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演講 > 【推薦】勵志演講稿模板合集五篇

【推薦】勵志演講稿模板合集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好的演講稿可以引導聽衆,使聽衆能更好地理解演講的內容。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演講稿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那麼你有了解過演講稿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勵志演講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勵志演講稿模板合集五篇

勵志演講稿 篇1

同學們:

你們好!

今天,共有1318名同學獲得博士、碩士學位。首先,我代表學校,向同學們奮力拼搏完成學業表示祝賀!同時,向悉心指導你們的老師、辛勤培育你們的家人和一路支持你們的親友,致以誠摯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在今天這個場合,給大家講點什麼。大家知道,在過去幾次畢業典禮上,我曾經講過理想、擔當、良知、敬畏等這樣一些關於價值信念的話題,勉勵同學們在實現自我價值和履行家庭責任的同時,肩負起推動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類文明進步的時代重任。這既是對同學們提出的一些做人做事方面的希望,也是我自己經歷中的一些感悟和體會。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話題是:選擇與堅持。前不久,我在訪問的時候見到一本書,書名叫《Outliers》,書的內容與去年全校教育工作討論會的主題很吻合,我就買了下來,在回北京的路上很快讀完了。書中講了很多故事來說明社會環境、機遇對一個人成功的重要作用。不過,我從這些故事中得到了一些新的不同的感受和啓示,在此與大家分享。

第一是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不要怨天尤人。這本書講到加拿大冰球國家隊的故事,作者發現在這些國家隊選手中有一個規律性現象——他們大部分人都出生在1、2月份,很少有在年底出生的。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爲在加拿大這個冰球運動狂熱的國家,教練們會挑選9到10歲的小選手組成“巡迴賽小組”,而分組的時間界線恰好是1月1日,換句話說,1月1日到當年12月31日之間出生的球員會被分在一組。對10來歲的孩子來說,幾個月的年齡差距還是很明顯的,那些大月份出生的小孩發育更成熟,更容易在同組競爭中勝出。而一個小選手一旦被選中,他將擁有更好的教練、更出色的隊友、參加更多的比賽。久而久之,這些孩子的成績會越來越好,其中最優秀的一部分人就進入到國家隊。大月份出生的運動員從一開始幸運地獲得了那些微小的機會,並通過努力逐漸把這些機會累積成自己的優勢,最終成爲國家隊選手。這個規律不僅存在於加拿大冰球運動中,在美國的棒球運動、歐洲的足球運動甚至在學校教育中也有類似現象。

這告訴我們,每件事情的起步階段都很重要,不要因爲事情小就忽視它,不要因爲是剛開始就不認真去做。同學們,你們離開學校後,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是積累未來發展優勢的那個機會。希望大家邁好這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把自己的成長融入到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洪流中,即使遇到了困難和挫折,也決不要消極悲觀、怨天尤人。這是我想說的第一點體會。

第二是要長期堅持,全心投入,不要輕易放棄。大家在學校時有不少觀看高水平演出的機會。當我們陶醉於婉轉悠揚的樂曲時,經常會讚歎演奏者的高超技巧,並可能會將此歸功於他們的非凡天賦。《Outliers》這本書卻講了另外一個發現:無論是小提琴還是鋼琴專業的學生,他們從5歲左右開始學琴,到20歲時,那些具有成爲世界級獨奏家潛質的學生都至少練習了10000小時,那些被認爲比較優秀的學生累計練習了8000小時,而那些被認爲將來只能成爲一名音樂輔導老師的學生只練習了4000小時。這就是所謂的“10000小時法則”,如果一個人的技能要達到世界水準,他(她)的練習時間通常需要超過10000小時。這個法則也應驗在我們熟知的很多著名人士身上。比如,比爾·蓋茨就幾乎把自己的青少年時光都用在了計算機程序開發上。從1968年他上七年級開始,到大二退學創辦微軟公司,這期間蓋茨持續編程有7年時間,遠遠超過10000小時,據說當時世界上有蓋茨這樣經歷的人不超過50個。因此,當1975年個人計算機開始進入家庭時代的黎明時刻,能佔據最有利的位置去擁抱第一縷曙光的人,自然非“蓋茨”們莫屬。前不久,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來清華演講,我問了他一個問題——對於創業者來說,什麼最重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不要放棄”。我們的古人也說,行百里者半九十。做一件事情,只有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你才能從中產生對事物的深刻理解和認識,獲得與衆不同的感悟和洞察,這是一個人成長不可或缺的重要過程。沒有這樣的積累,即便機會到了你的面前,也很難能把握住。所以,平庸與卓越之間的差別,不在於天賦,而在於長期的堅持、持續的投入。這是我想告訴大家的第二點體會。

