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課外古詩文名言集錦

課外古詩文名言集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2W 次

愛國

課外古詩文名言集錦

1、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爲鬼雄。(戰國·屈原《九歌·國殤》)

2、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曹植《白馬篇》)

3、中夜四五嘆,常爲大國憂。(唐·李白《經離亂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4、在家常早起,憂國願年豐。(唐·杜甫《吾宗》)

5、赤心事上,憂國如家。(唐·韓愈《上李尚書書》)

6、爲國者終不顧家。(宋·蘇軾《陳公弼傳》)

7、報國之心,死而後已。(宋·蘇軾《杭州召還乞郡狀》)

8、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陸游《示兒》)

9、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揚子江》)

10、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明·顧憲成題東林書院聯)

11、君子雖在他鄉,不忘父母之國。(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清·吳趼人《痛史》)

志向

1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14、人皆可以爲堯舜。(《孟子·告子下》)

15、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

16、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三國·曹植《贈白馬王彪》)

17、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明·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

18、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藤王閣餞別序》)

19、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唐·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20、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晉·陶淵明《讀山海經》)

2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

22、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宋書·宗愨傳)

23、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宋·李清照《烏江》)

24、立志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張孝祥《論治體扎子》)

品德

2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

26、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27、自環者爲之私,背私爲之公。(《韓非子·五蠹》)

2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爲政》)

29、受人之託,忠人之事。(明·馮夢龍《警世通言》)

30、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孟子·公孫丑上》)

31、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論語·衛靈公》)

3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藤文公下》)

33、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戰國·屈原《漁父》)

34、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傳》)

35、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宋·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

36、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宋·陸游《卜算子·詠梅》)

37、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于謙《石灰吟》)

38、質本潔來還潔去,不叫污淖陷渠溝。(清·曹雪芹《紅樓夢》)

39、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戰國策·燕策》)

40、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修養

41、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魚謨》)

4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學而》)

4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論語·里仁》)

44、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禮記·學記》)

45、非淡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淮南子·主述訓》)

46、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三國·諸葛亮《戒子書》)

47、兼聽則明,偏信則闇。(《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二年》)

48、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元·高明《琵琶記》)

49、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50、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論語·子張》) 學習

51、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唐·韓愈《師說》)

5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唐·韓愈《師說》)

53、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唐·韓愈《師說》)

54、人之患在好爲人師。(《孟子·離婁上》)

55、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三字經》)

5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

57、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中庸》)

58、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爲之,而寒於冰。(《荀子·勸學》)

59、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呂氏春秋·孟下紀·用衆》)

60、不一則不專,不專則不能。(宋·蘇洵《明論》)

61、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宋·蘇軾《雜說·送張琥》)

62、學而不化,非學也。(宋·楊萬里《庸言》)

63、於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宋·張載《經學理窟·義理篇》)

6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65、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漢·劉向

《說苑·建本》)

66、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荀子·勸

學》)

67、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禮記·學記》)

68、強學博覽,足以通古今。(宋·歐陽修《賜翰林學士吳奎乞知青州不允詔》)

69、業精於勤,荒於嬉。(唐·韓愈《進學解》)

70、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7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讀書

72、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73、讀書百遍而義自見。(《三國志·魏書·王肅傳》)

74、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75、積財千萬,無過讀書。(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

76、讀書之法,莫貴於循序而致精。(宋·朱熹《性理精義》)

77、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宋·朱熹《觀書有感》)

惜時

7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論語·子罕》)

79、老冉冉之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戰國·屈原《離騷》)

80、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81、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漢·樂府古辭《西門行》)

82、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後漢書·馮異傳》)

83、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三國志·魏書·王肅傳》)

84、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晉·傅玄《雜詩》)

85、來日苦短,去日苦長。(晉·陸機《短歌行》)

86、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晉·陶淵明《雜詩十二首》)

87、尺璧非寶,寸陰可惜。(南朝梁·蕭繹《金樓子·立言上》)

88、青春須早爲,豈能長少年?(唐·孟郊《勸學》)

89、莫道韶華鎮常在,發白面皺傳相待。(唐·李賀《嘲少年》)

90、昨日之日不可追,今日之日須臾期。(唐·盧仝《嘆昨日》)

91、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宋·岳飛《滿江紅·寫懷》)

92、光陰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趲少年。(元·高明《琵琶記》)

93、一寸光陰一寸金。(唐·王貞白《白鹿洞二首》)

