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如夢令》古詩譯文及賞析

《如夢令》古詩譯文及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2W 次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如夢令》古詩譯文及賞析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字詞解釋:

如夢令:詞牌名。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選自《漱玉詞》。

常記:時常記起。“難忘”的意思

溪亭:臨水的亭臺

日暮:黃昏時候

沉醉:大醉

興盡:盡了興致

晚:比合適的時間靠後,這裏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誤入:不小心進入

藕花:荷花

爭渡:快速划船通過

驚:驚動。

起:飛起來

一灘:滿灘

鷗鷺:這裏泛指水鳥

作品翻譯:

依舊記得經常出遊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記回去的路。乘舟返回時,迷路進入藕花池的深處。怎樣才能劃出去,拼命地划着找路,卻驚起了一灘的鷗鷺。

作品背景:

這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較爲可信的時間當是李清照到達汴京之後尚未出嫁之前。這段時間李清照身居閨中,不免會回憶起少時遊玩的情形,那些場景在她的腦海中一再出現,對那些生活的懷念之情與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詩興大發,於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小令。

作品中心思想:

這首詞以作者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少女時代獨有的遊玩歡樂,可見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賞析:

本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接着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人流連。最後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

“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溪亭”,時間是“日暮”,作者飲宴以後,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流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遊賞。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纔回舟,那末,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

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盪舟上是遊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於“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着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盪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名家品評:

1,唐圭璋:李清照《如夢令》第一句雲“常記溪亭日暮”,“常”字顯然爲“嘗”字之誤。

2,吳小如《詩詞札叢》:我以爲“爭”應作另一種解釋,即“怎”的同義字。這在宋詞中是屢見不鮮的。“爭渡”即“怎渡”,這一疊句乃形容泛舟人心情焦灼,千方百計想着怎樣才能把船從荷花叢中劃出來,正如我們平時遇到棘手的事情輒呼“怎麼辦”、“怎麼辦”的口吻。不料左右盤旋,船卻總是走不脫。這樣一折騰,那些己經眠宿灘邊的水鳥自然會受到驚擾,撲拉拉地羣起而飛了。檢近人王延梯《漱玉集註》,“爭”正作“怎”解,可謂先得我心。

詞牌名:

如夢令,古時詞牌名稱。其中,以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最爲膾炙人口。其後更有小說或流行歌曲以此爲題,表達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

本調三十三字。通體以六言句爲主。第一、二句第一字平仄可以通用,第三字以用仄聲爲佳,第五字則以用平爲宜。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早期生活優裕,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