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勵志的歷史故事

勵志的歷史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勵志的歷史故事1

1、姜尚

勵志的歷史故事

因爲年代太久遠,姜尚的生卒年不可靠。傳說他活了100歲,這畢竟是傳說。不過說姜太公大器晚成那是肯定沒問題的。很有代表性,也很有傳奇性,不過可能沒幾個人有這樣的運氣。當然自己的實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姜尚在年輕時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宰牛賣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做過賣酒生意。他雖貧寒,但胸懷大志,勤苦學習,始終不倦地研究、探討治國興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夠大展宏圖,爲國效力。直到暮年,終於遇到了施展才華之機。姜尚在輔佐周文王期間,爲強周滅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內外政策。周文王死後,武王姬發繼位,拜姜尚爲國師,尊稱師尚父。姜尚繼續輔佐周國朝政。武王十一年,武王舉兵伐紂,在牧野大獲全勝。周朝建國之後,姜尚因爲滅商有功,被封於齊,都城營丘(今日臨淄市臨淄北)。

2、吳承恩

吳承恩其實從小在家鄉就小有名氣,他小時候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還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貼。少年時代他就因爲文才出衆而在故鄉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遊記》卻成書很晚。

他生於一個有學官淪落爲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就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羣書,爲詩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出任長興縣丞,由於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30歲後,他搜求的奇聞已"貯滿胸中"了,並且有了創作的打算。50歲左右,他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遊記》的.創作。一生窮困的吳承恩,奮盡全力完成中外聞名的《西遊記》後,帶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約於萬曆十年(82歲)離開了人世。

據說吳承恩正式寫《西遊記》已經是72歲的高齡。各位年齡偏大,在學術、政界、商界均不得志的,可以考慮來寫小說,說不定也寫成一代大師。

3、重耳(晉文公)

爲了避難,43歲的晉文公開始過着流亡的生活,可以說是顛簸流離,嚐盡了苦難。這位在外輾轉19年才得以回國,隨即稱霸中原的春秋霸主,他的人生充滿了傳奇。

前656年,重耳遭到驪姬之亂的迫害,離開了晉國都城絳,到蒲城,他父親晉獻公派勃鞮謀殺重耳,勃鞮割斷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牆僥倖逃走,開始了流亡生活。前636年(62歲)秦穆公護送重耳回晉國。重耳即位,稱晉文公,即位後他在諸侯中威信很高。在外漂泊19年的晉文公嚐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先後投奔了齊、曹、楚、秦等國,有的國君對他禮遇有嘉,有的卻是冷言冷語。在曹國的時候,曹共公聽說重耳的肋骨連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時候,偷看了他的裸體。(一個國君也居然喜歡看稀奇)。前633年,宋國都城商丘被楚軍包圍。、前632(65歲)年初,晉文公率兵救宋,爲報答楚國在他流亡國外時楚國的款待,下令部隊退避三舍(九十里),在城濮(今山東濮縣南)大敗了楚軍。晉文公主持踐土之盟,成爲霸主。前628年(69歲)冬天,晉文公逝世。

4、黃忠

黃忠在三國裏亮相的時間比較晚,成名得也很晚,但年輕時可能有點小名氣,但確實老了之後跟着劉備後纔出名的,特別是定軍山一戰,斬掉名將夏侯淵威震天下,後來能被劉備封爲後將軍也可能和這一戰有很大的關係。

黃忠年輕時一直爲荊州劉表效力,被劉表任命爲中郎將,與劉表侄子劉磐一起駐守長沙攸縣(今湖南株州攸縣,即虎紋老家)公元208年,曹操佔領荊州,臨時任命他爲裨將軍,任駐守原地,歸屬於長沙太守韓玄。公元209年,劉備攻打荊州各郡,佔領了長沙、零陵、桂陽、武陵等地,黃忠投降劉備。公元211年(64歲)黃忠跟隨劉備入川,征戰益州,表現突出,勇冠三軍。平定益州後劉備封其爲討虜將軍。公元219年(72歲),劉備進擊漢中定軍山,黃忠一戰斬殺魏國身經百戰的守將夏侯淵,曹軍慘敗,黃忠自此聲名大震。後黃忠升爲徵西將軍。公元219年劉備自立漢中王,重用黃忠爲後將軍,公元220年,黃忠病逝,享年73歲追諡爲剛侯。

5、慕容垂

慕容垂重小就勇冠三軍,深受父親慕容皝的喜愛。後來卻被太傅慕容評逼走,在在付堅麾下忍辱負重幾十載,直到鬚髮皆白才重新收拾了燕家的天下,也可以算是大器晚成。

慕容垂爲前燕開國皇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暐之叔。甚得慕容皝寵愛,後來得到慕容恪賞識,曾爲前鋒都督,前燕吳王。369年晉將桓溫率軍攻前燕,在枋頭撤退,慕容垂以三萬騎追到襄邑(今河南睢縣),大敗晉軍。後被太傅慕容評逼走,攜妻子投降前秦。淝水之戰中進攻被委派進攻襄陽,暗中保存實力,在前秦敗後叛變,慕容垂糾合鮮卑、烏桓,建立後燕,率軍二十萬攻鄴,一年後奪據鄴城。

386(60歲)年稱帝,定都中山(河北定州市)。393(67歲)年消滅慕容泓的西燕政權。因扣留北魏王拓跋圭弟弟,與本是藩屬的北魏關係惡化。395(69歲)年太子慕容寶徵北魏,於參合陂之役大敗,隔年慕容垂反擊,但病死於親征途中。

勵志的歷史故事2

信仰是一種無堅不催的力量,當你堅信自己能成功時,你必能成功。一天,我發現,一隻黑蜘蛛在後院的兩檐之間結了一張很大的網。難道蜘蛛會飛?要不,從這個檐頭到那個檐頭,中間有一丈餘寬,第一根線是怎麼拉過去的?後來,我發現蜘蛛走了許多彎路--從一個檐頭起,打結,順牆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翹起尾部,不讓絲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別的物體上,走過空地,再爬上對面的檐頭,高度差不多了,再把絲收緊,以後也是如此!

