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中國古代民間傳說小故事8則

中國古代民間傳說小故事8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8W 次

導語:從古至今已然發生過很多傳奇故事,那些或英勇或悲壯或悽美的事蹟雖已離我們遠去,但百姓們會將它們流傳下來,風靡人間!今天小編爲大家準備了中國古代民間傳說小故事8則,一起感受古時人們的人情風貌,走進古時候,來一場傳奇的穿越之行!

中國古代民間傳說小故事8則

  故事一:烏鎮的民間故事

烏鎮市河西岸,有棵古老銀杏樹,樹又高又大,要三人手拉手才能合抱,古樸蒼勁,十里外就可望見樹頂,古銀杏從唐代傳到現在,已有一千年的歷史。

這棵銀杏,與唐代一位英雄有關。唐憲宗元和年間,有個英勇的將軍,姓烏名贊,人稱烏將軍。烏將軍愛國愛民,武藝高強,英勇善戰。唐代自安史之亂以後,中央實力漸弱,地方官吏飛揚跋扈,紛紛割據稱王。

當時,浙江刺史李琦也要稱霸,就舉兵叛亂,致使這一帶兵荒馬亂,百姓無法生活。皇帝就命烏贊將軍同副將軍吳起,率兵討伐,他們窮追猛打,直打得叛軍望風而逃。當官兵追趕到烏鎮的車溪河畔時,李琦突然掛出免死戰牌,要求休戰。

烏將軍就地紮營,待機再戰。誰知就在當天深夜,叛軍卻偷襲營地,烏將軍奮起迎戰。李琦向後退到車溪河邊,從一座石橋上飛快逃過。烏將軍越馬上橋,被一陣亂箭把烏將軍射死。原來李琦在橋堍下設下陷阱,暗害了烏將軍。而烏將軍胯下的青龍駒,中了毒箭,跑回了車溪的東側,死在了那裏!

吳起趕來,殺退了叛軍,把烏將軍埋葬在車溪河西,爲他堆墳立碑。說也怪,就在當天夜裏,人們看到烏將軍在新墳上,射出點點閃光的紅光,還傳出陣陣的戰馬嘶鳴。第二天,墳上冒出一株綠葉銀杏,很快就長成參天大樹,奇怪的是這棵銀杏從來不結果實。大家說,這銀杏是烏將軍化身。

由於平定了李琦的叛亂,百姓免遭戰亂之苦。人們爲了紀念這位熱愛國家的將軍,在烏鎮建造了一座烏將軍廟,並在廟中懸掛一塊匾額,上面寫着“大樹屬將軍”五個字。烏將軍也從此成爲保佑當地百姓的地方神。

這個傳說,廣爲流傳!也是烏鎮由來的民間說法,即河西以烏將軍而得名爲烏鎮!河東以烏將軍的青龍駒得名爲青鎮!

  故事二:將軍風水墓

相傳,在元代的時候,有一個大將軍,名叫張柔,威猛無比,是個常勝將軍,受到百姓的愛戴。死後,皇帝順應民意,在他戰鬥過的地方爲他選一處墓地,就派了風水術士到處尋找風水寶地。

話說到了中山(今河北滿城)城一帶,站在城北至高點眺望,西側乃陵山,東側平原一望無際,北側連綿羣山到此收尾,細看盡頭處雲霧繚繞,紫氣瀰漫,有九龍戲水之妙處。往北10裏靠西,此處乃一小村,此村北依九山,南臨漕水,羣山環抱,卻又地勢開闊,但見整體山巒成龜臥形態,中央則是九龍下山之氣勢,術士道:“此處乃絕佳之秒地也”。於是回朝向皇帝稟報,到了朝堂之上,皇帝問可曾尋得合適陵址。術士緩緩道來,此地依山傍水,西側山巒此起彼伏,有金山玉山,東側則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有大樓小樓,承山之威,繼樓之儀,而已。皇帝聽罷大悅,即命人在選址處劃定範圍,徵招附近百姓開山挖土,鑿石修路。

