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文章 > 經典勵志文章:知道你會來,所以我等

經典勵志文章:知道你會來,所以我等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導語: 一個人到底要多久,纔算長大呢?分享一篇經典勵志文章:知道你會來,所以我等,歡迎閱讀。

經典勵志文章:知道你會來,所以我等

 知道你會來,所以我等

  文 | 十二


今天看微博,發現李宗盛和梁靜茹合唱的《明明白白我的心》演唱會視頻上了熱搜。

在視頻中,李宗盛第一句就說:那個小女生長大了噢……靜茹最近跟我講說,她越來越能聽懂我的歌了,年紀漸長,就漸漸知道老豆當初寫的是什麼意思了,但是我希望你不要像老豆這樣,經歷那麼多。

李宗盛是梁靜茹的音樂教父,也是她的乾爹,當年他給她寫過一首《一夜長大》,“我總是很少說,不懂得表達,愛讓這女孩一夜長大。”

看到一篇研究文章,說人的大腦不像身體成熟的那麼早。

一個人的身體,25歲已經開始走向緩慢衰老,可是大腦在20幾歲卻仍在生長、在探索。在這個時期的大腦需要刺激、需要新鮮、需要宣泄。

所以,在年輕的時候,我們都很容易迷茫、焦慮。等到後來,我們以爲自己看似好像成熟了,卻總還是會做錯事。但犯錯,並不是20歲的的專利啊。

 |壹|

  犯錯可不是20歲的專利啊

前段時間遇到一個許久未見的朋友,她歷經了一段和好—分手—再和好—再分手的戀情之後,就不再和很多朋友聯繫。那次見面,我問她爲什麼躲着大家?

她說:清醒了之後,覺得自己到了快30歲,依然在上演這樣的狗血戲碼,覺得太傻了。大家都知道他不靠譜,可我還是浪費了一年多的時間在他身上。

我問她:那如果你沒有遇到他,時光就不會被浪費掉嗎?

她聽到這個問題,神情有些驚訝,然後笑了:是啊,其實,每天都有浪費掉很多時間。

感情裏其實談不上所謂的浪費,第一次的失戀,讓她知道了,女人的自立是多麼多麼重要。第二次的錯過,讓她知道了,她到底想要什麼樣的生活。第三次的糾結,讓她知道,到了30歲更不能隨隨便便嫁給一個人。

因爲,每一次,她都有真的在變成一個更好的人啊,她的內心是在不斷不斷的生長,她真的比20歲的時候更有自信、更愛自己。

 |貳|

  怎樣纔算長大呢?

一個人到底要多久,纔算長大呢?

很多單親的姑娘跟我說:他們到現在爲止,都不能原諒父母中出軌的那一方。因爲他們簡直太不負責任了,就是一個任性的小孩。

更可氣的是,很多人自己都還沒有長大,卻發現,作爲成年人的父母仍然在犯傻。50歲的爸爸,還在追逐年輕的女孩。40幾歲的媽媽,竟然相信網友的誓言。

而20幾歲的她們,在逼着自己長大、逼着自己成熟。

但我卻覺得,幸好她們有一個不幸的家庭,所以她們早早被逼着領悟,如何才能活的更好,如何才能確保自己要活的比父母幸福。

而那些看似順風順水的人,從來不需要成熟,卻要在中年陡然面對人生的真相。

朋友小曾,曾是很多人羨慕的對象,早早出嫁,先生寵愛有加。結婚幾年之後,誰知有一天,突然收到先生的通告說要離婚。

亦舒的小說《我的前半生》,當年轟動一時,寫的是香港一位太太子君,嫁給一位名醫生,常年身穿名牌,在圈子裏風光多年後,卻發現,先生早就有了情人,而她卻無處可歸。

這樣的故事,似乎正在席捲很多的家庭。

朋友們都很急着去安慰小曾,卻有一個朋友悄悄跟我說:不經歷一些事,她是不會真正長大的。

故事裏,子君發現她引以爲傲的前半生,不過是因容貌好,早早拿到了一張婚姻的入場券,其實關於人生,她在前20年,從未好好看過生活的真相。

她不關心孩子是不是真的快樂。

她也不關心丈夫是不是真的滿足。

她陷在攀比、虛榮、任性的脾氣裏。

於是有一天,上天收回了那一切。

她才知道,雖然已身爲人母、人妻,其實並未長大。

 |叄|

  這就是愛的代價啊

李宗盛說,希望靜茹不要經歷那麼多。但如果梁靜茹不曾經歷過一些愛情的傷,她唱的《勇氣》,也不會讓那麼多姑娘落淚。她也不會知道,愛是怎麼讓一個姑娘一夜長大的。

只是,女人的人生,有兩種成熟的方式

有一種故事是,一夜長大。

她們不幸運的遇到了一對不相愛的父母,一個不夠好的初戀,對愛情向來心有慼慼,對婚姻更是如臨大敵。被逼一夜長大,不曾有過做少女的快樂,早早變成了一個謹慎勤奮的成年人,內心卻是渴望迴歸簡單的生活。

另一種故事是,我的前半生。

她們很幸運的得到父母疼愛,是男人們掌心裏的小公主,有資格被寵愛,任性半生,從未想過,人生最糟會是怎樣。結果,卻在後半生重新學習,要怎樣獨立,要怎樣長大。

有的人是,先遇到了愛情,然後才能長大。

有的人是,先自己長大,然後才遇到了愛情。

不管哪一種,其實這些,都是愛的代價,不所謂對或者錯。

我知道你會來,所以我等。

只要等的是自己,就不會失約!

人生很多事,都要等它慢慢熟。

不管是自己,亦或是愛情。

因爲,幸福都是順帶而來的,

你要等它自己來敲門。

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TA自己熟。

李宗盛唱了30多年歌,也做了10多年的手工吉他。

他說——

我二十出頭入行,三十年寫了不到300首歌,

當然算是量少的。

我想一個人有多少天份,跟出什麼樣的作品,並無太大的關聯。

天份我還是有的,我有能耐住性子的天份。

人不能孤獨地活着,之所以有作品是爲了溝通。

透過作品去告訴人家,心裏的想法、眼中看世界的樣子、所在意的、所珍惜的。

所以,作品就是自己。

所有精工製作的物件,最珍貴、不能替代的,

就只有一個字——“人”。

爲什麼我們要保留我們最珍貴的、最引以爲傲的?

一輩子總是還得讓一些善意執念推着往前,

我們因此能願意去聽從內心的安排。

專注做點東西,至少,對得起光陰歲月。

其他的,就留給時間去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