言行

94、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95、一言而可以興邦。(《論語·子路》)

96、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衛靈公》)

97、名不正,則言不順。(《論語·子路》)

98、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孟子·盡心下》)

99、此可爲智者道,難爲俗人言也。(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100、聽言不可不察,不察則善不善不分。(《呂氏春秋·有始覽·聽言》)

10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八十一章)

102、惡言不出口,苟言不留耳。(《鄧析子·轉辭篇》)

103、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論語·泰伯》)

104、妙論精言,不以多爲貴。(宋·歐陽修《六經簡要說》)

105、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詩經·大序》)

106、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宋·蘇洵《遠慮》)

107、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108、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語·顏回》)

109、忠言逆耳而利於行。(《孔子家語·六行》)

110、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爲。(《漢書·枚乘傳》)

社交

11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論語·憲問》)

112、士爲知己者死,女爲悅己者容。(《戰國策·趙策一》)

113、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

114、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115、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元·孟漢卿《魔合羅》)

116、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明·馮夢龍《醒世恆言》)

117、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繫辭上》)

118、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周易·乾》)

11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山木》)

120、白頭如新,傾蓋如故。(《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121、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漢·樂府古辭《古豔歌》)

122、君子交絕,不出惡聲。(《戰國策·燕策二》)

123、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唐·杜甫《徒步歸行》)

124、君子忌苟合,擇交如求師。(唐·孟郊《送沈秀才下第東歸》)

125、同時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白居易《琵琶行》)

處事

126、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老子》六十三章)

127、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一》)

128、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史記·項羽本記》)

129、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史記·齊悼惠王世家》)

130、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禮記·中庸》)

131、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三國·曹植《君子行》)

132、君子慎始而無後憂。(宋·蘇洵《上文丞相書》)

133、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衛靈公》)

134、先憂事者後樂事,先樂事者後憂事。(《大戴禮記·曾子立事》)

135、着意種花花不活,無心栽柳柳成陰。(明·馮夢龍《古今小說》)

文學

136、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晉·陶淵明《移居二首》)

137、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題》)

138、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139、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唐·韓愈《調張籍》)

140、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唐·盧延讓《苦吟》)

141、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142、惟陳言之務去。(唐·韓愈《答李翊書》)

143、文章合爲時而著,詩歌合爲事而作。(唐·白居易《與元九書》)

144、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 145、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魏書·祖瑩傳》)

146、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唐·司空圖《詩品·含蓄》)

147、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唐·李白《經離亂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

太守良宰》)

148、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149、爲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150、春花秋月冬冰雪,不聽陳言只聽天。(宋·楊萬里《讀張文潛詩》)

自然

151、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荀子·天論》)

152、日月不明,天不易也;山高而不見,地不易也。(《管子·形勢》)

153、寒往暑來,秋收冬藏。(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

154、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唐·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 155、東西生日月,晝夜如轉珠。(唐·元稹《苦雨》)

1565、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宋·文天祥《正氣歌》)

景色

157、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晉·陶淵明《雜詩十二首》)

158、密林含餘清,遠峯隱半規。(南朝宋·謝靈運《遊南亭》)

159、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160、明月隱高樹,長河沒小天。(唐·陳子昂《春夜別友人》)

16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162、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163、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唐·李白《關山月》)

164、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唐·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165、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對月》)

166、春去秋來不相待,水中月色長不改。(唐·岑參《敷水歌送竇漸入京》) 167、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唐·白居易《琵琶行》)

168、那堪更被明月,隔牆送來鞦韆影。(宋·張先《菩薩蠻》)

169、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宋·張先《天仙子·送春》)

170、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宋·辛棄疾《太常引》)

171、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唐·許渾《咸陽城東樓》)

172、高樹臨清池,風驚夜來雨。(唐·柳宗元《雨後曉行獨至愚溪北池》) 173、最是秋風管閒事,紅他楓葉白人頭。(清·趙翼《野步》)

174、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詩經·小雅·斯干》)

175、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上》)

176、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唐·李白《塞下曲六首》)

177、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唐·杜甫《望嶽》)

178、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宋·蘇軾《題西林壁》)

179、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唐·王維《終南山》)

180、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宋·林逋《相思令》)

181、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唐·李白《公無渡河》)

182、欲把西湖當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183、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184、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唐·白居易《長相思》) 185、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南唐·馮延巳《謁金門》)

186、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刃嶽上摩天。(宋·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