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勵志的哲理故事15篇

勵志的哲理故事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3W 次

勵志的哲理故事1

果然對桃子說:這是我買的車子,就停在外面。這是我工資卡,裏面有5萬。

勵志的哲理故事15篇

這是攝影獎金,裏面有5萬4。這是我那房產證,買的時候4千1平,現在3萬5,123平,我願意在房產證上加上你的名字。這是我的全部,歸你。我請求你做我的妻子。

感人吧,感人的不是物質,是那句——這是我的全部,歸你。

一個男人有多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把自己全部交給了你! 我很喜歡這段話: 錢,不能養你一輩子。帥:不能炫耀一輩子。男人是拿來過日子,而不是拿來比較。

日子過的好,纔是真的好。所以不找帥不找富,找個能包容你的。

如果他不能包容你的情緒和缺點,就算條件好又有什麼用呢?其實最好的日子,無非是你在鬧他在笑,

女人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找到一個寵你的男人,而不是和你計較的男人。

勵志的哲理故事2

山谷的起點

一位煩惱的婦人來找我,說她正爲孩子的功課煩惱。

我說:“孩子的功課應該由孩子自己煩惱纔對呀!”

她說:“你不知道,我的孩子考試考第40名,可是他們班上只有40個學生。”

我開玩笑地說:“如果我是你,我一定會很高興!”

“爲什麼呢?”

“因爲你想想看,從今天開始,你的孩子不會再退步了,他絕對不會落到第41名呀!”我說。

婦人聽了展顏而笑。

繼續說:“這就好像爬山一樣,你的孩子現在是山谷底部的人,唯一的路就是往上走,只要你停止煩惱,鼓勵他,陪他一起走,他一定會走出來。”

過了不久,婦人打電話給我,向我道謝,她的孩子果然成績不斷往上爬。

我想到,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山谷的最低點正是山的起點,許多走進山谷的人所以走不出來,正是他們停住雙腳,蹲在山谷煩惱哭泣的緣故。

做一朵棉花,你就是贏家

一位年輕人和新婚的妻子經常吵架,他很懊悔自己當初結婚前看走了眼;他覺得日子要是這麼過下去實在沒有意思,於是決定徵求父親意見後和妻子離婚。

父親聽完他的埋怨及訴苦之後,問他:“你的妻子有優點嗎?”年輕人抱怨說:“結婚前有,現在沒有了。”

“你在她心目中有優點嗎?”父親又問。年輕人遲疑地說:“好像也是結婚前有,現在沒有了。”

父親說:“你比我強,我結婚前不知道你母親優點是什麼。”年輕人擡頭望了望他的父親,想說什麼最終又咽了下去。

父親走到屋外,拿起了一塊瓦片和一團棉花,問他:“它們哪樣更硬一些?”年輕人不知父親想幹什麼,說:“這還用問,當然是瓦片硬了!”

父親把瓦片和棉花舉到同樣的高度鬆開了手,只見瓦片落地後被摔得四分五裂,棉花則輕飄飄的落了下來。

然後父親又問他:“爲什麼硬的碎了,而軟的絲毫未損?”年輕人想了想說:“軟的很輕,所以絲毫未損。”

父親拍拍他的肩膀,深切的說:“孩子,你應該像棉花一樣謙卑下來,不傷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而不是像瓦片一樣有棱有角,遇冷則冰,遇硬而碎,傷害了他人,也傷害了自己!”

我這一輩子只明白一個道理,承認另一個人的優點會讓自己溫暖,盯住別人的缺點,你一生傷害的是你自己;你應該學習棉花,可以爲別人抵禦風寒,可以像陽光一樣溫暖。

一句好話可以溫暖她一生,一句自私刻薄的話可以讓她記恨你一輩子,也會葬送掉你的婚姻;你希望我像你對待你的妻子一樣去對待你的母親嗎?“

“絕不!”年輕人低下頭,然後默默轉過身向家的方向走去。

父親又說:“人不制伏自己的心,好象毀壞的城邑,沒有牆垣。”

有一種失敗叫瞎忙

在一個山谷的禪房裏有一位老禪師,他發現自己有一個徒弟非常勤奮,不管是去化緣,還是去廚房洗菜,這個徒弟從早到晚,忙碌不停。

這小徒弟內心很掙扎,他的眼圈越來越黑,終於,他忍不住來找師傅。

他對老禪師說:“師傅,我太累,可也沒見什麼成就,是什麼原因呀?”

