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人物 > 古代勵志人物

古代勵志人物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古代勵志人物(一)宋濂

古代勵志人物

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讚譽爲“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這次,宋濂爲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爲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爲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爲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古代勵志人物(二)呂蒙正

人在天地之間是一個渺小之生命體。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曾說過:“我們的生命雖然短暫而且渺小,但是偉大的一切卻正由人的手所造成。”

雖說命由天定,但事在人爲。

自古以來,大凡成功者無不佔得天時、地利與人和。我在河南隨海峽兩岸風水考察團走進洛陽市偃師市佃莊鎮東部,有一個古老的小村莊,原名塢流村,相傳這裏就是北宋名相呂蒙正的故鄉,“相公莊”這個地名也由此而來。

也許我們現代人已淡忘了呂蒙正這個人,但是學過古文的人不會忘記有一篇古代勵志文章,那就是北宋傳奇宰相呂蒙正寫的《寒窯賦》。記得我剛高中畢業時,面臨着下放或頂編的兩種可能,走在人生十字路口上,看到有的同學因父母親在政府機構工作,有權有勢,輕而易舉參加工作,想想自已出身普通百姓家中,無貴人相助,一度時間坐在貢江河邊無聊地看水漲水退。不過看古書不經意讀到呂蒙正的《寒窯賦》: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

雄雞扇翼,飛不過鴉。

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

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騰達。

我相信命運之說,天命不可違,但是也想想呂蒙正讀書改運的傳奇故事,懂得了天命不可畏,君子可奪神功而改天命。所以,身處厄境,我心靜如水,潛心讀書,把知識儲備的滿滿的,以期蓄勢待發。

據說,《寒窯賦》是呂蒙正爲教化勸誡太子(後來的宋真宗)而創作的。作者以自己從貧苦到富貴的經歷,並列舉了歷史上諸多名人的起伏命運,來說明一種自然循環的人生思想。

也有一說,說的是呂蒙正出身貧寒,深刻體會窮人的苦難,所以讀書勤奮、工作勤奮、愛民勤奮。他年輕的時候,曾經和寇準一起在破窯讀書,體會了人間冷暖,後來,做了宰相,更體會到世態的炎涼、人心的寵辱。所以他寫了《寒窯賦》。

我們一行人鬧哄哄地走進相公莊,村口有兩座高大的石碑矗立在路邊,一塊上書“呂蒙正故里”,1995年呂正操將軍題寫;另一塊寫着“北宋呂氏五相紀念碑”,爲1998年所立。除了呂蒙正,呂氏家族曾出過呂蒙正、呂夷簡、呂端、呂公著、呂大防五位宰相和數位高官,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呂蒙正。

眼前所見一座破窯,風雨飄搖之中牆體脫落,碑前原有水塘,現已被廢土堆積,垃圾四處散落。這就是北宋名相、有“天下第一清官”美譽的呂蒙正的讀書寒窯,看來呂蒙正寫的《寒窯賦》對自己舊居不是虛構,而是不遮醜,實話實說。

厄運磨練人的意志和品質。

據介紹,呂蒙正的父親呂龜圖,是北宋大官,全家從洛陽遷往都城汴梁。呂蒙正幼年的時候,聽信小妾讒言的父親,將呂蒙正母子趕出了家門。後來,母子倆流落到老家洛陽東的伊河畔,在一座廢棄的磚瓦窯裏住了下來。從此,母紡線、兒要飯,兩人艱苦度日。

一天中午,北面傳來一陣鐘聲。呂蒙正以爲是學堂上課,到那裏一看,原來鐘聲是從學堂附近的一座寺院裏發出來的。此時,和尚們正在用飯,他肚子餓得發慌,便上前鞠躬施禮。和尚見他很有禮貌,都樂意給他吃食。從此,寺院鐘聲一響,呂蒙正便去吃舍飯。利用去寺廟的機會,呂蒙正還在學堂門口“偷聽”先生講課。他的勤學精神使先生很受感動,就讓他進去聽講。別人用筆在紙上寫,他用指頭在地上畫。

