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順境抑或逆境中,別忙着得出人生的結論勵志故事(精選12篇)

順境抑或逆境中,別忙着得出人生的結論勵志故事(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3W 次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勵志故事的身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順境抑或逆境中,別忙着得出人生的結論勵志故事,歡迎閱讀與收藏。

順境抑或逆境中,別忙着得出人生的結論勵志故事(精選12篇)

順境抑或逆境中,別忙着得出人生的結論勵志故事 篇1

人生不就是這樣嗎,堅強的人面對挫折告誡自己要忍耐、要堅強、要不放棄,殊不知堅強固然寶貴,但是永不放棄、永遠抗爭真的是不二的選擇嗎?其實未必。人生本來瞬息萬變,就沒有永遠一成不變的道理,但是,不能沒有希望,因爲,生活只存在於希望之上,沒了希望生命之河也就乾涸了,順境抑或逆境中亦是如此,看看這個故事。

南美洲一個名叫巴里卡的偏遠村子裏,一個男孩因失戀積鬱成疾。

父親買回一團紅絲線,把他帶到一個靠近沙漠的小旅館。第二天,父親背上兒子和一塊石頭向沙漠出發。兩個小時後,父親在沙漠深處看到零星的綠色,便對垂在肩頭的兒子說:“那是卷柏。”兒子毫無反應,依舊垂着頭。

父親在一株碗口大小的卷柏邊把他放下,拿出紅線,一頭系在帶來的是頭上,然後把線全部理開,另一頭系在卷柏的根部。父親背兒子回到旅館。睡覺前,父親問兒子:“知道爲什麼帶你去看一株野草嗎?”“你想讓我知道再艱難的地方也有生命?”兒子帶着嘲笑的口吻說。父親苦笑說:“別忙着得出結論,孩子。”

一週後,他們又出現在沙漠裏。兒子發現繫着紅線地卷柏竟換了地方。是不是有人動過手腳?是父親嗎?不可能!一週來父親沒有離開他半步。父親走過來,拿着那塊紅線的石頭,到卷柏邊盤腿坐下來,接着把線一圈圈繞在石頭上,到線離卷柏還有一尺來遠的地方便停下來,把石頭又放在卷柏邊上。

回到旅館,又是睡覺前,他告訴兒子,卷柏在水分不足的時候會把跟拔出來,變成球狀,隨風滾到水分充足的地方紮根。兒子聽得很認真。末了,他說:“你是說水源無處不在?”父親又是一陣苦笑,說:“孩子,別忙着得出結論。”

天熱的厲害,小旅館成了蒸籠。兒子還惦記着卷柏:這樣的天氣連沙子都要熔化,更何況一棵小草。也許父親想用卷柏的死告訴自己一個刻骨銘心的道理吧。

一週後,兒子竟能勉強行走,他和父親互相攙扶着向沙漠走去。他看見了那塊石頭,那根紅線和卷柏。卷柏沒有躺着死去,而是捲曲着向上生長。他甩開父親的手,趴在卷柏邊上驚訝地叫起來:“還活着!”他撫摸着它,卻發現他的位置不是上次那個地方。這時父親輕聲說:“一週來,它不只一次的拔出根,找水源,卻發現被拴住走不了了,沒辦法,它只有深深地紮根才能保住命,這就是它不在以前那個地方的原因。”

兒子似乎恍然大悟,激動地說:“紮下深根……”父親打斷他,想要說什麼,卻又被兒子打斷:“別忙着得出人生的結論!”兩個男人擁抱在一起,在燃熱的沙漠中,帶着淚笑起來。

順境抑或逆境中,別忙着得出人生的結論勵志故事 篇2

物隨心轉,境由心生

人,生活在境中。境,有逆境、絕境、順境之分。

逆境,是一次轉折、一次省悟,一次昇華,一個成長必經的過程,一條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逆境,是上帝幫你淘汰競爭者的地方。沒有經歷過逆境挫折,永遠不會懂得自己的力量有多大,能勇於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茁壯。沒有雨天的滋潤和洗滌,就沒有晴天、陽光和五彩繽紛的彩虹。

面對逆境,人們容易心灰意冷,悲觀絕望,卻沒人想到逆境是一所最好的學校,厄運是一位最難尋的老師,坎坷是必經之路,能勇於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茁壯。人生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一枝鮮花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廢不了整個人生。面對困難和挫折,要勇敢地迎上去,直面險惡,或許就是一條生路。逆境,能激發人的鬥志,爲傑出者搭造天梯,能欣賞到奮鬥中留下傷痕的風景,使潛力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來,進而演變成奮進的力量。