老禪師沉思了片刻,說:“你把平常化緣的鉢拿過來。”

小徒弟就把那個鉢取來了,老禪師說:“好,把它放在這裏吧,你再去給我拿幾個核桃過來裝滿。”

小徒弟不知道師傅的用意,捧了一堆核桃進來。這十來個核桃一放到碗裏,整個碗就都裝滿了。

老禪師問小徒弟:“你還能拿更多的核桃往碗裏放嗎?”

“拿不了了,這碗眼看已經滿了,再放核桃進去就該往下滾了。”

“哦,碗已經滿了是嗎?你再捧些大米過來。”

小徒弟又捧來了一些大米,他沿着核桃的縫隙把大米倒進碗裏,竟然又放了很多大米進去,一直放到都開始往外掉了。小徒弟才停了下來,突然間好像有所悟:“哦,原來碗剛纔還沒有滿。”

“那現在滿了嗎?”

“現在滿了。”

“你再去取些水來。”

小徒弟又去拿水,他拿了一瓢水往碗裏倒,在少半碗水倒進去之後,這次連縫隙都被填滿了。

老禪師問小徒弟:“這次滿了嗎?”

小徒弟看着碗滿了,但卻不敢回答,他不知道師傅是不是還能放進去東西。

老禪師笑着說:“你再去拿一勺鹽過來。”

老禪師又把鹽化在水裏,水一點兒都沒溢出去。

小徒弟似有所悟。老禪師問他:“你說這說明了什麼呢?”

小和尚說:“我知道了,這說明了時間只要擠擠總是會有的。”

老禪師卻笑着搖了搖頭,說:“這並不是我想要告訴你的。”

接着老禪師又把碗裏的那些東西倒回到了盆裏,騰出了一隻空碗。

老禪師緩緩地操作,邊倒邊說:“剛纔我們先放的是核桃,現在我們倒着來,看看會怎麼樣?”

老禪師先放了一勺鹽,再往裏倒水,倒滿之後,當再往碗裏放大米的時候,水已經開始往外溢了,而當碗裏裝滿了大米的時候,老禪師問小徒弟:“你看,現在碗裏還能放得下核桃嗎?

老禪師說:“如果你的生命是一隻碗,當碗中全都是這些大米般細小的事情時,你的那些大核桃又怎麼放得進去呢?”

小徒弟這次才徹底明白了。

如果您整日奔波,異常的忙碌,那麼,您很有必要想一想:“我們怎樣才能先將核桃裝進生命當中呢?如果生命是一隻碗,又該怎樣區別核桃和大米呢?”

如果每個人都清楚自己的核桃是什麼,生活就簡單輕鬆了。我們要把核桃先放進生命的碗裏去,否則一輩子就會在大米、芝麻、水這些細小的事情當中,核桃就放不進去了。

勵志的哲理故事3

從前,有個病人,病了近40年,一直躺在路旁,等待有人把他拖到有神奇力量的水池邊。然後他躺在那兒40年,仍然沒有往水池目標邁進半步。

有一天,天神碰見了他,問道:先生,你要不要醫治,解除病魔?

那病人說:當然要,可是人心好險惡,他們只顧自己,絕不會幫我。

天神聽了,再問他說:你要不要被醫治?

“要,當然要,但是等我爬過去時,水都乾涸了。”

天神聽了,有點生氣,再問他:“你到底要不要被醫治?”

他還是說:“要!”

天神回答說:“好,那你現在就站起來自己走到水池邊去,不要老是找一些不能完成的理由爲自己辯解。”

病人聽了,深感羞愧,立即站起身來,走向池水邊去,用手心盛着神水喝了幾口。剎那間,那糾纏了他40年的病就好了!

勵志的哲理故事4

——什麼東西比石頭還硬,或比水還軟?