消息傳到了附近的百姓耳朵裏,他們很着急,爲什麼呢,因爲將軍的陵址將來要保密的,少不得現在爲他們出力的人,將來可能要被陪葬。正在人們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在村西的月明寺山坳處傳來陣陣佛聲,細看,才知道是明月老和尚,和尚掐指一算,沉思片刻對村民說,躲過此劫不是沒有辦法,但是你們要齊心協力方可。說吧對人們耳語片刻,人們就照辦去了。

也不知過了多少時日,陵寢終於修好,最後一道程序就是要附近山裏的漢白玉做石人石馬像,還有贔屓駝碑,上面鐫刻大將軍的功德,還有朝廷的評判等。這也是最苦最累的活,弄不好重大幾十噸的石料就會砸死人的,在即將樹碑的時候,按古法很多百姓要陪葬的,可是當把人們綁進即將填埋的大坑的時候,石碑就會無故倒下,而人們出了坑則石碑巍聳不倒,此事傳到皇帝耳朵裏,就命人前來查看,說是張柔顯靈,不想讓百姓付出勞動還要搭上性命,於是皇帝就赦免了百姓,不日陵寢修建完畢,落了個兩全其美的結局。

  故事三:鬼谷子算命

鬼谷子卜卦算命最準了,他算定自己要斷子絕孫。可他的老婆偏偏身懷六甲,生下一個男孩。鬼谷子點來算去,對老婆說:“這孩子不中用,莫白費心機了,一鏟灰封了口算了。”

老婆一向當老公是半神仙,言聽計從,果然叫穩婆一鏟灰封了他的口。第二年老婆又生了個男孩。鬼谷子翻爛命簿、相書,還是斷定:“這孩子不中用,撂馬桶裏溺死算了。”老婆又聽從了。第三年,老婆手腳更快,生下個男孩比母雞生個蛋還來得利索。鬼谷子也沒奈何,對老婆說:“這個孩子我就憑你自己主張了,埋了或養着你看着辦吧。這個孩子命帶劫,長到十六歲,如果不被洪水捲走也要葬身虎口,縱使逃過虎口,也勢必自己打火照別人殺自已。”老婆卻說:“我就不聽你亂嚼舌頭了,老孃生的孩子活蹦亂跳的,我就不信要遭橫死。聽你的話,斷送了兩個孩子,這個不管日後是神是鬼,是牛是馬,我也要他了。”說着叫穩婆洗了孩子,扯出奶子

鬼谷子喜歡分享喂起奶來。

鬼谷子斷定自己斷子絕孫,對家業也不十分在意,背起包袱雨傘,打起招子云遊天下去了。他一路卜卦算命來到京城。他的卜卦、算命越發奇驗,幾乎是百發百中,算人榮、辱、禍、福、升、沉、死、生分毫不差。他的名聲早蓋了偌大個京城,找他卜卦、算命的男女熙熙攘攘,鬼谷子忙得像陀螺樣打轉轉,那錢就像水一樣流進來,名聲越來越大,鬼谷子樂不思蜀了,早把家鄉忘到九霄雲外,這樣不知不覺過去了十六年。

鬼谷子的兒子叫鬼荳,已長成十六歲的後生哥。鬼荳這一日到溪邊垂釣,忽然來了七個頭面光鮮的姑娘,笑眯眯地說:“這小哥,你揹我們過溪吧了”鬼荳一聽這話,羞得睜不開眼。他用腳刨着黃沙,不曉得該怎麼答應。姑娘們更樂了,推推操操的,又一齊說:“這小哥怕難爲情,那就一個個牽我們過溪吧?”鬼荳好像被七顆太陽照着似的,熱得鼻尖、腦門直流汗。他突然撂下釣竿,紮起褲筒,跳到水裏,搬來一塊塊大青石,利索地壘起丁步。他兩臂有打疙瘩的鍵子肉,氣力大得放得翻大牛枯。溪面不寬,沒一個時辰,他已經壘起一道穩當的石丁步。他站在溪當中,憨憨地點點頭,笑一笑。姑娘們嘰嘰笑着,扭着腰肢從石丁步上跑過,有個頂小的身一歪,差點跌到溪裏,鬼荳“嘩嘩”膛水過去,讓她扶着自己的肩膀過了溪。

