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杜甫古柏行古詩鑑賞

杜甫古柏行古詩鑑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3W 次

【原文】

杜甫古柏行古詩鑑賞

《古柏行》

作者:杜甫

孔明廟前有老柏⑴,柯如青銅根如石⑵。

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⑶。

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爲人愛惜⑷。

雲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⑸。

憶昨路繞錦亭東⑹,先主武侯同閟宮⑺。

崔嵬枝幹郊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⑻。

落落盤踞雖得地⑼,冥冥孤高多烈風⑽。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⑾。

大廈如傾要樑棟,萬牛回首丘山重⑿。

不露文章世已驚⒀,未辭翦伐誰能送⒁?

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終經宿鸞鳳⒂。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爲用⒃。

【註解】

⑴成都的武侯祠附在先主廟中,夔州的孔明廟則和先主廟分開,這是夔州的孔明廟。

⑵這句寫柏之古老。柯,枝柯。

⑶此二句寫柏之高大,是誇大的寫法。霜皮,一作蒼皮,形容皮色的蒼白。溜雨,形容皮的光滑。四十圍,四十人合抱。

⑷這兩句是插敘。張上若雲:“補出孔明生前德北一層,方有原委。”按意謂由於劉備和孔明君臣二人有功德在民,人民不加剪伐,故柏樹才長得這般高大;柏樹的高大,正說明孔明的遺愛。際會,猶遇合。

⑸這兩句再承三四句極力形容詠歎柏樹之高大。趙次公雲:“巫峽在夔之下(按當言東),巫峽之雲來而柏之氣與接;雪山在夔之西,雪山之月出而柏之寒與通,皆言其高大也。”宋人劉須溪認爲雲來二句當在君臣二句前,君臣二句當在雲來二句後(仇兆鰲把這四句倒置,就是依據劉說的),實太主觀大膽。因爲這樣一來,似乎是通順些,但文章卻顯得平庸沒有氣勢,所以黃生斥爲“小兒之見”。——以上是第一段,是詠古柏的正文。

⑹此下四句宕開,以成都古柏作陪。杜甫是去年才離開成都的,所以說憶昨。杜甫成都草堂緊靠錦江(《杜鵑》詩:“結廬錦水邊。”),草堂中有亭(《寄題江外草堂》詩:“臺亭隨高下,敞熬當清川。”),所以說錦享(嚴武有《寄題杜二錦江野亭》詩)。武侯祠在亭東,所以說路繞錦亭東。亭,一作城,非。

⑺先主:指劉備。閟宮,即祠廟。

⑻仇兆鰲注:“郊原古,有古致也。盧牖空,虛無人也。”窈窕,深邃貌。

⑼落落:獨立不苟合。

⑽此下四句收歸夔州古柏。是說夔州廟柏生在高山,苦於烈風,不如成都廟柏之生於平原。落落,出羣貌。因生在孔明廟前,有人愛惜,故曰得地,但樹高招風,又在高山上,就更要經常爲烈風所撼。冥冥,高空的顏色。

⑾不爲烈風所撥,似有神靈呵護,故曰神明力。柏之正直。本出自然,故日造化功。正因爲正直,故得神明扶持,二句語雖對,而意實一貫。——以上是第二段。由古柏之高大,進一步寫出古柏之正直。

⑿這以下又宕開,借古柏之難載,以喻大才之難爲世用。《文中子》:“大廈之傾,非一本所支。”古柏重如丘山,故萬頭牛也拖不動。

⒀不露文章:指古柏沒有花葉之美。

⒁此二句中有着杜甫自己的影子。古柏不知自炫,故曰不露文章。古柏本可作棟樑,故曰未辭剪伐。這就杜甫爲人來說,即不怕犧牲,與“我能剖心血,飲啄慰孤愁”,“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正是一副心腸。送,就木說,是移送:就人說,是保送或推薦。

⒂柏心味苦,故曰苦心。柏葉有香氣,故曰香葉。這兩句也含有身世之感。

⒃結二句吐出本意,但材大二字仍包括吉柏在年。在封建社會,一個真正想爲國家人民作點事的人,是並不爲統治者所歡迎的。古來,是說不獨今日如此,從古以來就如此。——以上是第三段。黃生雲:“大廈一段,口中說物,意中說人。結句人物雙關,用筆省便。”楊倫雲:“大廈以後,寄託遙深,極沉鬱頓挫之致。”

【韻譯】

孔明廟前有一株古老的柏樹,枝幹色如青銅根柢固如盤石。樹皮潔白潤滑樹幹有四十圍,青黑色朝天聳立足有二千尺。劉備孔明君臣遇合與時既往,至今樹木猶在仍被人們愛惜。柏樹高聳雲霧飄來氣接巫峽,月出寒光高照寒氣直通岷山。想昔日小路環繞我的草堂東,先生廟與武侯祠在一個閟宮。柏樹枝幹崔嵬郊原增生古致,廟宇深邃漆繪連綿門窗寬空。古柏獨立高聳雖然盤踞得地,但是位高孤傲必定多招烈風。它得到扶持自然是神明偉力,它正直偉岸原於造物者之功。大廈如若傾倒要有樑棟支撐,古柏重如丘山萬牛也難拉動。它不露花紋彩理使世人震驚,它不辭砍伐又有誰能夠採送?它雖有苦心也難免螻蟻侵蝕,樹葉芳香曾經招來往宿鸞鳳。天下志士幽人請你不要怨嘆,自古以來大材一貫難得重用。

