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精選關於愛國的名人小故事

精選關於愛國的名人小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W 次

導語:千百年來,多少英豪爲國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爲了心中那個崇高的理想付出了自己的一切。下面是關於愛國的名人小故事,歡迎欣賞。

精選關於愛國的名人小故事

  關於愛國的名人小故事1:志願軍戰俘的氣節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有多少中華好兒女犧牲在朝鮮戰場上。人們永遠不會忘記黃繼光、楊根思、羅盛教、邱少雲、楊連弟這些光輝的名字,也不應忘記那些在敵人監獄中英勇不屈的志願軍戰俘。

按照國際法,對戰俘應該儘快遣返並不準虐待。但是美國侵略軍喪盡天良地迫害志願軍戰俘,不但搶走了他們的一切財物,還指使特務和叛徒強迫戰俘背叛祖國,呼反動口號,甚至在他們身上刺反對祖國的字。

志願軍戰俘張子龍拒絕那樣做,特務們就打得他渾身是血,還喪心病狂地割他的肉,又澆上油燒。張子龍在生命垂危時仍然喊着:不屈服,不屈服!特務們又把釘子釘進他的腦門,用刀刺他的額頭,還殘忍地割掉他的耳朵和生殖器,最後剖開他的肚子,掏出心肝煮着吃。張子龍爲祖國壯烈犧牲。

美軍把幾個女戰俘剝光了衣服,要侮辱她們,她們寧死不屈,搶過敵人的槍開了火,自己也倒下了。

有一批戰俘爲了祖國的榮譽,把防雨布刮掉橡膠,染上紅藥水,又一針一針縫上了五星,做成一面國旗,然後唱起了國歌。一天清晨,他們把國旗升起在戰俘營。美軍要開槍打,志願軍戰俘高聲說:“根據日內瓦公約,戰俘有權利保留自己的信仰和升自己的.國旗。”然後他們對前來調查的人說:“我們全體志願軍戰俘,都要求回到自己的祖國。”

志願軍戰俘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他們身爲戰俘,沒有給祖國丟臉,而是爲維護祖國的尊嚴做出了貢獻,連一些美國人也表示對他們非常敬佩。

  關於愛國的名人小故事2:朱自清不領美國麪粉

朱自清是清華大學教授,著名的文學家。抗日戰爭結束後,美國政府一方面支持蔣校長髮動內戰,一方面又利用簽定條約的辦法在中國獲取了許多特權,還加緊武裝戰敗國日本,對中國重新造成威脅。當時社會上物價飛漲,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飢餓和死亡線上掙扎。人民對美國和國民黨政府十分不滿,反抗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爲了支持蔣校長,就運來一些麪粉,說要“救濟”中國人,好讓中國人“感謝”美國,不反對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國的用心,認爲美國的救濟是對中國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學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莊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美國的麪粉。當時,朱自清正患嚴重的胃病,身體非常瘦弱,體重還不到40公斤,經常嘔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領救濟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費要減少600萬法幣,生活更加困難。可是爲了維護中國的尊嚴,他堅決拒絕那些別有用心的“賞賜”。他在日記中寫道:“堅信我的簽名之舉是正確的。因爲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政策,要採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逃避自己的責任。”

兩個月後,朱自清因貧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寧肯捱餓而死,也不肯領帶侮辱性的“救濟”,表現了一箇中國人應有的尊嚴。

  關於愛國的名人小故事3:到哈佛教書的第一個中國人

近代中國第一次向西方世界派出教師1879年5月26日,美國駐牛莊領事鼐德在上海代表哈佛大學校長埃里奧特和戈鯤化簽訂了任教合同。合同規定,哈佛聘請戈鯤化前去教授中文,自1879年9月1日起,至1882年8月31日止,共計3年,每月薪金200美元,往來旅費(包括隨同人員)亦由校方負擔。至於在哈佛的課程設置、學生人數、教學時間,則由校方根據具體情況統一安排。

這年秋天,41歲的戈鯤化帶着妻兒與一個僕人,經過50天的航行,乘船抵達美國,開始了他在哈佛大學爲期三年的教學生涯。這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向西方世界派出教師,講授中國文化。此事立即成爲當時美國各大報紙爭相刊登的新聞。

抵達哈佛後,戈鯤化在1879年10月22日正式開課,他的第一份教材是一篇小說,戈鯤化在哈佛開館授徒,但學生並不侷限於本校人士,任何有興趣瞭解中國的學者,或者希望從事外交、海關、商業及傳教事業者,只要繳費就可選修他的課程。戈鯤化每週上5天課,每次上課他都要穿上官服,要求學生尊師重道。他還爲哈佛的教授們特別開設了中國詩文講座,有時還應邀到教授俱樂部去演講。

1880年,戈鯤化以他的特立獨行和厚重的中國文化底蘊成爲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令人矚目的貴賓。

在哈佛,戈鯤化的教學以其豐富的內容、充分的準備和高超的技巧着稱,深受學生和同事的好評,戈鯤化是作爲語言老師被聘任的,但他的文化自豪感決定了他更想做一個文化傳播者,而不僅僅是語言老師。他在成爲名人以後,特別注重對學生愛國意識的培養,通過詩言志的未載體,融合了民族精神。講述了大量的名人小故事和名人名事。

  關於愛國的名人小故事4:陸秀夫壯烈殉國

元兵南進,南宋文武官員擁着11歲的端宗皇帝退到廣州海面。不久,端宗受驚而死,大家打算各奔前程。大學士陸秀夫挺身而出:“古人只有一旅一戍,還能中興,現在百官都在,兵有數萬,如果天不絕宋,豈有不能成功之理!”

在他的堅持下,宋軍繼續與元軍作戰。逃亡朝廷最後以崖山作根據地,在糧食斷絕多日之後,元兵發起猛攻,終於打進崖山。爲了不做俘虜,陸秀夫背起幼主,毅然跳進海里,壯烈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