然而軟水卻穿透了硬石,堅持不懈而已。

有個年輕人去微軟公司應聘,而該公司並沒有刊登過招聘廣告。見總經理疑惑不解,年輕人用不太嫺熟的英語解釋說自己是碰巧路過這裏,就貿然進來了。總經理感覺很新鮮,破例讓他一試。面試的結果出人意料,年輕人表現糟糕。他對總經理的解釋是事先沒有準備,總經理以爲他不過是找個託詞下臺階,就隨口應道:"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吧"。

一週後,年輕人再次走進微軟公司的大門,這次他依然沒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現要好得多。而總經理給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樣:"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就這樣,這個青年先後5次踏進微軟公司的大門,最終被公司錄用,成爲公司的重點培養對象。

溫馨提示:也許,我們的人生旅途上沼澤遍佈,荊棘叢生;也許我們追求的風景總是山重水複,不見柳暗花明;也許,我們前行的步履總是沉重,蹣跚;也許,我們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長時間,才能找尋到光明;也許,我們虔誠的信念會被世俗的塵霧纏繞,而不能自由翱翔;也許,我們高貴的靈魂暫時在現實中找不到寄放的淨土……那麼,我們爲什麼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氣魄,堅定而自信地對自己說一聲"再試一次!"

再試一次,你就有可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勵志的哲理故事5

一隻獅子睡着了,老鼠跳到了他身上。獅子把他抓住,準備吃掉。老鼠求饒,說如果保住性命,必將報恩。獅子輕蔑地笑了笑,便把他放走了。不久,獅子被獵人抓獲,被繩子捆在樹上。老鼠聽到了他的哀嚎,幫它咬斷繩子,放走了獅子。——————啓示:不要小瞧任何一個人。

勵志的哲理故事6

有一個人去看醫生,他對醫生說:“我常睡不着,心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憂慮和煩惱。”

醫生經過詳細檢查後,發現這人並沒有任何問題,只不過是情緒低落而已。因此,醫生建議他需要多休息,並可以去看看馬戲團表演。

醫生說:“城裏剛來的馬戲團表演很精彩,特別是那個小丑非常出色,他一定能使你發笑,讓你忘掉煩惱。”

病人無奈地說:“沒有用的,他幫不了我。因爲我正是那個小丑。”

小故事大道理:惟有穿鞋的人才知道鞋的哪一處擠腳。沒有人能真正瞭解我們的心,惟有多多地自我觀照纔有可能對自己有更多的認識,也才真正明白,只有自己纔是自己最好的幫手。

勵志的哲理故事7

  《鮮花與果實》

有一位青年人,看到老年人時總是一副厭惡的表情。他討厭老年人的蒼老、遲鈍和醜陋。

一天,青年人抱着一盆鮮豔的菊花走進家門,放在陽臺上。然後對正在看書的父親說:“爸爸,我們青年人就像這怒放的鮮花一樣,洋溢着生命的活力。而你們老年人就如同秋天的樹葉,漸漸枯萎,隨風凋落。”

父親拿起茶几上的一枚核桃託在掌心,對兒子說道:“你說的不錯。但我認爲老年人更像我手中幹皺的果實,如果年輕人像鮮花的話。鮮花把生命綻放在美麗的花瓣上,而果實,卻把生命凝聚在盔甲之內。”

兒子仍不服氣:“如果沒有鮮花,哪裏來的果實?”

“是啊!所有的果實都曾經是鮮花,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鮮花都能夠成爲果實!”

大道理:生老病死是每一個人都無法逃避的自然過程。

生命從始到終到是精彩的,老人就好比西天的落日映染出絢美的彩霞。沒有落日,何來朝陽。

  《不要砍斷救命的蛛絲》

很小的善,可以拯救衆多的生命;很小的惡可以毀了一個人最大的希望。

傳說一日佛祖閒坐於花園的井邊向下望去,看到無數生前作惡多端的人正因自己的邪惡而飽受地獄之火的煎熬。

此時,一個江洋大盜透過地獄之火看到了慈悲的佛祖,立刻向佛祖高聲呼救。

佛祖以他睿智的目光看到此盜生前雖然殺人越貨,無惡不作,但是,有一次走路正要踩到一隻小蜘蛛時,卻突生惻隱之心,移開腳步使其得以存活,成了一生中罕見的善業。

佛祖決定用那小蜘蛛的力量來救他脫離苦海。

一根蜘蛛絲從井口垂下去,那大盜發現了,並立刻抓住遊絲向上爬去。不想其他倍受煎熬的惡人們看到了也蜂擁上來抓住了遊絲,任憑大盜惡聲大罵,他們仍然拼命地向上爬。

大盜怕遊絲不堪重負,毀了自己脫離苦海的惟一希望,便抽刀將身下的遊絲砍斷。

結果,本來攀很多人都安然無恙的蜘蛛絲卻突然崩斷,大盜也因拋棄了心中最後的一點憐憫,而重新跌入萬劫不復的地獄。

勵志的哲理故事8

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有一天陪着父親去一家昂貴的餐廳用餐。餐廳裏有一位琴藝不凡的小提琴手正在爲大家演奏。企業家在聆賞之餘,想起當年自己也曾學過琴,而且幾乎爲之瘋狂,便對父親說:“如果我從前好好學琴的話,現在也許就會在這兒演奏了。”