人生哲理:蜘蛛不會飛翔,但它能夠把網凌結在半空中。它是勤奮、敏感、沉默而堅韌的昆蟲,它的網製得精巧而規矩,八卦形地張開,彷彿得到神助。這樣的成績,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於是,我記住了蜘蛛不會飛翔,但它照樣把網結在空中。奇蹟是執着者造成的!

勵志的歷史故事3

公元前207年,章邯等率兵攻打鉅鹿,楚上將軍項羽率領軍隊援救鉅鹿。

這年冬天,宦官趙高殺死了李斯,當上了丞相。後來,章邯等作戰多次失利,二世派人責備章邯,章邯非常恐慌,就讓長史司馬欣前去請示。趙高既沒有召見他,也沒有給他傳過任何話。司馬欣心裏極度恐懼,就逃走了,趙高派人前去捉拿他,但沒有捉到。

司馬欣去見章邯,對章邯說:“趙高現在權傾朝野,將軍您不立功會被殺,立了功也會被殺。”這時項羽正加緊進攻秦軍,將秦將王離俘虜了,章邯等人也率兵投降了。

沒有多久,趙高圖謀作亂,但又擔心大臣們不聽他的命令,便先作了一次試驗。他派人把一隻鹿牽到秦二世身邊,告訴二世說:“這是一匹馬。”

秦二世笑着說:“丞相弄錯了吧?這怎麼是馬呢?明明是鹿嘛。”隨後二世轉過頭去問身邊的近臣,這些近臣都知道這是趙高在搞鬼把戲,因此有的附和趙高說是馬,有的沉默不敢說話,但也有些耿直的大臣說是鹿,結果這些說鹿的大臣都被他暗中派人殺了。

從此以後,羣臣都很懼怕趙高。

【感悟】

要想成就一番大的事業應該靠自己的賢德和智慧,如果靠嚴厲的'刑法來約束人的話,很可能會弄的衆叛親離。

勵志的歷史故事4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介入編撰了我國主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因爲貪玩,在賓客們眼前丟了體面,從而受到了賓客們的批駁。萬斯同憤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裏。萬斯同從賭氣、討厭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啓示,開端專心讀書。轉瞬一年多從前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良多書,父親諒解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確了父親的良苦居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爲一位精通曆史遍覽羣書的著名學者,並參加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跟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幹。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天然更加刻苦勤懇,控制繪畫技能很快,深受沈周的稱頌。不料,因爲沈周的誇獎,這次使一貫謙遜的唐伯虎也匆匆地發生了驕傲的情感,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裏,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明本人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十分愧疚,從此潛心學畫。

《林則徐對聯立志》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有名的民族好漢林則。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明,兩次機遇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白了林則徐的弘遠抱負。林則徐不僅敢於破志,而且讀書耐勞,長大後成績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後代的'敬佩。

《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豪傑文天祥少年時生涯困苦,在善意人的輔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窗誤解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蹂躪自己的尊嚴,終於證實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建立了文天祥金榜落款的志向。

《葉天士拜師謙學》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超,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一籌莫展,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清楚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情理。於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於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李清照女填詞》

宋代女詩人李清照才思敏捷,畢生留下了很多千古絕唱。她個性爽快、自在、不羈一格,從小就表示出過人的文學稟賦。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她觸景生情,即興填詞的故事。

《楊祿禪陳家溝學藝》

楊祿禪受到鄉里惡霸的欺侮,他不情願受辱。一個人分開了家,到陳家溝拜師學藝。拳師陳長興從不把拳法傳外人,楊祿禪也不例外。不外,楊祿禪的執着精力終於激動了陳長興,終於學到了拳法,懲辦了惡霸,也首創了楊式太極拳。

《王獻之依缸習字》

王獻之,字子敬,是東晉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自己也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獻之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詩誦詩,到五六歲的時候,就可能下筆成章,順口吟出多少句詩來。和他的哥哥王凝之比擬,越發顯得機靈聰敏,而且還特別愛好習字。王獻之家有一隻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與這個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讀書》

放牛娃出生的朱元璋,從小連私塾都沒有念過,然而他聰穎過人,勤學好問,終於成爲樹立明朝的開國天子。

《柳公權戒驕成名》

柳公權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馳名。他也因而有些自豪。不過,有一天他碰到了一個不手的白叟,居然發現老人用腳寫的字比用他手寫的還好。從此,他時時把"戒驕"記在心中,勤奮練字,虛心學習,終於成爲一代書法大家。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代,有一個特殊有學識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景清貧,爲了讀書,他鑿通了街坊文不識家的牆,藉着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打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贊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傷感文章,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舉,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屈原洞中苦讀》