絕境,是一段距離、一次洗禮、一個門檻。所謂門檻,過去了就是門,沒過去就成了檻。你跨過了門檻,拉近了距離,經受了洗禮,你就超越了絕境。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小白鼠被放入水池中,並沒有馬上游動,而是轉着圈子,發出“吱吱”的叫聲,它的鼠須是一個精確的方位探測器,它的叫聲傳到水池邊沿,聲波又反射回去,藉此判定水池的大小,自己所在的位置,然後不慌不忙地朝岸邊游去,而剪掉鼠須的小白鼠因爲失去了探測器功能則淹死在同一水池中,它是被無論如何也遊不出去的意念殺死的。人生路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沒有不能突破、不能超越的絕境,只有缺少重頭再來的精神和另闢蹊徑的信念。只要厄運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雲。因而,巴爾扎克說:“絕境,是天才的進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之淵。”

順境,熱烈、難得、期望,但容易狂熱浮躁,忘乎所以。在一帆風順的大部分時間裏,你是在不斷地喪失着生命中原始的豪邁與激情。所以,順境又是一種腐蝕劑和麻醉劑,讓你完成從呼嘯山林的獸中之王到懶貓的蛻變,讓你經歷從將軍到奴隸的轉化。因而,順境,固然可以引吭高歌,但卻不可陶醉於一時的成功

境由心生,是不是逆境、絕境、順境,取決於心境。心動煥發行動,只有心動沒有行動是空想,只有行動沒有心動是妄行。如果你執着了,心動則行動,這就是逆境;如果你放下了,心不動則行不動,一切都是順境;如果你鬼迷心竅,絕望了,到處都是絕境。

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胸襟,有舍有得看智慧,事成事敗看堅持。最容易毀滅人生的常常是順境,最容易成就偉人的往往是逆境和絕境。

人,總是順境、逆境、絕境的交替起伏,恰如波濤洶涌澎湃向前。順境是浪潮起時的喧譁,逆境是浪潮落時的嘆息,絕境是浪潮撞擊山崖的吶喊。惡劣的品質在順境中暴露,高尚的品質在厄運中顯示。逆境時,可以測試我們的勇氣;順境時,可以測試我們的情志。

多一次順境,就多一次警惕;多一次逆境,就多一分成熟;多一次絕境,就多一次醒悟。得意、失意,切莫大意;順境、逆境,切莫止境。

順境抑或逆境中,別忙着得出人生的結論勵志故事 篇3

每人都可能有環境不好,遭遇坎坷,工作辛苦的時候。說得嚴重一點,幾乎可以說,在我們每個人降生到這個世界以前,就被註定了要揹負起經歷各種困難折磨的命運。

但這並不是說,因此就該認定人間沒有樂趣,或不值得來人間這一趟。我們雖然被註定了要靠勞力、靠工作來維持自己的生活,雖然被註定有七情六慾來品嚐人間各種各樣的離合悲歡。可是,我們卻有機會欣賞這有鳥語花香的世界,我們還有智慧可以體味人間苦樂的真諦,我們也還有心情來領略人間的愛心、善良和同情是何等的珍貴。總而言之,和我們所付出的代價比起來,我們的收穫是值得的。

我常把人生比做一次旅行,辛勞和苦難算做是我們所不能不花的旅費。而在這一趟旅程中,我們可以得到各種各樣五色繽紛的經驗。當我們痛的時候,可以當做那是我們在旅途中的涉水跋山、走狹路、過險橋。而當我們快樂的時候,那是我們到達了風光明媚的處所,卸下了行裝,洗去了風塵,在欣賞留連。他正如旅行一樣,我們不能總在日月潭涵碧樓住着,住一陣之後,我們就又該背起行囊去尋覓另一個佳境。

因此,人們的苦苦樂樂,我們都該把它看做理所當然。做生意順利的時候,財源滾滾而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那是順境。一旦遇上風險,生意不對了,就又要過一過節衣縮食的苦日子。想不開的人逆境來臨時就會急着提早結束這次旅行,到那渺茫不知的地方去,而假如我們想得開的話,就該明白,我們就是爲經歷這些風險而來。

作爲一個像樣的旅行家需要勇氣,也唯有有勇氣承擔旅途風險的人才可以到達人生的勝境,纔可以領略到一般人所領略不到的“化險爲夷”“夜盡天明”“臘盡春回”等等的樂趣。因此,逢到逆境時,我們要忍一忍、熬一熬,再多拿出一分勇氣和信心,不要只看旅途的艱苦,而要把希望的燈光點亮,去照見那你所想要去的地方。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受到環境壓力的時候,但在這時候,你與其悲傷流淚,倒不如將就自己既有的條件去慢慢耕耘,等一旦機會來臨,自己也有了足夠的條件去應付了,境遇就好轉了。許多事實使我相信一個人的生活需要可以縮小到最小限度,而一樣保持樂天達觀的心情。只要你自己不讓自己消沉灰頹,環境是不能把你怎樣的。

懂得旅行樂趣的人,往往對平坦好走、容易達到的地方沒有興趣,而偏偏喜歡去找那些險峻的山、未開發的林,或沒有人煙的島。他們認爲旅行的樂趣在於克服那些途中的困難,在於到達別人所不易到達的地方,在於發現新的佳境。