  故事四:湘妃竹的由來

相傳堯舜時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條惡龍,住在九座巖洞裏,經常到湘江來戲水玩樂,以致洪水暴漲,莊稼被沖毀,房屋被沖塌,老百姓叫苦不迭,怨聲載道。舜帝關心百姓的疾苦,他得知惡龍禍害百姓的消息,飯吃不好,覺睡不安,一心想要到南方去幫助百姓除害解難,懲治惡龍。

舜帝有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是堯帝的兩個女兒。她們雖然出身皇家,又身爲帝妃,但她們深受堯舜的影響和教誨,並不貪圖享樂,而總是在關心着百姓的疾苦。她們對舜的這次遠離家門,也是依依不捨。但是,想到爲了給湘江的百姓解除災難和痛苦,她們還是強忍着內心的離愁別緒歡歡喜喜地送舜上路了。

舜帝走了,娥皇和女英在家等待着他征服惡龍、凱旋的喜訊,日夜爲他祈禱,早日勝利歸來。可是,一年又一年過去了,燕子來去了幾回,花開花落了幾度,舜帝依然杳無音信,她們擔心了。娥皇說:“莫非他被惡龍所傷,還是病倒他鄉?”女英說:“莫非他途中遇險,還是山路遙遠迷失方向?”她們二人思前想後,與其呆在家裏久久盼不到音訊,見不到歸人,還不如前去尋找。於是,娥皇和女英迎着風霜,跋山涉水,到南方湘江去尋找丈夫。

翻了一山又一山,涉了一水又一水,她們終於來到了九嶷山。她們沿着大紫荊河到了山頂,又沿着小紫荊河下來,找遍了九嶷山的每個山村,踏遍了九嶷山的每條小徑。這一天,她們來到了一個名叫三峯石的地方,這兒,聳立着三塊大石頭,翠竹圍繞,有一座珍珠貝壘成的高大的墳墓。她們感到驚異,便問附近的鄉親:“是誰的墳墓如此壯觀美麗?三塊大石爲何險峻地聳立?”

鄉親們含着眼淚告訴她們:“這便是舜帝的墳墓,他老人家從遙遠的北方來到這裏,幫助我們斬除了九條惡龍,人民過上了安樂的生活,可是他卻鞠躬盡瘁,流盡了汗水,淌幹了心血,受苦受累病死在這裏了。”

原來,舜帝病逝之後,湘江的父老鄉親們爲了感激舜帝的厚恩,特地爲他修了這座墳墓。九嶷山上的一羣仙鶴也爲之感動了,它們朝朝夕夕地到南海銜來一顆顆燦爛奪目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墳墓上,便成了這座珍珠墳墓。三塊巨石,是舜帝除滅惡龍用的三齒耙插在地上變成的。娥皇和女英得知實情後,難過極了,二人抱頭痛哭起來。她們悲痛萬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們把眼睛哭腫了,嗓子哭啞了,眼睛流乾了。最後,哭出血淚來,也死在了舜帝的旁邊。

娥皇和女英的眼睛,灑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現出點點淚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還有血紅血紅的,這便是“湘妃竹”。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紋,傳說是二妃在竹子抹眼淚印上的;有的竹子上鮮紅鮮紅的血斑,便是兩位妃子眼中流出來的血淚染成的。

  故事五:息氏墓和韓丘村

留光鄉有一個叫做青堆的村子,青堆村的東面有一片鬱鬱蔥蔥的小林子,小林子中有一座古墓,墓前立有一通石碑,石碑是什麼時候立的無人知道,但是石碑上所鐫刻的大字還依稀可辨,上面的字是:戰國息氏貞烈之墓。