這個故事講述了,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管颳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巖穴裏偷讀《詩經》。經由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接收了豐盛的養分,終於成爲一位巨大詩人。

《王十朋苦學書法》

王十朋從小伶俐過人,文思迅速,可是書法卻不如人意。於是,他痛下信心,必定要練好書法。終於,寶印叔叔的指導下,他終於悟到了書法真理,成爲一名大書法家和文學家。

勵志的歷史故事5

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爲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爲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爲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裏。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啓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爲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羣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爲命,爲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爲大嫂所不容,爲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着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爲美談。終有一老着,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勵志的歷史故事6

晉安帝義熙二年(公元406年),四十一歲的大詩人陶潛在彭澤縣(今江西湖口縣東)當知縣,一個月領五斗米的官俸,臘月將盡的一天下午,陶潛辦完公事,換上便衣,回到內衙翻看過去的詩作。突然,一名小吏從外面闖進來稟報: "九江李太守派督郵張大人來縣巡察,請老爺趕快更衣迎接。"

"哪個張大人?爲什麼非要穿官服不可呢?"剛來彭澤縣不到三個月的陶縣令不解地問道。小吏解釋說:"那督郵張大人是我縣富豪,一向講究排場,眼下又是李太守的`親信,在禮儀上要是稍有不周,恐怕對老爺的前程不利。"

生性耿介的陶潛本來已十分痛恨官場黑暗,想離開這個骯髒之地。現在聽說這個督郵就是本縣的富豪,靠精於吹牛拍馬得到太守寵愛,竟然也成了自己的上司,還要叫自己去隆重迎接他。想到這些,陶潛不禁長嘆一聲,憤然說道: "我不能爲五斗米的薪俸,去向一個低能無知的小兒彎腰行禮!"說罷,便取出知縣的印信交給小吏,說; "你把它交給督郵轉呈太守,就說我陶潛告病還鄉,不當這個知縣了。"然後收拾行裝,昂然歸隱而去。 "不爲五斗米折腰"的格言,

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勵志的歷史故事7

柳公權是唐代一位楷書集大成者,他的書法清勁挺拔、俊秀深厚、自創一格,人稱“柳體”。在他學書路上,曾有一位“無手”師傅對他的啓發很大。

柳公權小時候聰明過人,酷愛書法,寫得一手好字,他經常在別人面前炫耀,總以爲自己寫得已經很好了。有一天,柳公權和幾個小夥伴舉行“書會”,一個賣豆腐的老人看到,覺得這孩子太驕傲了,便皺皺眉頭,說:“這字寫得並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樣,軟塌塌的,沒筋沒骨,還值得在人前誇嗎?”小公權一聽,很不高興地說:“有本事,你寫幾個字讓我看看。”

老人笑了笑,說:“不敢,不敢,我是一個粗人,寫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腳都寫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城裏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權起了個五更,獨自去了城裏。一進城,他就看見一棵大槐樹下圍了許多人。他擠進人羣,只見一個失去雙臂的黑瘦老頭赤着雙腳,坐在地上,左腳壓紙,右腳夾筆,正在揮灑自如地寫對聯,筆下的字跡似羣馬奔騰、龍飛鳳舞,博得圍觀的人們陣陣喝彩。

小公權“撲通”一聲跪在老人面前,說:“我願意拜您爲師,請您告訴我寫字的祕訣……”老人慌忙用腳拉起小公權說:“我是個孤苦的人,生來沒手,只得靠腳來混生活,怎麼能爲人師表呢?”小公權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鋪了一張紙,用右腳寫了幾個字:“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

柳公權把老人的話牢記在心,從此發奮練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繭子,衣肘補了一層又一層。經過苦練,柳公權終於成爲我國著名書法家。

勵志的歷史故事8

活着真是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經常會得到最好的。有一個人經常出差,經常買不到對號入坐的車票。可是無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總能找到座位。他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車廂一節車廂找過去。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並不高明,但卻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後一節車廂的準備,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後就會發現空位。他說,這是因爲像他這樣鍥而不捨找座位的乘客實在不多。經常是在他落座的.車廂裏尚餘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車廂的過道和車廂接頭處,居然人滿爲患。他說,大多數乘客輕易就被一兩節車廂擁擠的表面現象迷惑了,不大細想在數十次停車之中,從火車十幾個車門上上下下的流動中蘊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機遇;即使想到了,他們也沒有那一份尋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讓大多數人滿足,爲了一兩個座位揹負着行囊擠來擠去有些人也覺得不值。他們還擔心萬一找不到座位,回頭連個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沒有了。與活着2中一些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害怕失敗的人,永遠只能滯留在沒有成功的起點上一樣,這些不願主動找座位的乘客大多隻能在上車時最初的落腳之處一直站到下車。

人生哲理:自信、執着、富有遠見、勤於實踐,會讓你握有一張人生之旅永遠的坐票。

勵志的歷史故事9

中國作協副主席高洪波說:“梅毅的寫作立場非常嚴肅,他的寫作語言風格又特別具有現代感、新鮮感、趣味感。梅毅的歷史寫作文體大氣磅礴,可以說是小說家雜文家相糅合的一種特殊文體。”

