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文章 > 勵志短文5篇大綱

勵志短文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美國人爲“晾衣服的權利”而奮鬥

勵志短文5篇

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人們都把衣物晾在外面,發展中國家到處飄着“萬國旗”,即便在發達的日本和歐洲國家,也會看到衣物晾曬在外的情景。可是這種現象在美國就沒見到。美國爲啥不在外曬晾衣物?他們的衣物怎麼弄乾呢?

第二個問題很好回答。美國家庭的洗衣機都配烘乾機,這是很標準的設施。在歐洲,烘乾機還算比較奢侈的東西,一般是陰雨天備用。

至於第一個問題,原因也五花八門。一是美國人普遍覺得在戶外晾衣服煞風景,希望從自己窗戶往外看到的是綠樹飛鳥,而不是別人的褲衩。因此,有些社區爲了達到美化目的乾脆將曬衣繩取締。二是降低社區內房子的價值。一些人士稱,允許人們在戶外晾衣服會使房地產價格下跌15%。三是有些人把曬的衣繩看作貧窮的象徵。他們認爲,只有買不起烘乾機的窮人才會用曬衣繩晾衣服,那些到處飄着晾曬的衣物的社區看着就像貧民窟,讓人感到他們的社區很窮。

當今流行低碳生活消費,人們也因此想盡辦法節省能源。美國居民住房6%至10%的電費都花在烘乾機上,如果採取在戶外晾衣服的措施,就有可能降低對核能的依賴。在這個大環境下,一場要求允許人們在戶外晾衣服的運動正悄悄地波及美國各地。支持者們提出,這種做法不僅節能、保護環境,還提供了鍛鍊身體和戶外活動的機會,這是美國人生活中所缺乏的。因此,猶他州和佛羅里達州還通過了“晾衣服的權利”的法律,禁止州或地方法律規定,或私人合同限制住戶使用曬衣繩晾衣服的權利。但是,要在全美撤除在外曬晾衣物的限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什麼是奮鬥

前幾天收到一封讀者來信,講自己大學讀錯了專業,工作上有各種不順心,辛苦奔波表面光鮮而已。他覺得未來一片迷茫,問我到底該怎麼辦。

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這個世界彷彿只有少數極其幸運的人,大學讀對了專業,又恰好做着自己喜愛的工作,領導重視,同事關愛。還清閒,工資也高。我想先講講我身邊3個年輕人的故事。

我認識一個男孩兒,是寬帶公司的一名網絡維修工,某次網絡出問題後跟我們結成了“友好聯邦”。聽他說,他小時候父母離異,跟外公一起生活,他幾乎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因爲過了零點,每小時有100元錢的加班費。

某次我又報修網絡,他說週日不能來,因爲要考雅思。過了一段時間,他再次上門維修,跟我說:“我要去新西蘭讀書了,雅思考過了,也找到了工作,以後就不能來修了。”我驚訝得不得了,隨口問他:“你爲什麼去新西蘭?”他說:“因爲我女朋友在那兒,我想過去陪她。如果是陪讀的話,我們慢慢會有差距,所以我也要考過去,這樣我們的距離不會太大。”

我還見過一個在電梯裏工作的女孩兒,每天守在逼仄的空間上上下下,穿着很土,不化妝,梳個馬尾,手裏拿着一本英文書。最開始見到她,拿的是高中課本,然後慢慢變成大學課本、四六級、研究生複習材料、託福教材。誰都沒有在意她在學什麼,看什麼,是什麼背景,住哪裏,工資多少,有什麼夢想。只是樓裏的居民有時會把家裏看過的雜誌送給她,大概覺得,只要是有字的東西,對一個電梯工來講,就能用來學習吧。

後來,她消失了很久。再見到她,她穿着職業套裝,匆匆忙忙地跑進一個寫字樓裏。她不認識我。但是我記得她。

聽朋友說過一個農村姑娘,從小到大沒出過縣城,後來到了北京,在朋友家做保姆。做家務之餘,她苦讀英文,學普通話,上夜校,參加自考。後來她的僱主告訴我,這姑娘當了對外漢語老師,專門給錢不多但是又需要中文輔導的外國學生做老師。她不挑活兒,大小錢都賺,自己又節省,後來買了一部小車,這樣能更快地穿梭在城市中,給更多的學生上課。令人驚奇的是,這姑娘還開了個早點攤兒,每天賣豆漿、雞蛋和燒餅,同時還賣化妝品。