就是這一座戰國息氏貞烈之墓,不僅埋藏着戰國時期的一位貞烈女子,而且還埋藏着我國古代一個廣爲流傳的悽美的千古愛情故事。

話說戰國時期的一段時間,青堆這一帶屬宋國,宋國當時的國君是宋康王戴偃。宋康王戴偃是一個十分昏庸暴虐的國王,他在位期間,到處遊山逛水,廣納美女,窮奢極欲,橫徵暴斂,把個宋國的國家的事情鬧的一團糟,黎民百姓不得安生。

這年夏天,宋康王遊玩到青堆這個地方,見一條溪流從這裏潺潺流過,溪流兩邊樹木茂盛,風清氣爽,景色宜人,是個避暑的好地方,就下令強徵民夫,在這裏修了一座供他遊玩時休息的行宮。這樣,每到烈日炎炎的夏天,宋康王都要帶着他的大臣和美姬愛妾們到這裏遊玩和避暑,在這裏過上一段天上人間的生活。

有一年夏天,宋康王戴偃又帶着他的大臣和愛妾們來青堆行宮避暑,得空兒駕車在附近遊玩時,在西南方向的一個地方,發現有一位女子?着籃子在桑園中採桑。這個女子淡妝素裹,脣紅齒白,眉清目秀。她在一片蔥綠中採桑,如同一朵出水的荷花般的美麗,把個宋康王驚得呆了。宋康王覺得,他的所有美姬愛妾,比起這個採桑的女子來,都黯然失色。宋康王在這裏愣愣地看了好大一個時辰,直被弄得魂不守舍,如癡如醉,然後才帶着人等回到了青堆行宮。

在青堆行宮,宋康王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他仍然在思念着那位女子。第二天早上,他一面派人前去打聽那女子的家庭住址,誰家女子和家庭情況,一面叫人派了民夫,在行宮前邊大興土木,築了一個幾丈高的叫做青陵臺的大土臺子,他每天站在青陵臺上,向西南方向眺望那個美麗的採桑女子的身影,良久連眼珠兒也不轉一下,真是神魂顛倒。

前往打探的人回報說,這個採桑女子不是別人,就是宋國舍人(當時地方的一級小官職名)韓憑的妻子,她姓何,名字叫做息氏,是附近有幾裏遠的一個叫做吳村的小村子裏的人。宋康王一聽說情況,馬上派手下傳韓憑見駕。他對韓憑說:“你家裏有這麼好的老婆,也不叫本王知道,現在我知道了,也不怪罪你,只要你把老婆獻給本王,本王將給你加官晉爵,還要給你很多的銀兩,不愁再續娶一個,希望你不要拒絕。”

宋康王想,像韓憑這樣的一個無名小輩,根本就不配娶息氏這樣的一個漂亮的女子,叫他獻出自己的老婆,還不是我一句話的事情。其實,宋康王想錯了,韓憑雖然官職低下,生活貧寒,但夫妻兩個恩恩愛愛,日子過得相當幸福,他嚴詞拒絕了宋康王的無恥要求。

  故事六:華佗求學

華佗開初行醫的時候,本領也不怎麼高明。因爲他能虛心向別人學習,一點一滴,取長補短,終於成了名醫。成了名醫以後,他也不忘向高明的老先生請教。這裏講一個華佗虛心求學的故事。

有一天,來了個年輕人,請華佗給治病。華佗把脈一按,就對病人說:“你是得的頭風病。藥倒有,只是沒藥引子。”“要什麼藥引子啊?”“生人腦子。”病人一聽要生人腦子做藥引子,吃了一驚,心想這沒法找,只得回家去了。

過些日子,這年輕病人又找到位老醫生。老先生問他:“你這頭風病找人看過嗎?”年輕人說:“找華佗治過,他說要生人腦子做藥引子,我沒法,只好不治了。”老先生哈哈大笑,說:“用不着去找生人腦子啦,找十個古舊草帽,煎湯喝就行了。只是記住要找人們戴過年數多的草帽才頂事。”

病人照樣做了。果然是藥到病除。有一天華佗又碰到這個年輕人,見他生龍活虎似的,不像有病的樣子了,就問道:“你的頭風病好啦!”年輕人笑着回答:“是呀,多虧一位老先生給治的。”華佗又問吃的什麼藥,什麼做藥引子。年輕人說:“用草帽煎湯。”華佗一聽,連忙問那老先生住在哪裏。年輕人告訴了華佗。