這是一個被網絡神化了的人物。新浪網曾經這樣描述評價他:寫歷史的時間比易中天要早;出版歷史書的數量比易中天、閻崇年二人之和要多;在網絡上的粉絲比易中天、閻崇年、于丹三人之和要多。“赫連勃勃大王”,這個昔日匈奴暴君的名字在普通人讀起來有些拗口,但在網絡上,卻是一個受到衆多網友追捧的名人。生活中,他的真名叫梅毅。

從20xx年起,赫連勃勃大王在網上發飆,開始了有關中國歷史的創作。他陸續在內地和香港出版了《隱蔽的歷史》、《歷史的人性》、《華麗血時代》、《帝國的正午》、《刀鋒上的文明》、《小憐玉體橫陳夜》、《帝國如風》、《歷史長河的悲喜英雄》、《帝王將相的博弈真相》等十幾部歷史圖書。逾500萬字的歷史作品,不僅在國內諸多大型網站受到成千上萬讀者的熱捧,著名作家李國文、雷達、蔣子龍、樑曉聲、肖復興、舒婷、葉延濱、林希等人對其作品亦大加推崇,可稱得上是國內極少數同時受主流文學界承認而又被大衆讀者認可的網絡歷史作家。

作家起了個暴君的網名

梅毅是天津人,長得文質彬彬,講話寫文章走的卻是野性率直派的路子,他的筆名乾脆很張揚地叫做“赫連勃勃大王”。這個人怎麼看都是矛盾的—英文專業出身從事金融行業,做的是金融工作卻專心寫小說,愛好小說但以歷史書成名,已經因歷史寫作成名了卻改寫金融自傳了……

梅毅從小就是個有點怪的孩子,上小學就讀了不少古書,功課看起來不錯,但偏科嚴重。考大學時,數學成績特別差,喜歡中文寫作,卻最終選擇了英文專業,雖然不肯好好學功課,但也一路從大學上到研究生,拿了碩士學位。

畢業後,梅毅選擇到一家商業銀行國際部工作,正式成爲物質城市深圳的一名金融白領,而此時的他卻因爲想到了文學理想而不安心。“當時的條件確實艱苦,我和一個年輕同事範嶽住在不足10平方米的9樓房屋裏面,夏日酷熱如蒸,冬天冷風徹骨,晚上連電燈都沒有。唯一的消遣就是兩個人共嚼一包鹹乾花生窮聊天,觀看南方肥大的蟑螂在半明半暗的牆壁上倏然飛走。但是,彼時的心情是那麼恬淡、安逸。”

選擇寫作作爲自己的業餘愛好,用他的話說是“生活在文化沙漠裏的自我掙扎”。自此,梅毅開始在工作之餘創作文學作品,並陸續在《中篇小說選刊》等知名文學刊物上發表了一些中篇小說。梅毅最早是創作現實主義作品的,發表過《生命的傷口》、《赫爾辛基的逃亡》等多部中篇小說,出版過系列長篇小說“僞青春三部曲”—《南方的日光機場》、《失重歲月》、《城市碎片》。梅毅甚至還翻譯出版過社會學教材《人類行爲》。20xx年,廣東省首次作家體制改革中,梅毅以業餘作家身份戰勝許多專業作家,成爲全省23名首批簽約作家中的一員。

“如果學了中文,從事了與中文相關的職業,那麼也許我現在會是一個頂級金融發燒友。沒辦法,我就是一個見異思遷的人。別人是幹一行愛一行,我是幹一行不愛一行。幹一行想進入新的一行。”

小說出了兩三本後,梅毅跑到天涯論壇的“煮酒論史”版去侃兩晉南北朝的歷史是非。兩晉南北朝屬於最混亂難寫的歷史階段之一,梅毅做金融年薪幾十萬,也完全不必依靠寫歷史作品謀生。這件事不過是他這個專業“見異思遷”人的一次新遷而已。

20xx年末,梅毅學會了上網,開始“泡論壇”—天涯論壇、新浪的大話春秋論壇、還有貓撲的文史論壇。看得多了,梅毅一時技癢,也試着發了些歷史散文的帖子,並且給自己取了一個網名“赫連勃勃大王”。“我開始寫歷史是在20xx年底、20xx年初。那時候在網上寫歷史的,一個是我,一個是瀟水,還有一個是火焰塔,我們三個是中國互聯網上進行趣味歷史寫作的鼻祖。我最早是寫兩晉南北朝,火焰塔側重五胡十六國,瀟水寫的是春秋時代,我們當時的歷史寫作,完全與功利二字無關。”

爲什麼取這樣一個筆名?梅毅的回答也簡單:“純粹好玩,一般武夫假裝好文,文士則喜歡佩劍。”也有好事的網民請專家從“潛意識”的角度給梅毅來了個心理分析,得出的結果是,梅毅最早對歷史的興趣,可能正是從西晉崩潰後那個“華麗的血腥時代”各個蠻族的爭鬥仇殺中開始的。這導致他日後對另類歷史寫作一發而不可收。

梅毅的同事裏有不少國外名牌大學金融專業的“海龜”,他們看了這些歷史文章後叫好,但同時下定論,說梅毅最多不過寫幾篇就罷了,肯定堅持不下去的。梅毅不服,當即和朋友們打賭,誓要完成歷史系列。後來,北京的一個出版商找梅毅出歷史書,梅毅覺得寫這個還會有稿費,何樂而不爲呢?