懂得人生的人也是一樣,他們往往不喜歡平穩凡庸的生活,而多半有膽量去嘗試些困難的、冒險的,但卻有內容有意義的生活。因爲他們知道,當困難克服了,險境過去了,他們纔會嚐到一些人生的真味,他們纔會真正懂得人生的苦是怎樣的苦法,樂又是怎樣的樂法,貧窮的滋味怎樣,失戀的滋味如何,而他們最大的收穫卻往往是成功的快樂。

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所謂“人上人”並不是一般功利的想法,而是說,他可以在生活上比一般人較爲豁達開通,眼光遠大,做起事來可以得手應心。如果我們從小就安安穩穩無風無浪的像花朵一樣生活在暖房裏,我們所見的天日就只有那一點點,所能適應的溫度也就只有那一點點,那還有什麼意思呢?

順境抑或逆境中,別忙着得出人生的結論勵志故事 篇4

音樂家貝多芬的故事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827)是十八世紀後年葉以來世界最著名的德國音樂家。

1770年12月26日貝多芬誕生於德國萊茵河畔的波恩城。他的祖父原是荷蘭籍,移居德國後,曾任當地宮廷樂長。

父親是個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宮廷御廚的女兒。貝多芬生長的年代,正是約瑟夫二世實行"開明專制"的時期,波恩的統治者也實行了一些改良的措施。

波恩成了當時德國啓蒙運動的中心地之一。貝多芬的幼年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

但是,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嗜酒成癖的父親敗壞了家業,他企圖把四歲的貝多芬變成搖錢樹,一心想讓自己的兒子也成爲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強迫孩子練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後把孩子從熟睡中拖起來拉琴,不滿八歲的貝多芬被強迫在寇恩的聽衆面前表演、賣藝,十一歲的貝多芬就開始在劇院的樂隊裏工作。這種嚴酷的童年生活,使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獨立的以音樂謀生的道路,同時也就養成了他堅毅倔強的性格。

從1781年起,貝多芬在劇院工作的同時,跟樂隊指揮奈弗學習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和作曲法。奈弗是位很有修養、傾向於啓蒙運動的作曲家.指揮家,他對發展德國的民族歌劇、清唱劇都曾有過貢獻。

貝多芬通過向這位老師學習,認識到學習德國民族音樂傳統的重要,並在奈弗的引導下也接受了啓蒙運動的影響,對德國當時的進步文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1787年以後,貝多芬擔起了全家生活的經濟重擔。

但貝多芬並未被艱難困苦的適遇所屈服,他設法在波恩大學旁聽哲學課,他醉心於誦讀和研究古代神話、希臘文和拉丁文的古典文學,他對莎士比亞、席勒、歌德等人的作品非常喜愛。他雖然沒有莫扎特的早熟天賦,也沒有莫扎特優越的學習條件,而他那孜孜不倦的自學所取得的成就,是他所有的前輩都不及的。

1789年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萊茵河流域進步的反封建運動,對貝多芬的思想成長起了巨大的作用,他逐漸把追求"自由、平等.博愛"作爲自己的政治理想。1790年他創作的大合唱《約瑟夫二世之死》,把約瑟夫二世當做人民的救世主來讚頌,這一方面表現出他對共和理想的追求,同時也反映出貝多芬早年對改良主義的不合實際的.幻想。

這部作品也是貝多芬把聲樂和交響樂溶爲一體的最早嘗試。 1792年,貝多芬在海頓的鼓勵與支持下,來到維也納定居。

他起先是以一位天才的青年鋼琴家出入維也納的貴族門庭,並受到貴族們的熱情接待和保護,他也曾一度產生過對上流社會的幻想。但是,貝多芬所處的時代畢竟與海頓,莫扎特的時代不同,時代賦予貝多芬更成熟的資產階級自覺性和個人的自信和自尊。

因而他一開始就不甘願做貴族門的奴僕,而是要與貴族們有平等的地位。後來貝多芬漸漸發現自己的資產階級理想和當時的封建社會有着很大的矛盾,再加上他1796年開始面臨耳聾的威脅,使貝多芬很快增長起一種對現實不滿,對個人命運反抗的思想感情。

1797年後,貝多芬患了耳聾病,病情逐年惡化。對一個音樂家說來,再沒有比這一打擊更沉重的了!惡魔限制了作曲家同外界的交往,妨礙了他的鋼琴演奏,他不得不放棄演出,而長期隱居在維也納鄉村。

從1800年起,貝多芬在創作上很自然地逐漸脫開海頓和莫扎特的影響,力求創造自己的藝術風格,追求新的理想。他於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標誌了他在創作上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成熟時期。