華佗回家一想,別人積了多少年的經驗,纔得到的祕方,哪裏會輕易傳授,我只有去到他門下求學才行。於是華佗就裝扮成一般人模樣,跟那老醫生當學徒,一學就是三年。

這天,老先生出外治病去了。華佗同師弟在屋裏煉藥。這時門外來了一個大肚病人,只見他肚大如籮,腿粗像鬥。病人說是特意來找老先生治病的。老師傅不在家,華佗的師弟不敢隨便接待,就叫病人改天再來。病人苦苦哀求道:“求求先生,幫我治一下吧!我家離這兒很遠,來一趟真不容易啊!”這時華佗出來了,見病人確實病重,不可遲延,就說:“我來給你治。你拿二兩砒霜,勻兩次吃。可不能一次就吃了啊!”病人接過藥,連聲感謝,走了。

病人走了之後,師弟埋怨華佗了:“你可知道那藥有毒,吃死人怎辦?”華佗說:“這人得的是膨脹病,必須毒攻,這叫做以毒攻毒。”師弟說:“治死了誰擔待得起?”華佗笑着說:“不會,出了事由我擔着。”

再說那大肚病人拿了藥走到村外,正巧碰上老醫生回來了,病人走上前向老醫生求醫。老醫生一看病人,說道:“你這病容易治,買二兩砒霜,勻兩次吃,一次吃有危險。快回去吧。”病人聽了,把手一伸,說:“二兩砒霜,你徒弟拿給我了,他也叫我分兩次吃。”

老醫生接到藥一看,果然上面寫得清楚。老先生想:“我這個驗方除了護國寺老道人和華佗,還有誰知道呢?我還沒有傳給徒弟啊!”他回到家裏,就責問兩個徒弟:“剛纔大肚病人的藥是誰發的?”師弟指着華佗說:“是師兄,我說這藥有毒,他不聽,充能哩。”華佗一旁不慌不忙地答道:“師傅!這病人得的臌脹病,腹中有毒,砒霜也有毒,以毒攻毒,病人吃下肚有益無害。”

“這是誰告訴你的?”“護國寺老道人。我在那裏學了幾年。”

老醫生這才明白,他就是華佗。叫道:“華佗啊!你怎麼到我這兒來學醫呀?”“師傅,你認錯人了吧!”“不會,我的祕方沒別人知道。”華佗這時只好把來求學的來由說出。

老醫生聽華佗說完一把抓住他的手說:“呀,你已經名聲遠揚了,還到我這窮鄉僻壤來吃苦頭,真對不起你啊!”

華佗說:“老先生,人的纔能有高有低,但是都各有所長,我沒有的東西,就該向你學。行醫人和行醫人都是一樣的啊!”

老醫生感動得直掉眼淚,當即把自家的獨門偏方告訴給華佗。

  故事七:烏鴉山上造反記

從前,有個農民叫曾大牛,他年輕力壯,吃苦耐勞,可一年到頭都吃不飽飯。田地裏收穫的糧食,九成都被地主老爺收走了,只留得一成勉強度日。饒是曾大牛這樣軟弱的性格,也想把地主抓起來打一頓。

一天,曾大牛正在田裏幹活,一羣烏鴉在他頭上大叫:“曾大牛,造反了!曾大牛,造反了!”曾大牛心想:我可沒本事造反!便大聲回答:“無頭魚能遊,曾大牛就反!”說着,在水田抓起—條小魚仔,捏斷頭往小溪拋去。沒想到,這無頭魚竟能搖擺着尾巴游走了。曾大牛看得目瞪口呆。

曾大牛回家,把這事對家裏人說了,家裏人對曾大牛說:“不能造反啊!不能造反啊!”

