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文章 > 別太任性勵志文章

別太任性勵志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任性是一種不良品行,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亂髮脾氣、無理取鬧,會使孩子的學業經常處於波動之中;過於自負,不尊重別人,會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小時候缺少夥伴,長大了更會令人生厭;情緒波動性大,頻繁爆發激情,更是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隱患。

別太任性勵志文章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任性是兒童意志薄弱、缺乏自控能力的表現。任性不是天生的。其形成的原因,固然是由於孩子的心理髮展進程.從幼兒到兒童有一個自我中心期,處於這一時期的孩子受認知水平的限制,不善於從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只考慮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情感,尤其是3~4歲的孩子,由於活動能力比3歲前大有進步,於是在活動中追求自主,力圖表達自己的意志,進入“第一反抗期”,常常不肯按家長的意圖辦事,往往只是從自己的需要出發,還不會真正理解別人;但更重要的卻是家庭教育的不當。有些家長抱着僥倖心理,認爲現在孩子還小,讓他使使性子吧,等孩子大了自然就會好的.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百依百順,甚至明明是不合理的要求也遷就答應.有些家庭把孩子放在不適當的地位,待遇過優,寵愛過頭,嬌生慣養,一味遷就,久而久之,孩子“以我爲中心”的心態愈益膨脹,養成了孩子以自我爲中心的習慣。一旦有不順心的事,孩子就會大哭大鬧,直到家長讓步爲止。孩子很快發現,只要自己堅持,家長總會讓步,於是就養成了任性的性格特徵。另一些家長則以自己的任性來對付孩子的任性,你越不聽,我越要你非聽不可;還有一些家長互相推卸責任,孩子任性耍賴,爸爸說是媽媽慣的,媽媽說是爸爸寵的。於是,孩子不是出現狂躁、鬱悶等異常情緒,就是毫無顧忌地張揚任性。

家庭的環境和教育與學校教育背道而馳,不僅沒有加快孩子擺脫自我中心的進程,反而使孩子滯留於自我中心階段。因此,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家庭教育的不當,抵消了學校教育,使孩子遲遲走不出自我中心階段,是造成孩子任性的根本原因。

一位月薪3000元的爸爸

給自己的女兒買了個iPhone 6plus

爸爸從頭到尾沒有笑過

今天

有多少孩子

既要美國式的自由

又要中國式的寵愛

卻沒有美國孩子的自立

又失去了中國傳統的孝道

這一代人的索取

太過隨意和天經地義

甚至理直氣壯

人生

可以追求

但切莫攀比

你虛榮可以

但一定要靠自己

父母給的叫背景

自己打下來的

才叫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