三年多過去了,“赫連勃勃大王”已經完成了11本歷史書,獲得“歷史寫作狂人”的雅號。

成爲當下如日中天的“赫連勃勃大王”,梅毅自己也沒有想到,在網絡論壇上寫寫歷史,純粹屬於興趣愛好,根本沒有預計到現在的名利雙收。當然,隨着歷史寫作的深入,梅毅本人的世界觀也在發生變化。“我對國家也會變得憂心忡忡起來。”20xx年“五一”期間,梅毅去了在一個小村子裏的文天祥墓地。那天下着大雨,但站在文天祥的墓前,他覺得自己整個人“都被歷史打動了”。

還原一個慾望膨脹的時代

因爲自己從事金融工作,梅毅這些年來只是週末寫作。但也正是梅毅一直遊離在文學和歷史這兩個學科之外,他的歷史寫作反而不受束縛和羈絆,眼光也與職業學者和教授截然不同。“我筆下的歷史之所以好看,主要是我把歷史人物當人,無論兇殘還是軟弱,英雄還是狗熊,人性的複雜多變被呈現出來後,歷史也就變得好看起來。”

“赫連勃勃大王”的名字打響了,他的文字成爲出版商的搶手貨。每次梅毅寫一個朝代,剛剛在網上貼出一章,許多出版商就爭先去“搶購”,價碼也不斷提升,僅《大明朝的另類史》就獲得預付稿酬60萬元。

有媒體評論這本書是爲了趕這波“明史熱”倉促而成的“急就章”。對此,梅毅予以澄清:“我的這本書可不是衝着這股熱而出的,是早列入寫作計劃的,之前出了《元朝的另類歷史》,現在趕巧出了這本書。”

做完澄清,梅毅才安下心來談書。《大明朝的另類史》描述了大明王朝近300年間的重大歷史事件。梅毅一掃傳統歷史圖書的沉悶和枯燥,力圖給讀者帶來煥然一新的感覺。該書出版後,文史兼精的老作家李國文發表了很高的評價,說梅毅的'寫作不同凡響,“有書卷味,無方巾氣;有清新感,無腐儒氣;有認真的學問,無膚淺的戲說;有深沉的思考,無庸俗的功利”。

梅毅說,他寫明朝,主要想寫的是一個“慾望膨脹的時代”。在他心目中,明朝的滅亡,是過度縱慾的結果。梅毅喜歡寫李自成和張獻忠,正是因爲他對這些人物有了新的認識。李自成的兵敗,他覺得主要還是人性在慾望困擾下的結果。當他做這些分析時,感覺特別酣暢淋漓。

友人曾這樣評價過梅毅:“梅毅的存在,是傳統中國士大夫的一個異類,一個‘當代自欺者中的聰明人’,一個商品時代不合時宜的舞文弄墨者,一個一面享受當代紙醉金迷生活又一面沉浸於歷史幽暗時光中的無害的‘好人’。所以,‘偶像的黃昏’,這一不無笑謔意味的名稱,就是我以及周圍的好友送給他最恰當不過的稱呼。但是,從梅毅的嘴裏、筆下,我們都從來沒有聽說、看見任何一種‘充滿懷疑、充滿憂傷、充滿對生命厭倦的聲調和態度’。”

似乎爲了應驗這種“梅毅印象”,就在“赫連勃勃大王”如日中天的時候,梅毅卻回頭寫起了文學自傳。他以自己10多年的親身經歷爲原型創作了一部披露金融界內幕的長篇小說《南方·愛》,將矛頭直接對準金融界的喧囂與躁動。而該書首印10萬冊的成績,也是一個令人驚訝的數字。

寫歷史要爲讀者負責

寫完明朝,梅毅下一個目標是寫漢朝,之後還會寫秦漢史。梅毅本來還打算再接着寫春秋史,寫東周列國,但這個計劃現在看來恐怕會暫時擱置一下。因爲最近梅毅發覺網上有兩個寫戰國史特別厲害的人,他覺得自己寫恐怕不能超過他們。梅毅覺得,這是對讀者的一種負責。

“我出生成長於天津,這種中國北方‘官話語系’的環境和市井氣息對我的寫作有很大幫助。另外我對詩詞尤其是詠史詩格外熟悉,使用起來信手拈來,這也許也使得我文字的張力與衆不同吧。”

能寫出那麼精彩的歷史書,梅毅認爲基礎就是自己有出色的古漢語閱讀能力,他讀“古書”的速度和閱讀現代文一樣。這種能力不是源於“訓練”,而是源於“興趣”。“學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這句話在梅毅身上得以體現。從週一到週五,只要有空餘時間,梅毅就會讀讀古書。“別人晚上看電視的時間,我用來讀史書;還有出差坐飛機,3個小時,看看書,一擡頭就到了。”工作日讀的資料,梅毅利用週末來轉化成文字。梅毅一個週末就能寫2萬字。

梅毅寫什麼朝代的歷史,就要先讀這個朝代的正史。“寫歷史還是要下苦工夫,比如宋史,500萬字的資料不敢說細看,大概翻一遍。我寫李自成1。83米的個子,瞎了一隻眼,別人說你怎麼知道他長這樣?這個東西就得至少看五本當時明史的筆記,你才能得出這個結論。”

