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憶梅古詩解釋

憶梅古詩解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4W 次

《憶梅》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五絕,爲詩人在梓州幕府生活時所寫。下面,小編爲大家分享憶梅古詩解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憶梅古詩解釋

原文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譯文

滯留在遠離家鄉的地方,依依不捨地嚮往着春天的景物。

寒梅最能惹起人們怨恨,因爲老是被當作去年開的花。

賞析

此詩是李商隱所作的一首詠物詩。

首先是一句“定定住天涯”,可看得出一開始詩人的思緒並不在梅花上面,而是因爲滯留異鄉而苦。梓州(今四川三臺)離長安一千八百餘里,以唐代疆域之遼闊而竟稱“天涯”,與其說是地理上的`,不如說是心理上的。李商隱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況下應柳仲郢之闢,來到梓州的。

獨居異鄉,寄跡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悶,想不到竟一住數年,意緒之無聊鬱悶更可想而知。這句就是這個痛苦靈魂的心聲。定定即是“死死地”、“牢牢地”,詩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遠地被釘死在這異鄉的土地上了。這裏,有強烈的苦悶,有難以名狀的厭煩,也有無可奈何的悲哀。屈複評此句說:“‘定定’字俚語入詩卻雅。”這個“雅”,似乎可以理解爲富於藝術表現力。

爲思鄉之情、留滯之悲所苦的詩人,精神上不能不尋找慰藉,於是轉出第二句:“依依向物華。”詩人在百花爭豔的春色面前似乎暫時得到了安慰,從內心深處升起一種對美好事物無限依戀的柔情。一、二兩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實際上“依依向物華”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兩種相反的感情卻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三、四兩句,詩境又出現更大的轉折。面對奼紫嫣紅的“物華”,詩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開,到百花盛開時,卻早花凋香盡,詩人遺憾之餘,便不免對它怨恨起來了。由“向物華”而憶梅,這是一層曲折;由憶梅而恨梅,這又是一層曲折。“恨”正是“憶”的發展與深化,正像深切期待的失望會轉化爲怨恨一樣。

但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對於李商隱來說,卻有更內在的原因。“寒梅”先春而開、望春而凋的特點,使詩人很自然地聯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但依舊懷才不遇,緊接着的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擊,到入川以後,已經是“剋意事佛,方願打鐘掃地,爲清涼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緒頗爲頹唐了。這早秀先凋,不能與百花共享春天溫暖的“寒梅”,正是詩人自己的寫照。

詩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風界風梅花》詩中,也曾發出同樣的感嘆:“爲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非時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長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詩人不幸身世的象徵。正因爲看到或想到它,就會觸動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詩人自然不免要發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詩寫到這裏,黯然而收,透出一種不言而神傷的情調。

這首《憶梅》,意極曲折,卻並不給人以散漫破碎、雕琢傷真之感,關鍵在於層層轉折都離不開詩人沉淪羈泊的身世。這樣一來,便顯得此詩潛氣內轉,在曲折中見渾成,在繁多中見統一,達到有神無跡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