勵志演講稿 篇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爲青春奮鬥》。

現在許多人都說80後是垮掉的一代,評價80後的詞語大多也都是自私、自我、沒有責任感,而作爲80後得我卻覺得這樣的說法太過偏見了,在我們的身上也有着屬於我們自己的優點,可是我們卻也不能夠說這些詞語都是毫無根據、憑空捏造的,就在此時我們可以仔細的看看我們自己,看看這些評價在我們的身上,有沒有相符合的地方,大家想想比起小時候,比起中學時代,比起1年前剛來到這所學校時得我們,如今的我們在思想上、態度上、價值觀上是不是都有所改變了呢?

想想兒時的我們,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童年》這首歌曲,歌詞中有一句這樣寫道:“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等待着下課等待着放學等待遊戲的童年。”這句歌詞正是我們美好童年的表現,無憂無慮、美好快樂遊戲的童年,那時的我們會爲了老師的一個表揚、一顆水果糖、一部好看的動畫片而滿心歡喜,也會爲了結交一個朋友而付出真心,那時的我們天真無邪,生活中有的只是美好;在想想讀中學時得我們,中學是我們奮鬥拼搏的歲月,爲了中考、高考而努力拼搏,那時的我們經歷了多少個不眠之夜,承受着多麼大的壓力,爲得就只有一個目標,當時的我們都沒有放棄,用我們奮鬥的毅力撐了過來,那時的生活雖然辛苦但卻很充實,那時的我們刻苦努力,生活中有的都是奮鬥;再想想一年前填報高考志願時的我們,那時的我們雖然傷心、沮喪、也十分消極,但是我們還有一顆熾熱的心,一顆懷有夢想的心,一顆對大學生活充滿着期待的心,那時的我們青春熱情,生活中有的都是夢想。

但是如今的我們呢?這些東西在我們的內心還剩下了多少?我們早已不會覺得生活像童年般那麼美好了,早已不會用一顆真心去認識每一個朋友,早已不會爲了學習而刻苦K書到零晨,早已不會爲了一件事表現出是喜歡還是厭惡,也早已忘了什麼是夢想、什麼是理想了,現在的`我們剩下的只有一顆不滿而平淡的心了,對於感情我們看的只有金錢,對於社會我們有的只有抱怨,對於生活我們也只看重自己,可是以前的我們卻不是這個樣子的,爲什麼現在我們的想法都改變了呢?爲什麼我們以前所珍貴的東西現在在我們看來都一文不值了呢?我們原本應該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現在卻變成了暗淡的灰白色,我們原本熱血沸騰的內心,現在卻冰冷封閉了,是什麼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許多人會說,那都是因爲我們沒有走進夢寐以求的象牙塔,那都是因爲我們沒有生活在理想中的生活環境,那都是因爲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公,那都是因爲我們沒有更好的機遇,那都是因爲我們已經將一切都看淡了,不願再去追求了,平平淡淡就好,曾經的我也有過這樣的想法,可是現在我發現,不是這樣的,我們的想法太偏激、太消極了,主宰人生的是我們自己,而放棄人生的也是我們自己。

現在的我們正是青春年華,是應該爲了理想而努力拼搏、努力奮鬥的時候,不要再回首過去,爲了過去的不公而後悔,也不要再超凡脫俗,懷着一可平淡的心去生活,現在我們應該向前看,爲了更高的目標去努力、去學習,不要再虛度光陰了,我麼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夢想與現實只有一線之差,青春與衰老也只有一步之遙,爲了我們的人生不再有更多的後悔,現在我們就應該好好的把握住青春。

同學們重現在開始,拿出我們嘗試的勇氣,拿出我們青春的熱情,在大學畢業之時,再回首,我們沒有平淡、遺憾的青春,有的只是我們努力拼搏奮鬥的豐碑!

所以在此我想說,同學們從現在開始,爲了我們的青春,爲了我們的理想,努力奮鬥吧。

勵志演講稿 篇3

同學們:大家好!