梅毅引用了詩人北島的話來詮釋自己的歷史創作:歷史就像廢舊汽車堆積如山的場地,寫歷史的人從中選擇自己需要的材料,你可以弄出勞斯萊斯,也可能裝出一輛自行車。

學了7年的英語專業,又有10年時間到世界各地做西方市場研究,到頭來,梅毅卻成了一個堅定的民族主義者。“因爲專業原因,我本來認同西方的價值觀,對西方國家也有好感。最初出國的時候是很有新鮮感的,但出去多了以後就可以更客觀地評價其他國家,回過頭也能更瞭解自己的國家。而且,寫歷史作品時間越久,我的民族憂患意識就越深。”

梅毅是個“見異思遷”者,“見異思遷”的低境界是狗熊掰棒子,而高境界則是隨興而舞,乘興而往,盡興而歸。當把“見異思遷”做出專業水準時,梅毅的“大王”頭銜就名副其實了。他總在以業餘身份打敗專業對手—文學上如此,歷史作品出版上也是如此—更令人歎服的是,他總是興致勃勃,樂在其中。

勵志的歷史故事10

任何時期都有鉅富,可是錢如過眼煙雲,今天在你的口袋裏,明天可能就會到別人的口袋裏,所以很少有富豪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或另類,在意大利曾經有一個富豪不但把名字留在了史冊上,而且是永遠令人尊敬地留在了史冊上,這就是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的鉅富美第奇。

美第奇指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族。這個家族從14世紀到17世紀,與佛羅倫薩這座城市糾纏了差不多3個世紀。在複雜的政治與宗教勢力的角逐中,它從一個富可敵國的富豪家族,漸漸成爲城市的統治者。有時是權傾一時的僭越者,有時是大公,有時是教皇;有時被敵對勢力驅逐出城,有時回到城中大權一統。中間幾起幾落,但它爲這座城市所做的貢獻無人能比,其中最重要的貢獻是對文化和藝術家的支持。尤其美第奇家族的黃金時代正值文藝復興的鼎盛期,很多傑出的巨匠大師都集中在佛羅倫薩,甚至一些大師就是在托斯卡納這一帶出生的,這個貢獻則無與倫比了。

美第奇家族的第一代喬萬尼是一位成功的銀行家,他是很多畫家包括馬薩喬的支持者,就是他邀請偉大的建築師布魯內萊斯基建造了極其宏偉又壯麗的聖母百花大教堂,如今這座教堂已成爲世界各地的旅遊者以看一眼爲榮的建築。喬萬尼的兒子科西莫比他的父親更有權勢,他使美第奇家族成爲這座城市真正強有力的統治者。但重要的是,他更熱心文化、崇尚柏拉圖、酷愛藝術、性情慷慨。他爲佛羅倫薩的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以及贊助藝術家和購買圖書獻出了大量的個人錢財,單是從1434年至1471年,他個人就爲此付出了40萬枚金幣。在文藝復興初期,一些傑出的畫家如利皮、多納泰羅、吉貝爾蒂等,還有一些學者與建築師,都得到過他的幫助。

不可思議的是,美第奇整個家族都有這種酷愛藝術的基因,他們每一代人都忘情於藝術,熱衷哲學和科學,敬畏文化,珍視歷史文物、藝術作品和圖書典籍。這種對社會公益的擔當是真正的貴族的特徵嗎?是貴族與“土豪”的區別嗎?是,當然是。

在貴族的眼裏,財富之外還有更重要的東西,比如社會道義和文化;而在“土豪”眼裏,錢的外邊則是更多的錢。

美第奇家族對文化貢獻最大的應該是科西莫的孫子洛倫佐。一方面由於洛倫佐的時代正逢文藝復興的黃金時代,巨匠大師如滿天星斗;另一方面則因爲洛倫佐本人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詩人,一位性情中人。所以,他的身邊總圍着許多畫家、哲學家、科學家和學者,他們一起談文論畫、評才研藝。每每此時,他更像一個沙龍主人。達·芬奇、波提切利、委羅基奧都與他結交甚深。米開朗琪羅的才華最初就是他發現的,現在皮蒂宮還有一尊大理石雕像,一個小小少年正在揮錘造像。這個少年就是在洛倫佐開辦的'美術學院學習雕塑的米開朗琪羅。洛倫佐熱衷於建立學校和圖書館,還向大畫家們大量訂製畫作,不斷豐富與提升家族的藝術收藏。

作爲佛羅倫薩的最高統治者,洛倫佐引領着城市的時尚。對藝術的敬重與收藏之風成了貴族們競相追求的東西,這使得藝術家的社會地位愈來愈高。然而,這些貴族並不只是盲從時尚,他們都有很好的教養與品位,他們的愛好促使佛羅倫薩城市的文化品質高雅化。在這樣的文化氛圍與環境中,文藝復興的藝術創作順風順水地進入爭奇鬥豔的黃金時代。

洛倫佐之後,美第奇家族的全盛期過去了。然而,這個家族的文化血脈沒有中斷,不僅每一代人都把藝術視爲珍寶,還始終以自己的祖先爲榮,稱頌他們“偉大的洛倫佐”是“藝術家和學者的贊助人”“阿波羅和繆斯的熱心客人”“以對藝術慷慨的支持而成就不朽榮耀的王朝的奠基者”。顯然,他們十分清楚自己家族的文化作爲所具有的歷史價值。

在這種家族傳統的自覺繼承中,弗朗西斯科一世繼位。他邁出更偉大的一步,就是把烏菲齊宮的頂層改爲畫廊,將家族的寶藏陳列出來,並非自賞,而是向公衆開放。在與公衆分享這一批無比珍貴的遺產的同時,獲得知識與教養。這是歐洲最早出現的博物館。把家族收藏轉化爲一種公益文化事業,這是多麼美好的創舉!