他這一時期的創作力極爲旺盛,表現出巨人般的工作能力,涌現出許多傑出的作品。貝多芬成熟時期作品的基本思想邏輯——“通過鬥爭,得到勝利",在這一時期中逐步得到確立,英雄性、羣衆性的交響樂新風格形成了,革命的內容、戲劇性的交響樂發展手法、形式上的各種重大革新等等,在這一時期都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

貝多芬最傑出的作品,幾乎都是在他後半生三十年生涯的耳聾狀態中創作的。 1815一1819年是貝多芬經歷的四年危機時期。

當時,歐洲陷入了反動的封建復辟時期,資產階級的革命力量遭到扼殺,黑暗籠罩着歐洲大陸。這個時期貝多芬的思想較爲複雜,他的自信和堅定被失望和動搖所襲擾;創作上的英雄風格向抒情性風格轉變;作品很少,大部分時間花在收集、探索和改編歐洲各國的民歌上。

這充分說明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共和主義者是有其歷史侷限的。然而,貝多芬最後終於從沉默中掙扎出來,度過了他的危機時期。

從1819年起,貝多芬重又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反封建的鬥爭中來。此時他創作的五首鋼琴奏鳴曲、五首絃樂四重奏,乃至他創作中最偉大的《第九交響曲》(《合唱交響曲》)等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意義。

但貝多芬最後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慘、最痛苦的年月,孤寂和貧困的威脅使他窮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年3月26日病逝於維也納。據說在他臨終的一刻,暴雨雷電交加,貝多芬舉起乾枯的手臂向天空作最後的奮擊。

這種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精神,全部貫注在他那些不朽的鉅作中。貝多芬是人類藝術上最偉大的創造者之一。

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樂天斌、熾熱的叛逆氣質和巨人般的堅強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撓的意志和對。

順境抑或逆境中,別忙着得出人生的結論勵志故事 篇5

當時,我正處於人生的逆境,我意志消沉,認爲此生註定一事無成。

有一天,我回到家裏。父親拿出一隻皮球,問我:“怎樣才能將一隻皮球送上高處呢?”“向上拋就行了。”我說。

父親說: “當我們向上推舉皮球時,皮球可以到達高處,但還有一種方法,一種完全相反的方法,照樣可以把皮球送上高處。”當他說完,將手中的皮球使勁地向地面砸去,皮球與地面相撞,反彈到高處。

“向上推舉皮球,皮球處於順境;而向下擊打皮球,皮球處於逆境,對於一隻皮球來說,無論是處於順境還是逆境,都能達到一種高度。”父親說,“當一個人無人將你向上推舉,也就是說,在你無法得到別人的幫助時,是不是也能實現人生的成功,抵達人生成功的高處呢?當然可以,人生也能像一隻皮球那樣,當受到打擊處於逆境時,內心也會產生一種不屈服於命運的力量,就像皮球的那種反彈力量,而將自己送上成功的高處。然而,是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逆境都可以給人一種向上的力量呢?”

這時,只見父親將皮球裏的氣放掉,然後拿起皮球向地面砸去,這下皮球再也彈不起來了。“在逆境中,氣只可鼓,不能消。如果在命運的打擊下,胸中的志氣蕩然無存,那逆境帶給人生的只能是災難。”父親說。

說完,父親將皮球重新打滿了氣,用手把它按壓到水裏。突然,父親鬆開手,皮球迅速從水裏竄了上來,跳出了水面。“對皮球來說,向下的擊打,是逆境;向下的按壓,也是逆境。”父親說,“但逆境中的皮球,只要鼓足勇氣,就可以走出一條向上的路來。”

父親用一隻皮球賦予的人生哲理,教給了我如何在人生的逆境中,走出一條向上的路來,一路走向人生成功的高處。

順境抑或逆境中,別忙着得出人生的結論勵志故事 篇6

德國音樂大師巴赫,他9歲時就失去了母親,第2年又失去了父親,成了一個孤兒。爲了學習音樂,十幾歲的孩子,沒有旅費,一個人步行400多公里到漢堡去拜師求藝,爲了學習名家名曲,想借他哥哥的曲譜,可他哥哥執意不同意,他偷偷抄曲譜,一抄就是半年。他哥哥不支持他學音樂,可他對音樂情有獨鍾,矢志不渝,含辛茹苦,勤奮追求,終於獲得成功。所以,有人說他是在逆境中成長起來的。

一代偉人毛澤東,小時候因無錢買書,竟然徒步走了二十多裏的路,到親戚朋友家去借書讀。白天出去放牛,晚上就在昏黃的豆油燈下苦讀。就是這種追求知識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使他有着宏大的理想和抱負,才使他後來成爲中國傑出的人民領袖。

著名作家高爾基從小就飽嘗人間的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痠背痛,也不肯放棄一刻時間去看書,還常常在老闆的皮鞭下偷學寫作,終於成爲著名的作家。

美國的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家裏買不起書,買不起做實驗用的器材,他就到處收集瓶罐。一次,他在火車上做實驗,不小心引起了爆炸,車長甩了他一記耳光,他的一隻耳朵就這樣被打聾了。生活上的困苦,身體上的缺陷,並沒有使他灰心,他更加勤奮地學習,終於成了一個舉世聞名的科學家。