第二天,曾大牛牽牛耙田,那羣烏鴉又在他頭頂大叫:“曾大牛,造反了!曾大牛,造反了!”叫得比昨日情更切。曾大牛回答說:“石頭不沉,曾大牛就反!”說完抱起一塊大石頭,往小溪丟去。奇怪,近百斤的大石頭浮在水面,不下沉。

曾大牛回家,把這件事說了,家裏人還是說:“不能造反啊!不能造反啊!”

第三天,曾大牛下田幹活,走到半路,那羣烏鴉又在曾大牛頭頂大叫:“曾大牛,造反了!曾大牛,造反了!”叫得比上兩次情更切。曾大牛有點生氣,從路邊扯下一片竹葉,說:“竹葉能當劍,曾大牛就反!”說着手捏竹葉向路邊一塊大石扔去,竹葉在半空化成三尺長,“當”的一聲,將大石劈爲兩半。

曾大牛回村,把這件事對全村人說了,衆人都說:“這是天意,反得!反得!”

衆人擁立曾大牛爲頭領,招兵買馬,籌備造反,並擇定黃道吉日,揭竿起義。衆人約定:“烏鴉仙”傳達天意,叫衆人謀反,造反那日,不得穿白衫褲。否則,就是對抗蒼天,違逆天意,殺頭祭旗。

曾大牛的姐夫,是個刁滑之人。他想:“大牛舅仔,坐第一隻交椅,我是姐夫,該坐第二隻交椅;什麼穿白穿黑,誰敢管我?”造反那口,姐夫故意穿了個全身白。

姐夫剛出門,大黑公雞跑到他面前,攔住去路,大聲呼叫:“穿白衣服要殺頭!”

姐夫火了,大聲應道:“喪門星!”說罷,手起劍落,把個黑公雞殺了。

姐夫走到水塘邊,黑公鴨搖搖擺擺走上前,攔住姐夫,大聲叫“穿白衣服要殺頭!”姐夫生氣地應道:“喪門星!”說着手起劍落,把個黑公鴨也殺了。

姐夫走到大路,黑公鵝正在吃草,見他來了,攔住去路,也大聲叫:“穿白衣服要殺頭!”姐夫氣極了,話也不說,手起劍落,把個黑公鵝也殺了。

烏鴉山上,衆人都穿着黑衣服,唯獨姐夫穿白衣服,衆人好不氣憤!爲不悖天意,曾大牛一聲令下,把個姐夫殺了祭旗。

曾大牛的姐姐,聞知弟弟不講手足之情,把丈夫殺了,一怒之下,便上京城,密告皇帝,皇帝聞報大驚,即派兵馬,殺氣騰騰奔烏鴉山而來。

曾大牛等衆人,雖然勇猛拼殺,但因人少勢弱,終敵不過朝廷兵馬,盡被殺害。曾大牛的姐姐,來不及領到皇上恩賜,也在混亂中被朝廷兵馬殺掉了。

皇帝知道,曾大牛造反,是烏鴉作祟,便傳旨風水先生,尋找烏鴉巢穴,斬草除根。尋來找去,見一山貌似烏鴉,山頭有一座墓穴,料定必是烏鴉藏身之地,便喚人馬挖掘。誰知,墳墓掘開,不見棺材,只見墓後有一條溝,直通山下。他們便跟蹤挖掘,終於在山下溪邊大石腳,掘到了棺材,打開一看,發現裏面果然有三隻烏鴉仔,尚未會飛,他們便把烏鴉仔殺了。

曾大牛被殺後,每日晚上,便有一隻烏鴉在山上大聲哀叫:“曾大牛,曾大牛……”其叫聲之悽慘,足使鐵石心腸人下淚。聽說那烏鴉是在爲曾大牛招魂。

從此後,人們便稱那山叫烏鴉山,把那座古墓叫烏鴉地。

  故事八:小孤山的傳說

引子:在安徽省宿松縣郊外有一座高達百米、風景秀美獨樹一幟的奇山,山形似古代婦女頭上的髮髻,山體俊美,坐落在波浪濤濤的長江裏,三面環水,只有一面挨着陸地,方便世人的出入,因此也叫“長江第一關”,在古時地形險要,是兵家必爭的風水寶地。此山東看一支筆,西望太師椅,南觀如撞鐘,北觀嘯天龍,非常壯觀奇特,香火旺盛,不知多少善男信女來此一遊,抽得靈籤一支,以求得媽祖娘娘的保佑。