“是呀,孩子。”父親回答,“不過那樣的話,你現在就不會在這兒用餐了。”

我們常爲失去的.機會而嗟嘆,卻往往忘了爲現在擁有的東西而感恩。

勵志的哲理故事9

美國巔峯潛能訓練公司董事長哈福·艾克不久前在Facebook的留言版上貼了一個問題:“如果不喜歡去做,爲什麼去做呢?”看到這個問題後,我的第一個反應是:“這個問題太好了!爲什麼去做呢?”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小時候的經歷。

我6歲的時候,母親要我去上鋼琴課。她不問我是否喜歡樂器,也不問我是否喜歡彈鋼琴,她只是替我做了決定——我要去學一種樂器,而且這種樂器一定是鋼琴。

所以,大約有兩年的時間,我每週六的上午都會去鋼琴老師家心不甘情不願地學琴一小時。這兩年中,我一共有過兩位鋼琴老師。第一位是年輕的女老師,非常嚴格,動輒訓斥我,甚至用尺擊打我的手掌。我恨彈鋼琴,更恨被打手掌。回到家,我有時會向母親報怨,但是我得到是再一次捱打。第二位鋼琴老師也是一位年輕的女老師,非常有耐心,即使在我反覆犯錯的情況下也是如此。我喜歡她,但是我仍然不喜歡彈鋼琴。兩年後,母親規定我每天在家彈琴一小時,雷打不動,毫無商量的餘地。我討厭這樣的生活,但也沒有辦法逃避。後來我上小學了,要學的東西多了,就更不能忍受彈琴這樣的事情。我哭鬧。終於,我得到了外婆的同情,她與我母親吵了一架。我的“音樂生涯”就此止住。那年,我8歲。

現在回想那段時光時,我問自己一個問題:“爲什麼我要有那樣的兩年時光?”我過去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可是現在答案很明顯:我沒有選擇的餘地,所以我痛苦了兩年。

去年我在參加一位朋友的婚禮時認識了一位女士,一來二去,我們成了不錯的朋友。她對我說,她碰到了一件煩惱的事情。她的男友向她求婚了,但她還沒有答應他。我問爲什麼。她說她沒有感到他就是她心目中的另一半。我然後問她是不是因爲相處時間還不夠長。她說,無論與他相處多久,她可能都不會產生那種放電的感覺。她想離開他,交新的男友,但是她下不了這個決心。

“是什麼讓你下不了決心呢?”我問。她說她覺得自己沒有選擇的餘地。

“爲什麼會這樣呢?”我問。

“他不會讓我離開他。”她回答說。當時,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沒有人能左右你,除非你允許他們這樣做。

她對我說,他是一個非常好的人,容易相處,也體貼人。他非常愛她,對她百依百順,言聽計從。但是,她總感覺到他們之間缺少一點什麼,而這一點恰恰應該是成爲夫妻最重要的東西。

“如果你離開他會發生什麼事呢?”我問她。她回答說,他會不斷地來找她,央求她,而她則最終會心軟。感情的事,我不便妄加評論,但是我在心裏說,儘管選擇很難,但她並不是沒有選擇餘地,因爲她不是小孩子。我們的命運有時就是因爲一次選擇發生了根本變化,無論多難,也要敢於選擇。

曾經有12年的時間,我經常將自己關在家裏,足不出戶,除了整天躺在牀上,我感到自己是一個沒有用的人,做不出任何有意思的事情。我在憂鬱中變得更加茫然和消沉。我不知道上帝爲什麼讓我來到這個世上成爲一個行屍走肉,有時我真希望晚上睡下後第二天就再也不會醒來。