有兩個飢餓的人有幸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魚。其中,一個人要了魚,吃完後便餓死了;另一個要了魚竿,走向大海,但路途遙遠,他走了好幾天纔到海邊,還沒來得及去釣魚也餓得一命嗚呼了。

魚可以暫時充飢,但解決不了長遠的生計問題;魚竿可以用來解決未來的生計問題,但對眼前的飢餓卻無能爲力。

由此看來,只有將二者合起來,才能徹底解決眼前和長遠的生計問題,只有兩個人合作,一起享用這簍鮮魚,一起走向海邊,纔有可能同時獲救。但可惜得很,他倆拒絕合作,最終落了個雙雙命赴黃泉的悲慘結局。

這個故事生動地印證了巴爾扎克的一句名言:單獨一個人可能滅亡,兩個人在一起可能獲救。當然,是指兩個人合作起來共同創造生命的奇蹟,但如果像上面那兩個人一樣你敲你的鑼,我唱我的戲,最終也只能落個雙敗的結局。

日本松下公司董事長松下幸之助常說:“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智慧及無可限量的潛能,當大家對此有所瞭解,並同心協力開發時,就能爲社會帶來繁榮。”他的創業是從對電燈泡的研究開始的。當時,日本正處於經濟危機時期,爲擺脫困境,他親自拜訪了岡田電池公司董事長。二人商定,雙方免費給顧客贈送一萬隻電燈泡和一萬對乾電池,聯合進行產品宣傳。此舉廣告效應極佳,無論是電燈泡也好,乾電池也罷,兩家公司都接到了大量訂單,從而使兩家公司都重振起了昔日的雄風。這一商戰的勝利不正說明:只有合作,才能雙贏嗎?

當今世界,科技高速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而人的智力、知識卻總是有限的,這就更需要人們有強烈的合作意識和合作習慣。

作爲新世紀的中學生,更應該善於合作。與老師合作,聆聽老師的教誨,你將迅速成長;與同學合作,在知識的海洋裏去探索,你將獲得無窮的智慧;與父母合作,善於傾聽父母的嘮叨,你將感受到無邊的幸福。

同學們,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句人生箴言吧:只有合作,才能雙贏!

勵志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

大家好!

過去,我們一直在講:只管付出,不望回報;只講奉獻,不講報酬。這實際上是一種誤導,是對人性心理的一種扭曲。

其實,就人的心理而言,大凡付出了,就一定期望有所回報,而且付出的越多,回報的期望值也就越高。當然,這種付出和回報既可以是物質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果付出了而沒有得到回報的話,至少人的心理是會失衡的。至於那些曾經付出了而沒有得到回報卻又能一切如常的人,如果不是自欺欺人的話,就一定是心理素質比較高的人了。前者以自欺求得心理平衡,以欺人顯示自己的大度。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能說出自己付出不望回報的話,這本身就昭示了渴望回報的酸溜溜的潛在心理,這就好比爲愛付出了很多,卻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明自己不渴望愛的回報一樣,畢竟蒼白的言語難以遮掩不平的心靈。

我想,這只不過是難以得到回報或根本得不到回報時的一種說辭而已,並不是其心理的真實寫照。試想,如果上述表白出自真心的話,那麼,當其得到愛的回報時,他是否還會再向對方說出——我爲你付出了很多,但並不希望得到你的回報,那些付出都是我心甘情願的,你可千萬不要因爲這個原因而給我愛的回報,這一點還是請你考慮清楚的話呢?我猜想,面對這種情況,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除了欣喜若狂以外,都是不會說出這種話的。因爲,畢竟付出了愛就總想得到愛的回報。

由此可見,人的內心深處還是渴望得到回報的。至於後者——那些心理素質比較高的人,即便心理素質再高,恐怕也是由於付出不過九牛一毛或者只是自認爲做了該做的事情而已的原因,才能保持心理的平衡吧。這就好比給老弱病殘讓座,給災區羣衆捐款捐物一樣,當爲而爲罷了,自然是不求回報的了。如若他的付出超過了一定的界限,那麼,他也會產生渴望回報的情結的。其實,就一般人的心理而言,付出了就希望能夠得到回報,譬如:幫助別人了,就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感謝,爲別人付出了,就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回報等等。既然我們中間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平常人,都有平常的心理需求以及平常的心態表現,那麼,我們就應該尊重彼此的這種心理需求,使我們彼此都能擁有一種平和的心態。

這樣做,於人於己皆有好處,何樂而不爲呢?想想看,如果別人爲自己付出了,而且自己又心知肚明,可就是無動於衷的話,那麼,我們自己往往是會產生一種負疚感的,而且這種負疚感的折磨恐怕是不會亞於心理失衡的。所以,能給別人的付出以回報的話,最好就給予別人回報;如果不能給予回報,最好就不要接受別人的付出,或許這樣的拒絕會對別人的情感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但小傷害總比以後可能造成的大傷害要強得多吧。

過去,我們常常說我們這個民族是一個知恩圖報的民族,甚至還提出了“滴水之恩必當涌泉相報”的道德準則,這都沒有錯,因爲這種道德準則其實就是人的一般心理需要,至於是否“涌泉相報”,這似乎倒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至少該有“報”的表示。“報”了,我心坦然;“報”了,彼心平和。當然,這種“報”指的是積極意義上的回報,與“以德報怨”和“以怨報德”無關。

總之,就常人的心態而言,如果在付出的時候能少一點回報的期望,多一點“助人爲樂”的精神;在得到回報的時候少一點對等的要求,多一點滿足的情感。那麼,我們就一定會活得更加開心快樂!

