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古詩鳥白居易鑑賞

古詩鳥白居易鑑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W 次

白居易在這首簡短七言絕句中,通過蘊含真情的“子待母歸”自然現象,激起讀者善良、仁愛之心,勸戒人們要愛惜鳥類、保護環境,可謂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下面是古詩鳥白居易鑑賞,歡迎參考閱讀!

古詩鳥白居易鑑賞

【唐】白居易

誰道羣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勸君莫打枝頭鳥, 子在巢中望母歸。

詩文解釋:

誰說這羣小鳥生命微小,與所有生命一樣都有血有肉。勸你不要打枝頭鳥,幼鳥正在巢中等候着母鳥回來。

詞語解釋:

道:說。

莫:不要。

詩文賞析:

詩人在詩中發出勸戒之聲,勸導人們愛惜鳥類,表現出詩人善良、仁愛之心。

白居易生平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下邽(今陝西渭南縣)人,中唐大詩人。他出身於寒素小官僚家庭,早年南北飄流,瞭解到民間疾苦,後爲官,歷德宗、憲宗到武宗六朝。晚年自號醉吟先生、香山居士。與元稹、劉禹錫友善。他一生仕宦可分爲前後兩期。

一、前期(二十九歲至四十四歲)。

二十九歲中進士,三十二歲中拔萃科,授校書郎,三十五歲又中“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改周至尉,入爲翰林學士,擢左拾遺。這時他儒家兼濟天下思想占主導地位,要爲朝廷興利除弊。他有《策林》七十五篇,指出朝政弊端,發爲歌詠則是《新樂府》五十首和《秦中吟》七首,但後來感到仕途險惡,考慮個人出處利害,已有消極退避思想。

二、後期(四十四歲至七十五歲)

先是四十三歲時,他授官太子左贊善大夫。這時,割據淄青鎮李師道派刺客殺死宰相武元衡,白居易上疏請捕刺客,被劾“先諫官言事”,貶江州司馬。而致罪實際原因則是由於其長期批評朝政而觸怒了皇帝。從此他逐步走向消極,雖然後來官職屢升,作過主客郎中,知制誥;召爲祕書監,遷型部侍郎,除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拜河南尹,直到改太子少傅,以刑部尚書致仕,由於宦官專權,後來又有牛李黨爭,他見朝事難爲,曾請求外放,歷杭州刺史、蘇州刺史,或在朝中擔任閒散職務。這時儒家獨善思想佔上風,而且夾雜着佛家出世思想。白居易在文學史上貢獻,主要是提出了進步理論,並倡導和推動了新樂府運動。他總結了從《詩經》到杜甫詩歌現實主義傳統,提出應該爲時代、爲現實而創作主張,認爲文學作用應是“補察時政”、“泄導人情”。“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成爲指導創作口號。爲了實現這一主張,詩人必須有自己傾向、態度,詩歌中應有美刺比興。他還談到內容和形式關係,說詩歌是“根???,苗言,華聲,實義”,把情看成根本,通過語言、聲音使人受到教育感化,纔算是結果,才達到了文學目。他嚴厲批評了六朝形式主義文風,給杜甫現實主義詩歌以崇高評價。這些,都集中反映在《與元九書》、《新樂府序》、《策問》、《策林》和一些詩歌中。

白居易詩共三千多首,《全唐詩》編爲三十九卷,在唐代詩人中是保存詩歌最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