起學生蒐集查找資料的慾望,培養學生積累知識的能力。

(同學已學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周敦頤的《愛蓮說》、季羨林的《清塘荷韻》及楊萬里寫荷的詩等)

 二、賞析精美語段,把握作者感情。

教師導學: 1 、組織學生品讀、賞析、交流自己喜歡的精美文段。

2 、指導學生賞析:

①作者從哪個角度寫的景,立足點在哪?寫出了景物的什麼特點?

②作者用了哪些手法寫出了景物的這些特點,收到什麼效果?

③寫景中蘊涵着作者什麼感情?自己有沒有這種體驗。

(振奮,追求高潔、清澈自由,拋棄塵世的污濁,嚮往大自然)

3 、引導學生理解含蓄的語句,把握作者的情感

在學生鑑賞第三段後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 公事包依舊沉重拉着我的肩膀。然而,我感謝那剎那的一刻,當陽光,荷葉,輕風與人,有那瞬間的多彩的神會 ” 對這句話的理解。引導學生感悟、體驗。

(在那剎那的一刻,忘記了公事纏身,而與陽光、荷葉、輕風融爲一體,得到瞬間的多彩的神會,這瞬間的多彩的神會,是靈魂的過濾,是心靈的淨化,是我擺脫污濁的現實的美好願望和情懷,也是我內心世界與自然外物融合的結果。)

學生活動: 1 、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自主地品讀、欣賞,評點。

2 、四人一組交流、討論、賞析自己喜歡的文段。

3 、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在全班交流,其他同學補充。

(賞析步驟:品讀 ---- 評析 ---- 同學評價 ---- 同學補充 ---- 教師引導 ---- 齊讀)

教學設想 | :學生在賞析交流中,培養其審美能力、觀察能力及寫景狀物的能力

(第 2 段寫荷葉,觀察的角度,近看,正面、比喻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荷葉靜態的美;藉助水珠在荷葉上的流動,側面、比喻、擬人化的手法寫出了動態的美。)

第 3 段寫荷葉,觀察角度,遠看,借陽光,強風的作用,將荷葉寫得有形、有色、有聲,多彩多姿。

第 4 段寫荷花,近看,比喻寫形;利用顏色的變化寫出花的美姿,比喻、擬人的運用。)

(這幾段之所以能把荷葉荷花寫的這樣多彩多姿,主要是因爲作者觀察的細膩,如:寫荷花尖端的紅紫,似乎冒出紅紫的濃煙)

 三、探究問題,深入理解主旨。

教師導學:教師在前面學生賞析的基礎上,提出如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從而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1 、文章結尾寫到荷塘周圍的建築、噪音,作者想告訴你什麼?

(文章的結尾寫到 “ 鋼筋水泥 ” 把荷塘給 “ 鎮壓 ” 住了,大量的水泥把蓮藕給 “ 封殺 ” 了以及噪音碾壓着花葉等,一方面寫出了作者對這種人爲地破壞大自然現象的惋惜、憤慨,無奈的感情,另一方面向人們提出了一個 “ 人與自然 ” 和諧的這麼一個話題,讓人們關注自然。)

2 、文章結尾還寫到一個兒童作畫的情節這又起到什麼作用?

(文章寫到兒童在畫畫競 “ 耳聾於外來的噪音 ” ,可見他已經沉浸在荷的世界裏去了,並沒有被外界的噪音所幹擾,他是出污泥而不染,濁中見高潔的荷的化身,是美的使者,也是作者的願望、理想)

學生活動:四人一組探究討論,最後交流討論的結果,相互補充,達成共識。

教學設想:本環節目的讓學生能夠深入地理解探討文章的主旨,要求談的有道理即可。

 四、學生總結本課學習的內容,總結本課的學習方法 , 也可談談學習本課的收穫,給老師的建議。

  五、作業:

佈置學生課下將本課和《荷塘月色》《清塘荷韻》三篇文章優美的片段摘錄下來並背過,比較三篇文章的異同。

  評點:

這是一堂散文閱讀鑑賞課,整個教學鮮明的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教學流程由 “ 交流預習,整體感知 ” 、 “ 精讀賞析,把握情感 ” 、 “ 問題探究,理解主旨 ” 三個板塊組成,由淺入深,思路清晰。教學中,教師通過恰當的'組織、引導,較好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寬鬆、民主、愉悅的氛圍中完成學習目標。學生髮言積極,討論熱烈,他們確實是 “ 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活動 ” 。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對話者之一,又是學生閱讀的組織者、促進者。

總的看來,這是一堂成功的語文教學研討課,教師的教學觀念新穎,語言親和力強,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較好的體現了以人爲本的教學思想,對我們落實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實施新課程改革有比較好的借鑑作用。

  教學後記:

這是我在新課程標準理念指導下上的第一節課,對自己這節課比較滿意。一是這節課我讓學生進行了認真的閱讀,充分的討論,學生能自主的賞析課文,並且分析的深刻、透徹、到位,學生學習很投入。這是我沒想到的。二是學生在課堂上確實在精心的閱讀,認真的討論,大膽的提出疑問,並且能夠互相質疑,他們的積極性真正的給調動了起來,真正是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這又是我沒想到的。三是我在課堂上努力的做到了 “ 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 ” 課後調查學生得知,這樣上課,他們也比較滿意。

至於 “ 教師的主導地位 ” 如何體現?近來我也反思這個問題。就這節課來說,有些段落同學們已挖掘得很透徹了,有的學生已說得很有道理了,有的同學提的問題或鑑賞的詞、句、段落間的結構甚至文章的主旨,比老師鑽研的都深透。 “ 學生在交流中,在爭論中,已經起到了鑑賞的目的,教師再向何處引導?起到個組織者、促進者的作用還不行嗎?況且,學生的回答,就這課來講,老師和學生讚賞都來不及,哪還忍心去指指點點呢?當然,適當的時候該點撥,一定點撥,關鍵抓住時機。

有的老師課下談,你連續讓那麼多同學回答,爲何很少評價?我覺得學生的感受或分析,都是他獨特的閱讀體驗的結果,教師豈能將自己的體驗隨便強加給學生呢,尊重他們該多好呢,況且,學生在相互交流中,自己的感受體驗或分析恰當不恰當會在比較中進行修正。這在我以前的教學中,在學生回答問題時確實不斷地引導、追問迫使學生向縱深去理解,去向老師理解的地方去引導,現在看來這種教法有待進一步探討。

這節課不足之處,我認爲還需加強學生的誦讀。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感情的讀一讀,最後拿出一段時間自由讀、齊讀等,從而進一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文章的主旨。

課後佈置學生進行拓展閱讀,比較閱讀,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有位老師課下這樣說道:我很高興你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我爲學生的思維不再受老師束縛而高興,爲學生能夠大膽地提出自己的問題而高興,爲學生能夠發表自己的觀點而高興,爲學生能在課堂上因觀點不同去爭論而高興。

當然,隨着新課程改革的進行,還有許多問題值得商榷,現在只能摸索着走,在摸索中不斷地改進,不斷地提高。力爭達到 “ 文章由學生自己讀懂,疑問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由學生自己解決,知識由學生自己發現獲取,規律由學生自己概括掌握 ” 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