勵志演講稿 篇5

最近,李嘉誠因爲急性膽囊炎,進行了手術,現已完全康復,依然積極向前。他對學子表示,在醫院期間,他靜靜思考:世界改變的步伐不斷加快,雖然過往經驗是人生無價之寶,但傳統應對困難與挑戰的智慧和觀點,今天是否依然適用?古書古語,勸人苦心志、勞筋骨、堅毅奮鬥,這些勵志的話語,是否足夠提升我們的韌力?

如何迎戰改變,是世界上每一個人要思考的問題。

很多道理,說者容易,聽者難。李嘉誠接着表示,血肉之軀,在人生中波濤翻滾,箇中的滋味,誰能體會?誰願意替代嚐嚐嗎?你是否關心社會上的困難境況?你懂得體諒無助無奈者的嘆息嗎?或者

你是那些曲盡心思,有萬萬千千藉口的人,只會說:“不公義與不公平是人生必然之理”或“對不起,我不能施以援手。

何爲富?何爲貧?李嘉誠表示自己也是受害者。

李嘉誠表示,“也許,我們這一代,面對最大的挑戰,是社會不平等的惡化。解決此問題的方案,將主導社會未來的改變。需要每個人和政府,積極、主動地克服這挑戰。每人有不同的能力和道德標準,惻隱足以爲仁,但仁不止於惻隱。有能力的人,要主動積極,推進社會的幸福、改善和進步,這是我們的任務。不僅是對社會的投資,幫助和激勵別人同時能豐盛自己的人生”。

“政府要鼓舞民志,要在發展企業精神、創造機會的大前提下,制定和推行明智知遠兼正當有效的政策。政府要鼓舞民智,要投放更多的資源,在教育範疇推動更大的改革。教育是防範社會出現持續不公平現象的可靠衛士。今天在逆境中奮鬥的人,不要讓內心的憤怒燃燒,而影響你解決問題的能力。”

李嘉誠表示,非常感激在醫院期間醫生與護士們對他的專業與悉心照顧,手術的傷口沒有任何痛楚,悽楚的是心上的回憶。李嘉誠強調,他手指頭上有一個疤痕,這疤痕是他14歲的時候,憤怒的印記。

李嘉誠:我手指頭上有一個疤痕,這是我14歲的憤怒印記

“那年,一個寒風透骨的冬天下午,我單獨在舞臺外,忙了一整天,要把堆得高高的皮帶切割,爲明天生產工序作好準備。從窗框中,看見高層他們,坐在暖暖的室內,悠閒地品茗。我默然感到很孤獨、很怨憤,我錯手割傷自己,深可見骨,我還記得血從傷口由紅變黑,當時心中只有一個念頭——自己一定不再成爲那可憐的人。”

“我知道,只有怨憤而欠缺思維,只會令你更軟弱、更惶恐,使你付出更大的代價和承受更大痛苦。我要把憤怒轉爲對自己更高的要求,和更專注解決問題的動力。只有能面對現實的人才可征服現實,只有更加勤奮,更具觀察力和韌力的人,纔可改變困境,創造機會和締造希望。”

我的一生充滿了競爭與挑戰,歷程很不容易

"各位同學,在過去數十年,別人給我的暱稱是“華人首富”,這是一個很複雜的滋味。我的一生充滿了競爭與挑戰,歷程是好不容易的。常常要有智慧、要有遠見、要有創新,怎不令人身心勞累,四方風風雨雨中,我還是不斷在學習笑對人生,作爲一個人、一個愛自己民族的中國人、一個企業家,我不斷在各種責任矛盾中,盡了一切所能服務社會。"

在畢業典禮上,李嘉誠爲各位即將畢業的同學送上了真摯的祝福。他表示,同學們都具備卓越的專業知識與才幹,迎接人生的各種挑戰,他們的前途成就比他更光明,希望同學們能爲社會締造更好的明天。他還強調,同學們一生要謹守正知、正行、正念,路漫漫其修遠,他們對社會永遠的關懷和參與的這一份堅持,就是解決社會不公平問題的最實際方案。今天的同學以汕大爲榮,明天汕大將會以同學們爲榮。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