莎士比亞,爲了謀生,爲了追求他所熱愛的戲劇事業,獨自一個人來到倫敦闖天下,初到倫敦時,他舉目無親,人地兩生,到處碰壁。後來總算進入了一家印刷廠做工。在剩餘時間,他不顧一天的勞累,每天到倫敦各戲院去尋找工作,後來也如願以償。他認爲,環境越惡劣,越能錘鍊人的意志和聰明才幹。無論在順境,還是逆境中,他都一如既往地追求自己的事業,最終獲得了輝煌的成功,登上了“戲劇大師”的寶座。

大作曲家貝多芬由於貧窮沒能上大學,十七歲是患了傷寒和天花病,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在愛情上也屢受挫折。在這種情況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與命運的頑強搏鬥中,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沒有嚇倒他,反而成了他獲得強大生命力的磁場。

曾經,因爲潦倒,他將自己的詩僅賣了10塊錢,而被人嘲笑爲“弱智”,而這首詩花了他整整10年的時間;曾經,“窮鬼”一詞變成了他的代名詞,生活的一連串打擊一度讓他幾近崩潰,走投無路。

他出生在美國的波士頓,是個苦命的孩子,3歲時就失去了雙親,成了可憐的孤兒。後來,當地一位做菸草生意的商人收養了他,並送他上學讀書。興趣經商的養父始終不理解愛寫詩的他,更不喜歡他,經常罵他是個“白癡”。長大後,他的浪漫不羈與養父的循規蹈矩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兩人不可避免地發生激烈的衝突,最終他被趕出家門。

後來,他進了美國西點軍校就讀,酷愛寫詩的他竟然無視校規,不參加操練,被軍校開除。從此,他用寫詩來打發自己的時光。

在他26歲時,他遇見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表妹唯琴妮亞,並不顧世俗的眼光與阻撓,兩人相愛並很快結婚。這是一段令他刻骨銘心的時光,也是他一生中最難以忘懷的美好記憶。

婚後,因爲貧困潦倒,他們甚至連每月3美元的房租無法支付,經常餓着肚子。體弱的妻子不堪重負病倒了,他只能眼睜睜地看着,無能爲力。很多人嘲笑他、譏諷他,說他是個十足的“窮鬼”,連自己的妻子都保護不了,而她的妻子面對人們的譏笑,始終對他不離不棄。他們用真愛詮釋了世間最牢固的愛情。

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中,酷愛寫詩的他始終沒有放棄手中的筆,每天都在瘋狂地寫詩,將自己對妻子的愛深深融入文字中。他渴望有朝一日能改變現狀,讓妻子過上好的生活。就是這種願望強烈地支撐着他,讓他忘記痛苦,忘記世間所有的不快,一心只想着要“成功”,要“奮鬥”。

然而,儘管他從未放棄努力,深愛他的妻子還是帶着眷戀與不捨離開了他。幾近崩潰的他忍着悲傷的淚水,將對妻子所有的愛戀付諸筆端,寫出了聞名於世,感人肺腑的經典詩作《愛的稱頌》,最終獲得了巨大成功。

“每次月兒含笑,就使我重溫美麗的‘安娜白拉李’的舊夢;每次星兒升空,就像是我那美麗的‘安娜白拉李’的眼睛,因此啊!整個日夜我要躺在——我愛,我愛,我生命,我新娘的身旁,憑弔那海邊她的墳墓……”如此深情的文字,讓人讀後唏噓動容,我想他的愛妻泉下有知,也該欣慰了。

他就是美國著名的作家和詩人愛倫坡,被稱爲世界文壇上最著名最浪漫的文學天才之一。

他的經歷告訴我們,逆境中不要沉淪,唯有奮起,方能成就輝煌人生。

順境抑或逆境中,別忙着得出人生的結論勵志故事 篇7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這是蘇軾告訴我的:不管人生路上有多麼艱險,我們都應該迎難直上。——題記

有多少人曾因路上有阻礙物而成爲了“行百里者半九十。”古語有云:“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我們都會在人生路上遇到障礙物,但又有多少人能施計過路,避免“行百里者半九十”呢?

