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古詩故事作文集合5篇

古詩故事作文集合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古詩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爲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故事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故事作文集合5篇

古詩故事作文 篇1

古詩詞,給爲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但是,我小時候對古詩詞不是太感興趣。你可能會問“那你是如何對古詩詞產生興趣的呢?”問得好!那我來跟你說說吧。

小時候,爸爸認爲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經常利用他的休息時間教我學古詩詞。而我也努力地去學。但好景不長,我對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漸漸消退。有一次,爸爸說:“‘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我漫不經心地回答:“不知道。”爸爸解釋:“當你走過重重山巒,曲折的河水,正懷疑前方沒有路時,突然出現了花紅柳綠的小山村。比喻永遠不要放棄,也許你在咬牙堅持下,就能成功。”我恍然大悟:“哦!我明白了,也許我再努力一把,我也會成功!”“不錯。”爸爸笑了笑。

在之後,我和爸爸經常比誰積累的古詩詞量多。有一次我利用剛學不久的古詩《江南春》難倒了爸爸。當時,我高興地手舞足蹈,高聲歡呼:“耶!我贏了!爸爸輸了!”咳咳,我之所以這麼高興,想必你也知道了。以我的古詩詞量,贏爸爸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還有一次,我在背《過故人莊》時,把詩的朝代弄錯了,爸爸開玩笑地說:“嗯?朝代怎麼錯了,你不怕詩人從地裏爬出來找你嗎?”“哈哈哈······”我笑了好一段時間。從那以後我都沒犯這樣的錯誤了。

古詩詞,之所以令我喜歡,是因爲它給了我啓發,給我帶來樂趣。

我愛古詩詞!

古詩故事作文 篇2

以前我對唐詩宋詞的印象並不是很喜愛,甚至有一些嫌惡。因爲我還在幼兒園時,連幾個漢字都不認識呢。詩詞在我腦海之中的印象就是我的媽媽天天逼着我朗讀背誦,我在那時特別討厭。因爲我就是鸚鵡學舌,根本不理解詩人的暗含的心情。特別是在有人的時候,媽媽還讓我給她的一些朋友和親戚背誦聽,媽媽看上去很高興的樣子,我卻痛苦,但是在我媽媽的逼迫下,還是背了幾十首詩詞。由於這種方式不有趣,所以後來差不多都忘記了。

既然我對詩詞的十分討厭,後來是如何喜歡上了呢?有了三件事徹底改變我對詩詞的態度。

今年寒假期間,東方小學佈置了一項背誦詩詞的作業,並且開學後還要考試默寫。我背誦起來很困難,都想放棄了。爸爸正好放假在家,就帶着我一起背誦,並且給我講解每首詩詞的意境。比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首詩的意思,就是當你走過了重重的山巒,曲折的河水,正懷疑前面沒有道路時,突然出現了一個花紅柳綠的小山村。比喻永遠不要放棄,也許你再努力一下就可以成功。我經常在寫作業時還使用這句話激勵自己,千萬不要放棄,在堅持一下,就可以完成作業。爸爸還經常和我比賽背詩詞,他背上一句,我就要背誦下一句。我還自己創作了一首詞。

網絡上的各種資料也幫助我很多。比如《了就讀書》我就感覺非常有趣,因爲他們使用非常幽默的方式介紹詩人的生平,和一些詩詞背後有趣的小故事,每一期最後都選出一首詩人的經典作品進行詳細講解。我非常喜歡這種方式,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我又仔細閱讀了《樂死人的文學史—唐詩》,《樂死人的文學史—宋詞》這兩本書,這本書採用漫畫,超級訪談,各種八卦故事,和我們的以前的圖書有很多不同。正好今年春節期間熱播《中國詩詞大會》,爸爸給我看了幾期,我覺得這個節目非常的'好,它不僅可以給我帶來新的知識,還幫我練習了很多我以前背過的詩詞。我發現,竟然可以回答很多他們的問題。我感覺自己很有信心,將來我也要參加詩詞大會。

開學後,我們班主任張老師,特別舉辦了詩詞演講系列活動。我們班每位同學都在講臺前演講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詞。我特別精心準備了辛棄疾的《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爲了我這個演講,我還特別看了百家講壇《金戈鐵馬辛棄疾》節目。還看了《辛棄疾鐵血傳奇》的電影,通過這些方式,我對辛棄疾有了很深的理解和認識,當我讀到“可憐白髮生!”的時候,我感受了辛棄疾的無奈,他對南宋收復中原的絕望。我們班的其他同學還講解了很多詩人和作品。比如白楚伊講解了岳飛的《滿江紅》,知道了“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警句,何家齊講解李清照的《夏日絕句》,影響特別深刻的是“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的豪邁,韓孟成講解的孟郊《遊子吟》,背誦“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他還落淚了。韓儲赫講解了蘇軾的《水調歌頭》,程石講解的李白的《將進酒》等。通過這些演講我知道了更多的詩人,和詩詞的意境。張老師還把我們的演講視頻放在我們班級的羣裏,對我們每一位同學進行點評和指導,我們全班同學都變得喜歡上了詩詞。

有了這些新穎有趣的讀書方式,使我對唐詩宋詞有了濃厚的興趣。古詩詞不再是枯燥無味的文字。現在我每當讀詩詞時,我感覺詩詞那一份優美。並且我在寫作文時,還會引用很多詩詞。今年我對詩詞的改變,給我很多啓發。不要死讀書,連最基本的含義都不理解的背誦就是死背誦,這是枯燥乏味的。古人說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雖然我們不能有機會去行萬里路,但是我們現代人可以使用多種方式去讀書,去理解書。