有一天,我的母親掀開我的被子,對我碌碌無爲的表現一頓斥罵,然後扔給我一份廣告。我對母親的態度充滿了逆反,但是廣告的內容讓我眼睛爲之一亮,這是某公司培訓推銷員的廣告。我覺得我挺適合做一名推銷員的,我不能因爲與母親賭氣就放棄這樣的機會。就是從這則廣告,我開始走上了優秀推銷員的成功之路。

現在,我經常想,如果我當時不去接受培訓,還會有現在這樣的成功的事業嗎?在賭氣和接受培訓兩者中,我選擇了後者。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由各種選擇構成。比如,你可以選擇讀我這篇文章,也可以選擇不讀;你可以選擇將整篇文章讀完,也可以選擇在任何一處你覺得無意義的地方丟下文章。你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無數個這樣的選擇構成了你的命運。

勵志的哲理故事10

A在合資公司做白領,覺得自己滿腔抱負沒有得到上級的賞識,經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見到老總,有機會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幹就好了!!

A的同事B,也有同樣的想法,他更進一步,去打聽老總上下班的時間,算好他大概會在何時進電梯,他也在這個時候去坐電梯,希望能遇到老總,有機會可以打個招呼。

他們的同事C更進一步。他詳細瞭解老總的奮鬥歷程,弄清老總畢業的學校,人際風格,關心的問題,精心設計了幾句簡單卻有份量的開場白,在算好的時間去乘坐電梯,跟老總打過幾次招呼後,終於有一天跟老總長談了一次,不久就爭取到了更好的職位。

【讀書】心得:愚者錯失機會,智者善抓機會,成功者創造機會。機會只給準備好的人,這準備二字,並非說說而已。

  勵志的哲理故事6、瘋子和呆子

勵志的哲理故事11

高中畢業以後,我跟着父親做起了木匠。由於沒有考上大學,我的情緒十分低落,感到前途渺茫。

一天,我學刨木板,刨子在一個木結處被卡住,再使勁也刨不動它。“這木結怎麼這麼硬?”我不由自言自語道。

“因爲它受過傷。”在一旁的父親插了一句。

“受過傷?”我不明白父親話裏的含義。

“這些木結,都曾是樹受過傷的部位,結疤之後,它們往往會變得最硬。”父親說,“人也一樣,只有受過傷之後,纔會變得堅硬起來。”

父親的話讓我心頭一亮。是啊,人生正是因爲有了傷痛,纔會在傷痛的刺激下變得清醒起來;人生正是因爲有了苦難,纔會在苦難的磨練下變得堅強起來。

第二天,我放下刨子,繼續回到學校參加了補習,去迎接人生的又一次挑戰。因爲我已經開始懂得,挫折練就人生一副堅強的翅膀。

苦難不是壞事,沒有經過苦難的人缺少堅強的品質。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堅強和樂觀,也都是拜這些年來的苦難所賜。因此你不要畏懼苦難,相反,還要有意識地去吃些苦,這樣你纔會成長得更堅強、更有力。

啓示:只有受過傷之後,纔會變得堅硬起來。

勵志的哲理故事4

大多數的同仁都很興奮,因爲單位裏調來一位新主管,據說是個大能人,專門被派來整頓企業的;可是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新主管卻毫無作爲,每天彬彬有禮地走進辦公室,便躲在裏面難得出門,那些本來緊張得要死的壞分子,現在反而更猖獗了。“他哪裏是個能人嘛!根本就是一個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

四個月過去了,就在人們爲新主管感到失望時,新主管卻發威了——壞分子一律開除,能人卻獲得晉升。下手之快,斷事之準,與前四個個月裏表現保守的他,簡直就是判若兩人。

年終聚餐時,新主管在酒過三巡時致詞:“相信大家對我新到任期間的表現,和後來的大刀闊斧,一定感到不解,現在聽我說個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一位朋友,買了一棟帶着大院的房子,他剛一搬進去就把院子進行了徹底的整修,雜草樹林一律清除,改種自己新買的花卉。某日,原來的屋主前來造訪,進院門吃一驚地問:‘那最名貴的牡丹哪裏去了?’,我朋友才發現他把牡丹當草給鏟了。後來他又買了一棟房子,雖然院子裏雜草叢生,他卻是按兵不動,果然冬天以爲雜樹的植物,春天裏開了繁花;春天以爲是野草的,夏天裏成了錦簇;半年都沒有動靜的小樹,秋天居然紅了葉,直到暮秋,他才真正地認識到哪些是無用的植物,而大力剷除,並使所有的珍貴的草本植物、花卉得以保存。”

說到這兒,主管舉起了酒杯:“讓我敬在座各位一杯酒,因爲如果這個辦公室是座花園,你們就都是其間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頭都開花結果,只有經過長期的觀察才認得出啊!”