人生路,充滿了坎坷。我們應當多思考,用我們的雙手、大腦來開闢新道路,走向成功,而不是坐在路邊哀嘆道路的遙遠、艱險。

唐玄藏西天取經的故事人人皆知,他與三個徒弟一同前往西天,路遇妖魔,惡劣的環境都不曾阻擋住他們的步伐,他們餓了吃野果,渴了喝山澗水,累了就席地而座……最終達到了他們的目的,直至最後度過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得了真經。

人生需要付出,這樣才能收穫成功的果實,實屬“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

我們的生活也不像唐玄藏那般艱苦,但人生成功需付出仍是真理。

有人曾說過:“人類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打敗自己的弱點,你便不再擁有缺點。

霍金便是一個打敗自己弱點的偉人,身死精神不死,他用自己的毅志力告訴了我們:只要自己還有一絲思想,那麼自己就永遠活着,活得仍然精彩。病重的人仍然能夠創造奇蹟,仍能爲社會做貢獻,仍然能夠名留史冊。方法只有一個:戰勝自己。

“多歧路,今安在?”李白的《行路難》中也告訴了我們對待“歧路”的妙招:“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我們的生活充滿了逆境,可是對於這一逆境,沈從文卻說:“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賜。”

讀過沈從文作品的人,對他筆下的原始、神奇的湘西世界,大都會留下很深的印象,但又有多少讀者瞭解過沈從文的人生經歷。

在五四新潮的衝擊下,沈從文憑藉着自強不息的生活信念和毅力,他從邊遠底層農村一步步地走進了一個新世界,沈從文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舉步維艱,但他相信“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賜”,他的生活苦澀在其作品中都有體現、反映。

……

當你路遇困難時,請記得戰勝它,並享受這一特殊的恩賜,拒絕做“行百里者半九十”之人,在逆境中努力戰勝逆境,讓逆境的道路兩側開滿花朵,讓花朵裝點你那閃亮的行程。

順境抑或逆境中,別忙着得出人生的結論勵志故事 篇8

人生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關鍵是你怎樣去看待風浪,當你把風浪當成上帝賜給你的雄壯的美景時,你又哪會覺得這就是“逆境”呢?因此,不要因爲風浪而結束你的旅程,須知這只是上帝賜予的別樣的景緻,整日的風平浪靜又有什麼樂趣可言呢?學着去欣賞它吧,這樣,你才能微笑着把船開到彼岸。

每個人都可能有環境不好,遭遇坎坷,工作辛苦的時候。說得嚴重一點,幾乎可以說,在我們每個人降生到這個世界以前,就被註定了要揹負起經歷各種困難折磨的命運。

但這並不是說,因此就該認定人間沒有樂趣,或生命沒有價值。我們雖然被註定了要靠勞動、靠工作來維持自己的生活,雖然被註定了有七情六慾來品嚐人間各種各樣的離合悲歡;但在另一方面,我們卻有機會欣賞這有鳥語花香的世界,我們還有智慧可以體味人間苦樂的真諦,我們也還有心情來領略人間的愛心、善良和同情是何等的珍貴。總而言之,和我們所付出的代價比起來,我們的收穫是更大的。

我常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辛勞和苦難算作是我們所不能不花的旅費。而在這一趟旅程中,我們可以得到各種各樣、無色繽紛的經驗。當我們痛苦的時候,可以當作那是我們在旅途中的涉水跋山、走狹路、過險橋;而當我們快樂的時候,那是我們到達了風光明媚的處所,卸下了行裝,洗去了紅塵,在欣賞流連。也正如旅行一樣,不在某一處風景區永遠停留,而只能在駐足一陣之後,就又該背起行囊去尋覓另一處佳境。

因此,人間的苦苦樂樂,我們都該把它看作理所當然。做生意順利的時候,財源滾滾而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那是順境。一旦遇上風險,逆境來臨,就又要過一過節衣縮食的苦日子。不夠堅強的人當逆境來臨時,就難免會匆匆結束這次旅行,提早承認自己的失敗;而假如我們夠堅強,就該明白,我們就是爲經歷這些風險而來。

作爲一個像樣的旅行家需要勇氣,也唯有有勇氣承擔旅途風險的人才可以到達人生的勝境,纔可以領略到一般人所領略不到的“化險爲夷”、“夜盡天明”、“臘盡春回”等等的樂趣。因此,每到逆境時,我們要忍一忍、熬一熬,再多拿出一分勇氣和信心;不要只看旅途的艱苦,而要把希望的燈光點亮,去照見那你所想要去的地方。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受到環境壓力的時候,但在這時候,你與其悲傷流淚,就不如將就自己既有的條件去慢慢耕耘,一旦機會來臨,自己也有了足夠的條件去應付了,境遇就好轉了。許多事實使我相信,一個人的生活需要可以縮小到最小限度,而一樣保持樂天達觀的心情。只要你自己不讓自己消沉灰頹,環境是不能把你怎樣的。

懂得旅行樂趣的人,往往對平坦好走、容易達到的地方沒有興趣,而偏偏喜歡去找那些險峻的山、未開發的林,或沒有人煙的島。他們認爲旅行的樂趣在於克服那些途中的困難,在於到達別人所不易到達的地方,在於發現新的佳境。

懂得人生的人也是一樣,他們往往不喜歡平穩凡庸的生活,而有膽量去嘗試一些困難的、冒險的,但卻有內容、有意義的生活。因爲他們知道,當困難克服了,險境過去了,他們纔會嚐到一些人生的真味,他們纔會真正懂得人生的苦是怎樣的苦法,樂又是怎樣的樂法,貧窮的滋味怎樣,失戀的滋味如何,而他們最大的收穫卻往往是成功的快樂。

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所謂“人上人”並不是一般功利的想法,而是說,他可以在生活上比一般人較爲豁達開通,眼光遠大,做起事來可以得心應手。如果我們從小就安安穩穩無風無浪得像花朵一樣生活在暖房裏,我們所見的天日就只有那一點點,所能適應的溫度也就只有那一點點,那還有什麼意思呢?

