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文章 > 慢慢來你會看到你的未來勵志文章大綱

慢慢來你會看到你的未來勵志文章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6W 次

媽媽小的時候沒有讀過書,我和姐姐誕生之後,她最大的理想和慾望就是盼望咱們能盡力讀書,未來爲祖國做奉獻。在她教育模式的陶冶下,我從小就破志當個科學家,至於科學家是做什麼的,小時候的我並沒有一個明白的概念,認爲大略就是造飛機大炮,或者救死扶傷,總之是無所不能,值得尊重的一類人。

慢慢來你會看到你的未來勵志文章

小時候我比擬貪玩,無奈老媽教導嚴格,我的成就始終還能夠。順利升初中,而後讀高中,最後考大學。

惋惜高考考得不理想,終極我被調解到了一個農業院校,當意識到以後沒有機遇造飛機大炮的時候,我難過了很長時光。可後來得悉我們學校出了個雜交水稻之父,我的科學熱忱又滿血回生,幻想着可以成爲下一個袁隆平。

帶着這份熱情,我開端了大學生活,每天努力學習,緊緊控制書本上的常識,後來順利輸送了研究生,如願以償地進入實驗室,等待去揭開科研的神祕面紗。

讀了2年的研討生,我發明天天做的試驗並不能稱之爲“科研”,由於我並不感到我做的課題很高端,也沒挖掘它有造福全人類的意思。於是廢棄了直博,想要去尋找真正的迷信之路,我要考中國科學院的博士。

如果這是一部勵志片子,接下來的劇情應當是我順利考上了中科院的博士,潛心學術數十載,最後成爲一代名師。可事實卻是我持續兩年都沒考上,最後找了一個朝九晚五的工作,安分守己,氣宇軒昂,每天想着不去上班卻又老是按時端坐在辦公室裏,不卑不亢不驚喜。

跟我在雷同生活環境下長大的姐姐也有着巨大的科學妄想,不同的是,她已經是中科院的博士,並且依然信任並着她可以通過科學轉變世界的。

我素來沒跟姐姐探討過彼此的幻想,所以也不清楚她在這條路上是怎麼的堅持。

她這一年在清華的一個課題組裏做研究,前段時間我去北京,在她的博士生公寓裏借宿了5天。同宿舍的還有她的一個同門師妹,那個女生看上去很strong,目測170以上。走在路上,會讓人覺得她是個腦筋簡略,四肢發達的傻孩子,可是第一個晚上,跟她徹夜聊天之後,我覺得這個女生真的挺不簡單,從她身上多少也懂得了如姐姐這類的女博士,到底有着怎樣強盛的心坎。

從我和姐姐的談話中,她知道我剛出了一本書,於是自動跟我聊起了讀書的問題。我們聊了許多個作家,良多本書。我發現她看書很雜,言情推理、玄幻紀實,來者不拒,構造疏鬆,渙散到一個田地,連主題也不同一。以前我一直覺得,作爲一個理科生,我看過的書算多的了,可是跟她比起來,我才知道什麼叫博覽羣書。

她喜歡日本作家,喜歡他們的細膩,陰鬱而繁重。她說讓她讀到內傷的一本書是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她把那本書放在牀頭,每天晚上睡前讀多少頁。有時候,讀幾句就讀不下去,一陣從天而降莫名的悲痛,千鈞壓頂陡然罩了下來,感到屋裏的氧氣似乎驟然抽調,胸口一悶,令她窒息,她就要出去走一走,隔幾天再去讀。

她說村上春樹曾經是名醫生,看慣了生逝世,性命對他來說不任何神祕,所以他可能深檔次地思考對於生存和人性的貨色。她還愛好的一名作家是亦舒,她也善於寫人的思考跟人生的價值。她倡議我假如當前想保持寫作的話,不妨多讀讀亦舒的書,她說任何作家的寫作作風,最後不能直抵人道的.話,他/她的寫作之路是不會走得很遠的。

聽她聊天,我覺得播種很多,不僅敬仰她讀過那麼多書,更敬佩她有那麼多的思考。羅曼·羅蘭曾經說過:“從來沒有人讀書,只有人在書中讀自己,發現自己或檢討自己。”所以,那些讀過很多書的人才更能認清自己,明確自己的方向。

那個師妹,她動搖着她的科研夢想,即便我提出了一些我對科研的懷疑,以及我見過的科研的急躁和學術的不純潔。她聽了之後只淡淡地說,她這一輩子一定要在科研上有所成績。

聽了她的話,我緘默了許久。我信服這樣的女生,無論在什麼情形下,她都敢說出自己的理想。她們身上有一種讓人覺得她們必定會的力氣。

我很感謝那個師妹,她替我實現了一個我曾經想要完成的理想。在她讀博之前,我們兩個的生涯很像,貪玩,讀閒書,任思路自在翱翔。可有一天我們都站在抉擇的歧路口上,她仍然堅持,我卻取捨了另外一個方向。

曾經有個女同窗,她十分聰明,從沒見她啃課本,可書上的知識她簡直都知道。在她眼前,我很自滿,沒有讀研之前,我曾想過如果她搞科研,那我就不搞了,不然在統一範疇,我永遠不可能超過她。幸好後來她沒有讀研,揹着她的單反,去了北京。當初偶然在網上看到她的生活,曉得她依然過得很自我,很滿意。才慢慢明白,當初愛慕嫉妒恨她,不光是因爲她的聰明,更是因爲她的瀟灑。

以前我經常自大,總認爲這世上比我聰明,比我成績好,比我更會搞科研的人太多,他們在學術的路上走着自己的路,讓平常的我們無路可走。後來我匆匆明確,理想這個東西,是沒有對錯和珍貴之分的。聰慧的人,不是隻會搞科研,他們更會做本人真正喜歡的事件。

記得姐姐跟我提起她的一個北大的師弟,他從小到大一直成績很好,高考的時候是他們省的狀元。讀研的時候,他特殊喜歡動漫,每天來到實驗室的第一件事就是開電腦下載動漫,然後去做實驗,一天快要停止的時候,他從冰箱裏拿出半塊西瓜,邊吃邊看動漫,邊笑得很傻叉。父母爲他取名“嬉笑”,可友人們都喊他“傻笑”。

他畢業後,留在了實驗室,持續過着他做完一天的實驗,晚上急不可待地看動漫的日子。他比很多人都聰明,然而他的聰明可能不會被太多人知道。

在北京待了5天,這是我第一次來北京。忘卻曾經在哪裏看到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愛一個人,送他去北京,那裏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送他去北京,那裏是地獄。我不懂得北京是怎樣神奇的一個處所,傷感愛情,讓人又愛又恨。直到我分開,才或許理解了那裏遍地的和願望,走在路上,我能感觸這座城市的底氣。

從北京回來,我又回到了簡單瑣碎的生活當中,沒有太大的抱負,偶然冒出想變身超人救命地球的主意,又很快放棄與忘記。我不知道自己現在還有沒有所謂的理想,或者夢想早已飛灰煙滅,誰曾想過我們可能會成爲如斯平常的人?小時候總覺得自己是不平凡的,常常神氣兮兮地走在校園裏,像是西天取經的孫悟空,只是達到終點時才發現所謂經書不外就是凡俗的定律。

現在的我過得很現實,只想自己過得好,有愛我的人,有去拼的勇氣,有要做的自己,就這樣全力以赴,會不會很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