【評析】

這首詩大概作於公元766年(大曆元年),和《夔州歌十絕句》當爲同時之作,借古柏以自詠懷抱,正意全在未一段,此詩對偶句特多,凡押三韻,每韻八句,自成段落,格式與《洗兵馬》極相似。

此詩是比興體。詩人借贊久經風霜、挺立寒空之古柏,以稱雄才大略、耿耿忠心的孔明。句句詠古柏,聲聲頌武侯。寫古柏古老,藉以興起君臣際會,以老柏孤高,喻武侯忠貞。

詩的前六句爲第一段,以古柏興起,贊其高大,君臣際會。“雲來”十句爲第二段,由夔州古柏,想到成都先主廟的古柏,其中“落落”兩句,既寫樹,又寫人,樹人相融。“大廈”八句爲第三段,因物及人,大發感想。最後一句語意雙關,抒發詩人宏圖不展的怨憤和大材不爲用之感慨。 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古柏行》描寫一株古柏樹。詩句雲:“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宋朝一位科學家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中就批評這兩句詩不對。他用數學觀念來理解這兩句詩,就說這株古柏太細長了。但杜甫的本意不過形容樹之高大,他不會運用數學的準確性。我們用“以意逆志”的方法讀這兩句詩,知道這是誇張手法,也決不會給這株樹推算體積比例。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別名:杜陵野老,杜陵布衣,漢族,祖籍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一般認爲出生於鞏縣(今河南鞏義)。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後世尊稱爲“詩聖”。

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界文化名人。經歷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過程。杜甫與合稱“李杜”,爲了與另兩位詩人與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爲“老杜”。杜甫與杜牧是遠房宗親,同爲晉朝滅孫吳的大將杜預之後裔(杜甫爲杜預二十世孫)。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爲“詩史”。雖然杜甫在當朝不爲世人所知,但經過後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終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作品集爲《杜工部集》。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爲“詩聖”,稱他的詩爲“史詩”。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杜甫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爲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譽爲“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爲《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爲《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的詩篇流傳數量是唐詩裏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

清初文學評論家金聖嘆,把杜甫所作之詩,與的《離騷》、莊周的《莊子》、司馬遷的 《史記》、施耐庵的《水滸傳》、王實甫的《西廂記》,合稱“六才子書”。在當代,杜甫對國家的忠心和對人民的關切被重新詮釋爲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含義,而他本人因爲使用“人民的語言”而受到現代研究者的讚賞。

杜甫不只在中國流名,還揚名海外。1481年韓國將杜詩翻譯成韓文,叫《杜詩諺解》。他對日本文學影響相對較晚,直到十七世紀他在日本擁有和在中國一樣的名聲。杜甫對鬆尾芭蕉的影響尤深。杜甫也是美國作家雷克斯羅斯(Kenneth Rexroth)最喜歡的作家。

【英漢對照】

古柏行

杜甫

孔明廟前有老柏, 柯如青銅根如石;

雙皮溜雨四十圍, 黛色參天二千尺。

君臣已與時際會, 樹木猶爲人愛惜。

雲來氣接巫峽長, 月出寒通雪山白。

憶昨路繞錦亭東, 先主武侯同閟宮。

崔嵬枝幹郊原古, 窈窕丹青戶牖空。

落落盤踞雖得地, 冥冥孤高多烈風。

扶持自是神明力, 正直元因造化功。

大廈如傾要樑棟, 萬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驚, 未辭剪伐誰能送?

苦心豈免容螻蟻? 香葉終經宿鸞鳳。

志士幽人莫怨嗟, 古來材大難爲用。

A SONG OF AN OLD CYPRESS

Du Fu

Beside the Temple of the Great Premier stands an ancient cypress

With a trunk of green bronze and a root of stone.

The girth of its white bark would be the reach of forty men

And its tip of kingfish-blue is two thousand feet in heaven.

Dating from the days of a great ruler's great statesman,

Their very tree is loved now and honoured by the people.

Clouds come to it from far away, from the Wu cliffs,

And the cold moon glistens on its peak of snow.

of the Silk Pavilion yesterday I found

The ancient ruler and wise statesman both worshipped in one temple,

Whose tree, with curious branches, ages the whole landscape

In spite of the fresh colours of the windows and the doors.

And so firm is the deep root, so established underground,

That its lone lofty boughs can dare the weight of winds,

Its only protection the Heavenly Power,

Its only endurance the art of its Creator.

Though oxen sway ten thousand heads, they cannot move a mountain.

beams are required to restore a great house,

Though a tree writes no memorial, yet people understand

That not unless they fell it can use be made of it....

Its bitter heart may be tenanted now by black and white ants,

But its odorous leaves were once the nest of phoenixes and pheasants.

wise and hopeful men harbour no complaint.

The greater the timber, the tougher it is to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