順境抑或逆境中,別忙着得出人生的結論勵志故事 篇9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的確,人生需要挫折。當挫折向你微笑,此刻你就會明白:挫折孕育着成功。

有一位窮困潦倒的年輕人,身上全部的錢加起來也不夠買一件像樣的西服。但他仍全心全意地堅持着自己心中的夢想——他想做演員,當電影明星。

好萊塢當時共有500家電影公司,他根據自己仔細劃定的路線與排列好的名單順序,帶着爲自己量身定做的劇本一一前去拜訪。但第一遍拜訪下來,500家電影公司沒有一家願意聘用他。

面對無情的拒絕,他沒有灰心,從最後一家電影公司出來之後不久,他就又從第一家開始了他的第二輪拜訪與自我推薦。

第二輪拜訪也以失敗而告終。第三輪的拜訪結果仍與第二輪相同。

但這位年輕人沒有放棄,不久後又咬牙開始了他的第四輪拜訪。當拜訪第350家電影公司時,這裏的老闆竟破天荒地答應讓他留下劇本先看一看。他欣喜若狂。

幾天後,他獲得通知,請他前去詳細商談。就在這次商談中,這家公司決定投資開拍這部電影,並請他擔任自己所寫劇本中的男主角。

不久這部電影問世了,名叫《洛奇》。這個年輕人就是好萊塢著名演員史泰龍。

順境抑或逆境中,別忙着得出人生的結論勵志故事 篇10

吳宗憲最早是歌手出身,努力唱了好幾年,卻總是半紅不黑。有一次,公司爲他爭取到了一個上電視節目的機會,當時很火的綜藝節目,擁有最紅的大牌主持人,收視率極高,一般的藝人上去之後知名度會大增。吳宗憲知道機會來之不易,對自己非常重要,所以格外珍惜。早早地就趕到了攝影棚。他到得太早,燈光、樂隊等都沒佈置好,只好坐在下面乾等。

直到午飯過後,節目纔開始錄製,一個又一個人被主持人叫了上去,卻始終輪不到他。吳宗憲那時只是個無名小卒,心裏着急卻不敢問,只好繼續耐心等待。晚飯過後,節目仍在繼續進行,好不容易熬到晚上11點,人都快走光了,眼看就要散場,主持人還沒叫他上臺。這時他急了,鼓起勇氣跑去問主持人:“請問輪到我了嗎?”“你是誰?”主持人一臉茫然,根本不認識他是老幾。“我叫吳宗憲,今天安排了我參加節目。”他小心翼翼地回答。“哦,對不起,我把你忘了,今天的節目已經結束了,下次給你補上吧。”人家根本沒把他當回事,隨意敷衍了一句,頭也不回就大踏步走了。

他滿懷期待。苦苦等待了一天一夜,等來的居然是一句“忘了”,下次,天知道有沒有下次?委屈的淚水在眼眶裏直打轉,他幾乎是咬着牙在心裏說,就算你將來請我,這輩子我也不會再來了!他心裏憋着一股勁兒,發誓要出人頭地,後來果然大紅大紫。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吳宗憲後來是靠主持成名的,與當年傷害過他的那位主持人成了同行,兩人常常是競爭對手。在一次訪談中,吳宗憲很有興致地談起此事,幾十年前的往事,當時的每個細節依然歷歷在目,可見有多麼刻骨銘心。他至今仍不能釋懷,還得意地說:“他的節目每次都被我打敗!”很有些揚眉吐氣、一雪前恥的味道。

大人物也是從小人物走過來的,或多或少,恐怕都會有些抹不去的傷痛記憶,這並不奇怪。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像這樣“天王”級的大人物,原來也有小人物最平凡的一面,同樣會有普通人的小心眼兒,受到傷害也會念念不忘,耿耿於懷。所幸的是,他們牢記傷疤,不是爲了留住怨恨,而是以此時刻警醒自己:前進、前進、向前進!