此山叫小孤山,自古以來就有很多傳說,而我最喜歡的是故鄉老人們津津樂道的一段傳奇故事。

話說從前有一位富有的員外,員外夫人早逝,只留下一愛女小姑。小姑天性活潑美麗,又聰明靈巧,深得父親的寵愛。小姑十三歲那年,員外又娶了一位嬌妻柳氏,柳氏本是一風塵女,對員外百般嬌嗲,嫵媚風情,直哄得員外對她眉開眼笑,疼愛的程度,不亞於對小姑。

柳氏久不生育,表面上對小姑也還不錯,但是小姑對她卻敬而遠之。每天除了吃飯,一家人在桌上相遇,小姑對她以禮相待,剩下時間,小姑總是躲在自己的閨中做女工,有時和丫環梅兒一起出去走走逛逛街市。

小姑閒時無事,好坐在窗戶前觀看外面的景色,特別是對面一條街市,街市上繁華昌盛,日夜都很熱鬧,讓她常常忘記對母親的痛苦思念,有時一呆,就是幾個時辰,也不覺得疲累。

日子一久,她已養成了這個習慣,卻不知樓下時常有一個後生在看她。一個樓上,一個樓下,天天如此,小姑卻渾然不知。後生叫達古,住在小姑家的大宅子後面,只是家境一般,與老母相依爲命。達古喜歡讀書,一邊種幾畝薄地,雖說不是富貴,但日子也過得算是平靜,自從發現小姑喜歡站在窗戶前,他也習慣了天天看上幾回,一日不瞧上一眼,心裏就難受,夜晚也難以入眠。他很想接近小姑,但是人家是員外小姐,自己怎麼可能有機會呢?

小姑喜歡在街市上東轉轉西轉轉,看到喜愛的什物會買一些回家。小姑特別喜歡吃瓜子,所以常常光顧一些賣瓜子的小攤,差不多都嚐遍了,味道也差不多。這天,小姑正走着,看見有一家瓜子攤前擠得人滿爲患,一時好奇,叫梅兒前去看看。梅兒趕緊上前一瞧,臉色高興起來,對小姑招了招手,那意思小姑自然懂得是瓜子好吃的意思,這是她們一貫的行爲。

小姑等在旁邊,好不容易纔等得人散盡,方看見瓜子攤前貨已經不多了,原來小攤主很會做生意,第一天開張,買一送一,怪不得人都來搶呢。小姑有些失望,正準備走,攤主擡起頭,對她一笑,說:“小姐,別走,這裏還有上等的貨色,不知小姐願嘗否?”

小姑回身一望,吃了一驚,賣瓜子的攤主年輕俊美,一臉英氣,全不像別的攤販風塵僕僕不修邊幅的樣子。特別是他一雙明亮的深眸正牢牢的的盯着自己,那一抹溫柔讓她心動,兩人四眸交錯,都紅了臉。

小姑輕輕的問:“有什麼上等的貨色還要藏起來?”

攤主微微一笑,渾厚的聲音很磁性:“小姐有所不知,這兩包是我挑上等的瓜子單獨製成,並且放在玫瑰花裏特別浸泡過,加上幾種調料味道香濃,清香怡人,吃起來也奇味無窮,這種瓜子我每日只炒兩包,留給有緣人,看來小姐就是我今日的有緣人了,對有緣人價格我也不會貴到哪裏去,賣的是一分快樂心情。”說着,他在筐下面掏出兩包瓜子,和別的包裝沒什麼區別,只不過不同的是用紅繩捆紮,紅繩綰成蝴蝶結的模樣,甚是好看。梅兒不等他遞過來,迫不及待的搶過來遞給小姑,小姑接過來看了看,也不打開,酡紅着臉,轉身就走。梅兒趕緊付過錢,攆上心慌意亂的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