是啊,博物館是公共文化事業。一個貴族從哪裏來的這樣的社會文明情懷和擔當精神?

特別要提到的是,最後完成美第奇家族文化理想的,是安娜·瑪麗亞·路意莎。她是科西莫三世的女兒,也是這個家族的最後一代。她爲人修養極好,口碑也好,然而她並無子嗣,無人繼位。1731年她簽下一份文書,宣佈將家族的全部藝術遺產轉交給勞雷納新王朝,並且在文書上明確地說明:“一切留給國家,爲了公衆的利益和外國人的好奇心,不得將任何物品拿走或拿出大公國。”

這樣,她完成了兩百多年來家族世代的一種心願、一種理想、一種精神。我很好奇,這個家族爲什麼知道文化比錢財重要、公共遺產比個人遺產更有價值?其實不必說太多的道理,就是因爲他們懂得什麼是真正的藝術,還有什麼是藝術的價值。

勵志的歷史故事11

吳承恩其實小的時候在家鄉就小有名氣,他小時候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還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貼。少年時代他就因爲文才出衆而在故鄉出了名,但是他的成名作《西遊記》卻成書很晚。

他生於一個有學官淪落爲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羣書,爲詩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出任長興縣丞,因爲是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30歲後,他搜求的奇聞已“貯滿胸中”了,並且有了創作的打算。50歲左右,他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遊記》的創作。一生窮困的吳承恩,奮盡全力完成中外聞名的《西遊記》後,帶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約於萬曆十年(82歲)離開了人世。

傳說吳承恩正式寫《西遊記》是72歲的高齡。各位年齡偏大,在學術、政界、商界均不得志的,可以考慮來寫小說,說不定也寫成一代大師。

勵志的歷史故事12

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孔子到太廟去祭祖。孔子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有人笑道:“孔子學問出衆,爲什麼還要問?”孔子聽了說:“每事必問,有什麼不好?”他的弟子問他:“孔圉死後,爲什麼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聰明好學,不恥下問,才配叫‘文’。”弟子們想:“老師常向別人求教,也並不以爲恥辱呀!”

虛心好學,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學習,叫“不恥下問”。

勵志的歷史故事13

政治人物,做什麼都要有藉口,或者說提出個主張什麼的,沒有藉口蠻幹的,屬於什麼都不懂的武夫。藉口,有的時候屬於權力技術,指東打西,指南打北,虛晃一槍,發現的時候,血窟窿已經在了。有的時候,其實僅僅是爲自己的行爲開脫,蓋上一層紗布,薄薄的遮上點就得,因爲旁邊的人,就是看見了什麼,也不敢說。2bL

歷史最有名藉口的故事,發生在唐朝的“名相”婁師德身上。此人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好脾氣,他在朝中做宰相,兄弟外放地方官,臨別送行,勸弟弟千萬制怒,別惹事。弟弟也知趣,回答說,人家把吐沫啐在我臉上,我也不生氣,拿手抹去就是。婁師德說,不行,你拿手抹去,人家啐的人能高興嗎?正確的做法是等着吐沫自己幹。就這樣,我們的婁大人發明了一個成語唾面自乾。讓後輩馬屁精們,享用不盡。

婁大人對自家兄弟高標準嚴要求,但處理政務,卻是個可人,特別通情達理。他所處的,是一個女皇帝當政的年月,主子特難伺候。武則天一改李家王朝崇尚道教的傳統,死活喜歡上了佛教,不僅大修佛寺,廣印釋典,最後乾脆愛屋及烏,把清俊的小和尚拉進宮來,作自己的面首,大家一起快活。快活可是快活,小和尚色戒開了,殺戒卻還堅持着,不僅自家堅持着,而且運動女皇帝在全國禁止屠宰。禁屠令一出,舉國譁然,要中國人不殺豬宰羊,怎麼吃肉?這大概跟要中國人命差不多。不過,譁然歸譁然,皇帝的命令還得執行,只是執行過程中,上上下下,所行與所說,多了些許周折,婁師德下去視察工作,也免不了。

宰相出行,儘管聽說婁相脾氣好,但地方官也不敢怠慢,好酒好菜必須上。賓主坐好,管絃橫吹,第一道菜上來了,是烤全羊。廚子出來說明,這個羊不是我們殺的,是豺給咬死的.。於是大家放心開吃。過了一會兒,第二道菜上來了,是紅燒魚。廚子又出來說明:這魚也是豺咬死的。婁師德說,不是吧,應該是水獺咬死的。大家一片歡呼,還是領導高明,於是,魚也下肚了。魚也好,羊也好,當然都是地方官讓廚子準備下的,肯定不會趕那麼巧,豺專門趕來咬死了羊,自己不吃,留着給婁大人。又像婁大人修正那樣,水獺專門咬死了魚,獻上來湊趣。