啓示:辯證唯物主義認爲,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它要求我們在工作中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該主管經過四個月的調查研究,最後做出“壞分子一律開除,能人則獲得晉升”的決策,體現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的道理。

勵志的哲理故事12

一隻四處漂泊的老鼠在佛塔頂上安了家。

佛塔裏的生活實在是幸福極了,它既可以在各層之間隨意穿越,又可以享受到豐富的供品。它甚至還享有別人所無法想象的特權,那些不爲人知的祕笈,它可以隨意咀嚼;人們不敢正視的佛像,它可以自由休閒,興起之時,甚至還可以在佛像頭上留些排泄物。

每當善男信女們燒香叩頭的時候,這隻老鼠總是看着那令人陶醉的煙氣,慢慢升起,它猛抽着鼻子,心中暗笑:“可笑的人類,膝蓋竟然這樣柔軟,說跪就跪下了!”

有一天,一隻餓極了的野貓闖了進來,它一把將老鼠抓住。

“你不能吃我!你應該向我跪拜!我代表着佛!”這位高貴的俘虜抗議道。

“人們向你跪拜,只是因爲你所佔的位置,不是因爲你!”

野貓譏諷道,然後,它像掰開一個漢堡包那樣把老鼠掰成了兩半。

【人生感悟】人生中,很多人都有得意的時候,要客觀地想一想,別人對你畢恭畢敬時,是因爲你自身的人格、學識,恩德,還是因爲你臨時所處的位置。

  勵志的哲理故事3、鸚鵡

勵志的哲理故事13

《三季人》

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學生在門外掃地,來了一個客人問他:“你是誰啊?”

他很自豪地說:“我是孔先生的弟子!”

客人就說,“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請教你一個問題?”

學生很高興的說:“可以啊!”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麼奇怪的問題吧?

客人問:“一年到底有幾季啊?”

學生心想,這種問題還要問嗎?於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搖搖頭說:“不對,一年只有三季。”

學生說“哎,你搞錯了,四季!”

客人說:“三季!”

最後兩個人爭執不下,就決定打賭: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學生磕三個頭。如果是三季,學生向客人磕三個頭。

孔子的學生心想自己這次贏定了,於是準備帶客人去見老師孔子。

正巧這時孔子從屋裏走出來,學生上前問道:“老師,一年有幾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說:“一年有三季。”

這個學生快嚇昏了,可是他不敢馬上問。

客人馬上說:“磕頭磕頭!”

學生沒辦法,只好乖乖磕了三個頭。

客人走了以後,學生迫不及待地問孔子:“老師,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麼說三季呢?”

孔子說:“你沒看到剛纔那個人全身都是綠色的嗎?他是螞蚱,螞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從來沒見過冬天,你講三季他會滿意,你講四季吵到晚上都講不通。你吃虧,磕三個頭,無所謂。”

勵志的哲理故事14

應該說,沒有準備的行動,只能使一切陷入無序,最終面臨失敗的局面。

因爲沒有準備的行動只能使一切陷入無序,最終必然會面臨失敗的局面。

你可能會爲自己過去的或者現在的的失敗,找到無數個理由,但一切失敗的最終根源,其實只有四個字:準備不足。

凡是一個缺乏準備的人,一定是一個差錯不斷的人,縱然具有超強的能力,千載難逢的機會,也不能保證獲得成功。

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嗎?有一個年輕的獵人帶着充足的、擦得鋥亮的去尋找獵物。雖然老獵手們都勸他在出門之前把裝在槍筒裏,然而他還是帶着空槍走了。

“廢話!”他嚷道,“我到達那裏需要一個鐘頭,哪怕我要裝一百回子彈,也有的是時間。”

彷彿命運女神在嘲笑他的想法似的,他還沒有走過開墾地,就發現一大羣野鴨密密地浮在水面上。以往在這種情景下,獵人們一槍就能打中六、七隻,毫無疑問,夠他們吃上一個禮拜的。可是如今他匆匆忙忙地裝着子彈,此時野鴨發出一聲鳴叫,一齊飛了起來,很快就飛得無影無蹤了。