古詩故事作文 篇3

品一杯清茶,閱一手詩卷,剪一段月光,賞一代經典。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中,詩人,詞人留給了我們一筆的精神財富。在有深度的文字的薰陶下,似與古人,智者一同講論文義在時圓時缺的月光裏感受古詩文帶來的悲愁憂喜或以酣暢淋漓。與古人共賞大好河山,豈不爲人生之快乎。與古人共勉,豈不爲人生之樂乎。

詩文如海,我是一個在茫茫大海里的舟子,我以書卷爲舟,以勤學爲槳,在這寬闊無際的海洋裏盪漾。詩文就像海水,你若熱愛,狂風暴雨也不過是大海對自己的愛。你若厭煩,一絲波瀾都會讓你覺得猶如驚濤駭浪。熱愛詩文讓我每天享受着。

記得小時候,一回老家就往爺爺的書屋裏跑,爺爺每次都會在哪兒講故事給我聽。每次聽得不過癮,就像自己看,有一天,我看到書櫃上有兩本彩色的書,就和爺爺其他的一些深色的書放在一堆,特顯眼。當時小,拿不到,就用棍子去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纔拿到。聽老師說這兩本書,一本是“弟子規”,一本是“三字經”,於是我每天早晨跑到東大街去問老師,然後回來咿咿呀呀,搖頭晃腦讀上一陣。奶奶見我讀的入迷說“孩子啊,好好讀,長大能成才。”我一下沒回過神來,只得衝着奶奶笑。從此什麼“弟子規,聖人訓,首孝什麼來着”這些伴隨了我的美好的童年歲月,甚至有時睡着了還會念“昔孟母,擇鄰處。”現在大都記不住了。

九歲那年,爺爺去世了,臨終前爺爺說:“孫子,爺爺不能給你講故事了,爺爺困了,想睡會……”我哭着拉着爺爺的.手說:“爺爺,別睡,我給你講故事”可爺爺終究沒有聽完。兩年未回家,回到家時已有十一歲,爺爺的書上落滿了灰塵,我一本一本地擦拭着,看到了爺爺臨終前幾天還沒看完的“宋詞三百首”裏面的“暗香”“疏影”是爺爺最喜歡的“客裏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我還記得爺爺常說“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爺爺讓我認識了古詩文,愛上了古詩文。

如今,電子書籍電子書籍替代了紙質閱讀,真正的國家,甚至民族的古詩文越來越被人們遺忘,人類本應該,纔是一個國家真正代表,古人所留下來的精華被丟棄,我感到一絲憤恨和無能爲力。作爲一箇中國人,首先要有一顆中國心。無論是“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的木蘭還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呂蒙,或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劉禹錫。這些古人留下來這些經典是爲了讓更多人去學習,去傳承。我已經在古詩文的海洋裏遨遊了,你呢?

古詩故事作文 篇4

上幼兒園的時候,跟着老師讀古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古詩在我心中就是好聽的兒歌。

成爲一名小學生,學古詩完全不一樣啦。假日回到故鄉那遙遠的小山村,老家映入眼簾,一首古詩頓時闖入我的腦海:一望二三裏,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我情不自禁地朗誦起來,古詩成了我眼前的一幅畫,描繪着家鄉的美景。詩句像一股清泉,流入我的心田。

從此,古詩融入我的生活。春天,處處聞啼鳥的《春曉》伴我欣賞碧玉妝成一樹高的《詠柳》,撫摸野火燒不盡的小《草》,還要去千里鶯啼綠映紅的.《江南春》置身於多少樓臺煙雨中。冬天,看着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江雪》,和着大雪滿弓刀的《塞下曲》,在牀前明月光下《靜夜思》。聆聽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訴說。跨越時空去和古人《早發白帝城》《登鸛雀樓》,《望廬山瀑布》《夜宿山寺》。猛然驚醒望着媽媽爲全家忙碌的身影,只覺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母愛育我情”,暗暗下決心要努力學習“更上一層樓”長大“報得三春暉”。

古詩故事作文 篇5

江南二月,剛好是一個陽光明媚,雲淡風輕的時節,也是春天的到來,萬物復甦的時候。就在這個月的某一天,有一個名叫葉紹翁的詩人,來到有一個小花園的地方。

葉紹翁不小心看到此處有一個小花園,便想看看裏面的花草樹木和美麗的風景。於是他就輕輕敲了敲柴門,但卻沒有反應,於是,他又敲了敲柴門,但卻無人反應。他就想:“嗯?怎麼沒有人反應啊!難道是園主怕我的木屐踩壞他那愛惜的`青苔?還是園主不在家啊?”葉紹翁還是想看看裏面的景色,於是又敲啦了敲柴門,還是無人反應,最後沒有辦法,就在柴門前徘徊着,尋思着,並嘆息道:“這裏的美景我是看不到了!”葉紹翁很是掃興,看了看小花園周圍的景象,感覺也沒有什麼好看的,他無可奈何,正準備離開的時候,擡頭看了看小花園,忽然間,牆上一支盛開的紅杏花探出頭來,葉紹翁從一支盛開的紅杏花,領略到了滿園熱鬧的春色,感受到春天絢麗的春光,他嘴角微微上揚,笑了笑:“今天來到這裏,看來沒有白來一趟了!”

詩人葉紹翁就在這時,寫下了《遊園不值》,讓我們明白了:一切美好,充滿生命力的新鮮事物,必須按照客觀規律發展,任何外力都無法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