時間一久,和尚們對他天天來要飯,有些厭煩,改在飯後敲鐘。呂蒙正聽到鐘聲忙從學堂出來,去討飯吃,可是和尚們用飯已畢,被捉弄的呂蒙正很生氣。“呂蒙正,運不通,吃了飯,才敲鐘。”這句在當地流傳極廣的俗語,據說就是一氣之下的呂蒙正寫在寺廟牆壁上的。

呂蒙正的.母親,早先在孃家學過“四書”、“五經”,平時也教兒子認些字。聰明好學的呂蒙正,在逆境中早就立下雄心壯志,日夜發奮讀書。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呂蒙正考中狀元,是年31歲。寒窯中走出的呂蒙正,從此走上顯赫的仕途。

有的風水師用羅盤測定呂蒙正寒窯的坐向爲酉山卯向,兩水交匯。我認爲,過了一千幾百年,所測之物非原物,沒有任何意義。

呂蒙正發達的風水歸功於祖地。

相傳有一天他在洛陽城裏遇到兩個人,這兩個人一位是看相先生,一位是看風水先生。看相的看了呂蒙正相是大富大貴的相,但卻潦倒不堪,心裏就很疑惑不解。想知道他的身世,於是在路上把呂蒙正攔住問他是誰家的孩子,呂蒙正卻不答。這時風水先生也注意到呂蒙正的面相好是受到祖墳風水的蔭護。看相先生看出呂蒙正應身出名門,父母都在,但爲何受此貧窮卻不解。就查找呂蒙正的父親,才知道呂蒙正父親寵愛偏室就把他們母子趕出家門。兩位先生勸說其父接回蒙正母子,但其父不肯。

兩位先生就去查看呂氏祖墳,就是在洛陽辛店的地方,葬的是蒙正的高祖曾祖和祖父。其地屬於平原地形,但卻墓穴被兩條小河環抱,是“雙龍環抱”之格,如果前後的水流深長主出帝王,但此地前水直流,只能出一品之貴。兩位先生綜合面相風水後確定蒙正以後必爲宰相,而且福相寬厚有容人之量,所以福澤深厚,只是此地風水主出兩子之貴,但是呂蒙正之父母只有他一子,那另一個大官又從何而出?

呂蒙正十八歲中進士第一名,後果然平步青雲步步高昇,對於嘲笑譏諷他的人他都不記於心。呂蒙正後來拜相時其父已去世,兩位先生看其風水仍處在全盛時期沒被破壞,但此地能出兩個宰相的疑點仍不解。於是前往呂蒙正的祖居陽宅,發現呂氏祖宅爲衰敗之屋,住進之人多會病耗,離散。幾個呂氏家族的子弟都很平庸。後繼續查明呂蒙正祖父有位離家出走的弟弟。本以爲這位弟弟的後人會出宰相但也都無成就,風水之疑惑還是沒有得到解釋。

呂蒙正曾三度拜相,後來告老還鄉,歸隱洛陽。後來真宗朝拜永熙陵,封禪泰山,過洛陽兩次看望呂蒙正,曾問其子中誰可爲官。蒙正道:“諸子皆不足用,有侄呂夷簡,真乃宰相器也!呂夷簡字坦夫,也是進士出身,很有智慧。宋仁宗年間他兩度當過宰相,多有建樹。但政治上偏於保守。原來呂夷簡就是其祖父弟弟的後人。這就應了風水之說。

呂蒙正靠讀書改變命運的精神倒值得提倡。

我們所見呂蒙正讀書的寒窯也許早已蕩然無存,但是他寫的《寒窯賦》卻流芳而世。我心中永遠迴盪着呂公之語:“蜈蚣百足,行不及蛇;

雄雞扇翼,飛不過鴉……時遭不遇,只宜安貧守分;心若不欺,必有揚眉之日……”

呂蒙正早年的辛酸生活,催促他人小樹立奮發圖強的觀念,蒼天開眼扶持他,天道酬勤,呂蒙朧讀書致仕,平步青雲。他歷經太宗、真宗兩代,曾三度擔任宰相,這一紀錄在北宋只有開國元勳趙普可以匹敵。

所以,呂蒙正給後世樹立了一個窮則思變,讀書改變命運的榜樣。思路決定出路,人生在於奮鬥。現代出身貧寒家境之人,不妨妨讀一下《寒窯賦》,想通了這個道理,就不會悲觀失望,人生處處有舞臺,機會無處不在,就看自己有無能力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