藉口就是藉口,官老爺做事,總是需要藉口,雖然當事的人心知肚明,卻一般沒有人會如此不識趣,出來說破。不過,凡是藉口,必須能說得通,因此豺咬殺的魚,必須變成獺咬殺的,因爲,最後大家要一起騙皇帝,應付檢查,不會水的豺,突然變成了捕魚能手,邏輯上說不通,所以,必須修正。只是現在的人們再幹這種事的時候,早就由祕書和有關人員把藉口編圓了,用不着勞動領導的大駕親自出馬。進化論的道理,就是好,時代畢竟在進步,當年的藉口,還只是在跟法令繞彎子上做文章,現在的藉口,不僅讓法律法令都自己見了鬼,而且往往極其堂皇,極其正大。明明在違法,卻好像是嚴格執法,明明在牟利,卻好像是在奉獻,明明是在越規,卻好像是在禁慾。不明裏就的人,如果不被感動得掉眼淚,多半是有些麻木。可惜,現在的藉口出臺得實在是過於頻繁了,一個兩個又三個,什麼把戲演多了,觀衆也就有了審美疲勞,加上回去一算帳,往往感覺自己虧了,所以也就不信了。只是,跟當年的藉口一樣,操作者只要把上級糊弄住了就行,至於做飯燒火和看着吃的人,儘管知道內情,又能怎樣呢?就像許許多多的漲價聽證會似的,大家都知道聽證是假的,假得甚至有點過火,但只要開過了,給上面一個交代,然後該幹什麼幹什麼,誰又能擋得住?

勵志的歷史故事14

南宋大詩人陸游,生在北宋滅亡之際,從小就受到了強烈的愛國思想的薰陶,立下了報仇雪恥、收復中原失地的宏大志願。紹興年間,才華橫溢的陸游步入仕途,後又投身軍旅生活。爲了報效國家,實現自己的宏大抱負,他一次次地向朝廷提呈抗金復國的建議和謀略。但偏安一隅的南宋統治者,只圖苟且偷生,不存壯烈之想,置國家山河殘破、民族危亡於不顧,根本不理睬陸游的愛國建議,不給他施展抱負的任何機會,相反,由於陸游堅決主張抗擊金兵,收復失地,招來了投降派集團的忌恨,一直受到投降派集團的壓制。

但是,陸游滿腔的.愛國熱忱,從來沒有減退。不論境況多麼艱難,他始終不忘雪洗國恥,收復失地,統一祖國。他揮舞手中的如椽大筆,寫下了一首又一首感情濃烈的愛國詩篇,用以勉勵、激昂士氣。不少佳作在人民中間廣泛流傳。

1216年,八十五歲高齡的陸游染病不起。他自知就要謝世而去了,但他一生念念不忘的收復中原、統一祖國未能實現,相反國家滅亡的危機卻更爲嚴重了,這是將使他抱恨九泉的事情。想到這些,他百感交集,揮筆寫下了一首遺囑詩《示兒》。詩曰:

死去原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雖然明知人一死,萬事空,仍是渴望祖國統一的夙願能在日後成爲現實,等到"王師"收復中原之日,兒輩在祭祖時一定要報告這個消息,做父親的就會釋憾於九泉。這一充沛着愛國主義激情詩篇,後人讀來無不蕩氣迴腸,深深爲之感染。

勵志的歷史故事15

公孫儀不受贈魚

春秋時,公孫儀曾任魯國的相國,他喜歡吃魚,魯國的老百姓都爭相買魚送給他,公孫儀全都沒有接受。他的兄弟對此不太理解,便問:“兄長既然喜歡吃魚,爲什麼又拒絕人家的饋贈呢?”公孫子儀笑着回答:“兄弟你這就是有所不知了,正因爲我喜歡吃魚,所以纔不能接受人家的贈魚。你想,如果我失去這個位子了,誰還會送魚給我吃呢?正因爲我在這個位子,別人纔會送魚給我。如果我接受人家的魚,吃了人家嘴軟,我就必然要給人家辦事。這樣,就會違背原則,就不能認真執法了,久而久之,自然也就會被罷免相位。相位罷免了,雖然我還是喜歡吃魚,但誰還會再送給我呢?現在我不接受人家的贈魚,也就不會被罷免相位;雖然不要別人的'贈魚,但我可以長久地吃自己的魚。這又有什麼不好呢?”他的兄弟這才真正明白,兄長這是靠己不如靠人啊!

【感悟】

公孫儀不受魚,不因爲禮物大小,而是說明他是一個公正廉潔的清官。若能受小必會受大,人心無不蛇吞象,愈貪愈不能滿足。成爲貪x者,早晚會身敗名裂,而到那時,就後悔莫及了。

故事3 張忠定體恤僕人

有一次,張忠定辦公事回到家裏,看見客廳裏有個僕人睡着了,張忠定便叫醒他,問道:“你家裏出了什麼事嗎?”僕人答道:“大人,我母親久病不愈,哥哥外出又長時間未回,因此心緒煩悶。”張忠定便派人到他家裏去探訪,果然如此。第二天,張忠定就派一個人到他家裏去,幫助照料他母親,並且對大家說:“在我的客廳裏,怎麼會有白天睡覺這種事呢?這一定是他的心情極其憂鬱而造成的,因此,我要原諒並同情他。”

【感悟】

僕人雖然是主人的下人,但僕人也是人,除了地位學識,其他方面沒有不一樣,主人能體諒他們,他們會替主人拼命效勞。同樣,今天的老闆若能寬以待人,也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