他徒然穿過曲折狹窄的小徑,在樹林裏奔跑搜索,樹林是個荒涼的地方,他甚至連一隻小小的麻雀也沒有見到。

你還別說,這天下就會有那麼巧的事情。真糟糕,一樁不幸連着另一樁不幸:突然間霹靂一聲,大雨傾盆。這個獵人渾身上下都是雨水,袋子裏空空如也,他卻無奈地拖着疲乏的腳步回家去了。

在看到獵物的時候纔去裝,連作爲一名獵手最起碼的準備工作都沒有做好,當然不可能有什麼收穫了。

沒錯,準備纔是成功的保證!這一點在阿爾伯特·哈伯德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驗證。

阿爾伯特·哈伯德有一個富足的家庭,但他還是想創立自己的事業,因此他很早就開始了有意識的準備。他明白像他這樣的年輕人,最缺乏的是知識,和必備的經驗。因此,他有選擇地學習一些相關的專業知識,充分利用時間,甚至在他外出工作時,也總會帶上一本書,在等候電車時,一邊看、一邊背誦。他一直保持着這個良好的習慣,這使他受益匪淺。後來,他有機會進入哈佛大學,開始了一些系統理論課程的學習。

經過又一次的歐洲考察之後,他開始積極籌備自己的出版社。他請教了專門的諮詢公司,調查了當時的出版業市場,尤其是從從事出版行業的威廉·莫瑞斯先生那裏,得到了許多積極的建議。這樣,一家新的出版社——羅依科羅斯特出版社誕生了。由於事先的準備工作做得好,出版社經營得十分出色。他不斷地把自己的體驗和見聞整理成書出版,於是很自然地,名譽與金錢相繼滾滾而來。

阿爾伯特並沒有就此滿足,有一次,他敏銳地觀察到,他所在的紐約州東奧羅拉,當時已經漸漸成爲人們度假旅遊的最佳選擇之一,但這裏的旅館業卻非常不發達。這是一個很好的商機,阿爾伯特沒有放棄這個機會。

他抽出時間親自在市中心周圍作了兩個月的仔細調查,瞭解了市場的行情,考察周圍的環境和交通。他甚至親自入住一家當地經營得非常出色的旅館,去研究其經營的獨到之處。後來,他成功地從別人手中接手了一家旅館,並對其進行了徹底的改造和裝潢。這以後的事,就不用我來說了吧。

總而言之,從上面的兩個實例,我們就更應該瞭解,事先做好充分準備的重要性了吧。

勵志的哲理故事15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八一三”淞滬之戰硝煙又起,局勢萬分危急。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緊急向民生公司經理盧作孚求助,用船將中大的大部分家當運抵重慶。於是,一船船的儀器、圖書等從南京通過長江被搶運到重慶.但令羅家倫非常遺憾的是,中大農學院從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地花巨資引進的大量良種禽畜因時間緊急和運輸條件的限制,無法一同起運,只好將最優良的品種各選了一對隨船而行。對於剩餘的大量禽畜,羅家倫讓尚未西遷的教工隨意處理,或殺或吃,絕不要留給日本人。但教工們沒有捨得將這些學校花巨資購買的優質禽畜殺掉,而是在一位叫王酉亭的教工的帶領下,經過艱難跋涉,全部西遷至重慶。

1937年12月初,在日軍攻破南京城前夕,王酉亭花高價僱了4條大船,帶領留在農學院畜牧場的職工出發了他們將豬、羊、牛分成隊,把雞籠、兔籠馱在牛背上,水陸兼程,浩浩蕩蕩,一路風餐露宿,忍飢受寒,甚至伴着槍炮聲,艱難行進。在1938年深秋,這支奇異的大軍行程數千公里,終於隨着大批難民抵達重慶。

關於這次大遷徙,相關記載極少,以至新中國成立初人們在整理農學院師生的花名冊時,競沒有找到關於王酉亭的任何記錄,只知道他於20世紀60年代末在南京去世。

一位爲中國禽畜優良品種培育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普通人,就這樣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歷史記住了羅家倫、盧作孚,卻遺忘了王酉亭,這也是一種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