這就是生活在我身邊的3個普通青年,他們沒學歷、沒背景、沒大款爹媽,連選錯專業的機會都沒有。他們想要的,也許只是你我唾手可得的東西;他們拼命賺來的錢,也許我們一句話就能從父母手裏要來;他們來到這個城市之初,卑微得所有人都視而不見。但是不要緊,他們看得見自己。

什麼是奮鬥?奮鬥不是讓你上刀山下火海,也不是讓你頭懸梁錐刺股。奮鬥就是每天踏踏實實地過日子,做好手裏的每件小事,不拖拉、不抱怨、不偷懶、不推卸責任。每天一點一滴地努力,才能彙集起千萬勇氣,帶着你的堅持,引領你到想要到的地方。

  “自我表現”與“自我實現”

人的一生有沒有目標?什麼是值得我追求的?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最喜歡的答案是:“自我實現”。“自我實現”四個字很動聽,但也容易進入誤區。一個從小在運動方面表現傑出的.人,他的自我實現是取得奧運金牌:一個喜歡寫文章的人,他的自我實現是得到諾貝爾獎。這些外在的成就,其實都是“自我表現”,而不是“自我實現”。換言之,自我表現受制於外,而自我實現是要從內在開始的。

人活在世界上,如果有一個目標叫“自我實現”的話。它應具有兩個特色:第一,它得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得到的;第二。這種“自我實現”必須伴隨着快樂。人類真正的自我實現,應該是我們跟任何人相處的時候。都能注意到相互之間的關係之和諧、圓滿。

因此,當我自我實現的時候,同時也能幫助別人,別人也會感受到我對他的尊重與協助,繼而產生一種響應。結果,當我自我實現的時候,別人也自我實現了。

  理想不能天天想

“理想不能天天想。天天想就沒辦法過眼前平常的日子了。如果你擁有一個清晰的理想,並把它藏在心裏頭,去努力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情。也許,一段時間過後,你一擡頭會發現,喲,這不是那個叫做理想的東西嗎?”

這是央視“名嘴”白巖鬆爲鄭州大學3000名學生演講時說的一段話。聽到這裏,大學生們眼光裏露出興奮的光芒。那個叫“理想”的東西。一下子觸動了人們內心的柔軟。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因爲有了理想,才使得人生變得豐滿起來,它就像有一種無形的動力,給人以信心和力量。

日本歷史上銷量最大的圖書《窗邊的小豆豆》,被譯成33種文字,在全球引起巨大反響。這本書的作者黑柳徹子,當年進電視臺,她立志要當“能讀畫本的媽媽”,可這個理想並沒能實現。她沒有自己的“小豆豆”。後來,她辭掉了電視臺記者的工作。專門從事兒童研究。如今,這本書在中國已發行超過300萬冊,並被節選入小學六年級教材。

有評論指出,黑柳徹子對童年的發現與證明,不亞於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

有記者問道,你是怎樣實現自己理想的?

黑柳徹子說道,我曾經把理想天天掛在嘴邊,心裏天天想着那個理想,以爲這樣,就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可是,我錯了。這種掛在嘴邊的理想,我離它漸行漸遠,成爲遙遠的海市蜃樓。當我靜下心來,做着自己的事,有一天,我忽然發現,那個叫理想的東西,我已不知不覺地實現了。

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是臺灣當今最高產的作家,30歲之前,得遍了臺灣所有的文學大獎,直到他不再參賽爲止,被譽爲得獎專業戶。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了醇美、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小時候,他的理想是要當個旅行家,要到村子以外許多地方。可是,他很失望。他天天想當個旅行家,到15歲時,還只到過那個小縣城。這個理想太難實現了。

於是,他不再想那個旅行家的夢想,靜下心來寫作。因寫作。他實現了童年的理想。這種理想的實現,沒有刻意地追求,而是在潛移默化下,通過自己不斷地努力,實現了理想,並超越了理想。

林清玄在臺灣大學演講時,深情地說道,每一個人都懷揣着一個美麗的理想,有了理想,再苦、再難的日子,也會使生活變得妖嬈、旖旎起來。但是。理想的實現,必須要把握在今天,日久天長,你纔會到達理想的彼岸。

理想,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目標和力量,沒了理想,人就會失去信心和力量。但理想的實現,靠的是踏踏實實地勤奮和努力,它是埋藏於心底的一朵最美的花朵,默默地努力,纔會等到那個最美的綻放時刻。

  消費榮辱觀

晚上,上海電視臺要求我,穿晚禮服盛裝出席頒獎禮。

我說,沒有晚禮服。

人家說,你去買啊。

我說我發瘋了啊,爲你們好看我自己掏錢?不買。

他們說,你好歹也是國內知名的女編劇,一集掙那麼多錢,怎麼就這麼摳門呢?