人生有時真的很殘酷,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難逃被踐踏的命運,如果你長成了參天大樹,別人只能仰視你。對此,吳宗憲不僅有親身感受,也曾親眼所見。一位大牌音樂製作人大罵一位剛出道的女歌手,把人家祖宗三代都罵遍了,幾乎不把她當人看。吳宗憲看不下去。上去勸說:“不要這樣罵人了,說不定人家改天就是巨星呢。”製作人的回答底氣十足,也很給人力量:“等她紅了,我再去求她好了!”意思很直白,只要你一天沒紅,就得求我,這就是生存法則。後來,那位女歌手果然紅了,恐怕這頓臭罵對她功不可沒。

成功的路上,需要朋友,有時也離不開敵人。他們只是在用另外一種方式,激勵你快速成長,同樣是我們生命中的貴人。每一顆香甜的葡萄,都有一段苦澀的成長史,傷痛在所難免。如果有人傷害了你,真的應該感激他們,憲哥說得好:“那是我們的逆境菩薩!”

順境抑或逆境中,別忙着得出人生的結論勵志故事 篇11

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很多人的狀態、很多不愉快就是自己跟自己擰巴着。

其實大可不必讓自己陷入這種境地,一切還是順其自然地發展好。這讓我想起物極必反這個詞,很有道理。

在不同的場合經常會看到養得特別好的花,毫無瑕疵到讓人以爲是假花,不禁想用手摸摸是不是植物;而一些裝飾用的假花又做得與真花極爲相似,擺在家裏不用打理就可以天天看到花。

一次在機場三號航站樓送人,隨便進了一家店,見到幾幅畫很美,很象放大的照片,特別是一幅溪流中佈滿鵝卵石的畫,水流着、還有光斜照過來,但店主人一定說是油畫,用手摸了確有凹凸的感覺。而我近來接到的好友郵件中,很多各地的美景照片,看上去就像是一幅幅油畫!

結果我們形容真花兒像是假的,假花兒像是真的;油畫真實得像是照片,照片朦朧得像是油畫;女人大度得像男人,男人細心得像女人;……倒都成了一些讚美之詞。

人在順利的時候不要狂妄,因爲好事會得一點兒就少一點兒;在逆境中不要悲觀,因爲壞事會一點點被歲月消磨掉。

順境抑或逆境中,別忙着得出人生的結論勵志故事 篇12

心理學家克拉特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

他把一隻小白鼠放到一個裝滿水的水池中心,這個水池儘管很大,但依然在小白鼠游泳能力可及的範圍之內,小白鼠落入水後,它並沒有馬上游動,而是轉着圈兒發出“吱吱”的叫聲,小白鼠是在測定方位,它的鼠須就是一個精確的方位探測器:它的叫聲傳到水池邊沿,聲波又反射回去,被鼠須探測到,小白鼠藉此判定了水池的大小、自己所處的位置以及離水池邊沿的距離,它尖叫着轉了幾圈以後,不慌不忙地朝着一個選定的方向游去,很快就游到了岸邊。幾次試驗都是如此。

實驗至此尚未結束,心理學家又將另一隻小白鼠放到水池中心,所不同的是這隻小白鼠的鼠須已被剪掉。小白鼠同樣在水中轉着圈兒,也發出“吱吱”的叫聲,但由於“探測器”已不復存在,它探測不到反射回來的聲波……幾分鐘後,筋疲力盡的小白鼠沉至水底,死了。關於第二隻小白鼠的死亡,心理學家這樣解釋:鼠須被剪,小白鼠無法準確測定方位,看不到其實很近的水池邊沿,自認無論如何是遊不出去的,因此停止了一切努力,自行結束了生命。心理學家最後得出如下結論:在生命徹底無望的前提下,動物往往強行結束自己的生命,這叫“意念自殺”。

被剪掉鼠須的小白鼠喪生於水池,但不是被水淹死的,而是被它意念中的那片“無論如何是遊不出去的”水域所淹死。不可否認,這樣的悲劇不僅發生在小白鼠和其它動物身上,也往往不同程度地發生在人的身上。在人生旅途上,每個人都有可能遭遇小白鼠所遭遇的“水池”。對於人而言,溺死小白鼠的“水池”就是所謂的逆境、困境或者說厄運。

觀察一個正處於逆境中的人,你才能真正瞭解他是什麼樣的人。有的人即使被厄運撞得渾身傷痛,仍一如既往地對生活懷抱着理想和希冀,沒有音樂也照樣跳舞。有的人與厄運剛一接觸,懷裏泛着金屬光澤的理想頃刻間就破碎了,從此眼裏只看到自己的失敗,每天操着個酒瓶子躲在隱蔽的角落裏詛咒命運,又或者每日“只爲吃米而活着”,盡做些無益之事,消遣有生之涯,他們就像被剪掉鼠須的小白鼠,無限誇大了自己所遭遇的逆境,認爲橫亙在面前的是厄運的海洋,“無論如何是遊不出去的”。對處境感到無比絕望的他們放棄了做最後一搏的信念,鬆開了不該亦不能鬆開的手,任滿腔的理想、抱負、雄心壯志全部淹死在很淺很窄根本就不足以傷害到自己的“水池”裏……

一個人無論遭遇怎樣的逆境和厄運,一定不能絕望,輕易“淹死”自己的理想。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