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人物 > 董明珠的勵志創業故事

董明珠的勵志創業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真正的財富不在於擁有多少億的資產,而是取決於創造了多少社會尊重、解決了多少就業與困難這是我一直堅持的理念。”在董明珠看來,“剛”只是手腕,“柔”是情懷,而剛柔並濟才能兼濟天下。下面是關於她的勵志創業故事,歡迎閱讀。

董明珠的勵志創業故事

  剛的捍衛

在董明珠的世界裏,一切都要清澈見底,她不接受任何一點點的“灰色地帶”。

關於董明珠的強悍,有太多經典的橋段。2008年的一天,董明珠接到了一個老朋友的電話,他希望能夠重返格力。這個人此前供職格力期間,發明衆多,後被競爭者以重金挖走。然而,他得到的卻是董明珠強硬的拒絕。

在格力,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如果從格力離開,就永遠不要指望再被這家公司接納;另一方面,只要是從同行其他企業出來的,無論多能幹,原則上不收留。“不是說別人不優秀,但如果僅靠別人培養人才,本身就是一個貪婪的行爲。”董明珠說。

在董明珠的世界裏,一切都要清澈見底,她不接受任何一點點的“灰色地帶”。格力電器總裁令中赫然寫道“行x、受x者一律辭退,情節嚴重者交由司法機關處理”。言必信、行必果,董明珠這種強硬的作風深深地影響着格力的企業文化。

有人問董明珠,國有企業的“婆婆”多,不會有人干預你的決策嗎?董明珠的回答一如繼往,“我是珠海的納稅大戶,我每年要繳那麼多的稅,我就是要將企業搞好,他們爲什麼干涉我?”

據說,格力某年廣告招標,有一家廣告公司是某政府領導推薦的,但招標第一輪就被董明珠刷下來了,董明珠還底氣十足地表示,“(這個公司)連報價系統都不完善,憑什麼來招標?”當時很多人替格力捏了一把汗,而後來的事實顯示,格力並未因此付出什麼代價。

董明珠認爲,企業家發展一個企業,一定要呵護自己的員工,要捨得付出:“格力員工待遇很高,不是員工提出來的.,而是由管理層提前想到,然後通過制度落實的。”但同時,嚴格的管理制度也是一道高壓線,誰也不能碰,否則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就像行人不能走機動車道一樣,否則就亂了,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董明珠說。

董明珠相信,對於一個企業、一個社會來說,制度都是剛性的,不能模棱兩可,說變就變。

她常舉這樣一個例子:幾年前上海剛剛出臺了一個交通制度,如果行人闖紅燈被撞,司機將不承擔責任。但是制度剛出臺沒多久,一輛出租車撞死了某高校一位老師,由此引起爭論,最後司法判決下來,還是要司機承擔責任。“這就是朝令夕改的典型。”董明珠認爲,“既然是大家共同制定的制度,怎樣規定就該怎樣執行,這樣才能達到令行禁止的效果。”

在董明珠看來,沒有制度僅靠自覺是不行的,自覺是相對而言的。如果制度建設不到位,許多人就不得不隨波逐流,結果就是好人變壞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只有這樣制度才能執行下去。

“忠誠”是董明珠最愛的兩個字在格力的八字廠訓中,忠誠是第一位的。“忠誠不是簡單地理解爲"我聽你的話",而是服從"規則",忠誠於這個企業,實際上是服從於大"道",正道。”董明珠這樣解釋。

  柔的崇尚

格力堅持培養一種奉獻精神,董明珠認爲幸福感和價值觀在於能夠讓更多人幸福起來。

對於當下正熱的企業公民的問題,董明珠也有自己的看法。

“對一個企業來說,最大的慈善是對股東負責、對員工負責、對消費者負責,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纔能有機會爲社會奉獻更大的價值。”董明珠說。這就是古人所倡導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理念。

年11月,格力電器在成立20週年之際評選出20名“品質見證大使”,他們是格力電器從在全國各地徵集到的13101名15年以上老用戶中,按使用年限排序評選出來的。其中,使用年限最短的空調爲18年,最久的空調長達25年,生產日期爲1986年6月(格力電器前身海利空調器廠生產)。對於長達25年的使用時間,董明珠坦言“沒有想到”,“但這充分說明了格力服務用戶,用戶成就格力的共贏法則”。

在珠海格力電器總部一層大廳的一個角落裏,展示着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董明珠寫的兩本書《棋行天下》、《行棋無悔》,及以此爲題材拍攝的《行棋無悔》的電視劇碟片。書的旁邊是一個“愛心助學”捐款箱,一側的愛心提示卡片上標註了書及影碟的市場價格,並寫着“您的認購將全部捐助教育事業”。

對於“愛心助學捐款箱”,在董明珠看來,自己著作的收入,本來就是應該回饋社會的。以前,董明珠受邀出去演講,經常會把自己的書送給聽衆。後來,董明珠索性將“贈予”改爲“銷售”,然後將書款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同時,有許多來格力參觀學習的單位或供應商,也希望拿一些格力的資料回去學習,於是格力索性闢出這麼一個角落,隨人自取,並不刻意推銷。“每年會有一萬多元錢吧。”格力電器市場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據格力電器的員工介紹,迄今爲止,董明珠已將自己兩部書的稿費全部用於捐助公益事業,建設了貴州平浪小學、安徽希望小學和福建特殊教育學校3座小學,設立了山東大學“董明珠教育基金”和北師大珠海分校“董明珠獎助學金”,救助了多名白血病患兒,資助了幾十名貧困兒童、學生、身處逆境中的人。

對此,董明珠認爲很平常,“這是格力文化的一部分”。格力的慈善不僅是單向的外部傳遞,在內部更是形成了一種習慣、一種文化。

格力更多倡導文化教育,而不是經濟交易。在董明珠看來,如果一個人的着眼點就是爲了能掙更多的錢,以自我爲中心,永遠帶一種貪婪的心情去做事,很難建設好企業文化。

“格力員工都有一種愛心,在格力無論誰有不幸,或者災難,格力員工就會在小範圍或者大範圍,主動捐款幫助他。”格力公關部的人士介紹。

從周圍的人做起,格力已經形成這樣的文化:哪個分廠、部門,有人生病或者重大事件,就根據其需要或困難的大小來決定對他進行幫扶,形成幫助、關愛別人的企業文化。

“慈善這件事,靠我一個董明珠是做不了的,應該所有的人都去做,這纔是有意義的。當你的行爲能夠感動和帶動別人的時候,你就是有價值的。”董明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