我說,我要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花錢。這種開銷很大、買來穿一次就放進衣櫥不見天日的消費品,不符合我的價值觀。衣服是拿來穿的,穿衣服是爲了舒坦好看,我又不從時裝表演裏獲利。我穿這種衣服並不比我穿T恤牛仔好看。人家女明星光鮮靚麗登臺,是因爲有廣告商或者品牌公司贊助,人家不花錢。廣告商肯定不願意贊助我,估計還避之唯恐不及。

我引以爲傲的是我的大腦,既然我獲獎的原因是我的大腦,爲什麼要讓我的身體享受這麼貴的榮耀呢?這有違我的公平原則,更別提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了。如果按照我的意見,就把大腦拿出來洗洗涮涮,桑拿按摩。因爲我不靠臉蛋身材吃飯,我是靠腦子的。

上海電視臺的同學哈哈大笑。

但請放心,爲不坍上海電視臺的臺,我還是會正裝出席,至少不會穿牛仔上臺。

我覺得,消費觀念就是你人生價值觀的一個組成部分,而這個觀念是從小養成的,並不因爲你後來多麼飛黃騰達、身家顯赫而有所改變。臺灣富豪王永慶到老都習慣於把毛巾用成絲瓜,因爲他從小貧窮過,即使後來發達,他也不能體會花錢的樂趣。他真正的樂趣在工作上。李嘉誠的兒子顯然從小就懂得鮑魚、血燕的美好,愛的女人也基本都是娛樂圈燒錢的主,出行用私人飛機和遊艇,與其父親的低調反差很大。豐田的富二代,活活糟蹋掉祖上的名望和血汗。例子不敢再舉下去。

我們小時候,如果跟家長提個要求,買個稍微大一點的玩具,都要先看爸媽的臉色,揣測他們今天是否心情良好,或者是在考試得了高分以後纔有膽量提。現在,兒子完全沒有我小時候那種心驚膽戰,他會大大方方地說:“媽媽,我要去迪士尼玩。”他是通知我,他並不知媽媽掙錢很艱難。

我另一個朋友說,他第一次上飯館吃飯,是他大學畢業以後掙了錢,邁進飯館的門時還有些緊張,當然那是很多年前的事,當時還打扮得很隆重,是一種慶典和獎賞。而今天,他的孩子只要是出門,必上高級餐館,這讓他很頭疼,但歲月似乎是不能逆行的,你顯然不能要求自己的孩子像自己那樣艱苦奮鬥,具有創業精神。你奮鬥的目的,雖然並不是爲了讓孩子享受,但至少希望他們過得比你好。他們似乎生下來,就該在你的成績上睡大覺。

我對我們這代人,還是感到欣慰和放心的。“不用心”同學去北京逛街,看到條比較有設計感的項鍊,要六百多塊,她覺得挺貴的,下不去手,她還自己掙錢。誰知旁邊一個十多歲的小姑娘想都不想拿了就走,售貨員大媽還挺不屑地跟“不用心”說:“現在,六百多塊真不算錢。”

我們倆聽着都害怕。敢說出這種話的人,不是富二代就是名媛吧?

像我們這種正兒八經憑本事吃飯的人,無論如何沒有這樣的口氣。儘管現在提倡消費愛國,可消費的基礎還是生產。大家都不事生產,享受生活,感覺上未來挺不踏實的。這讓我不敢把自己的老年交給現在的小孩。

教育兒子具備健康的價值觀,是我的責任。我不希望他長大以後以“我媽有錢”爲榮。這不是他的榮耀,是我的恥辱,這就叫榮辱不分。

我希望每個父母都想一想,我們送給世界的禮物——我們的孩子,不是爲了給他們良好的物質享受,讓他們生來就放棄奮鬥的權利,而是要讓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創建屬於自己的、像我們一樣榮耀的人生。畢竟我們希望,我們可期的未來是光明的。